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舍人衷 本章:第451章

    好在,黑夫遥封章邯为九卿之一的“太仆”,这相当于承诺了章邯未来,必能参与执掌国政,让老章心中不甘之气稍缓。

    看来他若想要更高的地位,只能从匈奴身上取了。

    “匈奴人动了。”

    他也不废话,对傅直和新到的吴臣说了最新的军情。

    “匈奴人又南下入寇了?”

    傅直摩拳擦掌,吴臣也紧张起来,这一路北来,让他明白,自己带着的南方士卒,恐怕要面对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战争了,若在风雪飘飘时开战他,惧冷的南方士卒,能适应么?

    “不,冒顿听闻六国退往河东,便令其左右贤王带着所掳数万人口,返回头曼城了……”

    章邯屯兵贺兰,并派船舶协防河南地,而东边的上郡方向,韩信也带着两万人迅速北上,堵住匈奴南下之路。

    冒顿可不傻,既然六国退了,他也没必要与秦军死磕,抢了就跑,这就是匈奴人最喜欢的!

    “我倒是希望匈奴人南下报怨,与吾等决战。”

    但很显然,冒顿的目的在于劫掠人口,而不在尽收故地。

    章邯不免遗憾:“如此一来,看似吾等将匈奴逐出了河南地,但实际上,彼辈仍可占据北假及阴山南,随时能再度南下,袭我边塞。如此一来,数万大军,便只能被匈奴拖在北地、朔方、上郡,动弹不得!”

    ……

    而与此同时,尚未知道匈奴具体动向的韩信,正在上郡北部的榆林,在为自己所得的侯印欣喜的同时,也在琢磨这“益善侯”的含义。

    经过一次挫折后,韩信现在可远没膨胀到敢和黑夫说什么“君侯不过能将十万”“臣多多益善耳”,加上肚子里墨水少,在连续询问数名军中文士后,韩信才“明白”了武忠侯的用心良苦。

    “益者,更也。”

    “善者,佳也。”

    韩信琢磨道:“这莫非是在勉励我,勿要满足于眼前之功,而要继续奋进,获得更佳更大功劳,以封彻侯?”

    而眼下,倒是有一个壮大军队的机会,摆在韩信面前。

    一位满脸浓须,结着辫发的胡人站在韩信面前,自称是楼烦君的使者,正在向他提出一个在中原人听来,匪夷所思、不自量力的请求。

    “只要将军能给吾等一千斤金饼,便是吾等雇主,三千楼烦骑士,可在今后一年内,携弓马为将军效命!”

    第0933章

    结交楼烦将

    八月下旬的右北平已十分萧瑟,草木枯萎,让翱翔在天的雄鹰眼力更加锐利。

    谈判地点乃是平刚县城(河北平泉县北)外,燕西楼烦的帅长楼烦钺阴着脸打马上前,与前日乘着楼烦人外出狩猎,突袭了县城,将楼烦数千妇孺一网打尽的不速之客会面。

    县城中迎过来的也是数骑,一位骑着赤马,面如冠玉,一身甲胄精良,腰间佩剑的高挑将军,他左侧则是一位留着浓髯的年长大汉。

    大汉抢先一步跃出,用丰沛口音喝止楼烦钺向前。

    “楼烦人,还不下马拜见召王!”

    楼烦钺中原话不太好,但至少听明白了来者的头衔。

    “召王?你便是公子扶苏?”

    “我正是扶苏。”扶苏上前,他的亲卫们警惕地注视着楼烦人的一举一动,手握在弩机上。

    左侧的浓髯大汉自是刘季。

    老刘本来想留在辽西走廊指挥徒卒,吸引燕王臧荼的主力,但扶苏却将那差事交给了高成,刘季则被扶苏带到了右北平。

    一同来的,还有倾尽辽东、辽西之力,凑出的五千骑。

    “我听说过你。”

    楼烦钺却没被“大王”的称谓吓倒,他冷笑道:“一向仁义的公子扶苏,会做出乘吾等外出围猎时,劫我妇孺的事来?”

    “是误会。”扶苏澄清道:

    “吾等本以为,占据平刚的是南窜的东胡人,岂料竟是楼烦,好在并无太多伤亡,汝等部众家眷也安好。”

    刘季补充道:“毕竟塞外引弓之民都是毡帐骑射,难以分清。”

    楼烦钺却提高了声音:“东胡人打的是黄罴旗,楼烦人打的是鹿旗,数百年前便是如此,只要是在草原上的人,岂会认错?”

    楼烦,这是一个古老的邦国,周时便已存在,也说不清自己的源头究竟是周王分封的诸侯,还是迁徙到冀州北部的戎狄。反正到春秋结束时,楼烦已在晋西北立国,以其兵将强悍,善于骑射,成了一方之霸。

    甚至让赵武灵王心生忌惮,学着楼烦人的战法,搞起了“胡服骑射”。

    后来,楼烦被强军后的赵国打败,但赵武灵王是个胸襟豁达的人,他非但没有屠戮驱逐楼烦人,反而将他们整编,致其兵,使得众多的楼烦强兵悍将,以“雇佣军”的形式加入赵军,斩首得赏,也有部分楼烦人不服约束,逃到塞外,李牧抵御匈奴时,双方军中都有一部分楼烦人。

    待秦灭赵后,认为聚集在雁门郡的楼烦人是一支不安稳的力量,遂将其一分为二,一部分圈在雁门郡楼烦县,一部分迁到燕西的上谷郡,在燕山北麓生活,亦称之为西部楼烦与东部楼烦。

    秦始皇帝死后,天下大乱,尤其以燕代地区最为混乱,东胡、匈奴、燕国、代国、赵国、扶苏多方势力在此角逐。

    雁门郡楼烦县的西部楼烦游走在各势力间,干起了雇佣军的老本行,他们先接受匈奴冒顿大单于“楼烦王”的封号,又做了代王韩广治下封君,接受赵国广武君李左车的雇佣,甚至还派人渡河去上郡,与北伐军前锋的韩信接洽。

    东部楼烦想法则简单多了,他们重获自由后,只想找一处安宁的地方,过半耕半牧的生活。

    恰逢控制右北平郡的“燕国”在东胡攻击下,放弃了其北部地区(河北承德一带)。本来可迁徙入其内的东胡却因匈奴的打击而崩溃,余部向东北逃散。随着匈奴单于又带着大部队西击朔北,右北平北部,竟出现了数百里空地……

    东部楼烦的帅长楼烦钺便瞅准时机,秋初时从燕西一路迁徙过来,占据这片即可农耕,也有丰沛牧草过冬的地域,不客气地住进了平刚县。

    却不料好日子还没过多久,便被打破了。

    “我只是初入燕代,故不知。”扶苏依然重复着这说辞,这让娄钺有些不耐烦了。

    “如何才肯释吾等族人?”

    楼烦钺很想和对方大战一场,但扶苏此次西来显然是有所准备的,麾下数千辽东辽西民兵骑从,硬碰硬的话,仅有两千青壮的楼烦人占不到便宜。

    他猜测扶苏的要求是什么,臣服?退出右北平?亦或是做他手中的剑,斩向燕代,就像赵武灵王曾要求的那样。

    “没有任何条件。”

    扶苏却高高举起手,他身后,数千辽人骑从从平刚县中陆续撤出,往东南而去:

    “吾等只是路过此地,既然误会解除,即刻便撤出平刚,将楼烦族人,连带这座城邑,都留给汝等。”

    “但若心中误会已释,不如仔细想想,以楼烦数千之众,占此膏腴之地,匈奴在外,燕代在内,内外逼迫时,可能长久?若愿与我谈谈,便去南边二十里外,我军大营处见。”

    ……

    “大王,何不将楼烦人举族扣留?逼迫其向大王效忠?”

    平刚县城留在身后,麾下一个辽骑将十分不解。

    “强迫的忠心,是伪忠。”

    扶苏却有自己的看法。

    “用错的方式,也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只会是南辕北辙。”

    “所以我起兵以来,逐东胡,保辽东,只做对的事。”

    刘季嘴上认同扶苏的话:“大王所言甚是。”

    “对待这些戎狄,想要令其心悦诚服,就是要大气一些。”

    “但大王之敌。”他压低了声音:

    “可是心黑如墨,不择手段,也要达到目的啊……”

    扶苏却不置可否:

    “我现在的敌人,是燕、代二王,过不了这道坎,其他一切皆是空想。”

    不管是刘季反复提醒他要小心的“大敌”,还是海东戍卒心中,只要公子扶苏回到关中,关中人定会携壶浆以迎的幻想,都是以后才需要面对的事,而扶苏眼下需要竭力突破的,是燕代赵三国,与胶东一同编织的罗网。

    虽说要坚持“正确的方式”,但回到大营后,扶苏仍让全军警备,小心敌袭,同时放出斥候,监视楼烦人一举一动。

    等待了一天后,楼烦人不见来,众人越来越焦虑,刘季甚至开始猜测,楼烦人已经在谋划去投靠他们的敌人……

    “甚至会泄露吾等要走燕山北,袭击无终的意图。”

    他危言耸听,燕代联军有数万人之多,还堵住了狭窄的榆关,而辽军,不过万余。

    若是走海边突破,绝对无法取胜,所以扶苏才兵行险招,在拖住敌人主力的同时,意图袭其后方。

    就在这时,十余骑楼烦骑士却踩着枯草,飘然而至。

    “汝等想谈何事?”

    这一次,楼烦钺进了扶苏的营帐,分享了酒和肉。

    “楼烦素以善战闻名,我想要楼烦人帮我。”

    扶苏有王者之名,却没有王者的架子。

    楼烦钺抹了抹嘴边的油,伸出手来,上面是常年拉弓握剑留下的厚厚老茧。

    “楼烦人的规矩,一向是以钱换命,只要拿出五百斤金饼,两千楼烦青壮,便能为大王效命一年。”

    他强调道:“吾等开的价,已比西边楼烦县的西部楼烦便宜了。”

    扶苏却摊手道:“两辽苦寒穷困,我没有金帛。”

    “那便免谈。”

    楼烦钺气哼哼地站起来,便要离开,却为刘季一把按住!

    这浓髯大汉力气惊人,楼烦钺竟难以动弹。

    “我给不了楼烦人金帛。”

    扶苏起身说道:

    “但我知道,楼烦人如今最想要什么。”

    他走出营帐,抓起一把沾着枯草的黑土,递到楼烦钺面前。

    “壤土。”

    “地者,国之本也,不论农牧,皆需壤土。”

    扶苏说道:

    “眼下各路复辟诸侯只能跳梁一时,最终扫平天下,收拾河山的,将会是大秦。”

    “若楼烦助彼,哪怕只是中立,天下平定后,仍会被认定是窃秦壤土的叛邦,就算能安享十数年安宁,也终将被驱逐。”

    “但只要楼烦人助我击破燕代,此战结束后,我会让汝等在塞外,在东胡遁走后空出的草原上,方圆千里之地,重建属于汝等自己的邦国!”

    ……

    “公子承诺予楼烦人壤土,对这群戎狄,倒是比对逐东胡、定两辽的功臣们大方。”

    楼烦钺离开后,一直装作“敦厚朴实,口直心快”的刘季当着扶苏的面如此嘟囔道。

    扶苏喝完了盏中的酒:“西征前,汝等以功受爵赏,大者领乡亭,小者得食禄,今后或还能得中原一县之封,不比塞外无主之地强?”

    但东胡崩溃四散后留下的赤山草原,为匈奴势力所不及,对楼烦人来说,却满是诱惑,只是打那地方主义的不止他们,其他草原上的小部族也跃跃欲试。

    不同于西部楼烦长袖善舞,在各势力间找平衡,与扶苏结盟,或许是东部楼烦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扶苏来说,由楼烦人填补东胡留下的空白,也比匈奴毫无阻力扩张,全据东西万里草原好。

    “我起兵太晚了。”

    扶苏嗟叹,虽然八个月内能白手打下千里之地,还击退了东胡疯狂的进攻,已属不易,但比起中原反王们,实在是太过弱小了。

    “故需要一切能加入我的人。”

    只要不违背他的处世之道,来者不拒。

    “否则,我赢不了眼前这场仗。”

    “更没法赢,整场战争!”

    “楼烦人临阵背叛怎么办?”刘季仍忧心忡忡:“要知道,戎狄一向无信。”

    扶苏似是有些醉意了,卸下冠冕,摆在案几上,摆在刘季触手可及的地方,但他的眼睛,却似清明得很。

    “刘季,我身边,意欲背叛的人……”

    “还少么?”

    此言让刘季汗毛竖立,握紧了藏在怀中的短剑!

    好在扶苏下一句话,又让刘季松了口气。

    “在辽西时,便有军中文士向胶东暗暗传递消息,一查后才知,彼辈是从胶东发配的,家眷在陈平手中,又收了胶东商贾的贿赂……”

    有人求情,希望将这些人打发到了辽东最偏北的障塞里。

    但扶苏最终下令斩其首!

    可内奸真就杀光了么?

    现实就是这样,海东戍卒、辽东辽西人,还有现在新加入的楼烦,他们像是周昭王那艘被胶水沾到一起的船,随时可能分崩离析。

    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随时可能会跳到其他船上。

    扶苏已在船头,船已行水中,不管它是停还是走,都有解体沉没的可能,唯有加速向前,还有靠岸的机会!

    但那岸,距离扶苏太过遥远。

    就像辽西与关中的距离一般,不但鞭长莫及,连消息也滞后几个月,扶苏至今尚不知黑夫已打入关中,倾覆胡亥赵高政权,并大刀阔斧开始改革的事。

    只隐隐有预想,他肯定会比自己快。

    刘季退下了,扶苏孤身一人来到营帐外,深秋的塞外夜色悲凉,月儿高高挂起,胡笳声在远处回荡。

    “自选择带着众人西返,从头收拾旧山河那一刻起,我便停不下来了。”

    他高高举起酒樽,似是敬月亮,敬曾经的自己。

    但最终转向西南方,敬自己过去的朋友:

    “你也一样!”

    第0934章

    一个就够了

    在家门口失败的滋味可不好受。

    尤其是当你手持利刃,把着加固过的厚厚大门,心里以为能将敌人御之于外时,他却机智地翻墙入院,从背面打得你措手不及……

    这便是自立为“燕王”的臧荼所经历的一切。

    夏天时,为了防御占据辽东、辽西的“扶苏”,他在碣石以东百余里处建造了一座关隘,并亲自领兵,希望守住辽西走廊的西大门。

    此举看上去起到了一定效果,扶苏大军停留在辽西徒河一带,只是派小部队来榆关试探了一番,碰了跟头后,整个夏末秋初都停滞不前,大概是在等秋后。

    秋后结束后,其大部队“万余人”开始沿着海岸缓缓西进,日行二十里。

    臧荼很高兴看到这一幕,他希望能以逸待劳,彻底击垮对手,夺取辽西,赢得声誉,让自己这“燕王”名正言顺。

    但八月下旬时,一些身裹白衣的胶东商贾,尽管一方是叛秦自立的反王,一边却打着北伐军的旗帜,但双方一直在通过海路贸易,胶东商贾的船只一直在辽西海岸游弋,他们告诉臧荼:

    “辽西之兵,不过数千,扶苏恐不在此处……”

    “那他在何处?”

    臧荼登时大惊。

    他很快就收到了大后方的告急:

    在东胡人来袭时放弃了燕山以北地区的臧荼,万万没有料到,扶苏竟孤注一掷,尽发辽西辽东骑从,走平刚,还得到了楼烦人的帮助,五百里奔袭,通过燕山缺口,袭击了右北平郡的治所,无终城(天津蓟县)……

    无终城不止是臧氏燕国的新都城,也是渔阳地区粮食东运的屯粮之地,事关重大。

    惊闻噩耗后,察觉自己上当的臧荼欲亡羊补牢,心急之下,立刻挥师西向,却不料扶苏攻无终是假,他的真正目的,是围点打援,双方在徐无(河北遵化)相遇。


如果您喜欢,请把《秦吏》,方便以后阅读秦吏第45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秦吏第451章并对秦吏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