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军……”岑夜阑屈指敲了敲沙盘桌,说,“其实我怀疑和京里有关。”
岑亦蹙了蹙眉,道:“那位七殿下?”
岑夜阑“嗯”了声,岑亦不知想起什么,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司韶英少时曾经在京中待过五年。”
岑夜阑说:“义父曾说朝堂是是非之地,靖北军不能卷入皇权之争中,可如今陛下将元徵送来北境,无论我们是否会涉足立储一事,落在有心人眼里,只怕已是局中人了。”
岑亦深深地吸了口气,道:“北境和河东唇亡齿寒,司韶英怎会如此不分轻重?”
岑夜阑说:“皇权争夺历来残酷。不过一切尚无证据,你带着元徵退守瀚州,司韶英便不能再拖延,否则他日不说陛下,就是元徵追究起来,他也洗不清干系。大哥,你日后要小心司韶英,还有京中种种。”
岑夜阑这话说得如同交代后事,岑亦一呆,看着岑夜阑,哑声说:“阿阑,不可以,北境还要靠你——”
岑夜阑道:“大哥,北境就交给你了。”
岑亦不知说什么,眼睛却微微泛红。
岑夜阑笑了声,他轻轻拿肩膀碰了碰岑亦,就像儿时二人一道因了练枪没练好抑或兵法没背出被岑熹罚站,两个少年齐齐地站着,顶着烈日,时间长了,岑熹一走,岑亦小声地问岑夜阑:“阿阑,你受不受得住?”
他说:“你受不住就来我身前,我挡着你。”
过了许久,岑亦说:“阿阑,你可曾后悔和小叔叔入岑家?”
岑夜阑想也不想,说:“不悔。”
“能冠岑姓,承义父深恩,不悔。”
岑亦久久没有说话,他看着岑夜阑,声音有些虚缈,道:“七殿下,只怕不会同意。”
岑夜阑愣住了,他抿了抿干燥的嘴唇,说:“我同他说。”
果不其然,岑夜阑和元徵一说撤出北沧关,元徵脸色大变,直勾勾地盯着岑夜阑。
岑夜阑神态平静,如同说一件寻常事,他说,北沧关已经守不住了,不将百姓撤离,到时延勒一定会屠城。
元徵置若罔闻,只说:“不能撤。”
岑夜阑道:“不撤,城守不住,所有人都会死。”
元徵怒道:“死便死了,岂能做贪生怕死之徒?”
岑夜阑:“百姓呢?”
元徵哑然。
岑夜阑淡淡道:“你且出去看看这城中还有多少百姓,你要他们都死在这儿吗?”
元徵心颤了颤,涩声道:“援军,还有援军,司韶英怎敢不来?”
岑夜阑没什么温度地笑了笑,冷静到近乎残酷,道:“不会有援军,七殿下,没有援军,司韶英若是想来,早来了。”
元徵愣了愣,看着岑夜阑,说:“为什么?”
岑夜阑反问道:“为什么,殿下当真想不明白?”
元徵脸色陡然变得苍白,道:“……他怎么敢,是谁给他下的令?他怎敢不听我的?”
岑夜阑说:“这就要殿下去查了。”
元徵倏然恶狠狠地盯着岑夜阑,声音拔高:“荒谬!我已经遭父皇贬谪,远离太子之争,我也不屑去争那个位子,还有谁会借刀杀人要我的命!”
岑夜阑冷冷道:“你姓元,你是七皇子。殿下,别天真了。”
二人对峙半晌,元徵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岑夜阑说:“明日自南门出城,殿下,早做准备吧。”
元徵迟迟没有说话,发着怔,不知在想什么。
岑夜阑看着少年失魂落魄的样子,不知怎的,竟有些不忍,他迟疑了片刻,到底是没说什么,将将出门之际,就听元徵问他:“你呢?”
岑夜阑脚步顿了顿。
元徵说:“你也会走吗,会一起出城?”
岑夜阑看着元徵的眼睛,说:“会,我断后,待百姓出城后追上你们,一起去瀚州。”
35
直到当真撤离北沧那一天,元徵都有种不真实感。
方靖和几个纨绔子弟都跟在他身边,无不安静,元徵沉默地看着城中聚集的百姓,一个个拎着包袱,拖着老的,带着小的,瑟缩着,无不满面惊惶茫然。
元徵还看见了那天晚上给他递过红薯的孩子,他抓着母亲的衣袖,将小小的身体往人群里藏。元徵出神出得久了,方靖轻声说:“阿徵,这不过是权宜之计,你不要……不要这样。”
元徵看了他一眼,又挪开了脸。
他不是傻子。河东战事远不如北境吃紧,司韶英迟迟不来,他本就心存疑虑,经岑夜阑一点,无论他如何不想承认,他也大抵猜出北沧关会有今日或许和他有关。
有人想借胡人的手让他死在北境,甚至不惜丢弃鹤山州,让北沧关沦为孤城。
让他死得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如今储君未定,他父皇虽然有众多皇子,可元徵依旧是最受瞩目的一个,在京城时就明里暗里不知多少人弹劾他,想让他死。元徵曾以为他被贬边境,就已经远离了朝堂,他便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岑夜阑说他天真,如今一看,当真是天真又可笑。
元徵心中只觉憎恶又无力,如同置身蛛网,手脚困着,任他如何拉扯挣扎,都于事无补。可旋即,他心里却蹿起了一股滔天怒火,无论是谁想杀他,谁要杀他,都不该用这种手段。
正当黄昏,日落虞渊,倦鸟扑腾着翅膀归巢。
南门是胡人围城最为薄弱的缺口,大门轰然打开的瞬间,岑亦率着城中诸将一马当先冲了出去。身后将士队列有序,紧随其后,而后才是黑压压的百姓。
岑夜阑骑在马上,他静静地看着躲在队伍中的百姓,身侧留下的将士们严阵以待,悉数笔挺地站着。
不多时,远处安营守南门的胡人似有所觉,当即急急整兵冲了上来。
岑夜阑冷静地抬起手,城墙上的弓箭手抬起弓弩,不过须臾箭矢如雨,朝着冲来的胡人疾射而去。城外的将士亦摆开迎敌之势,厮杀声打破了黄昏的静谧。
阵前交戈,有将士掩护着百姓陆续撤离,元徵已经出了城,他攥紧缰绳骑在马上,身后是惊魂不定的百姓,三三两两不敢作声。
他们突围得突然,胡人毫无防备,饶是全力扑杀也挡不住城中撤离之势。岑夜阑银枪在握,一身黑色甲胄,身下战马踢踏有声,所过之处无人敢拦。
天色一点一点擦黑,混战之中,岑夜阑和岑亦目光对上,岑夜阑嘴唇动了动,挥长枪挑下一人,血色沾染红缨,将未出口的“走”字都带上了几分血腥气。
暗淡的余晖笼罩了岑亦的面容,他一言不发,看着那杆淌血的流火枪,那是他小叔叔的枪,陪他征战沙场数十年,后来小叔叔给了岑夜阑,连同靖北令一起。
岑熹选择了岑夜阑。
岑亦后来就鲜少用枪,反而选择了更不擅长的剑。
岑亦用力勒住缰绳,胯下骏马扬颈一声长嘶,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兴许是战场血色逼人,残阳晦暗,一贯清俊儒雅的眉眼竟多了几分阴霾。
隔得远,岑夜阑只见岑亦掉转马头,心头一松,环顾一圈,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城外树林掩映处,元徵就在那里。
岑夜阑深深地吐出口气,沉声道:“回城。”
他话一落,齐铭抹了把脸,应了声是,尚在混战中的将士都陆续后撤。岑夜阑唯恐久则生变,早已经下过令,严禁恋战,留下的都是岑夜阑的亲兵精锐,无不唯岑夜阑之命是从。他们要退,胡人士兵却趁势而上,双方缠斗不休,胡人甚至妄图冲入大开的城门之中。
城门高而厚重,推动时,发出嘎吱的沉闷声响。
岑夜阑看着城门,城中除了将士,已经没有百姓,几乎是一座空城,他没有犹豫,轻喝了一声抖缰绳直接冲入了空城之中。
胡人穷追不舍,有冲入门内的,无不被就地斩杀,尸体垒在城门外。
岑夜阑坐在马背上,看着渐渐关上的城门,天色暗,隐约可见远处只剩下一线残阳,太阳将沉之际,却听见激昂的嘶鸣声,少年纵马的身影伴随着日头彻底沉入地平线直接撞入岑夜阑眼瞳。
岑夜阑错愕地睁大眼睛。
轰然一声,城门重重地关上了。
元徵的心脏仍在剧烈跳动,一起一伏,他几乎能听见自己如急促的心跳声。
元徵精通骑射,他从来不知道短短数十丈,竟能让他产生咫尺天涯之感,好像他只要再慢一步,就会跌落深渊。
方靖几人的惊呼都被远远抛在身后,元徵是猛然醒悟过来的,他不安地截杀摸过来的胡人士兵,看着战场上的岑夜阑,心里透着无法言喻的焦虑。
他麻木地提剑又杀了一个胡人士兵,血水溅得高,落在他脸上,黏腻又温热。电光石火间,元徵心跳都停滞了几瞬,他猛地抬头看向逐渐后撤的将士,脑子里反复地转着一个念头。
岑夜阑骗他。
岑夜阑骗了他,他根本就没想过走!
元徵想也不想,猛地一夹马肚直接就冲了出去,冷风刮脸,元徵只觉寒意渗透骨髓,浑身血肉都似僵住了。
岑夜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退?!他宁可死在北沧关,也不会退半步!
直到跃过城门的一刹那,元徵看着岑夜阑,浑身的血好像才慢慢流淌起来,他喘着气,手中缰绳抓得太紧,勒得掌心都泛起迟钝的痛。
岑夜阑呆住了,脸上是罕见的呆愣,元徵恶狠狠地盯着岑夜阑,不知怎的,竟然笑了起来,透着报复性的痛快,还有恨意和恼怒。
岑夜阑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说:“元徵……你回来做什么?”
元徵看着,笑意渐渐地消失了,心头泛上不可抑制的酸楚和痛意,刀子似的,狠狠插在心口。
他看着这座空城,看着城中所剩不多的将士,夜色黑沉,晚风刮得呜咽作响。
元徵想,岑夜阑就没想过活。
他要以身殉国。
元徵眼眶发热,他开了口,声音嘶哑:“怎么,就许你做英雄?”
岑夜阑怔了怔,沉默了下来,过了许久,仍是道:“你不该回来。”
36
元徵走得太突然,他骑的马是战马,好马,转眼就冲回了城中,所有人都愣住了,只有方靖变了脸色:“阿徵!”
他扬起马鞭狠狠甩了一鞭子策马追了出去:“阿徵回来!”
元徵恍若未闻。
方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元徵一人一骑冲入城中,周遭胡人却朝他杀来,方靖拔剑杀了两人,被这一阻,城门关死发出一声闷响,他整个人都抖了抖,满脑子都是完了,完了。
方靖无意再和胡人多纠缠,他策马回去直接对岑亦说:“岑将军,回城吧。”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周遭林木蓊郁,远处仍是将士和胡人厮杀的声音。
岑亦没有说话。
方靖却越发焦急:“殿下他回去了,我们不能走。”
岑亦说:“我们只能走。”
方靖愣住了。
岑亦抬起眼睛,目光凌厉冷静,重复了一遍:“我们只能走。”
方靖气急败坏,怒道:“殿下在城中,你敢置殿下于不顾?!”
岑亦说:“如今回去,你置这些百姓于何地?”
方靖哑然,他死死地瞪着岑亦,犹有不甘,说:“殿下是天潢贵胄,是千金之子,”他压低声音,警告岑亦,“岑将军,你别不分轻重!”
岑亦一言不发地看着方靖。
方靖又气又慌,胸口起伏,他环顾一圈,说:“谁随我回城?”
无人应答。
“回城者赏千金!万金!”
林中将士没有人动。
方靖猛地抓紧缰绳,胯下骏马发出一声长嘶,他怒不可遏道:“七殿下就在城中,你们谁能走?谁敢走?!”
“今日你们走了,殿下一旦出事,那就是祸及满门的重罪!”方靖提剑指着岑亦,怒道,“岑亦,给我回城!”
岑亦无动于衷,手中长剑一晃挑开方靖的剑,淡淡道:“走。”
方靖被震得虎口发疼:“岑亦!”
岑亦驱马走了两步,说:“七殿下心系北沧关,誓与北沧关共存亡,铮铮傲骨,可昭日月。”
“我等当务之急,是带来援军,而不是回去送死。”
方靖气道:“你!殿下一旦有个好歹,你担得起这罪吗?!”
岑亦偏过头,看着方靖,微微一笑:“殿下福泽深厚,不会有事。”
“来人,看好他们。”
“是,将军!”左右当即应了声,他们盯着渐渐聚在一起的元徵亲侍。
岑亦道:“出发。”
他走了几步,就见副将怀里抱着岑墨骑着马过来,小孩儿脸颊冻得通红,叫了声:“爹。”
“小叔叔呢?”
岑亦垂下眼睛,看着岑墨。
岑墨仰着脸,说:“我们不等小叔叔了吗?”
岑亦说:“小叔叔随后就来。”
“真的?”岑墨眼巴巴地望着岑亦,“小叔叔真的会来吗?”
岑墨喋喋不休地说:“爹,墨儿可不可以留下?墨儿想等小叔叔一起走——”
“墨儿,”岑亦打断岑墨,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却有些阴郁,“别闹了。”
岑墨呆了呆,可岑亦待他一向严苛,也不亲近,岑墨缩了缩小小的身子,小声地叫了声:“爹。”
岑亦心头突然多了几分烦躁,吩咐道:“让奶娘照顾好小少爷。”
“是,将军。”副将恭敬道。
岑亦甩了下马鞭,胯下战马疾走了几步,他突然面无表情地回头看了眼笼罩在夜色中的北沧关,走得远了,城郭都好似已经被浓黑夜色吞噬。
***
他们一走,北沧关又陷入了战火里。
胡人攻势凶猛,仿佛已经迫不及待要踏破城门,直入这座空城之中。箭矢卷着火,疾射入敌阵,攀城木梯架在高高的城墙上,胡人悍不畏死地往上爬,仿佛要用尸体垒起入侵的血路,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喊杀声。
岑夜阑和元徵无暇再说话,二人都披甲上阵,银枪如游龙,长剑若寒霜,生生杀得胡人胆寒,萌生退意。
胡人临退之时,延勒骑在马上,看着岑夜阑,说:“岑夜阑,我是该说你不怕死,还是太狂妄?”
延勒道:“还是说,你想凭这些人就赢我?”
他心里有些恼怒,恼怒于岑夜阑对他的轻视。
岑夜阑开口道:“延勒,你不是想亲手杀我吗?我就在北沧关等你。”
延勒盯着那张波澜不惊的面容,眼里露出几分狼似的凶狠,他突然一笑,说:“我还真舍不得杀你。”
“这样吧,你把你身边那小子杀了,”延勒说,“我就放过你,怎么样?”
元徵气笑了,说:“一个手下败将,也敢在城外三番五次叫嚣,当真是不知羞耻。”
延勒眯起眼睛,道:“小子,找死!”
元徵懒洋洋道:“小爷不找死,小爷在瞧你哪儿来这么大脸在这叫嚣,都输给我们岑将军几回了?”
“将士们,来,给他数数。”
周遭将士登时笑起来。
岑夜阑垂下眼睛,无声地笑了笑。
延勒气得不行,偏偏元徵这人最是混账,只要他想,当真是能将人活生生气死。
当初京城满腹经纶的太傅尚且拿他没办法,何况一个胡人。
可口舌之快到底是口舌之快,战事逼人,城中将士一个一个倒下,经过胡人几轮攻城,岑夜阑和元徵都疲惫不堪,几乎麻木。
二人挨墙坐着,脸上带了血,握着武器太久,手臂隐隐发酸发痛,墙上到处都是胡人或大燕将士的尸体。
二人安静地坐了会儿。正当寒冬,天色也亮了,阴天,苍穹浓云压城,沉甸甸的,透着股子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