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荃站在原地,不敢妄动。“去叫家仆小厮都过来!”他吩咐着,怕车中有诈。等府中下人聚集大半,孙荃才当着众人面将厢帘挑开,只见一张翻了白眼的中年男人面孔。男人身上插着尖刀,更可怖的是,车厢四壁是血,还有几道明显的抓痕,显然经过极激烈的打斗。
而那男人的脸,竟与孙荃的直接下级——北坊知府胡威,一模一样。
这一惊非同小可。府中众人被死尸一吓,困乏立刻消了,嚷嚷着要去报告刑部。孙荃嘶嘶吐着气,不敢仔细瞧那小命呜呼的胡威,可却猛然窥见车厢座位上竟然还有封朱红折子,这种封套的折子显然要经过层层上报,最后递到圣上手中,地位并不一般。他正犹豫着,只见孙夫人撩起袖子就走进马车中,将那折子一拾扔进他怀里:“看看写了什么?”
孙夫人素来是个女中豪杰。孙荃只得接了,硬着头皮,颤抖手指,挑开那带了血的封套,对着折子读了数遍才解其义。
折子上说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昨日北坊中一名为袁记的裁缝铺失火,虽无人伤亡,但惊吓百姓。胡知府认为,应当对此铺子进行定期的检查,缩小其规模,以防火患。
就为了这么小一件事,值得胡知府深夜驱车来递折子,并且还被人搏杀在马车中?
孙夫人也在一旁看了会折子,惊呼:“呀,袁记居然失火了?”
“这是什么地方,夫人,很有名么?”
“当然有名,”孙夫人说,“全京城的贵妇千金都挤破头去挑衣裳。不过,我听说那风格太怪,所以还没去过呢。”
孙荃眉间深拧,只觉其中定有什么幽深玄机。他辖管京城四坊八年,靠的就是谨小慎微,绝不错漏。他索性连觉不再睡,一边命人去刑部报案,一边自己备马速速往北坊去。北坊衙门里的吏役还不知道胡威已死,见京兆尹空降,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孙荃就趁这天光亮全的两柱香功夫,已经速速审完了昨夜值守坊门的金吾卫。
那金吾卫大抵是睡梦里被人叫起来,一脸困倦迷茫,问了好几遍,才说:昨晚仿佛看见辆马车,里头有个穿官府的人大概是胡知府。
“仿佛,大概?你们金吾卫都皇家养着吃白饭的吧!这都记不住。”孙荃从鼻子里出口怒气。
“大人息怒......昨夜下了雨,实在有些看不清。不过,小的现在回忆,肯定是胡知府没错。”
也就是说,出坊门的时候,胡知府还活着。孙荃又思忖一会儿,问:“那你看见马车里还有其他什么人没有?”
那人又迷迷瞪瞪回忆,被孙荃怒目逼得只好苦思冥想,方才说:“没看完全,好像看见还有个人身影,带了个大毛领,很脏,乱蓬蓬的。有点像是......”他嗫嚅。
“像谁?快说!对错本官不追究,只管说来便是。”
“有点,有点像是那僧录司里验尸的仵作呢。他经常出入酒楼,我就记住了。”
僧录司的仵作?孙荃一挑眉,只觉脑海中仿佛被唤起些印象。朱府案那一晚,他接了圣旨去旁听裴主事断案的时候,似乎见过这仵作一面。只记得那人落拓不羁,生了双叫人印象深刻的眼睛,仿佛是姓宋,叫宋......什么来着?
宋昏。下面有人提醒。
“没错!”孙荃一拍案,“就是他。”
于是,当日早晨,僧录司里的众人就被粗鲁的叩门声叫醒,说是京兆尹下令让宋昏去见他。司里众人还没明白发生什么,只见刑部的人也赶来,将僧录司大门一贴封条,说是要搜查宋昏住处。可宋昏从昨晚就不见了踪影。孙荃一听,更加深对宋昏的嫌疑,索性下令,全城搜捕。
虽然没公开贴通缉状,但消息一出十传百,一时间人心惶惶。
林斯致等人,本就因昨晚裴训月一夜未归而没睡好觉,这下更急如热锅蚂蚁,幸好有卫岱一的人来请,才速速去卫宅。而剩下的人,则都聚集院中,看着刑部的人在司里各处搜来检去。
“就因为裴大人不在,这么欺负我们?宋昏好好的干嘛杀胡知府啊?审清楚了么就开始抓人?”有人抱怨。
“他要是没抓人,现在去哪儿了?到处都找人,为什么找不到他?”
“要我说,一开始就不应该招他进来。一个焚尸炉司炉人,成天跟死人打交道,能有什么好品性。”
众人七嘴八舌。宋昏的屋子刚好在后院柴房旁,持刀的刑部捕快们横冲直撞。朝官被杀,这是重案。尤其蒙人春贡在即,容不得一丝错乱,这帮人恨不得当天就能斩立决凶手。郑敬山吓得瑟瑟发抖,直往展刃怀里钻。展刃佩着刀,护着严冬生和郑敬山,冷眼瞧着刑部的人吆三喝五。裴训月不在,山中无大王,这帮人简直要翻了僧录司的天。
严冬生说:“看他们的样子,怕是只要抓到宋昏,就算无罪,也要严刑拷打,不逼出点什么不算完。”
“阿兴叔叔,宋家哥哥到底怎么了?”郑敬山拉着严冬生的衣襟,眼睛泪花泛起地眨。严冬生抚着他的小脑袋重重叹一口气。这孩子,昨儿刚来僧录司,就遇见裴训月和宋昏双双不太平。严冬生自身难保,一时间只能摇头,问展刃:“听说裴大人昨晚在卫学士宅中待着,是病了还是什么,怎么闹成这样竟不见他身影?”
“林斯致和红姑已经去请了,如果人没事,估计不多时就会来,要是没来......”展刃抿了唇,忽然不愿意再说下去。严冬生站在其侧,只觉杀气满堂。他惶惶然转头,见展刃那一双锋利阴鸷的眼已如狼鹰般聚起,然而,转瞬间,那眼神又变得惊忧了,像一汪烈瀑,倾泻漫天时倏忽化作涓涓细流。
“她来了。”展刃轻轻道。
严冬生和郑敬山顺着展刃的目光看去,见裴训月正坐着木轮椅,被红姑推着缓缓而来,身旁还走着位气度高华,令人望而心颤的男子。“卫公居然也来了。”展刃皱眉。严冬生甫一听卫公二字,立刻明白那是天下文臣之极,卫岱一。
多少读书人悬悬而望的终点。
刑部的人,见裴卫二人都来,纷纷停了手。裴训月双腿仍然麻着,站不起身,坐在轮椅上朝那刑部众人淡淡颔首:“诸位,请便。”
捕快们一听这话,反而不敢动。到底是僧录司的地界,如今正副主事都已到场,也没理由再闹将下去,便取了些宋昏平日穿的毛领,全当证物,拿回去报告京兆尹了事。
捕快们鼠窜出僧录司时,正是一心查案的京兆尹孙荃半只脚跨进袁记之际。孙夫人在里头朝他招手:“快来,看看我穿哪件好。”今儿这一遭,孙荃脱了官服,也没以京兆尹的名头,算是微服私访。胡知府那带血的折子犹在他眼前惊悚地晃。孙荃不敢分心,佯装帮夫人挑衣,实际上暗暗将这间铺子观察了个遍。
“袁老板,我们是江南来的盐商。我夫人早听闻你们的名气,已看中好些衣裳,不过,正愁没地方试。你们这......”孙荃朝袁中乾笑笑,凑近,一方翠玉扳指已经递了过去。银钱开路,小鬼迎人。他在周澜海那里碰了壁的法子,却被这眼皮子浅的袁中乾立刻笑脸收下:“您和夫人想试衣,尽管来我这后宅便是。”
孙荃领着夫人一边跟着袁中乾往里走,一边试探:“老板,听说这儿昨日起了火,没什么危险吧?”
“没,一桩小意外而已。只是蜡烛不小心翻了。那间屋子已经锁起来了,旁的空厢房都洒扫得甚干净。”
不多几步,几人已经走到后宅,只见黑压压的帐幔将天空围起来,一时间竟伸手不见五指,却能隐约听见四面八方的说话声。隐约可见两旁都是厢房。
“什么地方,黑压压的?”孙夫人喃喃。袁中乾笑而不语,只命小厮领他们往最里头一间走去。进了房间点了蜡,才看清那不过是一间普通的屋子,放了屏风、小几、矮榻,和供人试衣的铜镜。
望去无比正常。
“挺普通的屋子,但为什么一进来就觉得心里毛毛的,弄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孙夫人绕着屋子看了一圈,摩挲着双手道。
孙荃的心也突突地跳。多少年来混迹官场,装成两耳不闻窗外事,走得却是如履刀尖的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胡知府被杀和这间铺子定脱不了干系。京城四坊上接京兆尹,素来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他心悬一线,此时坐在榻上,更觉两股发痒,只觉褥子温软异常,像是时常被人用火笼熏烤似的。“夫人,你且站在屏风后头,小心这屋子看似平常,没准有什么机关,让我先来找找。”孙荃说罢,鬼祟如黄鼠狼般弯着腰,将地上砖石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孙夫人一把推开丈夫:“真要有机关哪能在地上?把墙壁、床榻仔细瞧瞧还差不多。”她说着,索性自己脱了鞋站在榻上,把那墙壁一点点仔细摸来,观察有无暗格。两人正一阵摸索之际,床榻许是承受不住坐踩重量,厚褥竟忽然翻翘滑落下去,露出光秃秃的木靠背。
两人被这一动静唬了一跳,忙下了榻,整理坐褥。这褥子上也不知道坐过多少前来试衣的人。乍望去确实干净,仔细摸来却总觉得不光滑,像是有什么腌臜物事滴在上头似的。孙荃忍着怪异之感,将坐褥仔细铺平,忽见夫人一双涂红蔻丹的手紧紧抓过来,像柔弱的细藤攀住了他的腕。
“老孙,你看......”孙夫人瞪大了双眼,花容失色,冷汗沁额。
孙荃顺着孙夫人的目光望去,只见那厚褥露出的缝隙中,深红木靠背上,有无数道或深或浅的抓痕和掌印。
细细望去,竟然都像是孩童的骨骼!
孙家夫妇骨寒毛竖之时,于寂静昏暗中,听见三下轻轻的叩门。
同时响起了袁中乾微微含笑的声音。
“孙大人,早知道您是京兆尹啊,我就给您多送些东西来了。您说说,好不容易大驾光临我这寒舍,何苦还自称盐商呢。”
人皮鼓钹(五)互搏
清晨,周澜海穿上蟒纹袍,带了红顶帽,撑了柄油纸伞,在雨丝渐停之际,走进了太后寝宫。他今日一路行来,只觉一颗心像盛满石子摇摇欲坠。只因那瘦缩的两腮,含而未吐的,是一桩惊天大事。
太后正用着早膳,见他来,微微吃了一惊:“你不随皇帝上早朝去么?”
“皇上说身子不爽利,早朝便推了。”周澜海给太后请安,“太后,宫里收到急报。”说罢,顿了顿,瞅着太后神色,才小心道,“昨夜,北坊的知府胡威被杀了。”
太后用银箸夹起的翡翠饺子一半离了盘,一半戳在箸上。那筷子稍一扭转,亮晶晶的虾仁馅便滚落下来,骨碌碌地直从桌边掉到地上的牡丹宫毯上去。周澜海连忙跪下去拾。“放了手,不用你来。”太后淡淡道。服侍姑姑们忙不迭用帕子包起虾馅丢出去。周澜海便起身,却丝毫不敢直起腰来。他侍奉二十余载,深知钟氏脾性。如此这般语气,显然已经怒极。
果然,见钟太后轻轻地揩了揩嘴,眉眼缓转,脸上一丝表情也无。“谁在查?京兆尹、大理寺和刑部去了么?”她问。
“都去了。大理寺卿正生着病,就把这事暂托给刑部。京兆尹找到了有嫌疑的人,说是僧录司里聘的一个仵作。”
太后嗯了一声,又问:“裴松呢?他插手没有?”
“没,据说裴松昨晚都在他舅舅卫学士的府邸里养病呢。”
“卫岱一?他又给裴家献什么殷勤。”太后冷笑,“既是刑部已到,你再偷偷叫人去查查情况。务必打听明白,这知府的死和利运塔有无关系。”
“是。”周澜海应了,见太后食欲恹恹,便识趣地扶她起身。
“北坊这地方,半年来事情太多了。”太后离了座,幽幽叹一口气。
“太后贵体,为家为国操碎了心。奴才看着也觉得心疼。”“闭嘴罢。”太后眄一眼周澜海,“哀家还没到要听这些话的地步。”
周澜海便不敢作声了,只见太后揉揉自己的太阳穴,像是疲倦至极般:“那些筑造司的人也不知道为何这样笨,一晃眼得了图纸,都查了大半个月,也没见查出什么来。好好的利运塔到底为什么塌?这事情一天不水落石出,哀家一天都睡不好觉。”
“太后,您最近......又多梦了?要不奴才再安排僧人来诵会经?”
太后摆摆手:“梦多,也无非是牵挂此事。诵经又有何用。”
周澜海垂头。他不敢多谏。太后于此塔为何而塌追究得太紧。要不是她非想要那铸造图,他何至于派了潘家班的熟人去做监工,以至于自己的玉佩现在都不知所踪?
周澜海索性大着胆子劝一句:“依奴才想,先帝已去六七年了。纵然当年那塔里有些什么,只怕以先帝英明,早就抹平了。连那样爱重的小福子都随帝下葬,难道,还真有什么相关的人能活着不成?塔塌了,应该就只是意外。”
“以他的脾性,确实是玩完了就杀掉的做派。”太后道,那脸上竟带了一丝连她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微笑,浮浮地显现在皮肉上,叫周澜海霎时毛骨悚然。他不知如何接主子的话了,只能应了“喳”装作没听清,半晌,听得太后又说:“不过,没准儿有孩子能侥幸活下来呢?还是查清楚了才好。”
“十多年前,那个姓林的太傅,不就妄图救下来一个么?”
“可惜后来也在大狱里被折磨死了。”
太后说完,打个呵欠,翻身便靠在榻上了。周澜海看着她的背影,不敢再言,默默行了礼便出了殿。这寝殿重又只剩钟氏一人。多少年了,都是如此。她膝下无子,只因年轻时不受圣宠。尚是豆蔻年华,那枕边人就不爱与她面对面,说她心深人默,徒有温顺,全无活泼。钟太后悠悠地闭了眼,忽然觉得好笑。盘踞在深宫里一辈子的女人,越活泼就越残酷啊。耐不住的。
除了她,谁都耐不住的。
那活泼如春鹂,容色冠京华的淑贵妃又如何?生产完便得了重病,不过多久就撒手人寰。
徒留在人间一个逆子。
身后的火炭噼啪地轻响。钟氏又翻了个身,将一张皱纹微现的脸对着满窗泻下来的春光,不多久就睡熟了。
梦里却依旧逆子嚣叫,火势滔天。
周澜海把太后的旨意安排好的时候,冯利正在家中陪着病妻幼儿用早膳。宫中来消息,让他好好利用司里就近的关系,查一查胡知府被害案到底与利运塔有无牵连。
冯利得令,忍不住长吁短叹。他深悔自己淌进这浑水,上回让他下泻药,这回又让他打听案子,虽然都是小事一桩,但其背后牵扯,总叫他不敢深思,心惊胆战。尤其司里如今频频出现命案,他简直连半点继续当细作的斗志也无。
饶是如此,冯利依旧出了门,刚颓然走到僧录司,却见里头沸反盈天,门上贴了封条,刑部的人正大剌剌搜查屋子。他吓了一跳,却怎么也找不见裴大人和林斯致身影,恰好看见一位刑部的旧同僚,连忙过去赔笑:“呦,什么风把大哥吹来了?怎么了这是?”
旧同僚不知道回什么,揣着手,歪歪嘴道:“冯大人,您都不在刑部了,还如此哥弟的称呼热络作甚?要我说,少打听,省得牵连。你们这儿,可有杀人犯啊。”
“杀人犯?谁?”冯利大惊。
“那个仵作宋昏啊。我们可是得了京兆尹孙大人的旨意,来搜他的屋子。据说,昨晚胡知府被杀的时候,金吾卫看见宋昏和他在一辆马车上呢。”
冯利抬眼,果然见捕快们正往宋昏的屋子里涌去。他从未见过这番阵仗,紧张地直咽口水,上前揪住老书吏便问:“裴大人和林斯致呢?”
“在卫宅啊......”老书吏口齿糊涂,吞吞吐吐说不清楚。冯利无奈。他倒是远远望着展刃在柴房里,可惜此人铁板一块,口风极紧,当然是不可能和他讨论案情的。
冯利思来想去,索性往金吾卫的交班所里去,想着到底打听点细节,不管是宋昏宋明的,只要确认胡知府被杀是私人恩怨,和佛塔无关,他这一桩差事也就完成。
谁知,走到交班所,却见那大门口鸦雀无声,静得一丝人声也无。他看见空空如也的内厅,恍然醒悟过来这批人应该都被京兆尹下令全坊搜捕宋昏了,自然不会闲居此处。刚欲抬脚,却听得靠着墙根,有两人正在细细簌簌地说话。
他忍不住将耳朵靠在窗棱上,贴近了些。
只听得一年轻男子言:“你到底看清楚了没?马车里的是宋昏么?”
另一略沧桑声音又道:“我哪记得那么清楚。要不是你吃醉了酒非要让我去给你值班,我就是个负责所里内勤的,何时佩过金吾卫的刀?我只记得,昨晚统共只出去过一辆马车,那车里出来的人一看官服样子就是大官,我不敢查啊,我怕被他发现我是顶替的,就直接让他走了。谁知车厢帘子一掀,隐隐约约就看见,车厢里还有个人,穿着很脏的毛领,露出半张脸,跟烧尸的宋昏倒很相似。”
“嗐,这么说来,你不仅没看清是不是宋昏,竟然连车里的官儿是不是胡知府也不能确定?那你跟我说个屁!害的我去录口供,现在京兆尹已经满城通缉宋昏,说是他杀的人!”
“好心帮你办事你倒怨怪起我来了?谁让昨晚你们一个二个都吃醉了。不过,我看见一个人很像宋昏,这确实没撒谎啊。退一步说,他要是没有嫌疑,干嘛一直躲着消失呢?”
“说的也是。不过,”那人又压低声音,“昨晚,我们交接的时候,坊门口不是空了很短的时间么......你说,会不会真正的胡知府,其实是趁那个无人的时候出了坊门?毕竟,他不是有钥匙嘛......”
二人渐渐地声音愈来愈低,再也听不见了。冯利听得心快从嗓子眼跳出来,生怕被发现,连忙转身跑远,像只落水狗般狂奔在官道上,惹得路人侧目。直至跑得看不见交班所的影子,他才敢停下来,止不住喘着粗气,思考起刚才偷听的那一段话来。
可以确定的是,去跟胡知府声明昨晚看见宋昏的金吾卫,并没有值守坊门,而是吃醉了酒偷懒找人顶替。而那顶替他的人,虽然大概看见了宋昏,但并不认识胡知府长什么样。
并且,胡知府本人有出坊的钥匙。
也就是说——
很可能有两辆马车!一辆确实载着宋昏和某个不知名的人。还有一辆,载着真正的胡知府,趁坊门无人值守的空当,拿钥匙开坊,长驱直奔,停在京兆尹府邸前。
他脑子飞快地转着,却不晓得该将这段偷听来的话怎样处置。就这样忘记么......那岂不是要平白污蔑了宋昏?谋杀朝官,这可是能掉脑袋的罪。冯利痛苦地筹谋着,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回忆了几番从宫里收到的消息,只是让他打听此案和利运塔有无关系,并没让他冤枉良人。
何况宋昏这样人微言轻的小仵作,想必跟宫里的人八竿子打不着边。
到底是一点微妙的良心占了上风。冯利平静吐息,毅然决然往僧录司走去,打算将这段没头没尾的旁听,告诉一个值得他信任的人。
彼时裴训月已至司里,坐在木轮椅上,由卫岱一推着照顾。司里众人也都齐聚院中打扫整理,平息刑部搜检带来的风波。
冯利想了想,穿越人群,走到正拎起扫帚的林斯致身边:“你出来,我有话跟你说。”
林斯致疑惑回头,看见冯利,先是一愣,一双斯文的眼睛在太阳照射下短暂地眯起,竟瞬间恍如豺狼看见猎弓那般警惕。
可惜冯利没有看到,因为那种神情很快就消失了。
“好。”林斯致放了扫帚,说。
人皮鼓钹(六)宴前
僧录司里,裴训月送走了刑部捕快,又招呼众人一起将院子收拾齐整。她坐着木轮椅,虽然腿脚不便,却出力甚勤,由卫岱一推着四处行动。卫岱一见裴训月喜怒无形,动作不停,便知道她心里一定已焦躁到了极点。
“月儿,”他索性停了脚步,站在原地,拦住裴训月不停用布擦门的手,“别擦了,刑部的人搜检一趟,前脚进后脚出,脏不到哪里去。”
裴训月:“可这是他的屋子。”
卫岱一一怔。他不知道裴训月如此看重这仵作。据他听来,这几个月,凡是到她手里的命案,都能水落石出。裴家让此女代弟,虽然荒唐,却不能说不明智。方才,裴训月对刑部的态度更叫他心里暗惊。这个女孩子,早就不是原先侯府千金那般混不吝的性子。她有城府了。
“孩子,你从醒来就不肯多说,让你娘和我都担心得很。昨晚药晕你的人到底是谁。是那个什么楚工匠么?你方才急急让人去找的那个?”卫岱一问。
“和楚工无关。我不过是想请他过来问些佛塔的事。”裴训月勉强笑笑,不敢叫舅舅瞧出心乱,免得担忧。可那耳后的一根经脉,却跳动得仿佛随时能爆裂,一直麻到心口。双手始终克制不住地颤,使劲擦门,不过是掩饰罢了。
昨晚发生的诸事,是她进窟以来遇到的最大变故。楚工倒戈,偷了词卷,将她药晕至只能靠轮椅行路。而她醒来后匆匆派人去找,却得知昨晚楚工就说自己亲人生了病,竟已连夜告假出城,不知如今人在何处。而知府胡威又凌晨行车惨死京兆尹府邸前,偏偏还叫金吾卫看见车厢里有宋昏的毛领。
宋昏不可能杀人。这是裴训月唯一可确定的判断。昨天下午,他还和她在东厢房门槛前,剖心互明,要为这天下挣一份清白。还有那小山......他们共同救下的孩子,才进了僧录司不到一天。
他不可能这时候远走。如果他消失,只有两种可能。
——他被绑架。或者,他在逃亡。
裴训月丢了手中的布:“不擦了。扶我走吧,舅舅。”太阳渐烈,卫岱一便扶了她进了厢房,停在公案前。“舅舅,多谢你照顾,只是我还有些司里的事需要处理一会。您去忙吧,想必蒙人春贡宴在即,朝廷里的事不少。”她说。
“那我先走了,晚上再来瞧你。”卫岱一忧心忡忡嘱咐几句。他离开后,裴训月才用手撑着木案,勉强从轮椅上起了身。红姑路过门前,见她如此这般连忙来扶:“要做什么?”
“帮我倒一大盆盐水来。”裴训月说,又伸长胳膊取了一支崭新的毛笔,拿出案上一副空白卷轴。
她闭上眼睛。只觉鬓边微风不止,眼前碎镜交叠,耳旁钟声又响。那自小过目不忘,将文成画的心力,此时如无数细流拧成股绳般悬在头顶。毛笔沾了浓盐水,落在案卷上透明的痕迹如蛇蜿蜒。睁眼,落笔不停。红姑怔怔站在一旁,仔细瞅来,那案卷上竟然一字一画全是僧人名录。
“你在......拟制僧人花名册?”红姑讶异,不晓得裴训月此举何意。
“不是拟制,是默写。”裴训月说。
词卷背后的僧人名册是她所得的有关娈童案最重要的证物。裴训月只能趁着瞬时记忆还在,奋笔疾书地默着,不敢稍有差池。写完名册,她就要去找京兆尹孙荃,小心盘问胡知府一案隐情,搜寻可能与宋昏下落有关的线索。
多拖一刻,宋昏的危险就增加一分。
红姑见她如此急迫,也不问缘由,命胖婶不断烧了盐水,往砚台中补充。“沙弥:庄禄定、赵扶疏、陈清晏......开平十四年入塔。”写到这一句时,却听见红姑忽然放了手中水壶,疑惑摇头:“奇怪,怎么这样耳熟。”??
“什么眼熟?”裴训月一惊,毛笔停在半空。
“这一个名字。”红姑的手指缓缓地移着,从沙弥二字依次后移,最终停在“赵扶疏”三字。红姑抬头,一双风情的眼睛,神思却迷茫:“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到过。”
她蹙眉,似是苦思冥想,半晌,拿不准道:“很久很久以前了。”她顿了顿,“我从侯爷那里听到过,我记得他跟夫人说过这个名字。那时候我很小,刚好练完武,听见他们吵架,鲜少那样激烈,就记住了。”
“不过不能确定是不是这三个同样的字。”红姑又说。她不知利运塔豢养娈童,当然也不知道这句话的分量。裴训月坐在木轮椅上,脸上殊无表情,一双腿却像是被什么重物缓慢地坠进地面。她只觉整个人被轮椅渐渐地吸住,几乎直不起身,心跳如擂鼓之际,抬眼眺望,那被房门框出的天空尽头,刚好是巨大的佛塔金顶,侵占天边碎云。
砰!砰!
忽然有两声爆竹巨响,极远的天空就在废墟边缘炸开朵花,烂漫艳光,耀满京华。一时间噼啪响个不停。“怎么回事?”街边的百姓看见白日焰火,纷纷出来问。僧录司里的人也在院中瞧起了热闹,悉悉索索地走动。裴训月搁了笔,只觉从脊背逐渐升上来一股叫人酥麻的寒意。
不多时,她看见两个眼熟的北坊衙役一脸喜色来报:“裴大人,外头突然来消息啦!”
“——蒙人可汗哈尔努,提前进京了。”
迎接这场盛事的烟花初初炸响京城天空之际,南坊坊门口出了场乱子。蒙人进京,金吾卫得了令,提前关坊。这门外越过护城河就出了京城。一大半要出城的百姓,只得怨声载道,打道回府。有人为了省去来回奔波,索性在附近寻间客栈住下。
坊门附近的一间平日客人稀少的小客栈,瞬间挤满了人。
店老板早就为蒙人春贡做好准备,保佑届时生意红火,却没想到这福利来得这样早,不由得喜笑颜开。柜台前,入住客人排着队。轮到最末一位男子,正好没了空房。“这位客官,实在对不住,本店已满,要不您去别的地方看看?”老板道歉。
“我等着明天一早开门直接出城,不改地方了。不能帮我加间床么,老板?我有急事的。”这男子说罢,拿出张盖了官印的名帖同几颗黄澄澄的碎金。“哎呀,失敬失敬。那您要是不嫌弃,我把我的卧室让出来给你住?我在厅里打地铺凑活一晚。”老板连忙引着那中年男子进了自己的卧室,又出去端茶。
男人脱了斗篷,取了头顶的挡雨斗笠,露出一张满面倦容的脸,细望去,骇然就是裴训月心心念念要找的楚工匠。
楚工匠紧张地四望,确保房间安全,才坐在床榻,两腿却止不住地抖。两天前,他发现裴松留在他那儿的金披帛被人偷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匿名信和迷药。信里说,要让他想个法子,一日之内引诱僧录司裴大人会面,将其迷晕,并偷走词卷放至某处。如果他做不到,他远在姑苏的妻儿,将难活过二月初一。
信后附了他妻儿的画像,与本人分毫不差。
楚工匠收到信,惊慌无措之际,刚好遇上裴训月主动来找他。他便按信上所说行动,却终到底不忍心,便将裴训月抛在显眼的官道上,期待她被人救下。将词卷放在信里指定的地方后,他连夜收拾金银细软,写了出城帖子预备回姑苏速见妻儿,谁知,竟在清晨还没出城之际,听闻一桩大事。
——北坊里出了命案。
死的却不是裴训月,而是胡知府。据传官府已经暗中缉凶。而他们要找的嫌疑人,竟是僧录司里的仵作宋昏。
楚工匠魂飞魄散,不敢稍有停留,只觉风雨欲来,恨不得插翅飞回家中妻儿身边。自从他得到那副词卷后,没有一天过上了安生日子。偏生撞见蒙人提前来京,坊门提前关闭。只能勉强捱过今晚,明天早上坊门一开,他就速速出京,走水路回姑苏,一刻也耽搁不得。楚工匠闭了眼,长长吐一口气。就在那时,门外有人道:“开门,送茶。”
楚工将斗笠重新带好,把门开了一条小缝,只见一个腰间绑了粗麻系带的人,穿一身旧衣,鬓边碎发掩住了眉眼,唇色苍白,一张黄瘦的脸,像是店小二。楚工接了茶水:“多谢。”谁知杯盏交接之际,热水忽然猛地往他拇指上倾泼而去,他被烫得吃痛,立刻退后一步松了手。杯盏霎时掉落空中,却被那小二稳稳接住,同时,小二就从这退后一步的缝隙中,闪身而入,关了门。
楚工匠正惊叹这小二手脚敏捷,还未反应过来,电光火石间,一柄寒凉的物事,已经悄然欺上了他的脖颈。
那一瞬他双膝陡软,抬眼欲喊之际,看见小二摇了摇头,撅起嘴唇,吹了吹自己鼻上的尘土,头发拂动,露出一张完整的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