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董鄂氏康熙愨慧佟贵妃 本章:第123章

    工厂里的年轻人居多,哪里闲得住,没事儿干就自己找乐子玩儿。

    海参崴有家叶氏商行的造船厂,这个船厂不是搞生产的,主要是做研发。这日造船厂要试新船,听说要往北方海域开,一群年轻人都想去看热闹,顶着寒风就跳上了船。

    孔渔本来在屋里看书,不等他拒绝就被拉出了门,等上船后孔渔才来得及问他们去哪儿。

    “哈哈哈,船厂那边的校友去北方海域试船,我们准备去钓鱼。听说北边那片海去的人少,海里的鱼特别大,以前有人钓到过一两百斤的大鱼。”

    寒冷的海风吹得孔渔连忙往船舱去,船舱里摆着好些大木桶,还有许多大网。渔网的洞眼宽,两三斤的鱼甩甩尾巴就能游过去了,这一看就是捞大鱼的网。

    孔渔是南方人,本来就怕冷,在船舱里待了会儿,他还是有些受不住,转身去动力舱。

    “动力舱里夏天没人想来,这一到冬天呀,这里就是最抢手的地方!”

    烧炉子的兄弟刚铲了两铲煤,旁边一个人就给他抢了:“校友,让我帮你干一会儿。”

    “你起开,瞧你瘦得跟玉米秆儿似的,等你铲煤,船都跑不起来。”

    “怎么着,你们今儿是要测试船速呀?”

    “就是测试船速来了。”

    测试船速他们就不瞎掺和了,让他们搞蒸汽船的人自己来。

    孔渔没进去,就站在动力舱门口就觉得暖和了,他也不搭话,静静听他们闲谈。

    新研发的这个船确实跑得快,在甲板上做记录的几个年轻人跑进来烤火:“快归快,比起快船来还是差了许多。”

    “有进步就行,你们想把大船的速度搞得跟那个只有速度的快船一样快,恐怕还要努力许多年。”

    “你们新改的这个蒸汽机能用到火车头上吧?”

    “应该可以,不过线路你们得自己根据火车的改一改。”

    “叫孔渔去改,蒸汽火车线路他最熟悉了。”

    说话那人看到孔渔站在门口,笑道:“孔老师进来坐嘛,都是老熟人,怎么着,你还不好意思了?”

    孔渔轻笑:“没……”

    孔渔的话还没说完,船舱突然剧烈晃荡,坐在小板凳上的人全都滚了一地,一个年轻人坐在炉子旁,炉火燎坏了身上的衣裳,要不是被铲煤的兄弟拉了一把,半个人都要冲进炉子里去了。

    人刚安全,实验船突然一个大甩尾,刚站起身的人又摔了个狗吃屎。

    “谁他妈开的船,技术这么烂,想害死咱们这些兄弟姐妹不成?”一个被撞到了后腰的小年轻骂骂咧咧站起来。

    “去个人,问问咋回事。”

    孔渔已经跑出去了,甲板上跑进来一群学生冲向储存室和他对上。

    “发生什么事了?”

    “沙俄的兵占了咱们库页岛,刚才朝我们开枪了,船长急刹了,咱们的船在往后跑,换跟在咱们后面的海军大船怼上去。”

    他们这艘船是测试船,船上没有火炮,只有储存室里有火枪。一般测试船之遥跑得远一些,屁股后头都会跟一艘海军的船作为保护。

    “玛德,毛子怎么来咱们的地界了?”

    “他们不是在欧洲打得火热么,有空来咱们这儿插一脚?”

    通过菁华大学入学选拔的学生,都会去军营训练半个月,会打枪是基本的,大家一人一把枪冲向甲板。

    “船长,掉头,咱们冲过去!”

    “冲个屁,咱们船上又没有太平炮,叫有炮的船冲去!”

    他们测试船上的这群年轻人都是技术工种,换下他们怼上去的海军船那都是在南海身经百战的战士,打的炮又快又准。

    孔渔他们都挤在甲板上看,海风吹得眼睛睁不开,看不清楚。

    “船长别怕,船往前开一开,兄弟们看不见。”

    试验船往前捎一稍,顶在前头的海军大船打出旗语,叫他们滚!

    船长默默地把船往后退一截儿。

    “不用慌,只叫我们滚,没说叫我们回去叫人来,说明问题不大,他们能解决。”

    身边一个兄弟拍拍孔渔肩膀:“别怕。”

    孔渔哭笑不得,他怕什么,他去叶家坡的时候又不是没见过海军打仗。

    来回拉锯试探……花了两个多时辰,海军的船靠岸了,一群海军冲上岸去,把这群人都抓了。

    “怎么样,抓了多少人?”

    他们的船也靠岸了,海军叫他们都待在船上,他们伸长了脖子看,一串一串的洋人被绑回来,有好事的一个个数着。

    “别数了,你们马上开船回去告诉田大人,沙俄派了五百兵入侵咱们库页岛,叫田大人马上上奏朝廷。”

    “你们不回了?”

    “我们留在这儿驻守,你们先回去传消息,再叫海军派人来。”

    实验船调转船头回海参崴,消息带回去后海军都炸了。

    “咱们两三天跑一趟北边海域巡逻,怎么才一两天没去,沙俄就出现在咱们岛上了?”

    “这群狗东西,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咱们不在的时候偷摸跑来。”

    这倒霉催的,消息禀报上去,他们这些换防的海军要倒霉了!

    一个个,气势汹汹地开着船去库页岛,火炮、火枪都备得足足的。

    五百俄国人入侵库页岛,这个消息虽然震惊,军机处、内阁以及雍正本人一点都不惊讶。

    不管是试探还是什么原因,沙俄开始关注东边,只能说明一件事,欧洲尽在他们掌握之中。

    胤祯起身:“四哥,我今日就去海参崴。”

    “去吧,朕叫快船给大哥送信,尽快调海军去海参崴。”

    雍正目光坚定:“咱们不肯让出土地,那么跟沙俄迟早都会有一仗!”

    “是!”

    叶菁菁觉得:“虽然早打晚打都是打,咱们最后还是晚些打。沙俄只来了五百人,肯定只是试探,冬天打仗他们也不敢!”

    姚元景、张廷玉都赞同叶菁菁的话。

    “管他真打还是试探,咱们都不怕!”

    第79章

    勇亲王领兵去库页岛,八旗军队刚才从天津港离开,天津就沸腾了。菁华大学的学子、钢铁厂、船厂的工人都骂了起来,骂沙俄不讲信誉,签的边境合约竟然敢不认,真以为咱们大清是好欺负的不成?

    “你们钢铁厂但凡早两年把火车弄出来,如今北线的铁轨已经铺好了,咱们的军粮、火炮都运到前线去了,说不准这时候都把沙俄打趴下了。”

    “少胡说八道了,你们这么能,怎么不多造些船,开到沙俄屁股后头去打他们?”

    “就是,就是。”

    “只会怪咱们钢铁厂,不像话!”

    唐子归连忙劝架:“你们别闹了,沙俄还没打过来,咱们自己人就先吵上了?”

    “咱们大清的船不够用,火车也没造好,你们有吵架这个力气,不如去多干点活儿。”

    “都散了散了,干自己活儿去。”

    吵架的工人被驱散,孔思、墨家大公子等人过来,孔思问唐子归说:“有没有法子让铁路建得更快一些?”

    “动用更多的人力,可以稍微加快些进程。”没有现代的机械装备,如今除了靠人工,没有其他法子。

    “唐子归,你给朝廷上封折子,求皇上下旨,火车沿线就别等了,各条路段同时开工建设,各自负责自己省份那段路,争取尽快把铁路建好。”

    “嗯,我今日就上书。”

    唐子归前几年就已经是菁华大学的博士后了,他如今也领着内阁阁臣的津贴,有随时给朝廷上书的权力。

    唐子归回去写折子的时候,菁华大学的海外报和菁华校报联合起来,他们要写一篇文章谴责沙俄背信弃义,撕毁合约。

    大清报毕竟是官方报纸,要脸,向来言辞都比较温和。菁华校报可不在乎什么脸面。

    在许礼这个大清最强嘴炮王者主编的带领下,菁华校报一直以言辞锋利著称,菁华校报中一代代编辑全是大喷子,连朝廷的政策他们敢批评,其他被菁华校报骂了的,你也就只能听着。

    对内不嘴软,对沙俄这个未来敌手,那自然有多难听骂多难听。

    “咱们联合发一期特刊,把咱们当初和沙俄签的边境条约前因后果报道清楚,叫大清百姓都知道事情始末,等咱们真跟沙俄打起来时,咱们大清肯定是占大义这边。”

    弘晟道:“许主编,沙俄跟瑞典战争的内容也该添一些。”

    “添,你是海外报的主编,这段内容就由你来主笔。咱们这期特刊就一条主旨,要全天下人都知道沙俄不是什么好玩意儿。”

    许礼成为菁华校报的主编已经八年了,他该喷的时候比谁都冲在前头,但该给朝廷铺路的这种时候,菁华校报也走在前面。

    当年为了办校报方便,菁华大学后门处专门开了一家印刷作坊。许礼和弘晟上午才编写完,下午菁华校报和海外报的联合特刊就从菁华大学印刷作坊送去大清各地书铺。

    京城肯定最先看到这期新鲜出炉特刊,书铺、茶坊、酒楼等地,到处都是讨论沙俄的声音,连码头上干活的力工都能有理有据地骂两句沙俄不是东西。

    衙门散衙,朝臣们下值回家,路上买一份报纸,回家看完后都叹了声,这官儿真是越来越不好当了。

    以前只有他们这些朝臣知道的内部消息,如今天下皆知,靠科举的门槛拦不住普通百姓了,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别跟不上皇上的步伐,被扔下了。

    一晚上的工夫,天津港的快船把特刊运到江南,再扩散到两广地区,到云贵川,到了云南开化府钢铁厂。

    年羹尧看完报纸,脸色一下冷了:“朝廷从今年上半年开始,一直在全力修钢铁厂,建铁路,为了运矿,把民间的商船都借用了,甚至海军的船都调动起来了,有些人还说朝廷太过浪费民力,如今看到这期特刊,不知道他们又该如何辩驳。”

    铁道副总督朱轼看完特刊后对小厮说:“帮本官去把今年三月那期《海外报》找出来。”

    三月的《海外报》,主要报道了沙皇彼得一世亲自访问西欧的消息,海外报编辑推测彼得一世要去法国,商谈让法国放弃继续支持瑞典。

    年羹尧也记得这期报道,他道:“若是推测没错,今年夏天的时候法国应该已经和沙皇达成协议了。”

    “等等吧,现在已经十一月了,不管有没有达成协议,欧洲的消息很快就会送回来。”

    他们大清和欧洲相距太远,菁华大学外语学院的学子去了欧洲后,把获取的消息从欧洲传回大清,几个月就过去了。

    胤禩也看到了这篇特刊,他心里已经笃定法国已经放弃支持瑞典了,瑞典陷入了孤立中,等过完这个冬天,瑞典将无力反抗,只能割让土地给沙俄。

    快的话明年秋天,迟的话后年夏天,沙俄一定会调转向东,对大清出兵。

    北线火车铁轨还没铺好,大清的北境防线还没形成,明年最好别打,最好的法子,就是想办法把战争拖过明年。

    一旦北线火车铺通,无论沙俄从西北入侵准噶尔,还是从东边入侵黑龙江,大清都能以逸待劳,支持八旗将士打一场大战。

    康熙在叶家坡待了大半年,从欧洲送来的消息,菁华校报和海外报联合特刊几乎同时到达康熙手里,康熙看完两边的消息,亲自写了封信。

    “梁九功,把信送去海军驻地,用最快的船送去京城。”

    “奴才这就去。”

    海参崴。

    珲春的贝勒街这几日被戒严,除了海军的人之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得出入。原本住在贝勒街的百姓,这几日也闭门不出。

    从白日到夜里,十四爷府上的哭嚎声,大到住街对面的百姓都能听到一两句,百姓嫌声音吵闹,若是半夜被吵醒,还要骂几句毛子怎么还不死,海军都是吃干饭的之类的话。

    临时被抽调过来的菁华大学外语学院的师生们,他们这几日一直在十四爷府上,他们最清楚,海军可不是吃干饭的,一个个都是刑审的好手。

    “我的娘耶,吓死我了!”

    “我才叫吓死了好不好,我翻译的时候声音都在抖,那个负责审案的大人还笑着安慰我,叫我不要怕。”

    “老天爷啊,他越对我笑,我越怕,我生怕他笑着笑着,突然就把烙铁贴我嘴上。”

    外语学院毕业的学生,要么去朝廷当官了,要么去叶家坡了,还有些去欧洲了,他们这一批临时叫来的翻译,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学生,头一天来的时候人都吓傻了,这几日胆子大了点,但也只稍微大了那么一点点。

    老师安抚他们:“别怕,再坚持坚持,今日就能把剩下的人审问完,你们的差事就算了了,我叫船送你们回去。”

    “老师,您不跟我们一起回去?”

    “你们先回,老师还有事情要做。”

    一群还未毕业的学生就跟小鸡仔一般跟着他们老师去休息,给他们分了单人间,一个个都不敢独自睡,男学生,女学生,各自挤一间屋,老师都怕他们这么多人睡一张炕,把炕压塌了可怎么办。

    “老师放心,我们吃得少,体重轻,压不垮。”

    来海参崴这两三日,每天遭受那么大的精神刺激,精神亢奋得不行,明明肚子饿,却吃不下饭,肉眼可见地瘦了。

    “你们别怕,等以后……”

    “老师,我们不怕,我们真的不怕!”

    “老师,我还能翻个跟斗,你看!”

    一个男学生在炕上一个王八翻身,脑袋撞到墙上,痛得哇哇地叫。

    老师扶额:“行了,老师知道你们不害怕。老师先走了,你们早点休息吧。”

    老师在的时候一群人七嘴八舌,老师一走,男女寝室都安静了。

    女寝室这边,一个身形瘦弱的女生小声问:“海军里负责刑讯的大人下手都这般狠毒,那朝廷刑部的那些大人是不是更吓人?”

    “对敌人下手狠也没有什么,对吧。”

    一人试探着说了句,立刻就有人附和:“对敌人还讲什么规矩,海军碰到的敌人全是杀人劫道的海盗,对海盗讲规矩,怎么对得起那些被海盗害死的百姓。”

    “对对对,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大家面面相觑,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就是克服不了内心的害怕。

    “咱们这个专业,肯定是要跟外国人打交道。咱们不能把洋人想得太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嘿,我也不是害怕,只是前面十多年没见过这种场面,突然碰上了,还没适应过来。”

    “我也是,我只是还没适应,可不是胆小。”

    其他人都连忙点头,他们真的一点都不胆小!

    把一群学生吓得面无颜色的大人们,洗了手,说说笑笑地去厨房用饭,用了饭后把两百多封供词摆在桌面上。

    关于沙俄的信息,关于欧洲各国的消息……一条条的消息被总结出来,写了二十多页纸,送到勇亲王手里。

    胤祯白日亲自领兵去沿海边境巡逻,下午回来住在隔壁贝勒府,他看完审问出来的消息后,顿时冷笑起来。

    这位彼得一世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以为大清是他说打就能打下来的?他们大清可不是欧洲小国。

    “来人,审出来的这些东西,连夜送回京。”

    “是!”

    海参崴的消息送到京城,当天没有朝会,军机处、内阁、六部尚书都一早到乾清宫等着议政。

    乾清宫大殿上摆了一张长桌,桌上摆着这几日审讯得到的消息,大臣们都聚在一起看。

    雍正背对着所有人,面对着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目光一直盯着欧洲。瑞典、芬兰、挪威、法国、神圣罗马帝国……

    跟沙俄比起来,都是些小国家,他们很难团结起来,沙俄就能对他们逐个击破。

    “皇上,如此看来,沙俄确实对咱们大清心怀不轨,最早明年化雪后,沙俄一定会对咱们用兵。”

    雍正嗯了声,他已看清了沙俄的打。他们大清不怕跟沙俄打,沙俄明年用兵还是后年用兵,早晚都要打。

    “这次虚惊一场,主要是冬日里沙俄的兵马推不到咱们大清边境,若是等到明年,沙俄的兵马推过来,咱们就要当面锣对面鼓打一场了。”

    “当年太上皇在位时,康熙二十八年,索额图和佟国纲代表咱们大清在尼布楚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候臣刚为官不久,那时候臣记得太上皇就说过,沙俄是喂不饱的野狼,以后大清不可对沙俄出让领土。”

    兵部尚书的话,也是雍正的意思,这几年大清对外密切关注沙俄跟瑞典的战争,对内积极富国强兵,就是为了和沙俄再起兵祸时,大清能不落下风。

    “沙俄的陆军很强,咱们八旗军也不弱。这几年养兵养得好,士气、火炮、火枪,咱们都比沙俄强一点,倒是不怕他们。”

    “再论海军,沙俄的海军是在彼得一世的手上发展起来的,三年前打败瑞典的艾伦希尔德舰队才取得了头一回胜利。咱们大清的海军建军已有十五年,大仗没打过,小仗没输过,打海战,两国旗鼓相当。”

    “欧洲传回来的消息,根据三年前沙俄与瑞典海战时的情况预估,沙俄的战列舰预估有一百艘左右,咱们大清海军的战船如今有一百二十二艘。战舰的火力,太平炮跟欧洲惯用的大炮相比,射程和火力优势略大一些。”

    兵部尚书对自家海陆军的战力十分自信,他认为,就算明年打,大清的赢面也很大。

    “从勇亲王审讯出的消息来看,沙俄看咱们的眼光变化不大,就算他们三年前在准噶尔失利,沙俄也没放在心上,以为咱们整体军事力量和康熙朝差不多。”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方便以后阅读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23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23章并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