“千万毛中捡一毫”的湖笔,“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徽墨,还有宣纸和端砚。
谢珩眼中漾出一抹笑意。
也好,虽然不是他惯用的笔墨,却也是她的一番心意。即使是“亡羊补牢”,可他也觉得为时不晚。
只是可惜,比不得她去岁送的那只竹簪。
他珍而重之的将木匣合上,放到了书案旁的博古架上,和所有沈苓送的东西,放在一起。
……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临近年末。
沈苓的父母长姐,也在十二月廿一这天,抵达建康城。
她父亲沈述廉不日便走马上任,成了七品通事舍人,掌诏命及呈奏案章等事。
沈苓已经一年多没见过父母长姐,心中也有许多疑问,遂在年前召见了二人。
沈苓的母亲名为姚素珍,出身一般,乃是阳夏一乡绅之女,几十年并未离开过祖地。
虽然入宫前有教习嬷嬷去沈府教规矩,但姚素娘在看到朱瓦红墙、肃穆沉寂的皇宫时,依旧难免胆怯。
沈芙自小性子泼辣,虽然也被偌大的皇宫迷了眼,却谨记嬷嬷教导,并未出错。
想起自己那个性子柔顺的妹妹,沈芙心中很是感慨。
去岁十月,也是对方偷偷传了信给她,告诉了她崔氏庶子的荒唐事,阻止她踏入火坑。
她虽不喜妹妹,但却是信对方的话的,于是拼死反抗。只是父母愚钝,若不是兄长出面,自己恐怕已经被绑去崔氏。
带着五味杂陈的心绪,母女两人踏入含章殿,被宫人引入主殿旁的暖阁。
推门进去,宫人们轻手轻脚关了门,姚素珍咽了口唾沫,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已经身为贵妃的小女儿沈苓,此刻正在罗汉榻上斜倚着,手中捧着本书。
她肚子高高隆起,面容看着比去岁离开时略微圆润了些,从浓桃艳李的娇媚,变成了国色天香的端美。
通身气度华贵威仪,已经看不出曾经的柔和乖顺。
姚素珍顿时红了眼眶,立马就要上前去,却被沈芙拉住了袖子。
她才反应过来,是要行礼的。
二人准备下跪行礼,便听到沈苓温和的声音响起:“母亲和长姐不必多礼。”
说完,她侧头吩咐雪柳:“给二位看座,再把准备好的点心和热茶端来。”
雪柳称是,唤两个小太监抬来了椅子摆在谢苓面前,转身退了出去。
姚素珍见宫人都走光了,再也忍不住了,哽咽着握住女儿的手。
“苓娘……你受苦了。”
沈苓内心一阵酸涩,她打量着母亲的眉眼,沉默了一会后,露出个笑容,语气轻松:“怎么会苦呢?如今我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贵妃,你和父亲该高兴不是吗?”
姚素珍知道苓娘这是在怪她,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说责怪的话。她确实不认为将苓娘嫁出去有什么错。
女人都要走这一步不是吗?
苓娘都已经成了贵妃,不应该在怪他们才对,毕竟若不是他们狠心,她也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她收回手,拿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泪,转移了话题。
二人唠了几句家常,便没有什么话说了,一时间陷入沉寂。
沈芙一直没说话,垂头坐在那,不知道在想什么,安静的有些异常。
尴尬之时,雪柳叩门进来,带宫人将点心和热茶摆在小几上,遣退了其他宫人后,立在沈苓身侧伺候。
沈苓亲手斟了两杯茶,推到二人跟前,笑着说道:“天寒地冻,喝点热茶暖暖胃吧。”
“桌上的点心不知合不合你们胃口,尝尝看。”
姚素珍和沈芙小心翼翼端起茶杯,浅啜了一口。
清雅的茶香弥漫唇齿,二人愣了一下,不一会就喝了一杯。
沈芙感受着手心青瓷茶杯的细腻,细细品着茶水的香气,再一次环顾琳琅宝器俱全的暖阁,心中不免有些羡慕嫉妒。
原来这就是皇宫,就连一杯小小的茶水,都是她从未尝过的滋味。她曾听说宫廷御用的茶叶千金一两,如今一品,名副其实。
沈苓没注意到这些,她今日叫二人来,也是为了解惑。
她问道:“我记得我十岁那年发了场高烧,母亲长姐可记得?”
那场高烧,让她忘了许多事,也是从那以后,兄长和长姐似乎对她变了态度。
听到沈苓的问题,姚素珍脸色大变,沈芙还算镇定,却也握紧了手中的茶杯。
见状,沈苓便知道其中一定发生了什么她不知道的大事。
她垂下眼睫,再抬起时已经掩下情绪,平和问道:“深宫寂寞,有孕后,总喜欢回忆些儿时的趣事,其他都多少有些印象,唯独那段时日,竟什么都记不得了。”
“你们记得吗?说给我听吧。”
这是要求,并不是征求意见。
姚素珍内心挣扎,怕这事说出来让小女儿动了胎气,影响到皇嗣,进而影响到老爷的官位,于是面色纠结,不肯开口。
沈芙沉默了一会,却忽然开口了,姚素珍想阻止,却被打断了。
“娘,妹妹如今已是贵妃,能知道这事了。”
闻言,姚素珍便不阻拦了。她觉得也是,能爬上贵妃之位,还让他们全家摆脱谢氏归宗的人,怎会因为这点事动胎气?
沈芙脸色有些苍白,像是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
“那年冬日,你玩水掉下湖,被救起来后便高烧不退。”
沈苓点头,这些她记得。
“没错,我记得我昏迷了将近十日。”
沈芙却摇了摇头:“不,其实你只昏迷了两天。”
沈苓皱了皱眉,面色平静的示意对方继续说。
沈芙抿了抿唇,继续道:“第三日你就醒了,只是性情大变,变得格外……凶残。”
对一个十岁小女孩用凶残这个词,着实有些奇怪。
一旁的雪柳听不下去,呛声道:“你胡说八道什么呢?那时候我可是日日陪着娘娘,娘娘分明就昏迷了十天。”
沈芙皱眉看向雪柳,想要训斥,又反应过来对方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小侍女,而是贵妃身边的大宫女,于是忍着脾气道:“这就是奇怪的地方,你的记忆出了问题。”
雪柳狐疑的看着她,好像在说:哪里来的招摇撞骗的神棍。
沈苓示意雪柳稍安勿躁,让沈芙说完后面的话。
沈芙捏着茶杯的手越来越紧,指节泛白:“你醒来后…险些打死奶娘,还差点戳瞎了父亲的眼睛。”
“鱼塘里的鱼,被你用药全部毒死,后来你甚至想往水井里下毒。”
“若不是仆从恰巧经过,我们全家…都会被毒死。”
说完后,沈芙如释重负,深深吐出一口气。
她抬眼直视自己的妹妹,认真道:“与其说我和大哥那时候讨厌你,不如说是害怕。”
沈苓审视着二人的神色,想从她们脸上看出心虚之色,却大失所望。
她了解她们,这事是真的。
可若是她做的,为何会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忽然想到郑佩竹的事,难不成…也是借尸还魂,只不过那个借她躯壳的人,在她回来后,又消失了?
“照你所说,我性情大变,变得十分凶残。”
“这种情况下,母亲和父亲是否请过道长或者僧人上门?”
姚素珍点头道:“找了,都说你被厉鬼上身。做了法事后,那道长交代我们一定不能再与你亲近,一定要将你留到十七岁再出嫁。”
沈苓若有所思,总觉得这事冥冥之中和郑佩竹脱不开干系。
她思索了一会,说道:“原来如此,我知道了。”
三人又说了会子话,沈苓便以身子疲乏为由,让宫人将她们送了出去。
她扶着肚子起身,在暖阁内踱步,看着窗外树枝上雪的被风扑簌簌抖落,莫名有些心神不宁。
良久,她坐回罗汉榻上,对雪柳道:“唤禾穗来,我有事问她。”
禾穗是巫族,应该知道些怪力乱神方面的事。
一刻后,禾穗撑伞而来。
她站在廊檐下,将伞合起来立在门口,把肩膀上的雪花扫落,推门进了暖阁。
“阿婵姐姐。”
沈苓示意她坐下,三言两语把这事说了,问道:“你可听过类似的事?”
禾穗思索了一会,摇了摇头,就在沈苓有些失望时,她笑眯眯从怀里拿出一封信,递了过去。
“年初你说想见云台城巫族的人,我磨了好久,他们终于同意了。”
“信上是一道谜题,他们说若你能解开,便在两年内任你差使,不然拒绝见面。”
“他们说不定会对此有些了解。”
沈苓挑眉,将信封拆开,拿出信来一目十行看了。
看完后,她沉默了。
这信上的谜题,分明就是云台城城主留的那句话——“西湖莲华,迢迢星河。断桥残雨,伞下春瑟。”
这巫族可真够精明,明摆着是想借她的手找城主。
第140章
三合一
沈苓将信丢进炭盆里烧了。
她忖度了片刻,
对这谜题还是没什么头绪,唯独能猜到的,是城主禾灵模仿白蛇报恩去了。
而禾灵应该就是三年前的暮春的夜晚,
于一个下雨天在西湖断桥,与她的恩人相会。
她之前已经派人去杭州西湖边打听过了,可断桥每日来往行人众多,又有谁会记得与自己无关的小事。
查是查不到了,
只能猜。
或许可以问问西湖周边的百姓,是否有三年前成亲的,
并且女子是没见过的外乡人。
只是沈苓隐隐觉得,
禾灵这人也可能不会完完全全按照志怪故事那样,
以身相许的报恩。或许会用别的方式。
她沉思了好一会,
禾穗也在旁边帮着想。
过了一会,沈苓忽然灵光一闪。
她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本朝有宵禁,除了一些特别的节日,
剩下的时候都必须在一更天前回家,
若是在街上游荡被执金吾捉到,
轻则杖责,
重则处死。
普通百姓是根本不敢夜里出门的,能入夜出行的,要么是天潢贵胄,要么王公士族,
要么有皇命在身。
想到这,
沈苓心中有了几分章程。
她招手叫来霞光,吩咐道:“去叫人查查杭州三年前四月左右,
执金吾处置违反宵禁的卷宗。”
“只要年龄三十岁以内的,整理好送来。”
“另外,
再把同一时段奉使外出杭州的官员卷宗,以及杭州几个世家年轻郎君的名籍送来。”
霞光细细记下主子的交代,听完后思索了一下,问道:“男女都查吗?”
沈苓颔首。
这谜题也没说恩人是男是女,都查稳妥些。
霞光领命去了,禾穗明白这事肯定查不了多快,三年前的卷宗不好找,弄不好还有丢失的。
但沈苓幼时发生的怪事确实叫人瘆得慌,早些问清楚才好安心。
她看着沈苓安慰道:“阿婵姐姐别急,一会回去我就给族人传信,套套他们的话,说不定会有好消息。”
“至于谜题的事,能解就解,解不了你也别怕,我们族长说了,城主要再不出来,等我十八岁,就可以代替她做新城主了。”
沈苓听出了禾穗的关怀,对方话里的意思是,就算找不到也没关系,等三年后成了城主,也可以成为她的助力。
她柔和了眸色,觉得内心暖烘烘的。
“谢谢穗穗,我知道了。”
二人又说了会话,禾穗就被司织局的宫人叫走了。她现在是掌宫,整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沈苓送走了人,也没空闲下来,又忙活新年宫宴的事儿去了。
临近年关,皇帝又病着,王皇后装病不出,桓太后又得了疯病,故而整个后宫能主事的就只有她了。
不过好在有几个妃嫔都是好性子,做事也利落,沈苓将不少宫务都分摊出去,也算是能有些喘息的空。
沈苓喜欢这样的生活,累则累矣,但权力握在手心的感觉很安心,也很充实。
她看着窗外的飞雪,轻轻抚摸着隆起的腹部,目光悠远而深沉。
希望有朝一日,她不仅仅能局限在后宫,而是坐上拿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
……
很快就到了除夕,沈苓忙活了这么多日子,总算是得了清闲。
今日还是个下雪天,整个建康城都笼罩在雪雾中,皇宫也是萧瑟冷肃。檐角的青瓦上凝着薄霜,细雪自天穹深处飘落,恍若谁人裁碎了一卷云絮。
太极殿的宫人们纷纷将红灯笼挂起来,将地上的积雪铲扫了,也是一派喜气洋洋。
“喂,孙良玉,去把那边的池子里的雪清一清,不然那树要冻死了。”
廊檐下的个年轻宦官抱着手炉,脖子缩在衣领子里,颐气指使的朝廊檐下扫雪的孙良玉喊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