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裴如衍沈妙仪紫灵 本章:第197章

    如今没有叶家之人,无法指认李丞相罪行,光靠账本,还不够。

    或者说,想要彻底将李丞相拉下马,让李氏全族再不翻身,光靠贪污还不够,还需要更多。

    比如,灭门之祸是李氏所为。

    刑部尚书听懂晋元帝之意,领命而去,出了御书房,也绝口不提今日被陛下召见所为何事,仿佛一切与李相毫无关系。

    御书房内,晋元帝静静地坐着,也没有吃早膳,捏着奏折与账本,忽而起身,朝着一面书柜走去。

    他在书柜前站定,伸手将奏折塞进一层缝隙中。

    “嘭!”

    只听一声响,另一本陈放许久的奏折掉了下来。

    存放之久,甚至不是本朝的。

    晋元帝弯腰,将奏折捡起,奏折的纸页早就泛黄,是前朝遗留的。

    关于这本奏折,也是说来话长。

    奏折上的字迹是李丞相祖父的,当年,谢氏被污谋反,是顺应前朝昏君心意的,谢氏男儿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留在京城的家人悉数被诛,老弱妇孺惨死,敢站出来为谢氏辩白的只有寥寥几人。

    李太爷便是这寥寥几人之一。

    第380章

    甚至,六岁的谢欢能够活着从京城到边境,不仅是因为朝廷为了威胁谢家,其中也不乏有那几位赤诚正直的臣子的原因。

    晋元帝一直记着这份恩情,他登基时,李太爷早就逝世了,当时李家族长是李太爷的儿子,也就是李丞相与皇后的父亲。

    李父当时在朝中颇有威望,晋元帝娶李氏之女,不仅是因为李氏的威望,还有李太爷的原因。

    再后来,李父离世,李丞相掌握李家,一步步成为文官之首的丞相。

    可惜,家族越来越鼎盛,人却是变了。

    晋元帝记得,年轻时候的李相是有一腔抱负的,但他记不清,究竟是在何时开始变了的。

    人终是会变的。

    若只是有私心,晋元帝可以不计较,因为是人都会有私心,换个人也是一样,比如李父想让女儿做皇后,这世上没有哪个家族不想出皇后的。

    比如李相想扶持老二,这是必然的,哪朝哪代也不缺乏这种事。

    但,不论私心如何,都不该危害国家。

    所以如今的李氏,已是留不得了。

    晋元帝长叹一声,这声叹息说不清是为国,还是为家,或是为几十年即便会危及自身也要为谢家上书的李太爷。

    “陛下,该早朝了。”太监在后头提醒。

    晋元帝准备将奏折放回去,就在塞回夹缝时,一张同样泛黄的纸条,从两本奏折之间飘落。

    从晋元帝的眼前,往下飘。

    这是何物?

    他疑惑地皱皱眉,一把抓住纸条,上头有几个字晕染开了,字迹潇洒,并不算好看,至少晋元帝每日看的奏折不会有这样嚣张的字体。

    可只是一眼,他就认出来了,瞬间,怔愣在原地。

    他面目凝重,看着纸条上写着——

    “爹,我要娶妻了,虽然家世一般,但她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好姑娘。”

    “你同意的话,就给我写信回复,我现在住在金陵庄安巷江八胡同六十号,然后我就娶她做太子妃。”

    “你要是不同意,也别回复了,听说你已经有小儿子了,我不回来也一样,你就让你的小儿子继承江山吧。”

    “但是,虎符我可不给你,留着造反,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晋元帝惊愕不已,一时间多种情绪笼罩于心,他移步将柜子上的奏折再次翻找一遍,确认只有这一张纸条,才停下动作。

    他捏着纸条,望向太监,语气是又惊又喜,“这纸条何时放的?”

    忽而又成了愤怒,“为何,没有人察觉!你们都在做什么!”

    大太监还不知纸条上是什么,但晋元帝从不无故发怒的,大太监当即跪下来,“陛下息怒!那纸条,许是什么时候与奏折夹到了一起,故,被放在了一处。”

    晋元帝紧皱着眉,情绪几乎崩溃,惊于欢儿回来过,喜于欢儿回来过,怒于欢儿回来过。

    可是无人察觉,连他也不知道。

    这一刻,晋元帝怪宫人粗心,怪自己没有察觉,他怪,怪所有人,唯独没有怪谢欢为何不当面交给他。

    他不怪欢儿,不代表欢儿不怪他。

    纸条上的语气能感觉出,欢儿还是在怪他,不满他立李氏为后,不满谢玄的存在。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欢儿真的还活着,甚至有了自己的家庭。

    晋元帝又忽地笑了起来,大太监看得一愣一愣的,对晋元帝手中纸条颇为好奇,却不敢多问。

    “宣,宣平阳侯!”晋元帝一时都忘了平阳侯不在京。

    “陛下,平阳侯不在京城,也要宣吗?”太监问。

    晋元帝这才想起,一拍脑门,“不,不,朕亲自给他写信,写信,写信。”

    这纸条看着有些年数了,或许是五年前,或许是十年前,甚至更早。

    此时写信给欢儿,也不知来不来得及。

    来不及,也要写。

    晋元帝提笔在御案前,早就将早朝抛之脑后,写完给谢欢的信,揣着信快步跑了出去。

    太监在后头追,“陛下,您要去哪儿?”

    “朕要出宫,朕要微服。”

    晋元帝此刻冲动极了,什么都顾不得,想去金陵,只想亲自去欢儿的住处,接他回家。

    迟了太多年了。

    晋元帝一把老骨头,跑起来,依旧能将宫人们甩在后面。

    大太监一边追,一边喊,“陛下!”

    “陛下!早朝的时辰到了,大臣们都在金銮殿等您啊!”

    此时正好靠近金銮殿的外殿。

    话音传进晋元帝的耳中,他的那股冲动劲,在看见大殿前青青绿绿的一排排官员时,悄然淡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奈与怅然。

    金陵太远,他是皇帝,不能随意离京。

    他在原地站了会儿,望了望宫门的方向,手中攥着的信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最终化为一道叹息,调转脚步,慢慢朝着金銮殿而去。

    路上,他将信交给大太监,让其寄到指定地点,另外再给平阳侯传信,让其也到庄安巷去寻一寻。

    晋元帝彻底平静下来,上朝时,也没有情绪显于表面。

    在朝上时,蓦然下了一道圣旨。

    约莫过了三日,圣旨由宫中的太监,传到了金陵。

    彼时,平阳侯已经在微生家住了整整三日,这三天,一直没有机会揭开“护卫”面具,偏偏,他们不说,一心要将找太子之事隐瞒、暗中进行。

    他们不说,沈桑宁也不好问,只是看着平阳侯父子俩的黑眼圈比来时更重了,多少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她私下找到云叔。

    “叔,我听阿舟说,每日虞绍都偷偷溜进你屋里,我猜他们住下就是为了看你的庐山真面目,要不你就摘了吧,你既不是山匪,也不是杀朝廷命官的要犯,更不是太子,摘了,他们就不折腾了,也不会麻烦你。”

    她说得很有道理,但谢欢却驳她——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

    沈桑宁语塞片刻,张嘴数次,问出一句,“你不会,真的杀朝廷命官了吧?”

    如此一想,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之前,云叔杀马通天的时候,毫不费力,那京城那两个朝廷命官……

    再看云叔沉默着不否认的态度,沈桑宁只觉得——

    天要塌了。

    第381章

    “叔,你真的杀朝廷命官了?”

    “他们究竟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了?”

    她神色认真,好像从没想过他会无故杀人,笃定他是为民除害。

    谢欢看着她纯粹的问询,仍旧陷在沉默中,而后才缓缓道,“没有,没杀。”

    想着这些天平阳侯的“叨扰”,谢欢也的确觉得烦了,他思忖道:“你说得对,我问心无愧,给他们看看我的脸也无妨。”

    得到云叔的回答,沈桑宁放心地点点头。

    沈桑宁带着他去寻平阳侯父子,这对父子正在止水居的庭院的躺椅上晒太阳。

    平阳侯唰地坐起,青黑的黑眼圈尤为明显,“衍儿媳妇,你怎么来了?”

    说话时,视线却频频瞟向沈桑宁背后的人。

    沈桑宁示意下人将瓜果盘递上来,放在庭院的石桌上,“给舅舅和表弟送些水果,那你们继续休息吧。”

    想着平阳侯从未与她说明真正来意,她也不好戳破,不论平阳侯是来寻太子的,还是来寻凶犯的,都让他们自己解决吧。

    沈桑宁将云叔留在原地,自个儿走远了。

    谢欢笔直地站在庭院里如一棵松柏,居高临下地看着平阳侯,平阳侯心里说不上的怪异,立马起身。

    这几天夜探香闺找不着的人,突然出现在眼前,平阳侯父子俩一时间有些呆愣,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对方。

    虞绍心虚且尴尬地问,“大叔,我听舟弟说,你晚上住在那个屋,但是我好像从没见那个屋亮过灯,你真的住那里吗?”

    谢欢看着他,脸不红心不跳地点头,“嗯。”

    虞绍听他说谎,自知没趣,朝平阳侯投去目光。

    平阳侯盯着那张面具,正想着要怎么委婉地让对方摘面具,忽见对方直接抬起手来,去解面具的绑绳。

    平阳侯吓一跳,自己还没说话,对方就要揭面具,这……他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呢!

    当下紧张极了,垂在身侧的手捏紧成拳,重重吸了一口气,仿佛成败在此一举,平阳侯父子的目光直直地盯着,不敢错过分毫。

    见对方面具即将揭开,平阳侯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惊心动魄之际,即将揭开的面具又被按了回去。

    平阳侯僵持原地,不知该说什么,心拔凉拔凉。

    谢欢耳朵微动,听得不远处有声响传来,故重新将面具的系带扣上,忽视了平阳侯起起伏伏的情绪,转身走了。

    平阳侯张张嘴,“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话没出口,朝“护卫”追去。

    正走至院门处,樊氏的声音传来,“侯爷和小公子快快到前院去,知府大人来了,说是有陛下的口信。”

    平阳侯听闻有陛下口信,当下顾不得摘护卫的面具了,朝樊氏客气地点头,带着儿子去了前院。

    谢欢看着平阳侯父子远去的身影,樊氏客气的声音中透着几分不耐,使唤道——

    “你去寻一下宁宁,她也有圣旨要接。”

    谢欢看也不看樊氏一眼,也不应声,扭头就朝着陶园去了。

    “哎,你——”樊氏看得火大,又不好朝他发怒,只能忍了这气。

    那厢,沈桑宁在陶园里,神游天外,想着云叔应该是摘了面具,让舅舅他们放心了吧?

    回神时,只见云叔已经站在眼前,他道:“有圣旨,你要接吗?”

    圣旨?

    沈桑宁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能有什么圣旨要接?

    云叔这话说的,仿佛她能选择不接似的。

    不疑有他,她当即理理衣装也朝前院而去。

    至前院时,知府正与平阳侯谈上了,平阳侯手中还攥着两封信。

    “侯爷,这是陛下给的,让您看了书信后即刻动身,其他的下官也不知了。”

    沈桑宁进入正厅时,厅内没有其他下人和微生家的人,只有知府与平阳侯,她正好听见知府的这一句话。

    她眯眯眼,瞧见平阳侯手中信封上写着“吾儿亲启”四个字。

    显然,这一封不是给平阳侯看的,平阳侯退后一步,拆开了另一封皇帝给他的信。

    知府自觉地扭开头,见沈桑宁走进正厅,干笑一声,“裴少夫人。”

    随即,知府的心腹师爷与官差有序地进入正厅,师爷弯着腰双手捧着明黄色的圣旨,由知府双手接过,将圣旨展开——

    “裴少夫人,这是京城传来的圣旨,由本官代为宣读,裴少夫人接旨吧。”

    沈桑宁正要跪下,知府阻拦道:“裴少夫人身怀有孕,陛下交代过,您站着听即可。”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宁国公府之长媳,沈氏之令媛,性秉温良,行持勤俭。

    念其忧国忘身,为民奔波;怀瑾握瑜,心胸豁达,诚为难能可贵,朕闻之甚感欣慰,此女堪为天下女子之表率,今特赐口头嘉奖,以彰其善,勉而益进,勿负朕望。钦此。”

    待知府宣读完,沈桑宁朝圣旨弯腰颔首,双手接过圣旨,“臣妇接旨。”

    知府笑着夸赞道:“裴少夫人可是要出了名了,连陛下都下旨夸您呢,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啊。”

    沈桑宁谦虚地回应几句,留知府喝茶,知府摆手,“不了,本官还有要事处理。”

    平阳侯捏着信,在旁问道:“要事?”

    知府点头,并未隐瞒,“刑部尚书也来了金陵,要亲自查叶家走水的案子。”

    平阳侯:“原来如此。”

    知府郑重地拱手,“侯爷,那下官就先行一步。”

    语罢,知府领着人离开。

    平阳侯将看完的信塞回信封,沈桑宁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只见平阳侯面色凝重,匆匆打了个招呼,便疾步出门领着虞绍离了府。

    沈桑宁捧着圣旨出了正厅,想着要将圣旨供在何处,身侧紫灵还喋喋不休地吹捧着。

    忽听房顶上传来一声冷笑。

    沈桑宁仰头,发现云叔不知何时又跑了上去,定是去偷听的。

    她是一点也管不了。

    谢欢站在房顶上,他仍旧戴着面具,刚才摘面具被樊氏打断,他还想着重新摘给平阳侯看呢,岂料平阳侯就这样走了。

    那封信,他亦窥见了“吾儿亲启”的几个大字,他好像有些猜到了,猜到平阳侯要去的是哪里。

    不过,他没有心思追上去。

    轻轻一跃,落地在沈桑宁面前,看着她捧着的圣旨,在心中腹诽。


如果您喜欢,请把《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方便以后阅读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第19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第197章并对世子先别死夫人有喜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