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裴训月 本章:第13章

    “你既然连我说的话一个字都不信,为何要留我当仵作?为何赏我俸禄?为何许我前途?又为何——”他说话间,竟又倾近一寸,声音低哑耳语,“究竟为何,允我近你的身?”那喉结的皮肤已然被刀磨出了血珠。

    因为你像他。

    因为俯仰天地,沧海万粟,只有你最像他。

    裴训月倏忽收回了短刀,轻不可见地摇摇头。

    宋昏就是宋昏,不是什么旁人。烧成灰的人不可能复生。李继昀行事如何温润,性情如何温柔,天下无双,凡间难有。没认识过他的人根本不能想象。李继昀不可能憋着一肚子秘密跟她吵,更不可能嘲讽她不惜命。

    李继昀如果还活着,才是天底下最支持她查案到底,不畏险阻的那个人。

    “你既然也说了自己是仵作,那就干仵作该干的事情。无论你实际什么身份,我留着你,只为了你这一身的验尸手艺。”她说着,用袖子擦擦宋昏皮肤上沁出的血珠,“今晚若没有你,我没法下窟。论理,我合该多谢你。但你若还想插手旁的事,若想对我查案有一丁点的阻挠,都是僭越。”

    “我能聘你,也能辞你。”她冷冷说。

    宋昏盯了她,轻轻嗤笑一声,还没回答,却见楚工匠匆匆忙忙跑上天台。“大人,大人......”他连滚带爬上了最后一级阶梯,半跪在裴训月身边,声音带了哭腔。

    “出什么事了?”裴训月问,心里迅速攀上一股不祥之感。

    “张监工......张监工死了!”

    裴宋二人登时脸色煞白。他们赶往小楼一层的时候,那间放了恭桶的房门正打开着,里头一股熏人秽臭传来。裴训月走到门前,看到了她此生难忘的一副死状——

    张通的裤子褪了一半,躺在倾翻的恭桶前,屎尿泼了他一身。

    胸前插了把刀,流了好多的血。

    “大人......张监工进了这间房后,就让我去给他拿草纸和止泻的葛根茶。我准备好后敲门,他却不开,门也被他锁住了。我从那铁门上方镂空的栅栏里一看,他竟然......他竟然在了里面流了好多血......”楚工匠唾沫横飞,像是精神崩溃了一般,“我拿钥匙赶紧打开门......这里太脏了,我根本不敢碰......一摸鼻子就知道人没了气......”

    裴训月听得浑身血液倒流。她望了望铁门背后的那把大锁。“这茅房的门一直可以从里面锁上?”她问。

    “对,因为这里是公用的......不过也能从外头打开,但钥匙只有一把,一直放在我身上......”楚监工哆嗦着,像打了摆子般面色惨白。

    又是一桩密室杀人。

    裴训月看着张通满身的鲜血,只觉得一颗心快蹦出了胸膛。那张鱼肚里的纸团......她咬紧牙关,险些天旋地转。

    “七日内,僧录司里,必有人死。”

    按日期算,这不过是她收到夺命谶语的第一天。

    夺命谶语(七)众生

    恭桶的臭气熏得人直流眼泪,满地秽物更是无从下脚。裴训月到底看得不忍心,捂着鼻子踮脚进房,取下墙上一块擦汗布盖在张通下身。“楚工,劳烦你速速请人去司里报案,叫林斯致他们过来。”她忍住胃中欲呕道。

    楚工匠已吓得魂不守舍,得了吩咐拔腿就跑。宋昏一脸凝重,刚想抬脚进去,被裴训月一拦:“太脏了。等林斯致他们来了,叫人用水冲洗了,送去验所再说。”

    二人正说着,却隐隐看见小楼入口奔来好些人,都一脸惊惶,显然听说此处有命案发生。裴训月为防事多,立即拉着宋昏闪进楚工匠的屋子。她关了门,看见椅子上搭了件青灰的长袍工服,索性套在身上掩住了金裙,又将披散下来的头发挽成一个男人的髻。外头人声逐渐鼎沸。时不时听见有人失声惊叫。

    宋昏个高,便能从房门上方镂空的栅栏处看见走廊的情况。“太乱了,现在出去不得。”他皱眉,整个人怔怔靠在门上。“你怎么了,像是有事要说。”裴训月瞧他神情。

    “我觉得现场很奇怪。”

    “奇怪在哪儿?”裴训月一愣。

    “张通胸口插了把刀,你看仔细了么?按那把刀插进去的角度,不可能喷溅这么多血。而且,看这满地屎尿的程度,很明显恭桶是被人踢翻的。杀个人而已,为什么弄成那么狼藉的现场,就好像,”他一脸不可思议,“就好像,故意阻止人进房间去查看尸体似的。”

    这话说得裴训月心里一惊。她仔细回忆那房中景象映入眼帘时的情形,三面是墙,一面是门,真可谓空空如也。“可房间里藏不了人啊。凶手故意把现场弄得这么乱,阻止别人进去的动机是什么呢?会不会是张通和凶手搏斗的时候,恭桶被踢翻了?”她说。

    宋昏摇了摇头:“不可能。张通是在拉肚子的时候被人捅死的。何来搏斗的力气?那是人最虚弱的时候。”他顿了顿,用手比划在心口,“而且那把刀的位置,很明显是凶手从张通正面捅过来,而不是埋伏在什么角落。”

    可那间房是个十足完美的密室。

    唯一的钥匙在楚工匠身上。但楚工匠是最不可能杀人的那个人。

    ——他明知道裴训月和宋昏在小楼天台等他,怎么可能趁这个时间动手。

    但,没准他恰巧利用这常见的思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

    可楚工匠如果杀张通,杀人动机是什么呢?裴训月只觉脑子一团乱麻。她裹紧了身上这件随手套上的工服,摸到那副词卷仍别在腰间,才微微舒了口气,身体却仍然止不住地颤。像一种难以克制的生理反应。人面临极度的恐惧之后,都会有的那种反应。

    她抬眼,竟发现宋昏笼在月色烛影的半张脸,也在无法克制地轻微抽搐着。

    他唇色几乎惨白,简直像比她受到了更大的震撼。

    裴训月心里像被小缒重重击了下。以往两桩案子,哪怕是面对假严东生四分五裂的尸块,她也从未见从宋昏脸上出现这种神色。

    她怕的是夺命谶语成真,那宋昏呢,他怕的又是什么?

    走廊外忽然隐隐听见林斯致的声音。显然司里的人已经来了。裴训月拧开门把手,却猛地被宋昏拦住。他握紧她的腕,像抓住什么深海里的浮木,厉声:“你要去哪儿?”

    “出去查案啊,”她腕上吃痛,“你放了我。”声音在宋昏灼灼的目光中逐渐轻不可闻。只见他摇摇头:“我怕凶手就潜伏在这小楼的人群里。今晚这样乱,这边你不如交给林斯致去做。把面纱覆好,我带你出去。”话音刚落不由分说要将那面纱的系带束得更紧。“你等等!”裴训月低低地喊,脑中像白光一闪,她猛地攥住宋昏的手,“你到底在怕什么?宋昏,你告诉我,你是不是见过那鱼肚子里的......”

    她还没说完,就自动抿了唇。

    因为正对上宋昏沉默地回头望。

    他居高临下,那一眼几乎没有任何神情。空荡荡的,却像看见漫无边际的海,卷起了惊涛骇浪的一边。

    一门之隔的走廊,匆匆赶来的林斯致正拎着水桶,冲干净了张通身上的屎尿,又替他把衣服穿好,才叫衙役们抬上担架赶紧送回验所。塔里的工奴听说死了人,都惊恐又好奇地围聚小楼打听,把走廊和入口挤了水泄不通。金吾卫正扯着嗓子疏通人群。

    林斯致好不容易从里头挤出来,只觉自己满身臭气,便站在楼旁的空地上,叫小厮端了水来不停洗手。肥皂打了一遍又一遍。他一向温和,鲜少这般举止。

    端铜盆的小厮觑他脸色冰冷,吓得大气不敢出。

    “林大人,您还要换水么......”小厮端着水盆只觉双臂酸痛。“最后一遍。”林斯致沉了脸。忽然有人粗暴地将架上毛巾丢进水盆,咬牙切齿喊了一声:“林斯致!”

    林斯致抬眼,看见冯利。“怎么了,冯大人?”他甩甩手,竟似笑非笑。“你这手要洗到什么时候?张通都死了!你们为什么还不赶紧去把那楚工匠拘起来?门锁住了,只有他有钥匙,不是他杀的还有谁?”冯利很激动,唾沫星子险些飞了林斯致一脸。

    林斯致往后退一步,冷笑:“到底是谁杀的,我自然会连这小楼里一只苍蝇都不放过地审问。”他说着又紧紧盯着冯利,“倒是你,冯大人,听工奴说你今晚整夜都在这小楼门口闲晃,你不是刑部调来查僧人案子的么,从来不知道你对修塔这么关心。”

    “我来这儿是因为偶遇了楚工匠,他一直在等裴大人说塔里的事,我就替他叫张通过来罢了!”冯利梗着脖子喊。

    “是啊,”林斯致面无表情,“张通是被你叫过来,才会进这栋小楼的。”他说着冷笑了一声,“我倒是真觉得毛骨悚然,凶手为什么要在茅厕杀了张通。他怎么知道张通会进茅厕?今晚司里大家都吃坏了肚子,唯独你,”停顿,眄了冯利周身一眼,“面色红润,毫发无伤啊,冯大人。”

    他说完,面色冷冷地哗啦一声泼光了铜盆里的水,转身就上了水轮梯,身后紧跟着一大群司里的人,看那架势,显然是要去验所验尸。

    冯利留在原地,脸一阵青一阵白,浑身寒栗顿起。他不晓得平时一向温润腼腆的林斯致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凌厉,更不晓得为什么张通竟会死在那腌臜的茅房内。他又做错了什么?他不过是得了宫里上面人的授意,叫他阻止裴松去查有关佛塔的事。下午,他听说裴松晚上要下塔,便偷偷在饭菜中下了泻药。

    顶多是拉几顿肚子而已,为什么会死人?死的还是跟自己日日相见的同僚。冯利感觉冷汗浸透了贴身的衣衫,懊悔无极。他千不该万不该收了钱,把自己牵扯进这趟混水。可他又有什么办法?他浑家要治病,小儿要读书,他缺钱,胆小,要保住自己的官。他以为抱住了顶好的大腿,谁知,是一场血案的肇始!

    绝不能让人发现自己买的泻药,否则,按照林斯致那么一推理,自己真的有口说不清。冯利擦擦额头上的汗,也迅速上了水轮梯,往夜色中去。

    宋昏领着裴训月趁乱走出小楼的时候,张通的尸体还没被送回验所。他们回到来时的那条小路,骑了马狂奔回僧录司。那一路月色清明,将裴训月胸中一团乱麻逐渐理了清。她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方才天台上,宋昏说她不惜命。

    ——如果他也知道纸团的内容,一切就都说得通。

    包括他为什么在小路上那么恰好地跳下来救她,包括那只眼熟的海东青为什么啄了刺客的后脑,包括他为什么看见张通的尸体那么害怕,急匆匆地想带她出了小楼,远离狼藉的人群。

    疾驰回司,一路无话。裴训月跳下马,忍下心中一切未出口的询问,将注意力暂时集中在张通的命案上。

    司里灯火通明,鸦雀无声。

    她远远地看见,众人都在厅里等。“去验所。”裴训月甫一进厅便道,却听见林斯致打断——

    “不用去了。”

    “什么意思?”裴训月愕然。

    “尸体,消失了。”林斯致哑着声音,说。

    夺命谶语(八)线索

    僧录司里一片骇然的当下,隔了几条街的钟府,却喜气洋洋得很。

    只因今天是府中钟四姑娘的生日。

    名为钟府,其实不过住着成了婚的钟家二小姐和其夫蒋培英。宅子是钟家的资产,女婿是入赘的姑爷,自然牌匾只能姓钟。

    钟二小姐成婚后颇觉孤单,便把和自己关系最好的妹妹钟四姑娘也接来小聚。

    钟四还未出阁,于礼不合。不过钟家姑娘一向跋扈,行己所欲罢了。旁人纵有怨言也不敢轻易出声。蒋培英倒是十分配合,本来就是个一顶一爱玩乐的公子哥性子,索性把钟四当自己小妹妹,带她四处游冶,好不快活。

    今儿中午起,府中就摆了席,庆贺钟四姑娘的生辰。来的大多是女客,蒋培英不便同人推杯换盏,便找个僻静房间置了张榻,独自睡了场酣沉的中觉,醒来已近黄昏,睡眼惺忪中看见家仆领着两个瘦矮的男人过来。

    那两人他从未见过,但看衣服,像是宫里的。

    “蒋姑爷万福。周公公派奴才们来给钟四姑娘送贺礼。”

    “噢,”蒋培英一听到周公公三字,立刻摆脱了困倦起身。他看了那两个太监一眼,却见二人两手空空,不知贺礼在何处。“贺礼已经被安置在大堂了,这二位公公,是另有话跟姑爷说。”

    家仆道,随即觑着蒋培英的脸色,退了出去。

    “可是周公公有话要带给我?”蒋培英问。

    那两个太监中的一个微笑道:“是。周公公叫奴才们说:姑爷最近去太后宫里请安的少了,他一直记挂着,不知姑爷是否身子欠安?”

    “我近日常犯失眠症,就走动得少。请二位帮我带个话:之后一定常去。”

    那两个太监听了此话,便又一脸微笑地静默着,竟让蒋培英觉得心里乱撞,摸不着头脑。周澜海到底想告诉他什么?还是,想让他自己主动吐露些什么?

    蒋培英天生是个混性子,不关心朝堂诡谲,每日只顾四处娱悦。他作为钟太后的侄女婿,和太后心腹周澜海的唯一交集,是那块从假监工夏斌处得来的玉佩。

    不过,夏斌被谁杀头,又为何而杀头,他对内情一无所知,生怕多说多错,引来祸事。蒋培英索性沉默,却见那两个小太监问:“公子可还有话带给周公公?”

    蒋培英摇头。

    “既然如此,奴才们就告退了。周公公还说:近日北坊命案频发,颇不安生,公子出身富庶金陵,初来乍到,恐怕惊惶。若有任何所见嫌疑之人,所听嫌疑之事,切莫自隐自伤。宫里自有法子。”

    “知道了。”蒋培英颔首,将那二内监送出了房门。天色渐暗,屋里没点烛,他盯着内监们身上衣袍绣着的银边渐远,只觉心如擂鼓。那话几乎是明示了——他混迹江南,曾和潘家班交往这些事,周澜海心里有数。

    至于那块玉佩,到底是自己继续收着,还是干脆投诚,交给周澜海了事?

    蒋培英犹豫不决,于庭院中紧锁眉头踱起了步。归根结底,他不清楚为什么夏斌会被指派进僧录司当假监工。如果背后有什么惊人的秘辛呢?他要淌这趟浑水吗?

    正在那时,两下快落的笑声落在他耳边。

    “姐夫,怪不得一下午不见你,原来是在这儿偷懒。”钟四姑娘走进院里,看着他横摆房中的睡榻,笑。

    “我在女客前多有不便,索性来寻个清净了。”蒋培英笑笑,看见钟四,忽然心里一动,问,“说起来,四妹妹你久居京城,在此地,应该同诸名门女眷都有走动吧?”

    “是,我顶爱交朋友。”钟四说罢,想起什么似的,将鼻子微微一皱,“不过,裴家的那个长女除外。”

    谁料这话恰好戳进蒋培英肺腑。他刚打算通过钟四攀上些裴家的关系,好同那僧录司裴松仔细打听夏斌一案的内情,此时不由得苦恼:“裴家长女又怎么你了?”

    “刁钻跋扈,心眼儿小得很,当时昀......”钟四说到此,忽然明白不应提起故人,便转了话头,“总之我与她不和。还有她弟弟,原本是个文文弱弱的,做了官,竟当着我的面玩弄侍女,好色至极,真是无礼。”

    “还有这等奇事?”蒋培英惊讶。

    “就是太后派我去僧录司里探望他那天呀,我一进门,就看见他和一个女子在榻上......说起来,那天还是姐夫你送我过去的呢。”

    “怪不得那天你怒气冲冲地从里头出来了。”蒋培英若有所思地说。钟四不愿多谈裴家,便又说起各家生辰贺礼,海珠如何亮,金簪如何沉,兴高采烈,直嚷得蒋培英走神。二人就这般出了院子,往大堂中去。短短几步路,就让蒋培英有了筹谋。

    求人办事,最怕碰上铁板。既然裴松好色,那反而好办。蒋培英满脑子都是那块恼人的玉佩,一时间放心不下,索性命人立即往僧录司送了封名帖。

    可惜名帖送到僧录司,却无人拆阅。只因僧录司里所有人,都正集聚于北坊验所。

    彼时裴训月听林斯致说尸体消失,半分犹豫都无,立即往验所里跑。北坊衙门离僧录司很近,她听见风声在耳边呼啸而过,同身后众人遥遥追赶的劝喊,以及宋昏恍然惊呼的那句——

    “我知道了......”

    跑至验所里,只见停尸房果然空空如也。唯一的窗子大开着,跳出去就是街道。她扶着窗框气喘吁吁,脑海中闪过一幕幕人命呜呼的现场。自刎的刘迎,咽了气的陈小珍,还有那浑身血污的张通。

    每次离真相只有一步路,而她一次都没有抓住。

    “你刚才知道什么了?”她抓住赶在身后的宋昏,掌心里是他的衣领,摇摇欲坠地问。

    “尸体没有消失。”宋昏压低声音急急道,然而彼时司里众人也都匆匆赶来,他便立刻住了嘴,显然不想继续吐露下去。司里的人见她激动,生怕怪罪下来,连忙七嘴八舌地述明。原来几位衙役把张通运进停尸房后,就都回到塔内继续帮着疏散人群。而验所这儿只有一个守门的老爷子。老爷子却说,他没有看见过任何可疑人等进出大门。

    裴训月盯着停尸房的窗框出神,那儿分明有两枚慌乱的脚印。很明显有人从这里逃出去了。她看一眼宋昏,又看了一眼惊慌失措的众人。张通暴毙,所有人诚惶诚恐,唯独宋昏一脸平静。

    他之前那种惊恐的神色,好像又消失了。

    裴训月略一思索,便吩咐:“尸体被偷,携带者肯定跑不远。来一批人速去通知了金吾卫。剩下的人,将验所附近的街道一个个寻!”

    众人迅速领命,四散开去。停尸房便只剩宋裴二人。窗子大开,冷风不断灌进来。“如今只有你我二人了,”裴训月向宋昏走近一步,道,“你前面说,尸体没有消失,什么意思?”

    宋昏指了指窗框上的脚印:“尸体没有消失。因为,”他抬眼,低低道,“根本就没有尸体。”

    裴训月大怔,一时间脑中空白。没有尸体......她回忆起那只放了一个恭桶的房间。

    完美的密室。唯一拿钥匙的人却自称不是凶手。

    被偷的尸体。守门的老大爷却声称没见过出入任何人。

    还有窗框的那两枚脚印......

    张通......张通不是被人偷走的!他是自己逃跑的!他根本就没死!

    怪不得那是一间无法藏人的密室。怪不得宋昏会觉得喷溅出的血液很奇怪。怪不得恭桶被人踢翻满地秽物让人无处下脚。那都是张通做出的伪装。不是凶手故意阻止人进房间去查看尸体,而是张通故意阻止别人进去查看他自己!

    一个僧录司里的副监工,到底受到了多大的威胁,以至于宁愿泼自己一身屎尿也要假死逃离?

    裴训月只觉目眩神昏。

    她扶着窗框,盯着那两枚脚印飞速地思索。眼下,既然张通能够豁弃自我地假死,想必寻好了藏身的退路。一时间从偌大的北坊里找出他来也极难。对她来说,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想明白:张通假死到底是筹谋许久,还是冲动为之?

    如果是冲动为之,和那张夺命纸条,有关系吗?

    “宋昏。”她唤一句,却又抿住了唇。只见他腰间那伤口还裂着,一片白色粉末,是粗粗上了药。他今晚陪她从利运塔奔波到僧录司,一句怨言也无。她合该信他一回了。

    “七日内,僧录司里,必有人死。”

    两人在狭小的停尸房内四目相对。宋昏盯着她,却没先出声。

    裴训月心里叹息一声:“胖婶在鱼肚子里发现的纸条。我以为你知道的。”她伸手搭上他在风中歪斜的毛领,“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今晚跟着我救了我,还在天台上斥责我不惜命?”

    “你说我不惜命,跟着我的人活该受苦,我却觉得做你的同伴也吃心得紧,”她蹙眉,“你心深如海,迷雾重重。我想信你,却都不知从哪一句话开始信起。”

    可她还是信了。

    否则怎么会将这番心声脱口而出?

    宋昏站着一动不动,面上没一点波澜。他低头,看见裴训月的手放在衣领。豆蔻年华的手,光滑得一丝皱纹也无。到底是侯府的独女,没吃过皮肉的苦。他当然最不愿意看见她吃苦。她合该快乐。积年累月过去,他没有一天忘记她。

    他多想握住啊。

    可惜他受过地狱的淬炼。

    信我干什么?我重罪加身,苟延残喘。

    “我不知道你说的这张纸条。”宋昏摇头,声音低得像呓语,“但我见到刺客,就觉得有人想阻止你下塔,”他顿了顿,低头,像陷入一种漫长的回忆,“大人。”他又喊。

    “你如果惜命,就不要往下查。”这回定定地看她,却不再是命令的语气。裴训月心旌大震,因为她借着月色看见一点模糊的水光,几乎以为那是宋昏的泪眼。

    可他马上就转过身去了。

    毛领从她手心里滑过去。她抓不住。

    北坊的梆子忽然响了起来。像饱含感情似的,一声声余音漫长。

    居然已过子时。

    那一晚,金吾卫和司里众人果然什么也没有寻见。拘寻张通尸体的状令贴满北坊大街小巷,却一点踪迹也无。

    之后的这两日,裴训月却安生在司里待着,再没下塔。外人眼里,她仿佛已将楚工匠和张通等事抛之脑后,只专心处理些僧侣盗窃的小案。

    但贴身跟随的展刃和红姑知道,她做了三件事。

    第一,她再次装成普通百姓,去了八鲜行,终于打听到鱼贩张大每天中午会回家歇息半个时辰,期间并不关摊。奇怪的是,街坊说每天都有一个人专趁中午张大不在的时候来挑鱼,对着鱼左右摆弄。据左右四邻回忆,那人走路一跛一跛,却衣着不俗,看样子,是什么高门里的家仆。而裴训月问了胖婶,胖婶说,为了便宜,她总是下午开摊时第一个去挑鱼,买回来就放在冰桶里。

    第二,她仔细和胖婶排查了厨房的所有物事,发现张通假死那日,让众人都腹泻的东西是一块卤水豆腐。她没下筷所以逃过一劫。而那天吃了豆腐的红姑林斯致等人,无不泻肚。据胖婶说,豆腐当天买来就放在厨房里,没人碰过。不过,冯利大人倒是借口查看菜品,进厨房转了一圈。

    第三,裴训月拆开了蒋培英给她的那封名帖,信里说,北坊荒僻寂寞,凶案频发,蒋培英好奇裴松查案决断,想请他花前月下,红袖添香,共赏娇花,同探故人案情。

    裴训月收集完这些线索,又暗中去了柴房几次,和严冬生交流了从楚工匠手里拿回的词卷。严东生表明,他对“沙弥:庄禄定、赵扶疏、陈清晏......开平十四年入塔”这句话中提到的人名一无所知。不过他对“开平十四年”很有印象。

    开平是梁太祖的年号。开平十四年,裴训月才八岁。严冬生那时大约十四五岁。

    “我记得那年有一件大事,波折到我们保定府——开平十四年,林太傅受贿案。当时太祖震怒,要彻查官学。我当时在读书,为此禁了大半年的学。我们那时候念的读本,好多都是太傅编撰的。”严冬生用茶水慢慢地写。

    裴训月盯着太傅两个字,像忽然被人挑起脑中一根积年沉寂的经脉。太傅林归一,位列三公,太子之师,天下尊崇,帝王抬爱。可因为某一桩大罪,他好像忽然就被捉进诏狱,过不了多久就被车裂而死。裴训月那时候太小,根本记不清来龙去脉。她只记得李继昀死了老师,消沉了一整个夏天。

    开平十四年......那是大梁盛世的开端。太祖文韬武略,爱民敬天,四方来贡。而她阿爹裴振安在那一年彻底平定漠北。镇北侯从此声名鹊起。

    阿爹娘亲也是那一年才从漠北回京,带回了她那身体羸弱的弟弟。

    十三年前的事了。开平十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裴训月忌惮宋昏的嘱咐,怕刺客又来,所以没有贸然下塔和楚工匠会面。但这诡异词卷上的一句话,尤其“陈清晏”三字,使她夜不能寐,朝思暮想。


如果您喜欢,请把《僧录司》,方便以后阅读僧录司第13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僧录司第13章并对僧录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