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忆芝在街道办的最后一天,只上半天班。
手头工作早就交接完了。
临近中午,她交还了工卡、钥匙和工作手机,没什么事可忙,干脆回到工位,帮其他同事一起整理、装订一份份居民申请材料。
知见基金会那边的工作已经落定。
李庆珊离任,接管影响力投资基金。
林敏一在继续负责公共事务部的同时,兼任了执行总监。
而忆芝,则以项目总监的身份,正式接受星灯计划。
她和靳明的关系,也在这段时间内,正式升级成了合法夫妻。
求婚的第二天,靳明就迫不及待地预约了民政局登记。
他也不管自己现在的发型到底上不上镜,二话不说拉着她就去领证。
那天预约的人不多,整个流程不到二十分钟,两人还各自带了户口本,结果根本没用上。
站在民政局门口,忆芝低头看着手里的红本本,手指轻轻抚着钢印,喃喃道:“不是,你让我缓缓……”身份转换得太快,靳明也有点懵。
他回头看了一眼民政局大门,小声问她,“他们是不是忘了收咱九块钱了?”她抬手打了他一下,“早就不收钱了。
”他拉着她往停车场走,一边走一边嘀嘀咕咕,“早知道不收钱,咱就早点来了。
”坐进车里,两人对视了一眼。
他问她,“你是不是得改口了?”她张了张嘴,面露难色,“你先改。
”他皱着眉努力了半天,憋出一句,“我叫不出口……”她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怎么办,我也是……”最后一致决定,“先适应适应再说。
”忆芝整理着手里的文件,忽然想起领证那天他俩有多慌乱,不由自主地笑了一下。
那已经是一周多前的事了,到现在,他们还在争论谁先改口,想想还真挺好笑的。
旁边的同事瞄见她的表情,故意打趣,“忆芝这是……一想到要离开我们,高兴成这样?”她把最后一份材料装进文件夹,笑着说,“难过是有些难过的,可一想到领导要请客吃饭吧,好像又有点……难过不起来了。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立刻轻松起来。
已经到了午休时间,同事们三三两两起身,边聊边往餐馆的方向走。
忆芝也站起来,最后检查了一遍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落下的。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斜照在她桌上的那块小牌子上——“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在阳光下亮得扎眼。
那是她在这里留下的最后一道光。
欢送饭就在街口那家大家常去的小馆子里,走路十分钟。
忆芝人缘好,又是刚结婚,几乎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到了。
饭桌上,领导先说了几句客套又暖心的祝福,末了举起茶杯,“那就以茶代酒,祝忆芝新婚快乐,前途闪亮。
”“新婚快乐,前途闪亮!”一桌人热热闹闹地碰杯,一饮而尽。
杯子刚落下,实习生小梁就抱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大袋子过来,“忆芝姐,这是我们凑份子给你准备的送别礼物!”忆芝笑着接过来,打开一看,里面是各种乱七八糟的小玩意儿。
最上面是一盏木鱼形状的led台灯。
“在新单位想摸鱼的时候就敲一敲。
”小梁说得一本正经,显然就是她挑的。
底下是一个盆栽造型的毛绒玩具——一盆绿色的香蕉,五官齐全,蠢得很可爱。
“这叫‘禁止蕉绿’。
”她每天的饭搭子徐姐说着,自己先笑出声来。
还有一大包混搭口味的零食,包装袋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防卷应急包”。
“别让cbd那帮资本家把你卷瘦了。
”这是崔大姐的手笔,她平时就爱往人桌上塞吃的。
正乐着呢,有人忽然冒出一句,“这个倒不用担心。
忆芝的老公,不就是知见基金会的主席嘛,星灯计划的金主爸爸。
”话音刚落,马上有人接上去,“那我们忆芝现在就是……金主妈妈!”全场哄笑。
小梁一脸羡慕地说:“忆芝姐,婚礼记得通知我们呀!我还没参加过豪门婚礼呢!”忆芝看着一桌人,简直不知道先回哪句才好,只好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着说,“我们没打算大办。
不过,肯定要请大家吃顿饭。
”“行啊,内场婚礼咱不抢票,外场酒席咱一定参加!”一群人又笑成一片。
饭局过半,忆芝从洗手间出来,正好碰见徐姐。
她凑上来,压低声音,“哎,跟你说两句悄悄话。
”她俩每天一起吃午饭,徐姐年长一些,人也热心,把忆芝当妹妹看。
“你现在工作也变了,身份也变了,”她轻轻点了一下忆芝手上的婚戒,眨眨眼,“去了新单位,别光顾着干事业。
有些事儿,咱女的还是得趁早想一想。
”忆芝明白她指的是什么,笑了笑,“我们还没具体聊过这个呢。
”徐姐摆摆手。
“这事你自己的想法最重要。
”她声音不高,却透着女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你要是不想要,完全没问题。
可如果有这个打算,早点考虑不是坏事。
恢复得快,将来也轻松点儿。
”忆芝点点头,“我记下了,谢谢徐姐。
”“不是催你啊。
”徐姐拍拍她的手背,“我就是岁数大了才想明白的。
年轻时候老觉得人生的主线是别的。
其实有些事……是该赶早不赶晚的。
”她叹了口气,“不说别的,身体恢复起来真的挺吃力的。
”忆芝心疼地握了握她的手。
小梁正好也去洗手间,一脸好奇地凑上前,“两位姐在说什么悄悄话?神神秘秘的。
”徐姐轻轻打了她一下,“大人说话,小丫头片子瞎打听什么?”小梁压低声音,一脸不服,“我知道啦,肯定在说要宝宝的事。
”她马上又换上一副星星眼的表情,“现在网上都不劝生。
可是……忆芝姐这么美,姐夫又帅,这基因不生宝宝太可惜啦。
”忆芝笑着掐她脸,“你才多大,懂得还挺多……”徐姐也跟着打趣小梁,拉着她一起去洗手间。
忆芝在原地站了片刻,才穿过走廊,回到热热闹闹的包间里。
饭局之后,和大家在餐厅门口一一道别,忆芝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靳明那间开工不久的旧仓库。
院子里重新铺了碎石,锈迹斑斑的卷帘门也换了,红砖墙经过高压水枪冲洗,褪去陈旧感,像是换了张面孔。
相比起cbd那座冷峻利落、每一处都显得资本味十足的知见总部大楼,这里更像一个刚刚破土的实验室。
她提前告诉过他要过来,但没说具体几点。
靳明正和几个工程师跑测试,一见她进门,便冲她招招手,“来得正好”。
他穿着米白色衬衫,袖子卷到手肘,手里拿着一副眼镜递过来,“戴上试试。
”设备并不复杂,核心是一副集成了摄像头与骨传导耳机的眼镜,通过蓝牙连接手机端应用,佩戴者可以借助语音交互接收周围环境的实时反馈。
忆芝戴上试了试,又摘下来看了看,“骨传导眼镜,再加摄像头……这个,会有点贵吧?”靳明点头:“成本确实不低。
好在政府在残障支持这一块的力度很大,还有民间的公益基金,好几家都表示愿意提供补贴了。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另一款看起来像头灯的小装置递给她,“这个是替代方案,夹在帽檐上,搭配普通耳机也可以用。
”忆芝接过细看,拇指大小的,嵌了四个摄像头,配置不比一部高端手机低。
旁边的齐思海笑着接话,“这个是初代样机,靳总昨天亲手装的,用的还是知见的供应商,白屿晨帮忙谈的价,成本压得死死的。
”忆芝咂舌,“你这动手能力挺强啊……怎么家里门铃坏了你不会修?”老板被当众揭了老底,所有人都笑得幸灾乐祸。
靳明无奈地挠挠头,“那种老式门铃,得找电工。
坏了就甭修了,明儿我买个无线的换上。
”一旁负责第三方地图接口的工程师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几次放大缩小一处老小区的实景图,回头喊靳明,“靳总你看这个。
老小区,导航只能精确到小区入口,里面楼号乱、岔道多,根本没办法指到具体单元。
”“这种地方,明眼人找个楼都费劲。
”他叹了口气。
他们已经做到了在街道、地铁、医院等多个典型场景下,识别障碍物、路线、信号标识与人流密度。
但总有一些不够完善的现实情境,是模型短期内难以补足的。
齐思海也凑过去看,“和我爸妈住的那片差不多。
他们也是老小区,分好几个区域,楼全从一号排序,外卖小哥进去都得懵。
”“这还是北京,”他说,“要是小城镇、村子里,这种情况会更多更乱。
”“算力不够可以加,但这最后一百米,真挺浪费的。
”有人低声嘀咕。
靳明眉头微蹙,手指在桌上轻敲,“模型可以继续训练,可再精细也填不满这类环境的盲区。
”他顿了顿,像是自言自语,“这些时候就得靠使用者自己决断。
但对视障人群来说,这种决断风险太高,效率也太低。
”“那就发动群众。
”忆芝脱口而出。
众人一愣,靳明也转头看她。
她伸手比划了一下,“咱们找不到路,会找个人问一句。
可盲人也许还需要有人带一段。
随便找人,对方万一不认识,或者没时间,就要重新找。
”“所以能不能……有一类专门注册的志愿者?”“比如我这样的人,沿街商户也可以。
他们能提前在系统里标记自己愿意在什么时间段、在哪些区域提供帮助。
”“如果盲人用户遇到困难,就可以通过系统向附近志愿者发出定位求助。
”她顿了顿,语气柔下来,“一个人帮一个人。
技术解决不了的场景,人力可以。
”屋子里静了一瞬,像是被她这句话点亮了某个盲区。
“这不就是‘帮了么’在线接单吗?”齐思海第一个开口,眼睛亮起来,“咱们原本就有社区场景建模的接口,可以加一层人力辅助标注。
”负责语音交互的王铠也转过椅子来,“我记得有个老年互助app,好像就用过这种半开放志愿者网络,可以参考它的调度机制。
”“要是店铺商户注册志愿者的话,系统可以直接做标注。
”另一个实习生也chajin来,语速飞快,“模型识别到支援点,就用特定的振动模式提示用户。
”靳明已经走到白板前,把这几个设想一条条写了上去,又默读一遍,添了两条注释。
“嗯。
”他点头,“这个可以往方案里推进。
”气氛瞬间像是点燃了一团火,几个工程师围在白板前讨论着技术路径,有人打电话向熟人取经,有人三两笔就画出了模型调度结构图。
忆芝站在原地,看着他们一个个陷入讨论中。
她没再出声,轻轻将试戴过的设备放回桌上。
傍晚回家,两人没有叫车,只是牵着手一起走了一段路。
晚饭在附近的小面馆吃的。
饭后散着步,街边的树影被路灯拖得很长,脚步声落在夜色里,也显得轻了几分。
“其实那个思路,也不能算是我原创。
”忆芝说,“以前看过一个app,叫be
y
eyes。
志愿者通过视频帮盲人解决一些现实难题,比如识别颜色、标签、说明书。
”她停了一下,笑了笑,“我还注册过志愿者账号,但一通电话都没接到过。
”靳明转头看她,也笑了,“我以前接到过一通。
”“你也注册过?”她抬头看他。
“很早以前了,那时候刚搬到cbd没多久。
有天晚上突然响起来,对方川渝口音特别重,我听了好久才听明白,那是个盲人母亲,想让我帮她看看小孩的药是不是过期了。
”“我那次才知道,原来把摄像头对准药盒这件事,对他们来说都挺难的。
”“一开始药盒都不在镜头范围内,后来又对不上焦,我也看不清上面的字。
”“就这么左边、右边、近点、远点地折腾了好半天。
后来她终于拍清楚了,我一行行念出来。
她在那边说了好几遍谢谢,还让孩子对着镜头说谢谢叔叔。
”“那时候我才二十六。
”他说着,自己先笑了出来。
忆芝也笑了,原来男人也会有到底是叔叔还是哥哥的称呼焦虑。
“挂掉电话之后,我想了很久。
”靳明轻声说,“对我们来说举手之劳的事,到了他们那儿,每一步都像打副本一样复杂。
”她低头踢了一脚路边的石子,“你只接到过这一通?”“后来太忙了,错过了两次。
那种事让人家空等也挺难受的,我就没再登录。
”靳明轻轻紧了紧她的手,“你提醒我,我一会回去就下回来。
”他又笑着补了句,“那小孩才两岁半,说得是纯正四川口音,特别可爱。
”忆芝点点头,又走了几步。
她忽然开口,“有件事……好像结婚前咱们忘了谈。
”靳明一愣,随即猜到了她想说什么。
——孩子。
他之前其实考虑过,只是一直没主动提起,怕在无形中给她施加压力。
对于孩子,他是有向往的,但不是执念。
如果她愿意,固然好,但如果她不想,他也完全可以接受。
“你是怎么想的?”他问。
“我……”她欲言又止。
他身体健康,看得出来也喜欢小孩。
在这件事上,她哪怕一点点犹豫,也会让他不好再开口。
忆芝深吸了一口气,“抛开别的不说,我还挺想和你有孩子的。
”她说完,看着他,轻轻笑了一下。
靳明也笑了。
有她这句话,对他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她晃了晃他的手,轻声说:“我家的病史你知道。
我爸爸和姑姑都有那个psen1的基因突变,我没有。
”“嗯,”他接话,“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如果我也没有,我们的孩子就基本避开了早发型的风险。
”“你连这个都知道?”她有些惊讶。
他轻轻一笑,“你跟我说这件事的那天,我就去查了一些资料,还和医生简单聊过。
还有你说过的e3e4……你当时怎么想到要测这些?”“你是不是想说——有些事不知道也许更轻松点?”她带笑地看了他一眼。
他没否认。
“psen1引起的家族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其实挺罕见。
当时有研究机构想要我们家的数据做长期跟踪。
”“他们也只是跟我提过一句,不强求。
但我后来一想,是祸躲不过。
要是我也有,能给医学研究做点贡献,也不错。
”靳明点点头,“那……要不我也去测一下?”忆芝摇头,“不用。
你又没有家族史。
我爸那时候的医生就说,像你这样的人测出来反而容易自己吓自己。
”“医生还说了,我还是属于高风险群体。
不过对下一代来说,虽然不是零风险,但也只是略高。
”她脚步慢了些,转头看他,“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就是终点。
可现在……我们在一起,好像有了一个新的。
”她想了想,声音低下去,“可我还是有点怕……”“不是怕我自己会发病。
”“是怕……我会亏欠。
不止是你,还有我们的孩子。
”“毕竟你是做了选择的,可孩子们会没得选。
”说着,她的呼吸有点乱了。
靳明走近,轻轻抱住她,温柔地拍着她的背,等她慢慢平静下来。
她现在是一个健康的照护者,要承受的已经太多。
她的恐惧,不是理论或概率就能消除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开解的。
他贴近她耳边,低声问,“你刚才说‘孩子们’?那……你想和我生几个?”说完就笑着挨了她两下。
他重新抱紧她,亲了下她额角,“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有了孩子,那一定是我们一起决定的,一起承担一切的结果。
”“但如果你不想,我们也不勉强。
人这一辈子还可以有很多种活法。
”“可你……”她抬头看他的眼睛,像是想确认,他不是在说一些“该说的话”。
“我什么?”他笑着反问,“小罗总是不是觉得我需要好几个继承人,最好还能演一出争家产大戏?”他用额头轻轻抵着她,带着点笑意,“你还挺老派。
”他牵起她的手,两人并肩慢慢走着。
“你不用想那么多。
有些事,就算计划好了,也未必能照剧本来。
”“秦家那两个儿子,不也一样?小凯明说不接班,秦逸赶鸭子上架,每天都哭丧着脸。
”他想了想,又加了一句:“要是我们有孩子,就让他们爱干嘛干嘛,能平安快乐长大,就行。
”忆芝听着,半晌才笑了句:“靳总今天特别豁达。
”“我哪天不豁达了?”他笑,“你以后也不许再心这么重了。
从现在开始,对你自己、对未来,安全感都可以多那么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