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卓智轩徐小姐 本章:第24章

    赵声阁眉峰稍抬:“只能你送,不能我送?”

    “……”陈挽笑了,说,“当然不是。”心里疑惑赵声阁是不是真的对那对被他先下手的袖扣念念不忘。

    他低头认真看了一会儿,点了点柜台下的某一副袖扣,说:“这副不错。”

    柜姐很灵醒地将袖扣拿出来为客人试戴。

    赵声阁说:“给我吧。”

    陈挽顿了一下。

    柜姐面带微笑地将袖扣给了赵声阁,赵声阁说:“陈挽。”

    “手。”

    赵声阁的表情很平静,举止也足够君子,没有什么暧昧的意思。

    陈挽有些僵硬地抬起手臂,赵声阁微微俯身偏头,为他戴袖扣,表情认真专注,手指不经意按上陈挽手腕上的青色血管。

    ◇

    第41章

    40、用人不疑

    “你紧张?”

    “什么?”

    “脉率超速了。”

    “……”

    赵声阁诈陈挽的,那样短时间的触碰根本无法察觉出任何异常。

    陈挽笑笑,镇定自若开玩笑道:“紧张不至于,但让甲方爸爸服务我,受宠若惊倒是有点。”

    赵声阁语气平常,姿态慷慨大方:“这些不过很小的事情,但你中标,为我和明隆省去的,是很大的麻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明隆选择了科想成为合作伙伴,就代表信任、认可你们,科想没有出高价,但我的诚意不能少,算上上回欠的感谢,你就当我是在——”

    “收买你。”

    陈挽点点头,不疑有他。

    赵声阁怎样做甲方他是听闻过的,明隆今日的成功不仅仅依靠掌权人的杀伐决断果敢狠辣,更得益于他年纪轻轻便自有一种大企业家的气度风范,礼贤下士,宽怀胸襟。

    这是道上公认的。

    赵声阁对对手秋风扫落叶般无情,对自己人倒是非常护犊子,厚礼相待,是以无论是手下,还是合作过的人,都对他心悦诚服,忠心拥护。

    仿佛过了一个世纪那么漫长,赵声阁戴好了袖扣,绅士地退后半步,说:“看一下,喜欢吗?不喜欢我们再慢慢挑。”

    陈挽弯着眼睛说:“喜欢。”

    他伸出双臂展示有点像小孩儿年节试穿新衣,赵声阁静静看着。

    红宝石很衬陈挽,和指间红褐色的小痣相得益彰。

    他几乎能想象,签合同那日,这双手将会戴着这副袖扣签下陈挽的名字,然后与他握手,结下契约。

    赵声阁让柜姐把袖扣装起来,陈挽接了个工作电话,赵声阁想了想,又低声让柜姐请师傅在袖扣的背面刻了一个图案。

    图案很简单,没有多等,所以陈挽并不知道。

    陈挽只知道,赵声阁居然是喜欢逛商场的。

    这和赵声阁的形象不太符。

    购买了袖扣之后,他仍旧没有离开的打算,赵声阁应该是平时不太出门,因此逛得也比较认真,偶尔会跟陈挽说两句话。

    陈挽很耐心地陪在他身边,并警醒地注意着周围的环境。

    后来,赵声阁又看中一枚领带夹,买下来一起送给陈挽,价格不算特别昂贵,但的确非常适合陈挽。

    柜姐把包装好的礼盒带递给陈挽,赵声阁先伸了手:“我来吧。”

    陈挽不好意思再劳烦甲方爸爸。

    “没关系,”赵声阁晃了晃袋子,说,“我们还要再逛一会儿呢。”

    陈挽不知道这个“一会儿”是一直逛到商场关门,组团过来购物的游客和代购大批地从扶梯上下来,人流一下多了起来。

    陈挽立马走到赵声阁的外侧,赵声阁问:“怎么?”

    “您走里面,”陈挽为他隔着人流,“别让他们撞到。”

    赵声阁看了他片刻,说:“过来,你也别让他们撞到。”

    人太多了,即使再怎么护着,也会被挤到,陈挽皱着眉隔开从后面拥上来推到赵声阁的人,他大概不知道自己面无表情的样子会显出几分阴冷。

    赵声阁观察片刻,温声说:“我没事,走吧。”

    两人一起挤着出了大厦,空间才阒然开阔起来。

    陈挽要回公司拿自己的车,赵声阁把他送到太子段西。

    十一点的园区依旧灯火通明,赵声阁停了车,陈挽恋恋地背过手偷偷摸了下驾驶座皮革。

    不会再有下次了。

    他一边解开安全带一边道:“谢谢赵先生,我就先——”

    陈挽顿了下,低下头,再按了一下,安全带也没能解开。

    赵声阁侧过头来,看着他。

    陈挽有些尴尬,心里默默叹了口气,因为这实在很像一些电视上演的俗烂戏码,他发誓他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可安全带确实没有反应。

    赵声阁欣赏了几秒,没有直接倾身过去看,留足余地,绅士地询问他的意见:“要帮忙吗?”

    但陈挽已经很快镇定下来,委婉地拒绝了他的帮助:“没关系,我自己再试一下。”

    他不想和赵声阁靠得距离太近,尤其在这种狭小昏暗的密闭空间里,他实在很难控制自己的理智和行为。

    陈挽不想吓到赵声阁,更不愿意在他面前发病。

    赵声阁挑了挑眉,等了他一会儿,陈挽还是没有解开。

    忽然,赵声阁按了下中控的开关。

    “咔哒”,安全带解开了。

    “……”陈挽讶然,第一次知道原来私订的座驾是可以在从中控加密安全带的。

    也许当价格昂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赵声阁倒是很坦荡,一只手随意地搁在方向盘上:“同声锁,我忘了。”

    “噢。”陈挽点点头,不疑有他,下了车,弯下腰,从车窗跟他道谢道别。

    赵声阁单手扶着方向盘,侧着身体,在夜色里显得很英俊,他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目光却很专注:“陈挽,再见。”

    陈挽突然觉得今天不像公事往来,像他梦中的某一帧。

    不过现在要醒了。

    陈挽很珍惜地弯了眼睛说:“赵先生,再见,”

    赵声阁皱了下眉,他不太喜欢陈挽这个笑容,好像在用那双笑眼拼命地记下什么,又像是在夜色中告别,所以他当机立断地叫住他:“陈挽。”

    陈挽停下来。

    他提醒道:“签合同在下周。”

    下周还要再见面的。

    “好的,”街边晚灯映在在陈挽眸心,他微笑说,“赵生,再会。”

    正式签合同那日陈挽并没有带那副红宝石袖扣和领带夹。

    后来赵声阁发现,其实无论什么场合,陈挽都没有戴过。

    合同是四方一起签的,沈谭两家只注资,不参与运营,因此到会的除了赵声阁、徐之盈和陈挽,还有一位工程师方谏,赵声阁在剑桥的同学,博后,是本次项目的总工,带领着一个实验室团队。

    四人分坐于会议室的四方,气氛比较正式严肃,各人轮流签字,交换合同,手续完毕,徐之盈热情地对陈挽伸出手:“陈先生,合作伙伴是你,我真的很高兴,发自内心地。”

    项目虽然是徐家和明隆一起瓜分,但徐家股权太少,决策权基本掌握在赵声阁手里,没想到对方选了陈挽,是个意外之喜。

    陈挽笑着同她握手。

    赵声阁阖上文件夹,宣布:“会议结束。”

    陈挽便放开了徐之盈的手,又去和方谏握了下。

    四个人里,赵声阁和徐之盈都是甲方,大老板小老板,方谏算是第三方,只有陈挽是乙方,向上社交要搞好,平行社交不能忘。

    方谏没有徐之盈那么热情,人也比较恃才傲物,少白头显得很严肃,一板一眼,作为某国际奖项最年轻的获得者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大拿,是海市为数不多敢跟赵声阁呛声的人。

    他不管你什么背景多少身价多大项目,反正不能违背他的科学原则。

    方谏人虽较为古板固执,但对待研发高度热情,由于项目的保密系统级别很高,他创建了加密的群聊空间,直接将其余三人都拉进来,每天在里面发布工程方案思路和一些艰深晦涩的理论支撑,有时是外语文献,有时是结构图表,雷

    打不动,洋洋洒洒。

    后面一般紧跟着一大片沉默而尴尬的空白和寂静。

    两位日理万机的甲方都不大搭理他。

    不过徐之盈比较会做人,开始的时候还偶尔敷于场面回复几句,后来由于内容越发高深,已如看天书,她就是想硬捧也插不进话了,便只剩陈挽还坚持捧场。

    陈挽不好意思让大佬独自在群里唱独角戏,所以即便有些看不懂的也会去大概了解一下,然后回复。

    何况,他负责的板块是和对方有交叉地带的,随着项目的推进,交涉也越来越多。

    周四休息喔,啵啵

    ◇

    第42章

    41、忠君之事

    久而久之,方谏便觉得,陈挽和那两个从头发丝到鞋尖都是铜臭味的资本家不一样,对方是懂他的学术成果和科研精神的,对他的态度改变了很多,甚至在想到什么绝佳的思路时也不管是夜里一点还是凌晨四点,就在群里直接。

    赵声阁从来不在群里发言,但每当方谏发了什么新消息,要报告什么事项,讨论什么新方案,他就直接去戳陈挽。

    陈挽好像永远在线,只肖对方一个“?”就马上兢兢业业当起赵声阁专属的、随叫随应的私人翻译AI。

    明隆当然也有专门的技术组,赵声阁更多是把控项目的总体进程,协调各方统筹全局,但陈挽看他真的很重视,便尽量把方谏的方案讲得深入浅出。

    “赵先生,方博依据的原理大概就是这样,冬季洋流是一个不可控变量,我们尽量在十一月之前定下来。”

    “嗯。”

    “好,那哪里有疑问可以随时找我。”

    “打扰你吗?”

    陈挽责任心很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赵声阁似乎很轻地笑了一下:“陈挽。”

    陈挽的手紧了紧。

    “我不是那种压榨员工的甲方。”

    “……”

    赵声阁善解人意道:“忙的时候可以不回我。”他从来不要求陈挽时时即刻回应他。

    但陈挽是事事有回应的人。

    开始语音是因为赵声阁不习惯低效率的交流方式,以目前他和赵声阁的聊天频率,隐隐有赶超他和卓智轩之势。

    赵声阁的通话申请像他本人一样气场强大,一声一声催促着猝不及防的陈挽。

    在陈挽的社交认知里,好像只有关系特别熟特别好的人之间才会随时语音通话。

    陈挽心里疑惑,声音听起来很妥当:“赵先生。”

    “陈挽。”赵声阁应了一声,便没再说话了。

    语音忽然静下来,传递着彼此的呼吸声,时而同频,时而错开,赵声阁的气息很低,平稳,可陈挽觉得有什么沿着无形的电流烧到了他的脑子里,但赵声阁还是不说话,他只好说:“赵先生,我先给你说一下海油隧道支架的合力结构吧。”

    “说。”赵声阁声音低低地,磁性很强。

    陈挽勉强集中注意力,正正经经开始为甲方解说,讲到一半,赵声阁说:“陈挽,有人叫你。”

    陈挽说得太认真了,自己都没注意,回头一看,说:“噢,是我同事,到饭点了。”

    “嗯,那先吃饭。”

    陈挽说:“没关系,我们先把这部分讨论完吧,还是您要先去吃饭?”

    赵声阁说:“你去吃饭,下午再说。”

    陈挽花了几秒钟理解这句话,意思是下午还可以再打语音吗,他马上说:“好。”

    赵声阁说:“我下午有两个会议,分别是两点四十到三点二十,五点到六点,晚上没有安排。”

    “?”陈挽没能即刻反应过来。

    赵声阁没听到他的回复,挺公事公办地问:“你什么时候方便。”

    陈挽不知怎么,也开始报备起自己的行程:“我两点半要去一趟证券大楼,大概半个钟,然后三点十五分和团队的小朋友再敲一遍图稿,大概四十分钟我会传到我们的群组里,四点半有个客户过来,一个钟差不多能结束,然后就没事了。”

    说完他才觉得自己未免说得也太详细了,为了显得自己专业一些,他飞快在脑中画时间轴,补充:“那我们的重合时间是三点四十五到四点半之间,还有五点半之后。”

    “嗯,等我电话。”

    陈挽保持着专业的态度说:“好的,赵先生。”并且把下意识想重复的那句“我等你电话”咽了下去。

    挂了电话,陈挽发了会儿呆,心理处于一种很复杂的状态。

    当然是高兴的,能和赵声阁说上话,但也有疑惑和突然被馅饼砸中的茫然。

    他从来没想过能和赵声阁有这样密切、高频的联系,虽然说的都是公事。

    他们的对话基本上由大段的洋流运动规律理论、树状图和经济数据点线构成,多的一句闲聊都很难找到,更不可能有什么早安之类的温馨话语。

    就算有一天陈挽的手机不小心丢失,捡到的人也只会认为这是两个关系不熟、客套话一堆的工作狂同事或上下属。

    但陈挽好像患上了手机翻查症,隔不了多久就要去确认一下有没有对方新发来的消息,他希望对方的任何一个疑问都得到最快最完尽的解答。

    新的一周,宝莉湾项目接到了环保协会关于海洋污染指标的自检建议书。

    方谏非常气愤,直接在群里表示:“我能保证模型的数据都是国际标准,环保机构一群门外汉外行人指点内行人。”

    “……”徐之盈说,“他们出了自己的新规,如果不按要求整改合格,下一步就是发黄牌警示,会延误工期。”

    方谏直接说:“没有什么好改的,他们的新规标准才不合理。”

    “……”天才总是有点脾气的,这个群平时全靠陈挽起一个缓和与桥梁的作用,他细致浏览了建议书标出的违规提示,解围道,“这个不难,有几个数据优化一下,从商业效益和技术可操作性两方面协调效率和环保的平衡是可以做到的,复盘这部分我来做吧,不需要太长时间。”

    徐之盈就着他的台阶下:“那我这边再叫人去公关一下。”

    赵声阁等他们都说完了才提了几个问题,会议结束后,他说:“陈挽留一下。”

    方谏脾气硬,气性大,赵声阁觉得和一个还在情绪上的人对话效率很低,遇到问题他喜欢直面病灶,快速解决,而不去在任何与解决问题无益的事情上消耗情绪。

    赵声阁说了自己的看法。

    “赵先生,我不是很赞成直接就更换仪器。”陈挽和赵声阁也不是每一次观点都相同,都会直说,“海上环境本来就不稳定,监测变量不统一会赞成更大的误差。”

    赵声阁指出:“建议书上有指定期限,这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陈挽有理有据:“但是可能后患无穷。”并说,“其实也有办法让他们不那么死规矩。”说完陈挽又有点后悔,他不想让赵声阁觉得他会很多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


如果您喜欢,请把《奇洛李维斯回信》,方便以后阅读奇洛李维斯回信第2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奇洛李维斯回信第24章并对奇洛李维斯回信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