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裴训月 本章:第4章

    “戌时,金吾卫刘迎进,巡府。一刻后,出。”

    二人对视一眼。

    “还有别人吗?”裴训月问。

    “没了,”红姑摇头,“这个刘迎,是最后一个进出朱府的人。”

    雨连绵地下。裴训月盯着水线出神。整个朱府笼在奠花萧肃之中,叫人一抬眼便心惊。三条人命。一天一夜。朱府诸人,恍若未扮油彩已是戏子,合起来演给来者看。

    她便是那来者。

    “阿月,你怎么猜到刘迎来过朱府?”红姑问。裴训月既然叫她拿名单,想必是之前就已生疑。

    裴训月摇摇头。“我猜不到。只是裴家和金吾卫马统领交情好,我知道马统领素来是个做事妥帖的人。”

    “搅人洞房花烛夜,万万不像他的安排。”

    “除非——”

    “除非这个刘迎本就熟悉朱府。又或者自己主动要来。”红姑接话。

    二人心下了然,一时都不再言语。案子迷雾重重,如同这雪止天晴的雨,怎一个缠绵了得。

    裴训月怅然,刚要收拢油纸伞走进屋内,

    忽听得小厮来报:“禀大人,司炉人宋先生从早上就大发脾气,嚷嚷着要吃三仙居的烧鸡。”

    “他要吃,就买来给他。”

    “他说的是......要裴大人,亲自陪他去三仙居吃。”小厮唯唯诺诺。

    裴训月和红姑对视一眼,在红姑警惕目光中轻轻抚了她的手,抬头,对小厮道:“既要我陪,我这就去便是。”

    三仙居坐落僧录司旁,僧录司离朱府又只有一条街。当日晌午,两街百姓听说裴大人要来三仙居吃饭,纷纷翘首伸颈,一睹新官裴松的风采。

    “做什么要吃烧鸡非得来酒楼,人那样多,像看猴。”红姑说。她本就对宋昏不满,此时更甚。

    裴训月觉得好笑,命小二给红姑再添杯西凤酒堵了她的口。

    凭宋昏验尸的那股劲,便知道不是草莽之人。裴训月相信,他行事自有目的。

    不一会,老板娘宋三仙便亲自捧着盘烧鸡来到三人面前。

    “客官请用。”宋三仙笑眼盈盈。

    皮酥肉烂,用筷子一戳表皮能听见呲呲之声,那是烤得极焦香才有的薄脆口感。气味从鼻子直窜进天灵盖去。裴训月从未见过这么香的烧鸡,忍不住直咽口水。

    “这是秘制烧法还是普通烧法?”宋昏问。

    “当然是秘制的呀。诸位是贵客,本店怎敢怠慢。”宋三仙人好看,声音也糯,把周围一遭客人哄得移不开眼。

    “多谢三仙嫂。”宋昏笑,也不顾谦让,直接一筷子夹起个鸡腿往嘴里送,边吃边发出啧啧之声。“早就听闻三仙居的秘制烧鸡是天下一绝,今天还是托裴大人的福才能吃到啊。”他感慨。

    “听说化虚和尚就是个老饕,从前最喜欢吃秘制烧鸡,这烧法还是经过他建议才创建的。”宋昏咂咂嘴。

    此话一出,大家都静了静。

    裴训月看见,宋三仙倒茶的手,在听见化虚二字后,轻微地一抖。

    几滴茶水便如同弯月的弧线,倒在了杯盏外面。

    挖眼金佛(六)美人

    林斯致将翠珠、小棠二尸交由验所保管后,便快马回了僧录司。

    如今案子是一团乱麻。幸好新来的裴大人坚定要验完尸才能结案,这才发现翠珠之死乃是他杀。

    念及此,林斯致不由得对裴松多了些好感。本以为遇到一个侯府娇生惯养的草包上司,谁承想,竟是个聪明果断的。

    进了僧录司,他随口问一个老书吏:“裴大人呢?还在朱府?”

    老书吏颤颤巍巍,头眼昏花,嘴巴却是快过脑子一步:“他在隔壁三仙居吃花酒呀。”

    手里的鞠辞口供簿一时间悬在半空。林斯致咳了咳:“许是查案累了,去放松一会。”他替裴训月美言。“进了酒楼就不出来了。还跟那个烧尸人一块儿,闹得百姓围观呢。”一个算账的小后生路过,接话道。林斯致讪讪,还没开口,听见身后忽然有人说话。

    “请问......”

    林斯致回头,瞧见一个俊俏如同话本里的人物立在眼前,生得貌如潘安。“你找谁?”他怔怔。

    “在下严冬生,佛塔监工,来僧录司报道。”那人说着,鞠了一躬,将文书呈给林斯致。

    僧录司之前的监工年迈告假,留下事务繁多,林斯致便向上头申请另委派一位。没承想这么快就到了。严冬生,名字倒是耳熟。“你和仵作长严春生什么关系?”林斯致灵光一闪,问。

    “他是我哥。就是他小儿咿呀,大概是去官学的学生。如鸟叫声一茬接一茬。刘迎慢慢放下茶杯,笑了一声。

    “不问是不是我,只先问为什么?大人,”刘迎直视着裴训月,“我听闻大人昨夜断案如神,将朱府的贼人就地逮捕。可再怎样会推断,也不该如此自恃妄论,污蔑好人。”

    不卑不亢,语气流畅。像是打了草稿,早知她会来。

    刘迎的心理素质当然强过周举人百倍。拿装神弄鬼那套法子吓唬他,一点用也没有。密室杀人,没有人证,若论物证,只怕也早就毁匿。要想让他伏法,怕不是只能私刑逼供。

    裴训月对法外酷刑并无兴趣。在让刘迎被大梁律审判之前,她有自己要关心的事。

    “化虚交游广泛,因为和皇后沾亲带故的原因,偶尔借住皇亲李明香的家。朱府不过是他的下榻处,府内众人显然也不插手他的生活,并无矛盾。杀他的必然是外人。十二月初七那晚,最后一个进入朱府的外人,便是你。无论如何,你嫌疑最大。”裴训月说。

    “化虚死于密室。而偏偏那晚,有人称,在街上见过他。”裴训月用手指叩了叩桌子,“看起来,是凶手假扮化虚去做他还活着的证明。我曾经想过很久,如果是你杀了化虚,既然你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为什么要多此一举来做这个证明?只有一种原因——你杀人是临时起意。”

    “那一夜,你本该在家里准备自己的新婚宴。什么名字里有‘迎’所以来迎我上任,都是谎子,”裴训月面色冷冷,“我去问过金吾卫的马统领,他说,是你忽然跑来,说要值班,以便婚后调假。”

    “刘迎,你新婚燕尔,年轻有为。等着你的是大好前途,锦绣光阴。你有爱妻娇儿,我真的想不通,你到底为什么在结婚前那一晚杀人!”裴训月高声。

    刘迎漠然听着,蓦地,嗤笑了一声。

    “我那个假扮化虚的法子当真是蠢。”他颔首,似自愧,“不过,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杀化虚的时候,看见他屋里地上有根遗落的金钗,万一因这金钗误冤了某个清白的人,就不好了。所以,我想让你们以为化虚不是死于密室。”

    “化虚作恶多端,老欺负我是孤儿,问我借钱去赌。我被他纠缠,一时激情,便杀了他。”刘迎又道。

    ——他竟然,就这么认了。

    裴训月一怔,太阳穴突突地跳,忽然极度紧张。刘迎的反应远超她想象的平静,她不晓得此人要做什么。

    “可惜,我后来听说,那金钗的主人,还是死了。”刘迎落寞。

    裴训月无话可答,视线在屋里绕了半圈,须臾,又道:“如果没猜错,你杀人用的是冰?”

    “是,大人慧眼。”刘迎嘴角似有嘲谑。

    “冰融化成水,所以现场没有凶器,”裴训月道,“大冬天的,随手用冰杀人倒也合理。那密室有扇小窗,把细冰凌穿过窗格发射出去,以你金吾卫的腕力,应当也做得到。可是——”她忽然倾身,直直逼向刘迎,“你忘了那屋里佛像背后的细孔!”

    “规整如圆距,一望是刻意钻凿。以化虚的死相,应当恰好是站在佛像前,被冰凌由后背穿入而死。如果是激情杀人,哪来的功夫去雕琢此孔!如果孔非你雕琢,又怎能恰好发现,并将冰凌穿射其中!”她说罢,啪地掌心一拍小几,将茶碗震离几寸,“刘迎,你自以为冷静,可你顺着我的推理,说了错误的话!”

    “杀化虚,是你预谋已久!射冰锥,是你练习多日!”她目眦欲裂,鹰顾虎视。一时间杀气满堂。

    “你为何杀他?刘迎,我只问,”她又道,彼时声音已放轻,仿佛只等一个答案便走,“你为何杀他。”

    刘迎的气势显然就在刚刚败下阵来,那原本挺直的背像被抽走了脊骨。裴训月望着他的脸,颊侧神凸,青筋暴起。他在咬牙死忍。他忍什么?裴训月焦灼,她只觉像人在崖边,勒了缰绳马蹄也止不住。事态朝她最不期待的方向发生——刘迎此人,骨子太硬了。

    果然,见他几番吐息,那突起的青筋竟然又慢慢消了下去。只听他冷笑道:“大人既然什么都猜得出,又为何来问我?”说着,他撤了果子盘,“这屋里只有你我二人,连个记笔录的人都无。出了这扇门,听没听到我的话,全凭大人定夺。万一要我再吃一遍那刑讯的苦又怎办?大人不如,直接押我下诏狱再审。”他索性起了身。

    裴训月咬牙,心一横:“我问的是挖眼金佛。”果然,刘迎脚步立刻一滞,颀长的身影像杆新竹,在璀璨日光里晃了一遭,随即靠在墙头。“你说什么?”刘迎转身,重复。一双眼死死盯着裴训月,眼神却像案板上待宰的一尾鱼。

    ——将死之人。裴训月迎面对上那目光,脑海里乍然蹦出这四个大字。她心下大震。“你果然知道挖眼金佛背后的事——”她喊,上前两步,却逼得刘迎后退。“你们又要来问什么。”他忽然笑。

    “这么多年,难道问得还不够多!知道得还不够仔细!”刘迎忽然扬手掀了小几,茶碗碎落一地。他微微弯着身,仔细盯着碎瓷在太阳下的釉彩,脸上是恍若轻烟的笑,“多少年了?”他自语。

    十三年了。

    十三年前,也是公堂之上,还是吃百家饭的小孤儿刘迎去报官。府衙喝止杀威棒,引他到秘屋。“你说什么?再说一遍。”那青天大老爷不可置信地问。他于是说了一遍又一遍,尔后突遭一记重剐。乳牙磕落在地,流了半手的血。刘迎不服,垃圾堆里偷书来认字,上诉朝廷。一级一级,官更大,可是回音永无。

    他从此将秘密吞了肚,习武,殿试,步步平登青云。

    “你还告诉过谁?”他听见裴大人的问话遥遥传来,可自己视线却渐渐模糊,许是怒气上头充了血。“你告诉我,刘迎!你若有什么冤屈,你告诉我,我会替你伸冤!”裴大人又道。刘迎只觉得好笑,可自己却面部僵硬,挤不出一点笑容。他像被抽走了魂,只剩躯壳。

    许是从十三年前就抽走了。

    “你以为伸冤后,会有什么结果?”

    “你以为你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裴训月听见刘迎一字一句慢悠悠道。光明日光洒在他脸上,童子咿呀声响在他们耳边。裴训月忽然觉得手脚一阵骤麻。她如被白光劈过,回忆起许久前,也听某个人被劈头盖脸地质问——“你以为你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被质问的那人,长了一双天下最光风霁月的眼。李家长子,名承煦,字继昀。时人厚爱。史书写他才济天下,德耀东宫。

    他要是好好活着,合该十九岁了。

    裴训月想不通,挖眼金佛后,到底是什么冤屈要让刘迎愤而杀人?到底是何等秘密,叫东宫付诸一场大火?她了无头绪间,忽然听得耳边一声尖叫,抬眼望去,竟是红姑端茶开了门,顺着红姑的视线,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刘迎居然握着碎瓷,横在了自己的脖颈。

    下一秒,人血溅了她一脸。

    “你找死!”裴训月怒极,巨吼出声,她一个箭步夺走了刘迎手里的刃,将身上衣袍撕下来缠住刘迎的颈。红姑迅速封穴止血。赶来的瑞娘几乎晕倒在屋外,许明龄跑出去喊大夫。刘迎奄奄一息躺在裴训月的怀中,感觉一滴滚烫水珠滴在他耳廓。“为甚么不信我……”他听见裴大人带了哭腔的自明。

    很快,大夫和热心的四坊邻居都赶来,围成一团。

    “血止得及时,人没事。幸好下手也轻,伤痕浅。”大夫包扎好,说。

    窗外是旭日东升,斜照满屋。裴训月脱力地垂了手,任刘迎躺在她的膝头。

    “不过,伤了声喉。估计从此都哑了。”大夫又道。

    ——挖眼金佛篇,完。

    樱桃书生(一)听墙

    “永平四年初,伶人陈小珍风靡京城,后遽逝。因其颊若红霞,神思文采,坊间称樱桃书生

    。”——《大梁风月杂记》

    新春已过数日,天气乍暖。百姓们喝完屠苏酒,开始筹备放花灯。

    三仙居挂起了新春联,据说是请僧录司裴松大人亲笔手书,龙飞凤舞两列大字。时人议羡不休,唯有金吾卫陈大耳每每打此巡逻,都恨不得啐一口浓痰。

    只因裴松便是害得他的好同僚刘迎割颈自伤的那位高门纨绔。

    此事掀起议论不少。虽众说纷纭,但终究无人晓得事情始末。刘迎一家也避而不谈,只待在家里静静照顾病人养着喉伤。

    陈大耳到底觉得心疼兄弟,眼瞅着元宵节,提了好些参鲍翅肚,炖得极烂,给病人解个荤腥馋甚好。

    他提着食盒,快步路过僧录司口,觉得晦气,索性趁四下无人,偷偷走到僧录司后院墙根,解了裤带,打算尿上一泡。

    “什么侯府高门,还不是要吃老子的尿腥气。”他一边滋水一边低笑。

    忽然,隔着薄墙,他听见一阵悉悉索索的说话声。模模糊糊,但叫他霎时起了一阵颤栗。说来也怪,那声音,倒不像人在说话——有点像,在唱戏。

    陈大耳从小耳力聪敏,才得了这个诨名,他不由得侧耳仔细辨来,只听得那咿咿呀呀的细声宛然是两人在对话。

    一男说:“好多水儿,你就这么馋?”

    一女说:“你不馋么?那这硬挺挺的是什么埋伏,嘁——”句末,一声媚得人骨头都酥了的娇笑。

    陈大耳登时愣住,咽了口唾沫。须臾,听见另一男子又说:“嗐,猴儿急,要含也先等我解了腰带。”

    这是......双龙戏凤?偌大一个僧录司,怎么有人在里面搞这些勾当。陈大耳听得尿意全无,连忙小心提了裤子。里面静了一会儿,忽然又传来一阵急促的喘息,倒与欢愉无关,听来,有点像人在被扼住喉咙喊——

    “我要生挖你的五脏!”

    一句狠戾至极的诅咒,把正淫心荡漾的陈大耳唬了一跳,他心咚咚跳,不晓得里面那三人情况如何,正犹豫间,哗啦啦,两只不知名的鸟儿擦过头顶的树梢,黑压压的羽,一望便顿觉不祥。叶片摇动间,不知是鸟尿还是露珠,抖了他一脖子的水。

    陈大耳骂一句,抹抹脖子,抬手在月光下一瞅。

    那不是水,是血。

    手中食盒登时落了地。

    他盯着一地参鲍,电光火石间,乍然想起,方才听到的人声,竟和十日前遇见的僧录司贵客,一模一样。

    十日前。大年三十,大梁仁寿宫。

    仁寿宫住着当今太后,姓钟,是梁太祖发妻。太祖子嗣单薄,膝下几个孩子都早夭。仅存的长子李继昀死后,排资论辈,便只有太祖弟弟广王之孙李懿可继位。按道理,他应该叫李继昀一声“小叔叔”。

    偏生李懿是个十足的病秧子。

    后宫诸事,便大都由钟太后做主。而前朝,又有钟太后的弟弟——平南候钟涛坐镇。近年来他帮朝廷拓疆扩土,已逐渐与镇北侯裴振安旗鼓相当。

    因此,早年的“裴李共天下”,恍然已变成“钟家独大”之势。

    今夜,皇帝将在大殿庆贺新年,酬宴百官。钟太后自然独坐尊位。

    服侍的姑姑正为她缓缓戴上插了夜明珠的凤冠。大太监周澜海则在一旁尖声报着参宴官员的贺礼。

    “闽浙总督刘含,敬献释迦果一百箱。”

    “又带了土产,”太后蹙眉,“放烂了也没人吃。”

    周澜海不敢言语,依次照念:“......僧录司主事裴松染恙告假,敬献金丝竹扇两柄,手抄佛经十五卷。”

    这礼一听就薄,不过僧录司本来也是个没甚油水的衙门。可裴钟两家关系又如此微妙,周澜海觑着太后脸色,却见太后平和问:“手抄的?难为他有这个心。”

    “可不是,这大冷天的,拿笔都颤儿。”周澜海连忙顺着主子意思陪笑。

    “告假便也罢了,”太后道,“他不是从小就一直就身体不好么。”说罢,抬手示意周澜海继续念下去,忽然,那珐琅梅花纹护甲在空中停住,于虚空里,遥遥指着名册,“之前恍然听谁说过,国子监李博士之女,同她丈夫朱广弦,犯了个案子,据说极复杂的,没承想叫人给破了。”

    “是。”周澜海答。

    “朱广弦这名倒耳熟。”太后说。

    “是已死的翰林院朱学士内侄。”周澜海。

    太后陡然一僵。

    “是大理寺破的案?还是刑部直接提审?”她问。

    “是僧录司。”周澜海眼观鼻鼻观心,一句不敢多言。

    太后颔首不语,将手慢悠悠地放下,护甲尖端隔着鎏金熏笼烤了会热气,方才抬起,拨了拨发冠,将那冒出的白发都遮好,半晌,说:“裴松既是染恙,叫钟四姑娘提点东西去看看。她不是暂居她阿姐家么,离得近,刚好替哀家去慰问慰问。”

    周澜海应了,连忙告辞去传口谕。一时间,屋内只听得炭火哔剥之声。“太后,这佛经奴婢还是放在藏经阁?”服侍姑姑捧着经卷问。

    “嗯,放在最里头去。”太后眄一眼,像看见什么不祥的东西,厌弃地移了目光。

    这边厢,僧录司里,裴训月正拿着细狼毫,往自己额头颊边一下下点着胭脂。“像长了麻子吗?”她问身旁红姑。

    “离远了看,倒也还行。”红姑笑,又正色道,“阿月,

    你说太后突然叫钟四小姐过来,有没有可能是对你的身份起了疑?”

    “不是可能,是一定。”裴训月啪地放了手里铜镜,“我和钟四不知道见过多少面,小时候她还老觉得我和昀哥哥关系过分好,来吃我的醋要和我打架。她和裴松,也见过好几次。”

    “钟四大嘴巴,什么都能说。”裴训月把被子往头上一蒙,“红姑,待会她来了,你就说我染了病,什么严重说什么。一碰就传染的那种病,让她千万别靠近!”

    红姑应着,又叹口气:“这样似乎也不是办法,她来了你就病重,那她走了你这病还继续吗?僧录司里边这些人,怎么和他们交代呢。”

    “能瞒一遭是一遭。”裴训月闷闷。

    话不多时,已听得前面有人高声报“钟家四小姐到”,红姑连忙关了门。钟四小姐的轿子已经稳稳停在了僧录司口。只见一双金灿灿的绣鞋先出了轿帘,随后满头珠翠的美人儿扶着丫鬟的手,袅娜下了轿。美人盯着僧录司的牌子,先是哼了一声。

    “什么破地方,这也叫衙门?”

    前来迎客的林斯致只好垂手笑:“一间租来的民间院子,当然比不得平南候府气派。钟姑娘,您跟我里边请,茶已备好,冒昧冒昧,提前打听了您的口味。”

    钟四是平南侯钟涛幺女,排行老四,从小受尽恩宠,自是娇蛮。像林斯致这般讨好她的男人一条长街也排不完。钟四懒得应付,提了裙子便往里走。“裴松,我来瞧你啦——”她高声,不管不顾,吵得西厢房公案前一众做事的官吏们皱眉不语。

    “实在无礼。”严冬生搁笔,严肃瞅着钟四花团锦簇的背影。

    “虽然聒噪,可是京城有名的美人呢。”一旁的副手张通艳羡道。

    “要说美人,平南镇北两家,听说还是那裴家的独女更美些。可惜裴家规矩太严,难得一见啊。”又有一人道。

    “敢肖想头儿的姐姐,你小心俸禄难保。”严冬生嗤道。众人哄笑,正作调侃间,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一声震碎耳膜的尖叫,随后是女子怒斥——

    “裴松,你这淫恶无赖!”

    只见东厢房门口,钟四和林斯致,双双捂了眼,免得冲撞床榻香艳。

    帐子轻飘中,一对壁人俨然旁若无人,正颠鸾倒凤。上半身似乎俱是小衫,下半身则都着亵裤。唇齿相贴,吻颈交缠,还时不时发出些叫人面红耳赤之声。

    林斯致是紧紧闭了眼睛,半点不敢眨。钟四却从指头缝里瞅一瞅,啐道:“满脸麻子还要做这些事,活该你是个药罐子


如果您喜欢,请把《僧录司》,方便以后阅读僧录司第4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僧录司第4章并对僧录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