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么多文武官员跟着随行,那朝中要怎么办?
还是这明英宗朱祁镇以为自己出去就能稳赢,很快就能带着人回来?
朱元璋捂着额头,几乎要眩晕。
干什么?这是要干什么?!
小兔崽子真能搞事,怎么不举国去亲征?!!
而且带一百多号人就带了,但让一个太监专管军政大权?!这是脑子被驴踢了吧?!啊?!
就连朱元璋这边的众大臣都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想的啊,这还要“拖家带口”去御驾亲征打仗吗?
这究竟是去打仗还是去干什么?
真是不能理解......
“也不知带着这么多大臣能有什么用。”
刘彻啧啧两声,心想听到现在,真是一个能和他们大汉对比的都没有。
这么一想,再去看卫青和霍去病,又是满意地不得了。
想那南宋出个岳飞也是可惜,若是生在他这里,他一定好好对待。
又一想,也不知这明朝有没有什么名将?不过按照天幕此时说的情况来看,这明英宗朱祁镇就不是个脑子清醒的,更被那权宦王振操控,就算有名将,怕是也讨不着什么好,啧。
他这话就放这里了,且听着吧。
嗯?
听到这里,朱祁镇不由得心思一动,达成成就?成就?
朱祁镇:“............”
朱祁镇脸色有些难看,也有些不相信。
这怎么会失利呢?
除了准备仓促些外,有他御驾亲征,又有那么多文武大臣随行,军队人数也不少,这怎么可能会失利?
一定是天幕在胡说八道!一定是!
呵。
嬴政哼笑一声,7月份,怕是路不好走了。
兵部尚书邝埜:“............”
户部尚书王佐:“............”
罚、跪!直到天、黑、才准起来?!
两人脸色骤然难堪到了极点!
——平日里就算屈就于王振的淫威下也就罢了!
可现如今如此明晃晃被天幕当众讲出来,还是这等践踏他们尊严的事,他们不要面子的?!
一想到其他朝也正在听着天幕所言,二人就不禁眼前一黑。
堂堂兵部户部尚书,竟被一个太监压制和屈辱至此,此时他们二人听着,竟也开始觉得离谱起来,而更可恨的是,明明他们请求的是当今陛下,最后却是被王振如此“处罚”,足可见陛下也是站在王振这边的......
想到此,邝埜和王佐心底也不免生出了些心思来。
至于其他朝臣,尽管天幕在这里没怎么提到他们,但单是听到两人的遭遇,也不免有了些想法,只不过都暂且压着没表态罢了。毕竟先前陛下向着这王振的心思简直再明显不过。
他们还是先别自讨没趣了。
不如先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再看朱祁镇和王振,这两人听到这里,又看到部分大臣的脸色,说心里没底那是假的,但又觉得这都出发了,结果还有人提出回程,岂不是动摇军心之事?既如此,他们处罚二人又如何?
眼见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只是难看着脸色而没有说话,王振在心底冷哼一声,便也没有言语。
至于朱祁镇,身为皇帝,一言九鼎,他更不想说些什么。
毕竟比起这二人的遭遇和此时的心思,朱祁镇还是更关心这战事究竟为何失利。
难道就因为天气问题和粮草不足而导致的军心不稳?
这天气问题无可解,但这粮草问题,还是先前的想法,现在就准备起来不就好了。
是的,朱祁镇现在还想着御驾亲征。
既然天幕此时就说了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那之后若是与瓦剌当真发生战事,岂不是很多事情都能避免?
这可是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朱祁镇内心很有些蠢蠢欲动,更何况天幕竟是如此评价他,如果他不御驾亲征赢了这场战事,那之后还有何脸面在?!
但不可否认的是,朱祁镇一边蠢蠢欲动还想要御驾亲征,一边听着天幕说这些,也很是感觉脸上无光,所以才越发想要证明自己,想必王伴伴也是如此想法——不过是战事失利罢了,更何况现在都还未发生,他们大有可挽回的机会!
这么安慰自己,朱祁镇也就更按捺下来心绪,继续听天幕说下去——
瓦剌部的也先等,也在听着天幕说到这里,不由得各个嗤笑。
心想这大明的皇帝也是,竟然被天幕如此评价,真是丢脸丢到家了,哈哈。
不过唯一让也先不满的是,他们暗中准备,还不曾找借口攻打大明,结果就被天幕给抖落出来了,实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但也不算太差。
毕竟这大明的军备情况,听着可着实不怎么样。
朱祁镇听到此不由得精神一振!
看来这也先也不过如此,竟是听到他御驾亲征就退却了——
朱祁镇:“............”尴尬。
朱元璋不由得啧了一声:“这明显是有诈!”
这么明显的事情,不会发现不了吧?
邝埜:“............”呵呵,又是他。
又是提醒王振......大概已经预料到会有什么结果了——
邝埜:看吧,他就知道!
“——天幕!!”
王振骤然喊了一声,愤怒羞恼不已,竟是将他比作狗?!!
“嗬!”
王振气得几乎一个仰倒,差点儿没喘上来气!
天、幕!
实在是太可恨了!
正统群臣:说得好!
暗暗赞同中......
不过还好,终于是退军了——呃,这也不对啊,不是说战事失利吗?
既然都决定撤退了,怎么还会发生战事?
怎么个情况???
正统群臣:“?”
回家?回谁的家?
这不是大军在出征吗?为什么还要回家看看!
就连其他朝代众人听到这里也是一脸难解:回家看看??
第69章
“瓦剌留学生”成就最终达成了!
啪!
朱元璋都不知道气得第几次拍龙椅了,真是长见识了,长见识了啊!
一个太监玩意儿,竟然想带着皇帝去他的故居,当做炫耀的资本?大军撤退途中去他的劳什子故居?
还有这朱祁镇怎么回事!让一个太监如此随意改道?!
朱元璋气得都不知道该先说哪一点好了!
“老四,你的好曾孙啊,就差任凭太监差遣了!”
朱元璋咬着牙,还是没忍住。
真是气煞人也!
朱棣被说了一嘴,无可辩驳,只能憋着受气。
毕竟他也气,而且感觉脸上无光,面子都要在众兄弟面前丢尽了,啧。这朱祁镇,当真是不给他长脸!简直丢人!
还有那王振更是可恨!若非摸不到够不着,朱棣真想亲自结果了这太监!
至此,他对“太监”真是没什么好感了。
还成立什么东厂?现在朱棣听着太监这个词都觉得难以忍受......
再看正统这边,已经不是难受足以形容的了。各人都有心思,脸色都很难看,甚至“精彩纷呈”,好不热闹。
朱祁镇抿着唇,脸色僵硬。
任谁听了半天,发觉“主角”不是自己,一举一动都被牵着走,结果自己还地位最高,估计都不会觉得舒服。
尽管朱祁镇一直觉得天幕所言很有些过了,但是听多了,就算身边王振再表明心迹,也不免让朱祁镇心底颇有些微词。
但要较真说起来,也仅是这样而已。
毕竟王振才是他身边知根知底的人。
而且细想之下,他也并不觉得天幕所言中,这些行为有多少过错之处,只不过导致的结果都太阴差阳错罢了。
这么想着,朱祁镇也只是脸色难看了些,但到底没有多少表示出来。
这不免让很多暗中注意的大臣们心生失望——更有甚者,觉得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