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附和,“艺术就是艺术,和金钱一挂钩不就成了俗物了?”
也有人反驳,“国外还有画作拍卖,摄影作品怎么就不能卖了?我觉得那个老外既然愿意花那么高的价钱买在他心里就是值得的。”
张会长看向时欣然,“小时,你什么想法?”
时欣然坦然地看向大家,“在国外摄影作品就是可以拍卖的,在国内只是还没有出现,摄影也是艺术,拍卖是它的价值所在,我不认为是俗了。”
刚才说话的两个人之前在帮助筹备个展的时候也有微词,毕竟都是老摄影师,他们还没举行过个人展览,现在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姑娘就举行了个展,出尽了风头,心里不平衡是有的。
现在又看到一幅作品卖出去这么高的价格,有没有酸葡萄心理就不好说了。
但是协会里支持并且欣赏时欣然老摄影师也不在少数。
张会长点了点最后说话的那个人,“老徐,我赞成你的说法,画作是艺术品可以拍卖,古董是艺术品也可以买卖,摄影作品同样是艺术作品,我认为可以买卖。”
有人在小声议论着什么。
时欣然听见了立刻开口,“如果转成商业性质的,我会承担这次个展所有花销,包括在所有摄影杂志上刊登广告的费用。或者和协会分成。”
第252章
人脉就是财富
刚才有人议论的是开个展的钱是协会筹集的,结果成了个人敛私财的平台。
声音不算小,刚好能让她听见。
话虽不好听,但是人家说的没毛病。
这次的个展她只负责拍照片,场地租赁、装裱等筹备工作都是协会派人做的。
分一些钱给协会也是应该的。
一直没说话的谭云骞开口了,“我不是协会的人,也不懂艺术,但是从商人的角度看,有买卖就说明有市场需求。我和很多老百姓一样,不懂什么是艺术,但是我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看,艺术品也好,商品也好,只要我觉得美,而我又有消费能力,就会心甘情愿掏钱购买。”
他说话的时候在桌子下面紧紧攥住媳妇的手。
只有他知道,媳妇很多的照片不是信手拈来,经过画图、设计,在纸上演练,再进行实拍。
很多时候拍完了不满意还要重新拍摄。
她是真的在当作艺术品来设计。
时欣然看向紧握着她的大手,再抬头看过去,是男人坚定而信任的眼光。
她对着男人展开笑容,此生得一人足矣。
车总编点头表示赞成,“今天还有港城文友出版社的人来找时同志谈海外版权,文友出版社想必大家都知道,如果时同志的作品没有市场价值也不可能找她谈。”
“什么是成功的艺术品?它可以被所有艺术家称颂,但最后还是要体现在商业价值上。”
“郎老先生从民国时就举行个人摄影艺术展览,多次在国外的举办个展,他的摄影作品也被国外很多摄影爱好者买去收藏,难道他的作品被人高价买去也是和俗气挂钩了吗?”
大家一阵沉默。
郎老先生被誉为华国风摄影第一人,在国际上也享有美誉。
是用相机画出华国山水的老摄影艺术家。
亚洲影艺协会的发起人。
集锦摄影的创始人。
多个头衔的叠加,让人听到名字就会肃然起敬。
张会长看看几个低头不语的老摄影师,长长的哼出一口气,“小时同志本来是没有想过举办个展的,是我和她提议的。艺术可以凌驾于生活之上,但不是与世俗脱钩才能称之为艺术。”
“小时同志是很年轻,但是她引领了摄影界的新潮流。之前一些年轻摄影师拍的照片你们说低俗、黑暗,现在呢?你们又说和金钱、和世俗挂钩了。”
“她拍摄的方法难吗?只要是有过几年摄影经验的人都能做到,但是有几个人想到了?”
他点了点自已的头,“她靠的是脑子,是创新,时代在进步,任何技术都需要革新,摄影也是一样,把这次个展转为市场化也是大众对现代艺术摄影的一种接纳。”
“我同意转为商业个展,这也是一种艺术向市场经济的一种转换,车总编,你去叫一下协会的其他会员进来。”
今天开展第一天,协会里来了很多人,车总编出去召集其他人。
时欣然也站起身,“张会长,我出去看一下。”
张会长点头,“去吧,别有心里压力。”
时欣然点头微笑,“不会的。”
一会儿投票表决的是和她有关的事情,她本身是荣誉会员也没有表决权,还是出去等着的好。
她和谭云骞一起走出去,谭云骞的脸沉着。
“媳妇,以后我们再办一次摄影展,自已出钱。”
时欣然握住他的手,“有机会我们出国办摄影展。”
她比较倾向于赚老外的钱。
但是她还要好好筹备一下。
美院的师生今天来了不少,挨个板块研究。
时欣然的很多创意摄影非常适合美院的学生,摄影和美术相结合,没点美术功底还完成不了。
杨淑娟带着小男友走过来握住她的手,“小妹妹,真的是太漂亮了!恭喜你,非常成功!”
她指着墙上的光绘摄影,“我下次要拍这种的,太好看了!”
“你都没说有这种的,说的话我上次就拍了!”
时欣然笑了,“杨姐,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思想超前,现在知道了也不晚。”
现代的人能接受婚纱照,能接受画的花里胡哨的艺术照,但是这种还不是所有大众都能欣赏的。
他们可能会觉得照片看起来很美,但是真的让他自已去体验去拍摄还做不到。
杨淑娟挽着她的胳膊,“时大摄影师,你什么时候有时间给我拍?”
时欣然想了下,“个展结束以后,十月份之前,十月份之后我要回江城。”
她要陪着谭云骞回江城参加成人高考。
杨淑娟点头,“那就下周一,拍完照片我也要离开京市,去吉省。”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白色的布袋子,“小妹妹,送给你的。”
“里面是鹿筋、两颗十年生的人参,和一块儿鹿胎膏。”
时欣然有些惊讶,“杨姐,这些东西很贵的,我不能要……”
杨淑娟把袋子往她手里一放,“拿着,我送你的!”
她笑着捏了捏时欣然的脸颊,“姐姐我看你顺眼,想送就送了,别多想。”
“我就做这个生意的,以后你需要什么药材就找我。”
“谢谢杨姐。”
时欣然才知道杨淑娟每年都从东北收购中药材和鹿茸、鹿角卖到港城。
港城人注重养生,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做药材生意的港商会来内地收购药材。
杨淑娟有她哥哥的关系在,也就顺势的做起了这门生意。
她也大概明白徐重阳可能当初就是想让杨淑娟给他搭这个桥。
毕竟东北药材漫山遍野,但是港商就不好搭上了。
“杨姐,我想拜托你件事……”
杨淑娟看着她,“什么事?”
“我想在港城买个商铺,铜锣湾一带,或者其他繁华的街区都可以。”
杨淑娟惊讶地看着她,“港城的商铺非常贵,铜锣湾一带的价格更高。”
时欣然点头,“我知道,所以麻烦杨姐下次再去的时候帮我留意一下,大小无所谓。”
现在不买将来坐火箭都撵不上。
杨淑娟张了张嘴,“好吧,我帮你留意。”
看来这个小妹妹比她想象中更有钱。
“如果你想去港城我可以帮你搞来邀请函。”
“好,谢谢杨姐!我明年去!”
到什么时候人脉都是一笔财富。
第253章
转为商业个展
杨淑娟既然来了就不能空手回,她指了指墙上的那幅极光星轨的照片,“这幅作品怎么卖?”
时欣然笑了,“杨姐喜欢我送你,等你来拍照的时候我给你。”
“那怎么行?”
“怎么不行?杨姐都送我东西了,我怎么就不能送杨姐了?”
杨淑娟也没矫情,搂了下时欣然的肩膀,口气亲昵,“那我不客气了,以后你就是我妹妹。”
“你先忙,我再去看看。”
她带着小男友离开,时欣然又去了售书的柜台前,有想签名的就签一下。
张会长终于从会议室出来了,刚才研究的结果就是投票表决,大多数人都同意转为商业个展。
收到的货款除去所有费用之后三七分。
将来这笔钱将作为协会的活动基金。
“可以!”时欣然没意见。
协会里的很多老师对她帮助颇多,以后用到协会的地方还多着呢。
个展下午三点半就结束,结束后,时欣然留下和大家给所有作品定价。
定价时又是一阵争执。
“这张十八寸的彩照你定一百二十八是不是太贵了?照相馆单独扩印一张是29,内部价21块九,你就算用柯达胶卷一张底片成本不超过一块钱,而且你都是自已冲印的,加上裱框,一共不超过二十块钱,你这一下六倍的价格,简直是暴利!”
“那些有名的老画家一张画每尺最多十三块钱,画一幅画有时候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你这就一瞬间的事!而且一张底片能洗无数张。”
时欣然被气笑了,“拍这张照片我浪费了十六张胶片,做道具用去了二十多块钱,再加上服装、饰品,以及模特的钱,总成本下来要超过一百块!”
“你说一张底片能洗无数张,如果印成年画更便宜,这么大尺寸的才五毛钱。我卖的是摄影作品不是年画,也不是搞批发的。”
“摄影作品的值钱就在于拍下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不可再复制的!”
“按照国际拍卖摄影作品的规则,照片洗的张数越多,次数越多就会越不值钱。现在既然改为商业个展,那么定价就由我来做主。”
时欣然这回没再客气,之前她一直觉得是前辈,出于尊重,说话比较注意。
但总不能让他一再的倚老卖老。
张会长拍了拍手,“作品是小时的,价格也由小时自已定,我们只给个参考价格。”
他又看了眼说话的那人,“摄影作品的买卖又不是照相馆照相,你当菜市场卖菜呢?”
时欣然没再理那人,给每一张作品的后面都标明了是第几版,还印上了自已的印章。
价格上她还是坚持原则,即使剩下的没卖出去,老外给的钱也足够支撑所有费用的了。
卖不出去她也不会以跳楼甩卖的形式去卖。
老外买的那两幅都是第三次冲印。
第一版为选片版,第二版就相当于原版,她留下了。
第三版仅次于第二版。
定完价格虽然大家都觉得贵,就连张会长都在心里直咂舌。
时欣然和协会签了协议,即使后面再没有作品卖出去她也会将之前花掉的所有费用返还给协会。
价格标签由车总编帮忙制作,时欣然回去洗照片。
四合院还在装修进行时,还是在团结湖的暗房冲洗。
谭云骞现在对洗照片已经驾轻就熟了,可以帮着她一起干。
但是这家伙不太高兴。
除了早上刚开展的时候抿嘴笑,后来就一直黑着脸了。
一进屋,谭云骞就一把抱起媳妇坐到旁边的沙发上,把头埋进她的颈窝,像个赌气的孩子,“那些人是嫉妒你这么年轻开个展!”
时欣然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发,“乖,别气了,我没受委屈,也没生气。总要有人第一个吃螃蟹,商业化的个人艺术展览是未来的趋势,只不过比我计划中提前了一些。”
“个展结束以后还会有不同的声音发出,到时候可能还会有说的更难听的。”
这些对于后世那种键盘侠来说都是毛毛雨。
这次也算是意外。
张会长也没想到的。
他是全国摄影协会的会长,位置在那里,有义务引导国内摄影师开拓创新。
帮她办个展也是出于欣赏和认同,希望让更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交流和学习。
时欣然只洗了老外买的那两张。
个展上卖的照片不会大量复制,从明天开始她打算卖一张少一张。
人家买一幅她挂一幅和街头卖装饰画的没区别,不值钱了。
他们已经搬进方庄的房子里住了,在京市也算是有家了。
第二天一早,来看展的人陆陆续续涌进,人来的不少,买的确实不多,价格让普通人望洋兴叹。
但是京市不缺土大款和暴发户,土大款有钱以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附庸风雅。
很多孤傲的艺术家最不愿意把作品卖给这些人,认为他们有钱但粗俗,根本不懂欣赏艺术,卖给他们是糟蹋了自已的作品。
在时欣然这里不存在的。
一个穿着西装,戴着大金链子的中年男人夹着包摇头晃脑地看着墙上的照片,还时不时点点头。
最后指着一张三十六寸的彩色风景照片,对旁边的工作人员一招手,“这个我要了!”
“太好看了,人间仙境一样!这是拍的照片还是画的啊?”
时欣然走过去冲他微笑点头,“是照片。”
男人眼睛不加掩饰的惊讶,“这拍的太好看了,像画一样!我刚才还想呢,不是摄影展吗?怎么还有山水画呢?”
他不停地咂着嘴,“厉害!这是哪里啊?”
“白云山、香山、密云水库和白马寺组合在一起的照片。”
男人惊愕地看着她,“照片还能组合的?”
时欣然点头,“可以。”
男人冲她一伸大拇指,“厉害!”
这个作品是画意摄影,上面还有题字和印章,看起来确实像山水画。
这是她用集锦法,用后期暗房技术制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