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一世认为大清没有海军,跟康熙朝一样,库页岛这些地方虽然是大清领土,大清根本管不了,所以才会堂而皇之地派兵从东边试探大清。
“那就让沙俄继续这样认为吧,跟咱们海军交过手剩下的那两百多沙俄士兵一个都别留,放回去一个都是祸害。”
“明年开春,沙俄就算不打咱们,定会派使者前来要人。”
“来就来吧,咱们大清不认!”
他们大清和沙俄的信息不对称,是大清的优势之一,没有开打之前,这种优势保持得越久越好。
以后,就算沙俄知道大清有海军,不知道其中深浅,他们也不敢妄动。
叶菁菁坐在一边听了许久,军机处、内阁、六部尚书,主张积极应战的大臣占绝对多数,那就可以说一说如何应对的问题。
“菁华亲王,你有何话说?”
“皇上,臣认为,瑞典虽无跟沙俄对抗的实力,但是有跟沙俄对抗的决心,咱们可支持瑞典再拖沙俄一年,待后年大清和沙俄再战,咱们准备充足,或可把战线推至唐朝时的疆域。”
“唐朝?”
张廷玉都惊呆了,你也太敢想了吧!
“打仗是会死人的,还会吞噬大量的资源,所以我认为,打仗不能只会被动防御,若是打仗不能给大清带来更多的领土、资源,那么就算在家门口赢了,那也是输!”
赢也是输!
这四个字给在场的文臣带来无限的震撼,只有兵部尚书和几个武将赞赏地看向菁华亲王。
雍正长舒一口气,目光如炬:“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菁华亲王说得对,打仗为的是获取利益,别让什么孔孟之道、仁义道德拖住咱们的手脚。谁要是这时候跟朕论什么道理,叫他们去跟打仗的士兵论去。”
雍正此话一出,在场的文官们有的点头,有的就算不赞同,也都默默低下了头。
“菁华亲王,你继续说。”
叶菁菁颔首,她站起身,指着欧洲的版图:“咱们赶在开春之前到欧洲,跟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见一面。”
叶菁菁相信,只要给卡尔十二世带去足够打一仗的粮食、武器,这位有小拿破仑之称的瑞典国王,就会再次反抗沙俄。
再有,大清发展这么多年,跟欧洲各国的海军比起来,已经足够强了,也该选个合适的时机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让欧洲人瞧瞧,大清有钱归有钱,拳头也硬得很,他们就算要打劫,也记得离大清远一些。
出使欧洲啊,雍正即使知道自己去不了,也有一丝心动。
胤禟站起身:“四哥,我和福晋两人去。”
“不行,你们不能去,你们夫妻都是大清的顶梁柱,你们俩有一人在欧洲出事,对大清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
“四哥,要论对欧洲的了解,对外语的熟悉,皇室宗亲里面,除了我和菁菁,您还能选出来谁?”
弘晖举手:“我,皇阿玛,我会说英语和俄语。”
胤禟瞪弘晖一眼:“有我们这些叔叔在,轮到你说话了吗?”
弘晖不服:“凭什么轮不到我说话,我是刑部主理,还是大皇子,皇阿玛不重用我还能重用谁?”
叶菁菁笑着问他:“你去欧洲,若是卡尔十二世不接受大清的条件,你当如何?您能为大清做决定吗?还是你要传消息回大清,等你皇阿玛给你回信你才知道如何做?”
“我会想其他办法,跟沙俄有领土争端的又不止瑞典,瑞典不过是最能打罢了。”
“说得也没错,那我问你,你对欧洲各国皇室的关系清楚吗?”
“大概……清楚吧。”
胤禟冷笑:“那就是不清楚了?”
弘晖闭嘴了,却还是眼巴巴地望着皇阿玛。
雍正不高兴:“你都当爹的人了,能不能有点当爹的样儿?”
弘晖没办法了,他就是想去嘛。
雍正的目光扫过五弟、七弟、十二弟、十三弟、姚元景、张廷玉,还有年纪不小的温达、穆和伦等满臣。
不行,这件差事不能叫满臣去,他们太过保守。
雍正暂时决定不了出使欧洲的人选,这件事只能延后再议,先说说该如何支持瑞典跟沙俄对抗吧。
粮食可从东南亚采买,火枪火炮不能白给,租用、买卖都可商量,到时候再看卡尔十二世的诚意了。
定下了援瑞典阻沙俄的大方针后,后面的事情就很好定了。只出使欧洲的人选,议政议了一天,也没个结果。
要身份够高,要对欧洲足够了解,要有决断能力,这几个条件摆一起,大家心里头一个想到的都是菁华亲王。
许多年前砸重金研发蒸汽机、建菁华大学、开设外语学院、全力支持海军发展、把新南疆和安南省纳入版图、举国之力修建铁路……桩桩件件,这些年来,雍正朝所有大变革中都少不了菁华亲王的影子。
要论决断力,远见,雍正一朝的亲王们都比不过菁华亲王。
撇开亲王们不谈,内阁首辅姚元景,皇上跟前的第一红人张廷玉,他们办事能力是顶尖的,要论决断能力,远见,还是得菁华亲王。
使团去了欧洲,那叫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做的任何决定都会影响到大清和沙俄之间的战争,做决定的那个人是要担责的!
为大清担责,即使是弘晖,弘晖也不敢轻易说出,所有结果他全部担当的话。
如今的大清,一半的功劳是菁华亲王和她的菁华大学成就的,为大清担责这话,只有菁华亲王敢说。
用真不知道这些吗?不,他知道。
雍正太知道九弟夫妻对大清的作用,所以他才不能做出这个决定。甚至,他更愿意把九弟夫妻留在大清,他带领使团出使欧洲也可。
“皇上,不可啊!”
议政大臣跪了一地,雍正叫他们起来:“朕只是说说而已。”
“皇阿玛您想都不该想,怎么能说出口呢。”
雍正瞪了弘晖一眼:“朕若是死在外面,大清不会灭亡。你九婶若是在欧洲出事,大清才会陷入动荡。”
“四哥,我呢?”
雍正看老九一眼:“你……”没了你朕也会伤心几年吧。
雍正的迟疑让胤禟看出了他的心思,冷哼一声:“不让去就不去,本来福晋说去欧洲,爷就不太愿意。”
叶菁菁趁人不注意轻踢了胤禟小腿一下,这时候起什么内讧。
雍正捏了捏鼻梁,皱眉道:“都回吧,今儿先议到这儿吧,都回去想想,明儿再议。”
“臣等告退!”
胤禟扶着福晋出门,弘晖紧跟着追出来,胤禟看他,他又不说话,就跟着。等到出了宫门弘晖才求道:“九叔,九婶,你们若是去欧洲,带上我吧。”
“你不用去,你在朝廷给你阿玛好好干活吧,欧洲有我和你九婶就够了。”
“九叔,求求你了,我真想去。”
胤禟推开他:“别拦路,你去不去我和你九婶做不了主,问你皇阿玛去。”
“九叔~”
弘晖二十好几的人了,在宫门口冲瑞亲王夫妻撒娇,好几个内阁大臣偷看,啧啧,就这,弘晖阿哥还想带使团出使欧洲呢,叫那些洋人怎么看我大清?
还是得瑞亲王夫妻,从能力到爵位,从爵位到外貌,都是咱们大清的代表。
皇上现在不答应大臣们也能明白,但,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瑞亲王夫妻迟早都是要去的。
等着吧,不出几日,皇上就会松口。
大臣们都看得明白的事,雍正何尝不明白,他只是不敢去赌,生怕九弟夫妻出意外。
“苏培盛,你亲自走一趟,把大法师请来。”
当年给弘晖招魂的那个老萨满已经去世了,这位年轻的法师是老萨满的弟子,继承了老萨满的衣钵,雍正很信任他。
半个时辰后,苏培盛把年轻法师请到乾清宫,雍正问他:“瑞亲王福晋的魂灯如何?”
“十分明亮,瑞亲王福晋的气运已经和大清的国运融到一块儿了,若是不出意外,瑞亲王福晋是寿终正寝的命格。”
若不出意外……雍正冷声道:“你是说瑞亲王福晋会出意外?”
“暂时没有。”
“你不能预测?”
“禀皇上,纵使是我师父在的时候,也无法预测一个人是否会出意外。人和天,命和运,我等只能看,不能测。”
雍正想从法师这里要个肯定答案,法师给不了,雍正轻叹一声,挥挥手叫他出去。
萨满法师行了礼,转身离开。
“苏培盛,刚才法师说瑞亲王福晋的气运已经和大清的国运融合到一起了,是不是意味着,大清在,瑞亲王福晋就在?”
还是反过来说,瑞亲王福晋不在了,大清的国运也会元气大伤?
苏培盛不敢应主子的话,事关大清国运之事,哪里是他能插嘴的。
雍正做不了决定,枯坐了两个时辰,谁也不见。
“主子,瑞亲王福晋不是个喜欢把自己置于险境的人,就算在京城,除了进宫外,她只要外出身边都会带着侍卫。”
雍正摇摇头,不,那可是欧洲,距离大清如此遥远,若九弟和九弟妹碰到点什么意外,那些侍卫能挡事儿?
让十四也跟去?
雍正还在迟疑,胤禟和叶菁菁已经在做准备了,府里的侍卫都调动起来,会说外语的侍卫头一批入选。身手奇高,不会外语的第二批入选。
第三批入选的侍卫还没到,他们是叶菁菁为欧洲之行八年前就着手培养的侍卫,他们跟叶淮这些汉人长相不同,个个都是少数民族,欧洲人的长相。
叶菁菁这次去欧洲,除了说动瑞典之外,另外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她要送菁华大学最有才能的一批老师和学生去英国皇家学会做交流,一是希望能开阔他们的眼界,二是如果能从欧洲捡几个沧海遗珠回大清就最好了。
菁华大学内部选拔的事,叶菁菁交给孔易和唐子归去办,唐子归听说能去欧洲立刻问:“咱们去英国能见到牛顿吗?”
“应该能吧,他不是当过英国皇家协会的会长吗?”
“能请来大清吗?”
叶菁菁无语:“那是牛顿!牛顿!你们去欧洲是去交流,顺便把人家的著作翻译带回来,别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
唐子归叹气,原来也有富婆做不到的事情呀!
“少废话,你赶紧去和孔易把人选定下来,每个专业都选一些,主要是理科,你懂的吧。”
“你放心,我心里有数。”
欧洲经历过启蒙运动后,自然科学、哲学、经济学、医学、文学等等领域都有非常大的发展,大清解放思想运动这才刚刚开始,欧洲的东西能学的就赶紧学过来。
唐子归秒懂叶菁菁的意思,把手中的差事交出去,就跑去学校跟孔易研究出使的名单。
名单定下来后,名单上一大半的人都在天津和京城,还有一小半散落在全国各地,除了在叶家坡的人以外,在大清其他省当差的人,唐子归立刻派快船接回学校。
菁华大学动起来后,消息就藏不住了,一些大儒托关系找到在菁华大学的朋友,问能不能把他们加入名单。
曲阜孔家在山东,离天津府不远,孔家年轻一代人当中,也有想去欧洲的人,但他们孔家的衍圣公十多年前就跟瑞亲王夫妻结下梁子,两边多年来也没有来往,这时候怎么求上门?
有个聪明人想到了南孔,他们北孔跟瑞亲王福晋虽然关系差,但是南孔跟瑞亲王福晋关系好,能不能叫南孔带带他们?
一笔写不出两个孔字嘛。
孔易收到曲阜送的信后,只想冷笑,校长选的是能和欧洲的科学家、发明家交流的人,曲阜孔家人去做什么。
信给扔了,孔易打开出使名单看了一遍,名单上一共四十余位,他们孔家占了五个,孔易顿觉心满意足。
“九叔~”
“九婶~”
“开开门呐,侄子弟弟想你们了。”
弘曙推了胤禄一下:“十六叔,您不回府抱您的小儿子,跟侄子们在这儿挤什么挤?”
“呵,怎么,只你们能去欧洲,我们这些小叔叔就不能去了?”
胤禑忙帮腔:“就是,我们这些叔叔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就该咱们去,你们往后捎一稍。”
弘晖不满:“咱们二十啷当的小年轻,难道还不够年富力强?”
以弘晖为代侄子辈,以十五皇子胤禑为代表的弟弟辈,两边在瑞亲王府大门口推搡起来,永乐通过门缝看热闹,被弘晟发现了。
“永乐,给你哥开个门。”
永乐可不敢开门,假装自己没听到,偷偷跑了。
前门被堵,胤禟和叶菁菁悄悄从后门回府。永乐听说阿玛和额娘回来后,忙去找额娘:“额娘,四伯到底同意咱们去欧洲了没有?咱们赶紧走吧,叔叔和哥哥们快把咱们府门挤破了。”
胤禟拉开女儿:“什么叫咱们,是我和你额娘去,你留在家管着菁华大学和你的两个弟弟。”
“额娘~”
永乐缠着额娘撒娇:“您不是说要言传身教吗?您不带着我,女儿怎么跟您学?”
叶菁菁笑道:“你别学弘晖说话,肉麻不肉麻?你想去,那就去嘛,正好瞧瞧英国的皇家学会是怎么办的,咱们的菁华大学以后也要成立一个学会,供学者们交流。”
“嘻嘻!”永乐得意地看一眼阿玛。
胤禟皱眉:“真带永乐去?”
“去吧,她早晚都要去欧洲,跟在咱们身边,也能放心些。
”
胤禟一想也是。
“明儿我进宫找四哥,不能再拖了,咱们必须出发。”
“嗯。”
胤禟还没去找雍正,雍正收到一封急信后,脑袋一抽一抽地疼,他立刻下定了决心,还是让九弟和九弟妹去吧。
叶家坡送来的信,欧洲的消息和雍正从沙俄士兵嘴里得到的消息一样。皇阿玛写的信,和朝臣们议出来的决定也一样。
支持瑞典打沙俄,把沙俄拖在欧洲,给大清修铁路争取一到两年的空档。
皇阿玛也是当过皇帝的人,他能看出沙俄的布局和欧洲的局势不足为奇,让雍正烦心的是,皇阿玛提出他准备自己出使欧洲,雍正哪里能答应?
“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中过风,真以为自己健壮得跟年轻人一样?”雍正忍不住嫌弃。
嫌弃完后,雍正传张廷玉到乾清宫,告诉他:“瑞亲王和瑞亲王福晋出使欧洲的事,朕应了。你也去,再叫上忠亲王。”
张廷玉去,胤禩也去,加上九弟妹的脑子,三人怎么也能应付了。
“直亲王、董鄂长吉两人率海军五十艘战船护送你们去欧洲,鄂尔泰暂时统领剩下的海军守着南海,勇亲王守卫北境以防沙俄出其不意偷袭。”
“臣,遵旨。”
雍正想了想道:“另外,叫弘晖、弘盼、弘昀也去,趁着朕还在,他们都出去开开眼。”
雍正自己从皇阿玛手里接过来一个破破烂烂的大清,好不容把大清拉拔到如今这样,这要是继任者不争气,雍正就算死得透透的,也要托梦回来骂人。
雍正这里开口了,弘晟、弘曙他们这些侄子们,想去的自然也能去,算一算人头,大清的皇子皇孙们都有二十多个人。
孔渔从海参崴回天津了,他回学校头一件事就去教务处报到。
孔渔到教务处时,看到了许多的熟人,当过他老师的墨家三位公子,他小叔孔思,还有明安图老师、木巧老师、文捷老师、年希尧老师,当过他同学的也有几个人,比如他的同班同学叶林,若他记得没错,叶林今年应该在浙江书院当学政吧。
叶林笑着跟孔渔打招呼:“站门口做什么,赶紧进来。”
孔渔一脚跨进去:“这是……量身做衣?”
“没错,副校长说咱们去欧洲,代表的是咱们大清的脸面,所以要给咱们做两身体面的衣裳。”
“不是说三日后就要出发吗?来得及?”孔渔张开手让人量。
“来得及,咱们人不多,很快就能赶出来。”
唐子归已经量完了,他走前交代孔渔他们:“英语你们都会,好好复习复习,交流的时候别让语言拖了你们的后腿。”
墨家大公子也走了,他补了一句:“虽说是交流,咱们主要以学别人的长处为第一要务,咱们的蒸汽机就别说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