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董鄂氏康熙愨慧佟贵妃 本章:第112章

    皇后点头:“我去跟皇上说。”

    太皇太后欢喜道:“听说你每月都会去畅春园,等以后我去了畅春园,你也多去看看我。”

    “您老放心,我一定去看您,到时候我去跟皇阿玛求个恩典,请您也去我府上住几日。”

    太皇太后说蒙古语,叶菁菁和皇后自然陪着他老人家用蒙古语,她们三人说得热闹,坐在皇后身后的妃嫔都听不太懂,一个个都老实地坐着,假装认真听戏。

    拉了会儿家常,叶菁菁抬头看到右边角落地坐着一排青春鲜嫩的年轻姑娘,身上的旗装颜色也鲜嫩,衬得她们就跟冬日里暖房中刚刚冒头的花骨朵似的。

    “这是今年进宫的秀女,还没请皇上终选。想着大过年的,把她们拘在屋里闷着也不好,我就叫人把她们请出来听戏。”

    皇后小声跟叶菁菁道:“听皇上的意思,这次的秀女就不给阿哥们留了,有几个要给宗亲赐婚,宫里也会留下几个。”

    一群年轻姑娘坐一起,叶菁菁一眼就瞧中了坐在中间身着绯红色旗装,容貌艳丽的姑娘。

    “四嫂,这位容貌挺出色的。”

    “她呀,是云南总督年羹尧的胞妹,若是没有意外,应该会留在宫里。”

    封疆大吏家的女孩子,一般不会赐给皇室宗亲,为了平衡前朝,大多都会留在宫里度过一生。至于得不得宠,那就要看个人造化了。

    冲着这般好颜色,就算她的哥哥不是年羹尧,叶菁菁觉得这位肯定会得宠,皇后笑了笑:“我也这般觉得。”

    不仅叶菁菁和皇后这般觉得,熹妃、齐妃也这般觉得,看戏时,目光不自觉地就会看向年氏。

    年氏不动如山,身旁其他秀女跟她说话她也不搭理,却对叶菁菁笑了一下。

    皇后:“喜欢年氏?”

    叶菁菁摇摇头:“说不上。”

    皇后笑道:“你看她好几眼,我以为喜欢这丫头呢?”

    “人嘛,谁不好色,瞧见好看的了,就想多瞧两眼,人之常情。”叶菁菁说得坦然。

    皇后瞧了年氏一眼,好色归好色,只希望九弟妹不要跟这丫头走得太近。

    以皇上对年羹尧的恩宠,这位年氏进宫后肯定会得宠,用不了几年就会有孩子,若是生出儿子,那时候,年氏长得再好看她也要防备着她了。

    叶菁菁自然知道皇后为何出言试探她,她也不说破,陪着皇祖母看了会儿戏,胤禟过来叫她回府,叶菁菁跟皇祖母和皇后道别,这才跟胤禟回了。

    “主子,这是今日门房收到的帖子。”

    叶菁菁刚回府,慧心就捧着一匣子帖子过来,叶菁菁叫慧心先放着,一会儿她换身衣裳再过来看。

    胤禟没进屋换常服,叶菁菁换了衣裳卸了钗镮出来,见他把帖子都放在桌子上,分成好几堆。

    “今儿倒是新鲜,你怎么想起看帖子了?”

    叶菁菁走过去,胤禟给她拉开椅子让她坐:“你瞧瞧,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都是武官家送来的帖子。”

    叶菁菁反应过来:“他们不会是因为海军大胜之事才给咱们家送的帖子吧。”

    平日里,跟他们府上来往最多的武官都是董鄂家的,另外就是胤禟领的正红旗的一支下属武官。

    “肯定是因为海军。”

    四哥今年多拨给海军军费,给海军造蒸汽钢铁大船,还换了新式太平炮。大哥领着海军在叶家坡打了场胜仗,辗转到新南疆不仅打赢了荷兰人,还拿到了新南疆广袤的土地。

    如今,海军如今可比八旗神气!

    随着菁华大学校报的刊印,以及大清日报即将刊印,大清海军的名号举国皆知,海军的将领们回京后,一等公、二等公、三等公,以及将军等,定然会封赏不少人。

    “调动八旗咱们可做不了主,要送礼也该给兵部给皇上送礼,送咱们家算怎么回事?”

    “哈哈哈,他们若是敢给四哥送礼,我敬他们是一条汉子。”

    至于兵部官员,四哥还盯着呢,谁敢贪污收礼,脑袋不要了?

    夫妻俩把帖子都瞧了一遍,大多数人家两人都不太熟悉,这些人家他们就不去了。看起来稍微眼熟些的,等那家人办事儿了,叫孙全准备一份贺礼送过去。

    年节跟前京城里十分热闹,胤禟和叶菁菁夫妻第二日早早就出京了,一家三口去保定府的长福山。

    出门没用瑞亲王府的马车,只乘了一辆十分平常的马车出京,连侍卫都是分开走的,低调得没叫人发觉。

    出京后,叶淮等人才跟上主子的马车,一路往长福山去。

    几个上了年纪的叶氏商行的老人照看着长福山,平日这里都很冷清,今日却不是,山下长福庄的孩子们都在这儿了,唐子归、墨家大公子、孔思、许礼等人都来了,所有人齐动手,挖墓穴,雕刻墓碑。

    叶菁菁下马车,走进山里,看到前方空地上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棺材,叶菁菁慢慢地走过去,这些人她都曾见过,好些她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封棺吧!”

    “是!”

    封棺,下葬!

    叶菁菁亲手给他们敬一炷香:“一路好走!”

    “一路好走!”

    所有人跟着叶菁菁拜下,送这些兄弟们入土。

    希望他们下一辈子都能投胎去个好人家,有家人呵护宠爱,不用再孤苦无依。

    “留在主子身边受主子庇佑,长福庄的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死后还能享受后世香火,我等并不觉得孤苦无依。”

    叶菁菁回头,望着他们所有人,她道:“人活一世,总要为了着点什么,我活在这世上,头一个是为我自己,再是为了家人,为了你们,为了大清百姓,后世子孙。”

    “我也不曾问问你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在这儿我谢谢你们,你们这一路一直跟着我,支持我,支持叶氏商行。”

    墨家大公子道:“主子不用跟我道谢,我跟着您,正是为了实现我自己的理想。难道主子认为,除了你自己,咱们这些普通人,就没有为家为国的想法了吗?”

    唐子归轻嗤:“你平常的狂傲劲儿上哪儿去了,你也配说你是普通人?”

    后面一众长福庄的管事们都笑了起来,墨家大公子若是普通人,他们这些人连蝼蚁都不是。

    说起来,他们这些人,曾经都是街头巷尾被抛弃的弃儿,因为主子拉了他们一把,他们才活得像个人样,吃饱穿暖之外还能读书明理,如今竟然还能参与到为国为民的大事中来,他们跟对了人,以后说不准也是名留青史的人物。

    “主子不用谢,该谢谢主子的是我们。”

    “对,咱们若是真跟着主子把事情办成了,等到千百年后,后人提起咱们长福庄,和葬在长福山的这些人,谁不夸咱们一句老祖宗英明!”

    唐子归喊出老祖宗英明五个字时,站在他身边的许礼、王闻远瞪大眼睛,这种不要脸的话他是怎么说出口的?

    副校长孔易拍拍侄儿孔思的肩膀:“听到了?”

    孔思点点头:“小叔,我会努力成为英明的老祖宗的!”

    孔易此时看大侄子的眼神满意极了!

    古往今来,能被后世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不一定是王侯将相,但一定是当世有开创之功的人物,做下了改变当世之伟业!

    瑞亲王福晋创下了菁华大学,推着整个大清往前走,她和跟着她的这些能人,都将名垂青史!

    永乐被阿玛牵着手站在一旁,仰头看着她额娘受人爱戴尊重的模样,她想,她长大后也要成为额娘这样的人。

    胤禟看到了女儿眼里渴望的目光,他微微一笑,想成为你额娘这般的人,可难了。

    回京城的路上,永乐趴在额娘怀里:“明年我想去菁华大学读书。”

    “呵,你想得太美了,你现在的水平,顶天了能去菁华小学混一混。”

    “那我就去菁华小学,等我以后厉害了,肯定会考上菁华大学。”

    叶菁菁冲胤禟抬了下下巴:“你闺女说想去长福庄小学读书,你当阿玛的怎么看?”

    胤禟皱眉:“去长福庄小学读书就不能住在家里,你愿意?”

    “我愿意呀,我刚才问过长福庄小学的小姐姐了,她们说读书五日休息两日,休息的时候我就回家看您和额娘。”

    胤禟埋怨福晋:“咱们是不是把她教得太独立了,一点点大的孩子,说离家就离家,一点都不念着咱们。”

    “可能是她习惯了?”

    永乐虚岁才五岁,可这一年里胤禟忙着户部的事儿,她忙着菁华大学的事,夫妻俩忙起来时,时常好几日不回家,永乐自己照顾自己个儿,偶尔还去畅春园住几日,来来去去都是她自己做主。

    “开年后推行养廉银,新一轮查贪同时进行,明年爷在家的时日恐怕也不多。”

    “我也差不多,船厂那边我不用盯得这般紧,但是蒸汽火车那儿我肯定要时不时过去瞧瞧。”

    夫妻俩对视一眼,心道,也罢,反正他们夫妻都忙,永乐想去长福庄读书就让她去?

    “额娘,永乐想去。”永乐讨好地亲亲额娘脸颊。

    叶菁菁看向胤禟:“要不……”

    胤禟叹气:“去吧,但是必须去天津长福庄小学读书,天津你经常过去,再加上你堂姐也在天津,能帮忙照看一下。”

    “永乐,你阿玛说天津长福庄小学。”

    永乐笑眯眯地点头:“谢谢阿玛额娘,我去!”

    说起天津,叶菁菁道:“快过年了,堂姐这会儿还在天津,看她的意思,好似没有想回京的意思。”

    “不回就不回吧,有咱们在,再过几年也能给弘晟找个好差事。”

    明年八月是菁华大学第二届入学考试,弘晖、弘盼他们兄弟要去参考,弘晟也要参考,若是弘晟考进去了,日日跟弘晖兄弟同吃同睡同学习,以后前程也差不了。

    一家三口出京低调,回京也低调,进京后他们没回瑞亲王府,马车直接赶进了都统府。

    齐世早在门口等着,等马车一过来,他掀开帘子,永乐喊了声郭罗玛法,一下跳到齐世背上。

    齐世大笑道:“永乐真乖,郭罗玛法带你去街上买好吃的去。”

    “好!”

    齐世都没跟女儿女婿打声招呼,背着外孙女就走了。

    胤禟扶着福晋下马车:“我这个女婿如今越来越不受重视了,岳父眼里只看得见永乐。”

    叶菁菁安慰道:“别露出一张怨妇脸,你岳父还是我亲阿玛,你瞧我说什么了吗?”

    伺候的丫头奴才们都笑了起来,府里管事笑道:“老福晋在里屋,奴才领你们进去。”

    叶菁菁一进门就看到额娘埋头在理帖子:“额娘,谁送来的?”

    “你们来了。”听到女儿的声音,觉罗氏抬头笑道:“各家都有,都是娶亲、过寿这般大事,我和你阿玛去不了,礼总要送去,额娘正在忙着安排送礼。”

    叶菁菁和胤禟过去看了眼,胤禟道:“跟咱们家收到的帖子差不多。”

    叶菁菁瞧了眼放在一旁的几本帖子:“这是额娘娘家的?”

    “不算多亲近的人家,不过大家都姓觉罗罢了。”

    觉罗氏的这几家送来的帖子都没什么大事,只说年节时家里要摆宴,请他们去吃席。

    年节上摆宴会,不是年前就是年后,这几家倒好,把年宴摆到正月初十后了。

    “大哥他们从新南疆回京领赏,正月初十也该回来了吧。”胤禟一看就明白其中关窍。

    叶菁菁把帖子随手一扔:“额娘,咱们家这些年跟他们少有来往,您若是不喜,也不用跟他们脸面。”

    “额娘知道。只是嫁进董鄂氏姓觉罗的妇人不止我一个,我不想来往,总要看看其他人态度。”

    家里小儿媳也姓觉罗,觉罗氏总是要顾及她几分的。

    “弟妹那儿额娘您就不用管了,弟妹娘家那边她就只惦记她额娘,其他的都不重要。”

    叶菁菁帮着额娘把帖子理清楚,觉罗氏坐下歇一歇。

    胤禟亲手给岳母倒茶:“您润润口。”

    “哎!”

    觉罗氏端起茶抿了一口,放下茶盏问道:“马上就过年了,宜妃娘娘今年打算怎么过?可要提前去接她?”

    “多谢岳母关心,我额娘要在畅春园过完大年三十和初一,初一畅春园办宴,宴会完了后我们再接额娘回府。”

    “那就好,你额娘生了你们兄弟,如今好不容易能和你们一起过年,她心里肯定一直盼着。”

    “胤禟呀,回头选个日子,等你额娘得空了,我和你岳父再上门拜访。”

    “岳母不用如此客气,您和岳父的屋子府里一直留着,您随时去瑞亲王府都行。”

    觉罗氏笑道:“你个傻孩子,还有你五哥五嫂呢?你额娘就不去他们府上?”

    “我和五哥早就商量好了,今年过年都在我府上,明年额娘去五哥府上过年。”

    “既如此,等我和你岳父忙完了就去瑞亲王府见你额娘。”

    康熙还在宫里的时候,叶菁菁带胤禟回娘家还有几分顾虑,如今康熙在畅春园不管事儿,夫妻俩带着孩子明目张胆地在娘家过年,一直到大年初一才回府换上吉服,一家人跟皇室宗亲们一起去畅春园给康熙拜年。

    叶菁菁他们出门时,大清报第一期刊出了,这日各大书铺一大早就开门,用红纸贴上了大清报在售的牌子。

    叶菁菁是报馆的主理,自然要买一份支持支持报馆。

    路过书铺,胤禟吩咐小金子去买报:“别小气,买十份报纸回来!”

    “奴才这就去!”

    小金子跑去买报,好多人挤在书铺跟前,小金子好不容易挤进去,张口就要十份报纸。

    “对不住,大清报有限,一人只可买一份报纸。”伙计指着墙上用红纸写着的一人一份四个大字。

    “来一份!”

    “承惠,五文钱!”

    小金子护着报纸好不容易从书铺里挤出去,胤禟掀开车帘接过报纸时看了眼汹涌的人潮:“福晋,你们准备的报纸少了。”

    “印刷坊准备的报纸不少,只是大年初一开门的铺子少,所以每个书铺门前的人才这般多。”

    都是生意人,大清报纸第一刊卖得如此好,以后卖报纸的书铺肯定会多起来,到时大年初一也有的是人卖报纸。

    胤禟打开报纸,楷体的大清报三个字映入眼帘,这字体,一看就是四哥的字。

    大清报下面有一行小字,下面写着,报馆主理董鄂菁菁,主编朱轼,副主编田文镜。

    “哈哈,朱轼和田文镜这两人也知道要给自己打出名声吗?”

    叶菁菁轻笑道:“我们三人是报馆的话事人,总要让看报的人知道,他们看的报纸是何人编写的吧。”

    胤禟不过是随口调侃了一句,随后,他认真看大清报的头版头篇文章:论大清海军之未来!

    陈廷敬老大人所写的这篇文章,竟然真登上了头版!

    整篇文章大气磅礴,鞭辟入里,真是一篇雄文!

    胤禟看完这篇文章道:“不知道为什么,看完后突然生出想坐船出海去战斗的冲动!”

    不仅是胤禟,其他读者也生出了同样的情绪,姚元景、张廷玉、王掞、穆和伦等人,看到这篇文章后都在家里激动地拍桌子、拍大腿、上蹿下跳!

    海外!海外!海外!

    李德明又是羡慕又是遗憾地叹道:“我不如陈老大人。”

    李德明的大孙子李阳道:“陈老大人比您的年纪还长几岁,过完年您就致仕,开春就坐船去新南疆,赶得上!”

    李德明瞪大孙子一眼:“我若致仕了,没人护着你,你以为你的官好当?”

    “祖父,我已经是翰林了,比其他同年起点不知道高出多少。我若是有本事,就算没有您也会做出一番大事来。我若是没本事,就算靠着您升官发财,我也良心不安。”

    “哼,老夫才不是为了你,老夫不想辞官,是为了领养廉银。”

    他李德明辛辛苦苦一辈子,领的那点可怜巴巴的俸禄哦,要不是他夫人勤俭持家,只怕都养不活一家儿孙。

    李德明得意地指着报纸第二篇养廉银的文章:“知道皇上为什么要改革官员俸禄,增加养廉银吗?”

    “为什么?”

    “当年你祖父我被你师叔祖举荐,回京任吏部侍郎,回京头一日都还未报到完就跟皇上和瑞亲王去山东办差,路上呀,说起底层官员可怜,我猜,皇上就是那会儿动了给官员涨薪俸的心思。”

    李阳笑道:“祖父您是不是忘了,当年是孙儿我陪您回京,也是你孙儿我陪您去山东、去浙江、去云南的。对了,咱们还去安南国红河港。”

    李德明一拍脑袋,还真是。

    “老了哦,记不住了哦。”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方便以后阅读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12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12章并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