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实和秦氏的离开,在徐家村没有掀起波澜。
之前的徐小姑做出恶事,村里人还能站在旁边指责几句,说点公道话。
徐冬娟的问题却是徐长明、刘氏,包括小满爷他们这些徐家本姓人做错的。
现在他们全部齐齐哑口,就连牢骚话都不敢说,免得被村里那些孙子辈的孩童再拎出来背书教育。
进了腊月,徐家村又要开始忙碌,第一就是服徭役。
因为梨花镇去年做得好,今年就免了徭役,宋亭长决定官府不征自己要征。
他已经尝到当第一的甜头,有县令夸赞,自己在几个亭长面前,说话都要大声一些。
所以在得到免徭役的消息后,他就找了二瑞和江枝商量,怎么才能做点政绩,要别人能看见的。
要别人看得见的面子工程,那就太多了。
修桥补路是实活,需要掏银子。
老宋的意思是建塔、捐钟、修寺庙,这种是有钱人最喜欢干的。
修完再立一个捐款碑写上谁捐款多少,梨花镇也可以做。
江枝否定修寺庙:“这次我去锦城府学到不少东西,第一就是修学堂,让孩子们多学习。第二就是修水利,这两件事都是荫庇子孙后代。”
她想说都江堰,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实物,万一真有,自己不好解释。
老宋捏着胡子皱眉:“水利耗时耗工,还需要占用土地,可不是随便能动的,需要跟县令通告,让工房测绘才可以施工!”
江枝一听就知道没戏,要县衙出头,牵一发而动全身,等工房派人来勘察后再绘图,只有这一个月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自己还是搞搞徐家村的吧!
不过她还是提醒宋亭长:“梨花镇外面的河堤可以搭些凉棚,说不定夏天时还能吸引人来摆摊设点做些买卖。”
梨花镇街道短、场地小,每次逢集就拥挤得水泄不通,农户想卖几个鸡蛋都摆不了摊,非常不利于商业发展。
去年冬天时河道挖了淤泥堆放在两岸的树下,只需要平整出来,就是一片露天集市。
若是铺上石片,那就是高规格的购物广场。
宋亭长一听,这事好办,不用多大花销,让人在河边用竹搭起棚子,赶集时还能多收一文钱的费用。
哪怕到夏天涨水时,那些竹棚子被冲毁也不心疼,砍竹再搭就是。
他满意点头:“看样子是需要多出门走走,见多才识广。”
两人各有心思一拍而散,宋亭长回去找其他村民砍树搭屋。
江枝则安排村里修堰塘,又给学堂多盖了两间办公室。
田贵他们早已经挖完麦冬,十亩地也重新上肥,准备第二年春天再种麦冬。
麦冬亩产一百斤,每斤收购价五十文,十亩地三年总收入五十两银子,对比起来农活多几倍的粮食,果然种药材省事钱也多。
田贵、徐根有两人三年里帮忙种地管理,一人分了五两。
江枝决定继续种,只是要留意上肥,毕竟麦冬实在太能繁殖,也生命力太旺盛,地受不了。
腊月里,徐家村还发生了一件喜事。
武阳跟石大姐的婚事推迟一年后,现在终于是要办了。
之前石家想着石大姐每月七百多文的工钱,就想把人多留在家里几年。
但今年石家修了房养了猪,每个月能吃上一顿肉,就松口让石大姐出嫁。
还有两个月就是石大姐十六岁生日,在农家里,这个年纪出嫁也正好合适。
于是,石猴子找到江枝,说能不能杀一头猪给大姐和武阳家办酒用。
徐家村大部分人家都有养猪,比较起来,还是石家几个傻子养的猪最好。
这里的猪是真正土猪,而且还是野猪基因,没有改良杂交品种长不快,用青杠粉加野菜糠皮养一年,也才一百四五十斤,不过圆滚滚的都是膘。
这也少不了石猴子的功劳。
他每天都要检查猪圈干净卫生,一旦看见猪有脏有饿,他就不吃饭不睡觉,把一家人吓得赶紧起来干活。
现在猪喂出来了,石猴子想杀一头,卖一大半猪肉给村里,剩下的让两家摆酒席用。
江枝自然是答应,这也是有石家分成在里面的。
这两家房屋相邻,酒水也摆得简单,反正桌子上都是共用的,上顿是女方的拜客酒,下顿就是男方迎亲酒。
挑着男酒还是女酒入席,村里人送礼就只送了一份。
最吃亏的恐怕是江枝,她要吃两家的酒,自然要给两家都要送大礼。
别家送五十文,她得送两百文,而且还是两家,需要四百文。
石大姐出嫁,石家还是准备了一对能装几百斤粮食的大红木柜子,还有礼箱上放几床棉被、这也是巴郡女儿嫁妆的标配,是石猴子找村里其他人问的。
王小菊两个哥哥来徐家村兄妹和好时,送来的也是一对最结实的大红木柜。
礼箱柜子上绑上竹竿,徐根生他们几人抬着绕着竹林转一圈,一挂鞭炮还没有响完就到了武阳家。
石大姐换上一件大红袄跟在嫁妆后面,涂着胭脂水粉的脸上满是憨憨又兴奋的笑容。
看着周围人都在笑,她觉得很好玩,而且石猴子今天也穿了新衣服,那是自己在药坊挣钱给弟弟买的,她更开心。
武阳家是早就收拾出一间房,准备新床,简单铺好干净的被褥,再等着晚上大家去闹新房吃喜糖喜瓜子,两家的婚事就算办完了。
药坊那边给两人放了三天婚假,鞭炮的红纸屑还没有被雨淋到泥里,村里就又开始准备过年。
今年,大家都在石家买了肉,用盐腌上就能过年吃。
石家杀猪,今年终于可以敞开炖骨吃肉。
石老大石老二穿着崭新的粗蓝布衣服,又坐在饭桌边数铜板。
那是卖猪肉和收到的婚宴酒水钱,还有石大姐一年多的工钱。
拆开的五串铜钱堆满桌子,兄弟俩每天数都数不过来,只感觉太多太多了,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样多的钱。
石老大对坐在一边,用手指沾水在桌上练字的石猴子道:“猴子,这些钱都给你攒着,我们还能再养猪,你还有两个姐,以后你有用不完的钱。”
圈里的猪陆续可以出圈了,梨花镇上的肉铺来跟江枝协商过,每一场集市来买一头。
一个月三场,圈舍里的猪够卖三个月。
江枝答应了,这样也可以,梨花镇上市场消费有限,每场只能卖完一两头猪肉。
腾出的空栏圈正好可以把山上的小猪崽又送下来。
听到大伯提到“还有两个姐”,石猴子头也不抬的道:“二姐还小,你们别给她定亲,还是让二姐在家再养几年猪。”
石二姐今年十三岁,已经有人来说亲了。
不过是别村的,石猴子不答应,因为那家是快三十岁的傻儿,只想娶媳妇生孩子。
石猴子要给自家姐姐亲自选丈夫,要像大姐夫武阳那样的,至少不能打姐姐。
第488章
第四个团年饭
又是一个大年三十,这次小满爷要把大柱和春凤接下山,几家人在村里热热闹闹的过年。
三十天下午早早喂过鸡,准备留下佩奇和熊小妹看一晚上家,第二天再上山来喂。
江枝专门上山去,把红薯洗净剁碎,再放水用大锅煮熟,搅上玉米面,切上新鲜菜叶,放一小撮盐,还细心把红薯块捏烂,等猪食放凉,这才敲着盆喊大野猪来吃。
“佩奇,吃潲了!”
这可是野猪最最喜欢的熟食,一听到盆响喊吃潲,佩奇扯着嗓子尖叫着,四蹄如风奔过来了。
都不用再喊第二声,一头扎进食槽淹没半个猪头,大嘴狂吞,“嘭嘭嘭”顿时汁水四溅。
这饿痨样子,把江枝吓得赶紧退开,笑骂道:“你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还是这个饿样。”
每天春凤都会给它吃东西,就没有看到吃饱过。
佩奇根本就不搭理,抬头换气,又潜进盆底捞干的,“噗噜!噗噜”一串气泡过后,又是“嘭嘭嘭”!
江枝摇头,对正喂那两头母猪的春凤道:“春凤,平时喂完,又是什么时候再喂?”
春凤给母猪们丢篮菜叶道:“每天喂一次,平时它们都是在山上找吃,这几个月吃落在地上的青杠子,回来也不饿。”
现在佩奇的第二批崽已经生下来又是两个月大了,花的黑的共十只。
大小十三头猪天天呼啸山林,不到喂食的时候不回来。
这就是在山上养猪的好处,从十月开始,青杠子成熟落地就吃不完。
大小猪群自己出去觅食,回来也只吃上一些放盐的菜糊糊。
等到开春后,林里青杠子发芽不能吃后,猪猪们又有各种嫩草可以自由吃,不用麻烦春凤去割回来。
最主要的还是有佩奇在,整个老云崖所在的山头都是它的地盘,有野猪过界就要打架。
长得膘肥体壮的佩奇不怕其他野猪群,就是时不时就要带着伤回来。
现在只要发现佩奇有伤,山上的人再不敢掉以轻心,春凤用吃食哄它靠近,趁机检查一下再给它上完药,伤一好,那就又是一条好汉。
“佩奇,今天晚上看好家,别让谁进来偷鸡!”江枝蹲下来,对埋头苦吃的野猪道。
山上十几只鸡一到晚上就自动歇到高高的树枝,天亮才下树,除去人偷,动物伤不到的。
“嗯嗯!”野猪百忙里敷衍回应。
“明天晚上再给你煮一顿好的!”江枝循循善诱,给佩奇安排工作报酬。
“嗯嗯!”佩奇已经开始舔盆了。
把家里所有动物都喂过,这一晚就不再留人。
小满和牵牛已经背着徐大柱下山,江枝和春凤把两家的门锁好,也跟着下山过年。
这已经是兵乱后的第四个团年饭,每一年都是不同的心景。
今年马关和黄家已经拿了过年的月钱和红包,两家人待在青泉湾过节。
江枝家、小满家还有田家,三家在一起在四水堂过年。
天井里点燃一堆篝火,把整个院子都烤得暖烘烘的。
几张饭桌摆在旁边,大家分开坐着。
还差八天才一岁的鸿晖站在木椅轿里,对着满桌丰盛的美味垂涎三尺,他还不怎么会说话,只能指着鸡腿叫“嘎嘎!”
在他的旁边,两岁多的田小四正玩着一个装水就能吹响的瓷鸟,那是晖哥的玩具。
今天是桃儿娘和田桃,谭氏、巧云春凤一起下厨做的饭。
合香、大香、小香,田小溪在摆碗筷,这几个女孩子年纪相当,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她们也是同班同学,有不少共同语言。
三岁半的彩霞年纪小做不了事,就蹲在火堆边看小满奶烧爆米花。
这里面少了田小泉,原来被夏秀才喊去了,同去的还有石猴子。
虽然这有些不符合团圆意义,但想想疯子哥的不遵常理,田家和石家都没有说啥,欢欢喜喜让两人去跟老师过年。
小满爷和田贵、徐大柱坐着聊家常,说着大柱身体状况的事。
现在徐大柱坐站都好,还能架拐走上几步。
小满爷叹息:“从受伤到现在已经七年,可算是熬过来了。”
田贵道:“大柱还是下山来吧!在村里大家相互照应着,有事也方便。”
修房时就说让大柱夫妻下山,现在一年多过去,大柱又好了不少,可以回村了。
而且,田贵也怕自己女儿跟小满成亲后,被人说成容不下残疾兄嫂。
徐大柱笑着道:“知道田叔是为我们好,只是我这身体下山干不了活,还给大家添麻烦,就还想在山上住两年,用药方便,也能再养两年猪崽。”
他说的是实话,住在山上虽然出行不便,但好处更多。
江枝把徐大柱能用的药草教了春凤,每天要么捣烂外敷,要么炖汤炖肉,把草药当菜吃。
每一季的药草不同,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活血化瘀,他腰伤好转离不开那些新鲜药材。
徐大柱离不开山上的药,另外也不想让自己干活时坐在地上,有时候还需要爬行的丑态被人看见。
他有伤在身,自尊心更重。
田贵见小满爷在旁边不出声,知道家里是商量过的,也就不多劝,几人就重新说起明年庄稼。
二瑞、小满、牵牛则在外面放着炮仗,在他们中间还混进一个妮妮,追着叫着喊着要亲手放一个。
团圆饭开席,炮仗“咚咚”声炸出!
相比起四水堂的热闹,莲花家就有些清冷了。
大香小香回四水堂团年,她家就只有夫妻俩和一岁多的南南,桌上一样有三四样菜。
去年还有婆婆秦氏和李老实在,今年……
徐根庆看着那一碗萝卜炖鸡毫无胃口,手中筷子也放下了。
莲花给他夹菜:“庆哥,娘和李叔已经到了锦城府安顿下来了,你别担心!”
赶在大年前,李老实请人代书,从驿站送了信到四水堂,说已经到锦城府,而且还托聂家租房住下了,让大家放心。
其他话却是没有提,江枝也不知道他的生意做起来了没有,不过这种事干急也没用。
此时万家团圆,徐根庆自然担心娘在外还不知道过得怎样,听到莲花安慰才叹息一声道:“娘在外过年也好,她总算不被人管着,能逍遥一回。”
莲花听不懂,徐根庆没有解释,抱过女儿南南道:“来,南南想吃啥,爹给你喂,不怕别人说你贪嘴!”
第489章
热闹新年、养孩子
正月初二,徐大柱和春凤已经回山,徐家村又热闹起来。
原本连续两年章县令都要来走一圈,今年没有来,来了一队舞狮队进村拜年。
好几年没有看见这些舞狮了,全村人都迎出来,围着笑脸娃娃逗乐着。
江枝掏钱请舞狮表演了一场高台采青。
虽然只是走乡窜村的杂班子,三张八仙桌品字叠放再加两根长凳的高台。
狮子需要在每张桌的上下穿梭,看上去惊险刺激,于是舞狮有惊无险攀上高处条凳,摘下一串钱的彩头。
众人顿时喝彩连连!
狮队为感激江枝的大方,从舞狮身上拔了两簇毛,一簇给彩霞,一簇给鸿晖。
舞狮辟邪,狮毛自然辟邪,取几根毛挂在小孩子身上能保平安。
江枝还想再给妮妮也要一簇,妮妮嘴一嘟:“我不要狮毛,以后我要狮头!”
顿时引来一阵大笑,小满奶笑着嗔怪了一句:“妮妮比男孩还皮!”
妮妮挑着眉毛:“祖祖,我叫胜玉。”
这是妮妮上学后,夏秀才给取的大名。
玉乃石之美者,天然灵气,妮妮的性格刚直,夏秀才就用了胜玉。
妮妮特别喜欢,现在动不动就要告诉别人,自己叫胜玉。
江村长开了头,立即每户都要舞狮去家里走一圈,虽然日子天天变好没有晦气,还是要让讨这份祥瑞。
也不知道是不是约好的,走了舞狮,很快又来了唱着莲花落的“车幺妹”。
旱船里一身女装,羞俏的幺妹子是一个涂脂抹粉的男人,徐根生几个又开始逗乐,还遗憾李老实不在,否则还要开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