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足够编成一本血泪史了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本章:第15章 足够编成一本血泪史了

    那么朱元璋该明白,这个儿子没有白养,而是全心全意为他着想。

    否则,朱棡大可装作不知,毕竟面对如此丰厚的年禄,如此巨大的利益,谁能不动心?

    为何要将这些弊端告知朱元璋呢?

    难道是为了针对自己吗?

    “那我们该怎么办?”片刻后,朱元璋才抬起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期待,问朱棡。

    当然,朱元璋也很尴尬,脸红得像猴屁股。

    但问题必须解决,否则还能怎样?

    “还能怎样呢?”

    “父亲闯下的祸,做儿子的总得收拾。”

    朱棡瞄了眼朱元璋,眼底掠过一丝无可奈何,又撇了撇嘴道:“你总说我不懂治国,可您老人家偏偏嘴硬。”

    此话一出,朱元璋的脸色再次浮现出几分窘迫与无奈,抿了抿嘴唇,又抓了抓脑袋,却尴尬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毕竟此刻的朱元璋,即便想逞强,也得有点底气才行,难道要无能狂怒吗?那样岂不是更丢脸?罢了罢了。

    “噗嗤——”

    坐在那里的马皇后与郭惠妃自然也看到了朱元璋的窘态,不禁同时笑了出来。

    “有理。”

    朱标也抬起了头,神情严肃地道。

    朱元璋:(¬_¬)

    “你这话是说他还是说我?”

    朱标:“呃……( ̄へ ̄)”

    ------------

    不过朱元璋推行的分封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了拱卫皇室,稳固帝位,同时分散军权,抑制功臣。

    拱卫皇室,稳固帝位的意思是,朱元璋希望通过分封自己的儿子为亲王,让他们分别拥有封地和军队,成为皇室的屏障。

    如此一来,当政权遭遇威胁时,这些藩王便可迅速行动,保卫朝廷,进而巩固朱氏家族的统治,避免内忧外患。

    再者,分散军权,抑制功臣,不过是担心开国功臣权力过于集中,特别是那些掌握重兵的将领可能会危及皇权的稳固。

    因此,通过让诸子封王并授予其军事指挥权,把部分军权从功臣那里转交给宗室藩王。

    以此达到制约和平衡朝廷内部力量的目的,防止功臣谋反。

    此外,边疆防御,抵御外敌,自家儿子显然比外人更可靠,毕竟元朝残留的力量,即北元,依然能对明朝构成威胁,尤其在北方边疆地区。

    众多被太祖分封的藩王,多分布于北境,如北方和西北地带,他们以亲王身份带兵驻扎,直接投身边防,防范草原及其他外族入侵。

    顺便说一句,太祖出身贫苦,因此朱明王朝根基有限,皇家宗室也是从他开始建立起来的,他对家族兴旺的渴望自然十分强烈。

    而且分封亲王也是为了让明朝宗室能够共享国家权力与财富,巩固并壮大宗室力量。

    太祖既然如此聪慧,难道没考虑到明朝内部可能出现的动乱吗?

    当然考虑到了,毕竟西汉七国之乱和西晋八王之乱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所以太祖为了严格控制藩王,除了编写《昭鉴录》来警醒藩王,还推行了互相牵制的策略。

    就像历史上燕王朱棣与晋王朱棡,这两兄弟从小就不和睦,这就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可以说,如果没有历史上的晋王朱棡早逝,朱棣未必能成功发动靖难之役。

    但如果晋王朱棡还活着的话,那么接下来朱允炆要对付的藩王,只会是晋藩,而不是燕藩。

    说实话,对于根基薄弱的朱氏宗室,太祖实行的分封制度确实能迅速积累宗室的实力。

    再加上太祖出身贫寒,几乎看透了世态炎凉,相比外臣,他无疑更信赖自己的子女。

    “老爷子,咱们做个假设吧。”

    想通之后的朱棡便望着仍在皱眉沉思的太祖与朱标开口道。

    “什么假设?”

    太祖听到后,先与朱标对视一眼,然后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朱棡。

    “这里没有外人,都是自家人,我就直说了。”

    朱棡思考片刻后,看向太祖与朱标继续说道:“假如我是皇帝……”

    “嗯??!”

    此话一出,不仅太祖的眼睛瞪得滚圆,就连朱标也惊讶地张大了眼睛。

    皇后娘娘与惠妃手中的女红停在半空,一时僵住。

    这种设想,未免也太冒失了些吧?

    在你父皇面前,居然假定自己是皇帝?

    你这是根本不把朕当作皇帝啊!

    什么话都敢往外蹦?

    李希颜教出来的学生,就是这个德性?

    同一时刻,朱元璋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该为皇子们换一位老师了。

    毕竟,如果李希颜继续执教下去,再培养出这样的人物,朱元璋觉得自己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

    “小兔崽子,还真敢胡咧。”

    朱元璋瞪了朱棡一眼,才没好气地开口。

    “我不是说了是假设吗?你怎么又急了?”

    面对老朱的不满,朱棡可不会惯着他,翻了个白眼道:“那我走了?”

    “哼!”

    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眯着眼睛冷哼道:“假设也不行。别说我们在不在意,你大哥……”

    “父亲,儿臣并不在意。”

    朱棡的话还没说完,朱标便急忙打断,摇着手说道:“儿臣没往那方面想过。”

    “???”

    听罢此言,朱元璋本已组织好的话语顿时卡壳,转头瞪着朱标,质问道:“这你都不在意?”

    “为何要在意?”

    朱标脑子有些混乱,挠了挠头问道。

    “你是太子!”

    朱元璋恨不得抽他一巴掌,但终究是自己的骨肉,实在下不了手,强压怒火说道。

    “呃……”

    被这么一提醒,朱标愣了一下,赶忙摇头道:“三弟只是假设,儿臣也没当真。而且三弟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所以儿臣没多想。”

    自家兄弟,哪能真的生气?

    面对朱棡的行为,朱标怎会不清楚?那家伙竟敢怂恿他去做些不该做的事,甚至幻想自己是皇帝,真是胆大妄为。朱元璋有时候确实不太讲理。

    明眼如朱标,自然看得出朱棡是在帮朱元璋解决难题。可朱元璋却因一句话就生气,未免太较真了吧。

    对此,朱标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父亲,您是不是太过分了?太子又没做什么,您怎么这样偏心?”

    “我已经说了无数遍,我对皇位毫无兴趣,您为何不信我?”

    话音刚落,朱棡就不乐意了,怒视朱元璋道:“如果您真的担心我,干脆让我辞去晋王之职好了。”

    这下可好,朱棡要是不发火反倒奇怪了。虽然大家都清楚朱元璋偏爱长子,但也不该当着朱棡的面这么明显地偏向。

    这一举动无异于引爆了一颗炸弹。

    朱元璋立刻假装咳嗽,试图掩盖尴尬。

    废掉朱棡的晋王之位?开玩笑。朱元璋还不至于糊涂到这种程度,况且朱棡是他的亲生儿子,连朱标的儿子都护着,又怎会责怪朱棡?

    岂能因为一个假设就废了他的封号?

    朱棡干脆扭过头,根本不理会朱元璋。

    朱标更是连笑都不敢笑,虽然这件事是朱元璋偏心,但偏心的可不是他朱标啊。

    于是朱标低下了头,不敢直视朱棡和朱元璋,表情十分痛苦。

    看到老大低头,朱元璋也只能转向马皇后和郭惠妃。

    哼了一声后,马皇后和郭惠妃直接起身回到偏殿,这让朱元璋气得脸色发青。

    难道只许您朱元璋偏爱长子,就不许我们偏心老三吗?

    “父亲,我去侧殿歇会儿。”

    在这极为尴尬的场景里,朱标也熬不住了,抬起头说道,说完便急匆匆地跑向侧殿。

    “”

    朱元璋看着仓皇逃开的儿子,恨不得冲进去给他两巴掌,你倒是替你爹说句话啊!

    “孩子啊……我是担心你们兄弟之间产生隔阂罢了。”

    “我绝无偏心之意,你和大哥都是我的心肝宝贝,怎么可能偏心呢。”

    在父子僵持之时,为了改善宗室继承制度中的问题,朱元璋只能硬着头皮先开了口。

    “心肝宝贝?”

    听到这话,朱棡冷笑一声,连头也没转过来。

    “噗嗤——”

    偏殿内又传来两声轻笑,这下朱元璋的脸更僵了。

    老朱心想,肯定又是马皇后和郭惠妃在那里,当然那小鬼朱标八成也在。

    可朱元璋只能苦笑着摇摇头,谁说皇帝高高在上?他可一点都没感受到。

    回到家中,马皇后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

    对待儿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说心里宝贝,却能扯出个两头尖?

    这算什么皇帝?

    突然间,朱元璋有点想念当年打江山的日子了。

    “小子,别闹了,爹错了,这样总可以了吧?”

    随后朱元璋站起身,走到朱棡面前,无奈地看着他说。

    “姐姐,我是不是听错了……”

    躲在偏殿的郭惠妃有些难以置信,转头看向马皇后,结结巴巴地问道。

    老朱居然在向儿子认错?

    这简直前所未闻!

    谁人不知老朱性子硬如顽石,让他低头认错,那是绝无可能的事。毕竟自登基以来,纵使他犯了错,也从无认错之举,所谓“天子无过”。

    然而今日,他竟当着群臣之面,向自己的儿子认了错?

    “没错,他是真的认错了,你没听错。”

    马皇后倒是淡然一笑,只是一双美目中闪过一丝惊异。这些年,老朱主动认错的情况屈指可数,且都是向皇后认的。而在朝堂上,他依旧是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哪里有半点认错之意。

    朱棡看着眼前一脸无奈的父亲,也不禁有些惊讶地开口:“您也会认错?”

    “不认错的话,难不成还想废了你不成?”

    老朱瞪了儿子一眼,随后径直坐在了朱标刚才坐过的椅子上。稍作停顿,他又转向朱棡,语气带着几分戏谑:“亏你还敢说是我的儿子。”

    这话不假,若朱棡不是他的儿子,此刻怕是早已被他千刀万剐了。

    “看在你认错态度尚可的份上,勉强饶你一回吧。”

    朱棡唇角扬起一抹笑意,看向父亲道。

    “多谢爹爹宽恕,连我这般偏心的人都能宽容,实在难得。”

    老朱又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讥讽道:“谢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不用谢,不用谢。”

    朱棡自然明白父亲的调侃,笑着摆了摆手。

    “你确实是我的儿子。”

    老朱心里不禁又嘀咕起来。

    自从朱重八走上逐鹿天下的道路,就没怎么吃过亏,哪怕是当年的陈友谅,也没让他吃过大亏,唯独自家老三是个例外。

    朱重八所受的那些骗,吃的那些亏,足够编成一本血泪史了。

    即便如此,朱重八还得鞍前马后地为朱棡收拾烂摊子,依旧舍不得责怪他,这哪是父亲还能是什么?

    毕竟朱棡自小就被捧在手心里,而且朱棡出生后,朱重八还在忙着创业,根本没想过自己能坐上龙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重八一直担心自己把朱棡宠坏了,导致朱棡生出夺储的心思,进而引发兄弟间互相残杀的事情。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当暴君》,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5章 足够编成一本血泪史了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5章 足够编成一本血泪史了并对我在大明当暴君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