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雷自强高远 本章:第7章

    深秋的东升乡,夜晚来得早。山风裹挟着湿冷,穿过招待所破旧的木窗缝隙,吹得窗纸“咯咯”作响。</p>

    高远坐在办公桌前,借着一盏老旧台灯的昏黄灯光,写下一封家书。信纸已有些发黄,是他从县城带来的,家信落款总是“东升乡高远”,字迹一笔一划端正有力。但整封信通篇都是报喜不报忧:乡里山美水美,干部淳朴,工作顺利。唯独只字未提他这些天摔倒过几次、夜里被老鼠吵得睡不着、乡政府饭菜总是咸得发苦。</p>

    写完,他叠好信,塞进信封,又默默放进抽屉。邮筒离乡里有几十公里,得等有车下县里时才顺带捎去。他不知道父母何时能收到,但心里隐隐希望,哪怕只是一句“孩子一切都好”,也能让他们安心。</p>

    这一晚,他独自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影发呆。只有山风声、虫鸣声,还有胸口的一点点孤独在翻滚。</p>

    第二天是周末,难得没有安排外出下村的任务。高远早饭后背起小包,装了水壶和一点干粮,悄悄从后山走出乡政府大院。那是一条通往后山脊的小路,杂草丛生,坡陡路窄。他听说,那片山脊上偶尔能搜到手机信号。</p>

    “试试看吧。”他自言自语。</p>

    两小时的攀爬,他几次滑倒,裤腿蹭破,手掌磨出血。但终于在一个山腰平坡上,手机屏幕上那久违的“E”字闪了出来。他小心翼翼地站着不动,生怕移动一下信号就断。</p>

    他连拨了三个电话,前两个未接通,第三个,是大学时的老同学王喆接起来的。</p>

    “喂?高远?你小子还活着啊!”</p>

    电话那头是熟悉的笑声,还有一点点恼火。</p>

    “你快成野人了吧?短信不回,电话打不通……你是被下乡‘劫持’了?”</p>

    高远笑了笑,声音哑哑的:“信号差。今天翻山过来,刚好能打出来。”</p>

    王喆沉默了一下:“你那边……还好吧?”</p>

    “嗯,挺好的。”高远仰望天空,阳光洒在树叶上,仿佛一切都温暖起来。“就是,确实跟原来想的不太一样。”</p>

    “你大学时候还说什么‘用脚丈量祖国的土地’,这下脚够用了吧?”</p>

    高远没说话,眼前浮现出大学操场上,自己举着志愿者招募旗的模样。他那时候信誓旦旦地要“改变西部落后的现状”,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结果现在却为厕所拨款发愁,为打印机卡纸捶桌子。</p>

    “你说我当时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他轻声问。</p>

    电话那头,王喆忽然静了。</p>

    “高远,我记得你那时候说过,你不是想当官,你是想干点有用的。你要是真想做事,现在不就是机会么?”</p>

    高远点头,轻声说:“谢谢你。”</p>

    通话断断续续,最后还是因为信号中断而结束。他站在山腰,望着对面一座座墨绿色的山岭,忽然想起刚来东升时那句话:</p>

    “你来,是想干点真的。”</p>

    他拿出日记本,在风中写下一行字:</p>

    “不要在需要坚持的时候选择怀疑。”</p>

    下山途中,天色渐暗。他走得慢,每一步都踩在湿滑的落叶上。</p>

    途中,在一户偏僻的木屋前,他遇到正在劈柴的老村医陆厚生。</p>

    “哟,小高,去哪了?”</p>

    “翻山打电话。”高远笑着扬了扬手机。</p>

    老村医点点头,目光温和。</p>

    “我年轻时候也上山找信号。那时候不是打电话,是收信号灯。山那边有个军用信号塔,站得够高,就能接到。你们现在条件好啦,有手机。”</p>

    说着,他放下柴刀,拍拍高远肩膀:“你别看山里穷,消息灵得很。你送米油、帮老人、写材料……老百姓都记得清清楚楚。”</p>

    高远腼腆一笑:“我就是做了该做的。”</p>

    “你啊,是我们山里的灯。”陆厚生意味深长地说。</p>

    “我们山高,冬天长,雾又重。但只要有盏灯在,别人就知道往哪儿走。”</p>

    那一刻,高远心头一热。</p>

    回到乡政府,他洗了个冷水澡,换了干净衣服,坐在办公桌前。窗外又起风了,吹得桌角的信纸微微翘起。他摊开新的一页,写下当日驻村日记的标题:</p>

    “山那边的信号,其实一直在。”</p>

    那一夜,他睡得很沉,梦里是大学教室窗外的阳光,是东升山腰的信号点,也是那盏藏在山里的光。</p>


如果您喜欢,请把《权欲:从三支一扶到省委大院》,方便以后阅读权欲:从三支一扶到省委大院第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权欲:从三支一扶到省委大院第7章并对权欲:从三支一扶到省委大院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