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欢快的丝竹管弦的奏乐,也在顷刻间转换成了更加庄重的曲调。
在这样的曲调中,皇帝、丽妃良妃等人率领着文武百官依次在寿宴上落座。
寿宴上处处悬挂着大红色的彩绸,张贴着巨大的寿字,席上的玉盘珍羞更是令人目不暇接。
四周坐着朝中的得道高僧,皆是双眸紧闭,低声念着佛法。
高僧的声音低哑,与殿内奏乐声混杂在一起,让场面变得越发的恢弘起来。
而等到最后一声鼓点落下,众人在寿宴上成功落座,太后便身穿奢华庄重的礼服,缓缓从宫殿正门进入。
所有人都注视着太后的方向,丽妃和良妃的眼神中带着恭敬,却也有无法掩饰的羡慕,只有珍妃在此刻突然看了宋熹之一眼,她眼中的神色是晦暗不明的。
等太后走到了殿中,便由皇帝率领所有人起身,迎驾,朝着太后行礼。
光启帝自幼孝顺,登基后他的孝心更是扬名九洲,被传为了一道佳话。
他带领后宫妃嫔、文武百官对着太后行得是三跪九叩的大礼。
太后坐在上座寿礼,待她宣布平身后,光启帝又是献上了贺词与自己精心准备的寿礼。
他的寿礼是一尊用纯金雕刻而成的佛塔,佛塔外侧由得道高僧雕刻出了密密麻麻的梵文,而佛塔内部,则是珍藏了太后年轻时的一缕秀发。
意味着祝愿太后长生不老,万寿无疆。
太后很是高兴,瞧见那佛塔便是开心的合不拢嘴。
光启帝之后,便是众位皇子献礼。
首先轮到的便是肃王。
誉王和丽妃嘴角含笑,静静的坐在原位上,等待着肃王献出的寿礼。
而肃王梗着脖子,挺直了脊背,看上去也是一副志在必得的自信模样。
他先是给太后磕了个头,说了祝寿词,又是拍了拍手,扭头望向了宫殿门口的位置。
“儿臣的这份寿礼或许有些大,需要拆了宫殿的门,从殿外请进来,还请皇祖母莫怪。”
朝臣内响起了一阵小小的议论声,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好奇的模样。
誉王和丽妃蹙了蹙眉,宋熹之微微挑眉,眼眸里也带上了几分玩味。
光启帝嘴唇蠕动了一下,他刚想要说话,可太后却直接摆了摆手。
她的眼眸中多了几分好奇:“有什么东西,是需要拆掉宫门口请进来的?”
肃王是一副讨巧卖乖的模样,做出了滑稽的表情:“自然是皇祖母喜欢的东西!”
太后直笑,大手一挥:“那好,哀家准了,哀家倒是要瞧瞧,到底是多大的!”
她的话音刚落,肃王带来的人早有准备,三下五除二,便拆掉宫门。
很快,宫殿里的众人便看见数十个穿着红衣裳的壮汉,肩上扛着一座惊天巨石,缓慢的从宫门口挪动了进来。
所有人都微微张大了嘴巴,仰头望着壮汉肩膀上的巨石。
第277章
壮汉踩出一个步子,整个人大殿便要微微的震动一下。
等他们唱着悠扬的祝寿词完全走进了宫殿,众人才看清了巨石上到底雕刻着什么东西。
那是一尊小山似的佛像,几乎是占了整个宫殿的方位,也达到了宫殿三分之二的高度。
所有人都必须高高仰着头,才能看见这块巨石的原貌。
整个佛像都是用一块是大玉石雕刻而成的,玉石的遍体温润通透,看上去是上好的和田羊脂玉。
羊脂玉本就难得,而这么一大块的羊脂玉,更是闻所未闻。
而佛像的身上,还用青金石点缀而成了佛像的眼珠,看上去庄严又温和,严肃而慈悲,简直就是就是雕刻的栩栩如生。
太后也被眼前的庞然大物小小的惊骇了一下,此刻才算是回过神来。
饶是她活在世上几十余载,见过的奇珍异宝无数,却也是从未见过眼前的佛像。
阳光从被破坏的宫门口照进来,融入了这尊佛像身体内,更显得神圣无比。
瞧着太后的反应,肃王的心里很是开心。
他计算好了好了时辰,此刻有阳光的作用,便能人玉体变得更加通透,看着自然就不像是一块笨拙的石头了。
他又是对着太后行礼,于是才道:“君子比德于玉,皇祖母就是这位君子,才惹得这样珍贵的羊脂玉现身人间。”
“而青金石在西域,在佛祖的故乡,则是被广泛的运用在佛像的塑造上,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更是一种慈悲和庄严的象征。”
“孙儿今日请来这尊佛祖,并以此相贺,便是希望祖母万寿无疆,永沐佛光。”
所有人都被这尊佛像的巨大震惊了,可誉王和良妃对视了一眼,还是十分淡定的坐在原位上。
因为他们知道,这把是稳了。
从前心中揣测是八九不离十,如今看了肃王送出的寿礼,便知道胜算十成十都在自己身上了。
毕竟肃王的礼虽然巨大,却还是落入俗套,不过是花了些银子,找到了一块玉罢了。
用玉雕刻而成的佛像,谁没有见过啊?
而除了肃王之外,便只有秀王一个人最近勉强有些成了气候。
而秀王穷酸,珍嫔母家不仅没有人脉,更是没有银子,秀王民急乱投医,接触的人也都是寒酸之流。
甚至是连宋熹之那种人从前都要讨好、利用,根本不可能送出什么得体的寿礼。
太后明显的笑了笑,她连连点头:“你还真是有心了,想必为了此物,也是花废了一番功夫。”
丽妃瞧见太后的反应,心里很开心,她眼珠子一转便直接开口:“民间的故事传说还真是灵,臣妾前几日还听闻,有佛祖来给母后贺寿。”
“这尊佛像从西域远道而来,千里迢迢为母后祝寿,绝不是凡力就可以完成的,一定是上天感念肃王的孝心,存心帮着肃王呢!可这小子竟还瞒着本宫!”
太后听见这话,很是惊讶,望向肃王的眼神变得更加慈爱:“原来民间说的佛像是肃王的手笔。”
良妃听见这话,猛地一愣,等回过神来的时候,牙齿都咬酸了!
这个贱人!
居然故意冒领了她儿子的功劳,还说肃王是受命于天,有天的帮助!
要知道最近民间的传言,可都是赵庆舒为誉王的寿礼在造势!
于是良妃咬碎了牙龈,忍不住就要开始嘲讽,她还是笑着开口的:“这是绝非凡力可以完成,想必此力更多是来自于肃王的孝心!”
“所以才能找来工匠,从西域千里迢迢搬来了这尊佛像,这可是要花费上一大番的功夫呀!更是全国上下的百姓,齐心协力,才做成了这样的大事!”
良妃说的是这佛像劳民伤财,将这样的庞然大物搬来这里,背后不知道是死了多少人,百姓流了多少血。
又说全国上上下下,齐心协力,这么大的事情,瞒得是这样好,也不知道肃王有多少银子,又是有多少人脉。
皇帝闻言,没有说话,却是又打量了一下这尊佛像。
而太后听见这话就突然不笑了,她摇了摇头:“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呢?”
此话一出,全场都安静了下来。
丽妃和肃王也都突然不笑了。
丽妃拢在袖管里的手微微捏成了拳头,又是盯着身边的良妃开口:
“孩子的孝心总是该成全。不过本宫听闻,誉王的寿礼更是别出心裁,甚至京中沸沸扬扬的都传遍了,把肃王的孝心都衬成了俗物。”
“也不知道良妃养出了怎么样的好孩子,誉王送出来的东西又是怎样的。方才宴会前所有夫人们都在津津乐道,本宫也真是好想见啊!”
丽妃大夸特夸,说话就像是在捧杀,而无论是誉王还是良妃,都没有丝毫的谦虚。
只见誉王施施然站起身,欣然接受了丽妃的说辞:“娘娘说的没错,孙儿第一眼见到此物时,也觉得此物是该天上有,只有祖母能享受着世间至高无上的东西!”
众人听见他这形容,纷纷是沸腾了,席间更是在议论纷纷,好奇誉王到底送来了什么东西。
等壮汉又是将巨佛搬到了殿外,天色渐暗,一抹血红色的彩霞挂在了天边,让人间的一切都显得晦暗不明。
而誉王说完了祝寿词,又是自信的扬了扬手,便有一人举着一个妆匣进来了。
瞧见那小小的妆匣,肃王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誉王浑然未闻,只是恳求太后熄灭殿中重重的烛火,只留下一半。
太后不仅有着一颗慈悲的心肠,对自己的所有孙辈更是好说话,皇帝因为安全问题,想要阻止,而太后没搭理,而是欣然允诺。
于是烛火逐渐被宫女熄灭,而妆匣也被人一步步打开。
在一片烛火晦暗、朦胧不清中,众人只看见一个神圣的光环缓慢出现在了漆黑的夜色之中。
那个光环不像是烛火,没有火焰,而是散发着莹莹的幽光。
没有人能看得真切,所以等太后用帕子揉了揉眼睛,又是探出身子仔细看,居然在一片漆黑中俨然看见了一张慈悲的佛脸。
她猛地一惊,就连眼眸都缩了起来。
而随着殿中人的动作,那佛像逐渐真切了起来,只见佛像凌空,头顶顶着光圈,背上有着金灿灿的光影。
随着人一步步的往前走,看上去就像是活过来的佛像在走路一样。
太后猛地一下站了起来,此刻大殿中鸦雀无声。
而此刻良妃便用一个眼神,猛地看向了早就安排好的小宫女。
两个宫女心领神会,噗通一声就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她们热泪盈眶,对着佛像虔诚的跪拜着,又是大喊:“佛祖……佛祖显灵了……”
“佛祖显灵来给太后娘娘祝寿了……佛祖出现了……”
第278章
耳畔高僧的诵经声从未停歇,而此刻宫女们狂热又虔诚的声音,又掩盖了庄严又凝肃的诵经声。
尖锐的女声挑拨人的心弦,使那尊昏暗中莹莹发光的佛像,变得尤为神圣了起来。
良妃和誉王便趁着这个时机,直直的朝着太后的方向跪了下去。
誉王喜悦的声音是打心底里出来的:“恭喜皇祖母!贺喜皇祖母!一切都是佛祖的安排,是佛祖来为您贺寿!”
誉王此话一出,太后在顷刻间笑了起来:“真的是佛祖来为哀家贺寿吗?”
太后此话一出,誉王又是暗中做了手势,朝堂中便有是许多大臣跪了下去:“恭喜太后,佛祖亲自贺寿,祝太后福寿延绵……”
朝中其余的大臣夫人们见状,也只好跪了下去。
紧接着,宫中妃嫔们也急急的跪了下去:“佛祖贺寿,祝太后娘娘万寿无疆……”
珍嫔和秀王跪的很快,那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等丽妃和肃王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发现殿中的所有人,除了光启帝和太后还端坐在位置上之外,其余的人便全都已经乌泱泱的跪了下去。
丽妃几乎是要咬碎了牙龈,她心中暗骂了一声,此刻却也不得不跟着众人一同跪了下去。
太后笑着摆了摆手,吩咐宫女点起殿内的烛火,又是叫众人平身。
她笑着对身边的光启帝开口:“好东西,这真是好东西,让哀家的眼前一亮又是一亮,简直是目不暇接。”
“原本以为肃王送来的寿礼栩栩如生,可那毕竟是刻在了手头上,而誉王的佛像会发光,还凌空于妆匣之上,才是真正的佛祖显灵了一般,哀家真是开眼了。”
坐在她身边的光启帝,清晰的感受到了太后的情绪,此刻喜怒不形于色的脸上也多出了几抹欣慰的笑容:
“难得见到母后这样开心的模样,誉王,你献出来的这个寿礼好极了。”
事情正按照贺云策的预想一步步的发展,几乎是分毫不差。
当宋若安听到皇帝终于金口玉言,开始夸赞誉王时,她整个人激动地双手都在发抖,那模样甚至是比誉王还要开心。
成功了。
不出所料,终于是成功了。
宋若安咬紧了牙关,几乎是洒下热泪:她终于可以不用忍了,从前的忍辱负重,如履薄冰,从此刻开始,都要彻底改变了!
她含恨的望向了宋熹之的方向,发现她正低眉顺目的和其他人一样跪在原地,看样子十分的虔诚。
宋若安不由得冷笑。
风水轮流转,宋熹之嚣张了那么久,此刻讨巧卖乖有什么用?夫君是赵氏一族的大功臣,日后这家里家外的便是她说了算了!
丽妃忍了许久,心中千回百转的,是实在没忍住,于是又是开口:“此物甚妙,甚妙!”
“肃王也该学学誉王的巧思,寻得些震撼人心的寿礼,此物虽小,却令人惊为天人,对于母后来说也是小得新鲜,小得有趣,总比那些笨拙的大块头要好上许多。”
丽妃话里的意思拐来拐去,就是在说誉王这东西虽好,可实在是太小了!
小得离奇,小得可爱,小得充当太后的寿礼,根本拿不出去手!
话里话外还是说,誉王终究是小门小户出身,所以才买了这么个小玩意,若是肃王遇见此物,定是要买上最大最好的。
可丽妃这话,誉王也是早有准备,他淡淡一笑,开口:“皇兄孝顺,可此物举世无双,乃是绝无仅有的孤品,普天之下只得一件,不似玉石一般。”
“就连制作大漆螺钿这种工艺的师父,都已经找不到踪迹,就连孙儿买下此物,也是废了好大一番功夫。”
誉王此话一出,现场在顷刻间安静了下来。
无论是丽妃还是肃王,都再也说不了什么。
誉王心中畅快无比,就连皇帝此刻心中都多了几分好奇:“举世无双的孤品?誉王,你能为祖母寻得此物,也真真是辛苦你了。”
太后听见此物的贵重,也感叹了一下:“此物得来竟是如此不易,不仅是誉王的孝心,更是上天的垂怜。”
她突然道:“既然哀家沐浴佛恩,看便由哀家出资,以誉王的名义在民间建立十间佛寺,收留无家可归的幼儿,教他们德行教化,让天下共沐佛恩。”
太后今日瞧见了这寿礼,是真的开心,竟连以誉王名义修建佛寺、收留孤儿,教化百姓的事情都提出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功在千秋的事情啊!
而这也不只是几间寺庙那么简单,更是象征着太后的宠爱。
一是民心,二是圣心,三是孝心,因为太后的这么一句话,誉王全有了。
誉王全族上下,内心都是难以抑制的激动,赵庆舒更是微微上翘着嘴角,发自内心的开心和优越,简直是溢于言表。
誉王满心欢喜的下跪谢恩:“孙儿愚钝,多谢皇祖母慈爱,孙儿也愿出资与皇祖母一同捐赠寺庙,让天下的鳏寡孤独皆有家可归。”
誉王的话音刚落,却听一声突兀又清脆的声音在大殿上响起,众人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看见的就是秀王脸色有些不妙的模样。
他咬着牙关,又是微微蹙着眉,对于掉落在地上的杯盏,是一副想拿而不敢拿的模样。
是个人都知道他的心里装着事情。
大喜的时候被秀王抢走了风头,良妃心里很是不满,当她看见秀王一副冥思苦想的忧愁模样,良妃的心里是越发的不快了。
太后此刻也是和颜悦色的对着秀王耐心开口,给了他一个台阶下:“秀王,你是怎么了?”
“此刻也是轮到你进献寿礼了,哀家可真是好奇呀!”
秀王犹犹豫豫的从座位前起身:“启禀皇祖母……孙儿的寿礼……孙儿的寿礼有些……”
丽妃也实在是看不惯他的这副小家子气的模样,于是直接开口:“怎么了?你怕你的寿礼见不得人?还是根本没有准备?”
丽妃这话分量可不轻,秀王听见这话,就急忙跪了下去,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
“孙儿是有用心准备皇祖母的寿礼,可这寿礼与……皇兄方才献出的有些相似……孙儿便不好再展示……”
秀王说着,又是望向了誉王的方向,说出来的惊天重磅,让丽妃缓缓支起了起身子。
现场在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纷纷瞪大了眼眸。
丽妃连耳朵都竖了起来:“你说什么?你准备的东西与誉王有些相似?他在陛下和母后面前,可是说那大漆螺钿绝无仅有,绝世无双,怎么可能相似呢?”
若秀王说的是实话,那誉王就犯了欺君之罪,而若秀王说的是假话,那犯欺君之罪的就是秀王自己。
这一下,有好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