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暴雨中的钥匙孔
城市的盛夏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劈成两半。我拖着半湿的行李箱站在37号院门口,雨水顺着伞沿形成一道水幕,模糊了红砖墙上急售的褪色海报。中介小王的皮鞋在积水中发出噗噗的声响,他拧钥匙的手因为焦急而微微发抖。
林小姐您看,这锁芯是新换的,原主人走得急,好多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他的声音被雷声劈成碎片,您是没瞧见,上个月来看房时,这书架上的书还摞得跟小山似的——
钥匙在锁孔里发出咔哒轻响的瞬间,我闻到一股混合着旧书、雪松和淡淡消毒水的气息。推开门的刹那,暴雨声被隔绝在厚重的木门之外,玄关处的感应灯应声亮起,暖黄色的光线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
玄关柜上放着一个青瓷笔筒,里面插着几支钢笔,笔尖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旁边是一个木质钥匙架,七八个钥匙孔里只插着一把自行车钥匙,链条上还缠着半圈褪色的红绳。我蹲下身,发现鞋架最底层整齐码放着两双男士运动鞋,一双白色,一双军绿色,鞋底的纹路都磨得很均匀,显然被频繁穿着。
原主人是个军人我指着军绿色的鞋子问。
小王挠了挠头:好像是……听说是特种部队的,具体不太清楚。您看这客厅,采光多好!他急于转移话题,推开客厅的磨砂玻璃门。
我怔住了。
客厅中央的浅灰色沙发上搭着一条针织毯,毯角有个精心织补过的破洞。沙发对面的墙上没有挂电视,而是一整面顶天立地的书架。那些书被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从《战争与和平》到《海子诗选》,从《创伤外科手术学》到《吉他和弦大全》。每本书都用素色牛皮纸包着封面,右下角用钢笔写着极小的编号:001、002……一直到376。
我抽出编号157的《存在与时间》,牛皮纸封面上用铅笔淡淡描着一个沙漏图案。翻开内页,扉页上有一行钢笔字:19岁生日,送给自己的清醒剂。正文旁的空白处布满了批注,有的字迹凌厉如刀刻:此在的沉沦是必然吗有的则轻柔如絮语:读到此处时,窗外正在下今年第一场雪。
林小姐小王在旁边搓着手,这房子真的很划算,您看这地板,全是实木的——
我租了。我听到自己的声音有些发颤。指尖触碰到书页上某个墨迹较重的批注时,莫名感到一丝凉意,仿佛有人刚刚用指尖划过同一个位置。
签完合同已是傍晚,小王把钥匙交给我时欲言又止:林小姐,这房子……原主人叫Keegan
Russ,您要是住得不习惯……
Keegan
Russ。我重复着这个名字,莫名觉得舌尖有些发麻。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记忆深处漾开一圈模糊的涟漪,却怎么也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小王走后,我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窗外的暴雨渐渐变成淅淅沥沥的小雨,屋檐下的水滴答作响,在寂静的房间里形成规律的节奏。我环顾四周,发现所有家具的棱角都被细心打磨过,茶几边缘是柔和的圆弧,衣柜转角包着防磕碰的软垫。就连窗台的金属插销,都套着绒布护套。
这不像一个匆忙离开的人留下的痕迹,倒像是……有人精心布置了一个安全区,然后小心翼翼地抽身离去。
我起身走向厨房,想倒杯水。路过次卧时,门虚掩着,透过门缝我看到床上铺着军绿色的被褥,叠得像豆腐块,棱角分明。床头柜上放着一个军用水壶,壶身上刻着细小的字母:K.R。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房子不是空的。那些被精心维护的细节,那些无处不在的生活痕迹,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主人,只是暂时离开了。
第二章:被加长的排水管与流浪猫的木屋
搬进37号院的第一周,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书架。那些包着牛皮纸的书像一个个神秘的潘多拉魔盒,每打开一本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在编号214的《百年孤独》里,我找到了一张褪色的电影票根,日期是三年前的情人节,座位号是7排4座。票根背面用铅笔写着:原来孤独是可以遗传的。
在编号305的《植物图鉴》中,夹着一片干枯的三叶草标本,叶片边缘有些发黄,但脉络清晰可见。标本旁的空白页上写着:训练场边的野草丛里找到的,听说能带来好运。
这些零碎的物件像拼图一样,逐渐拼出一个模糊的形象:一个喜欢读书、心思细腻、偶尔相信好运的年轻人。
雨季还在持续。一天下午,我站在窗前看雨,突然发现屋檐的排水管道被人用PVC管加长了近半米,末端连接着一个倾斜的金属槽,将雨水引向院角的排水沟。这样一来,雨水就不会顺着墙壁流下,打湿靠近窗户的木地板。
这个改动并不显眼,甚至有些笨拙,但却透着一股令人心安的细心。我想象着Keegan
Russ拿着扳手在屋檐下忙碌的样子,他可能穿着旧T恤,额角淌着汗水,眼神专注地调整着管道的角度,只为让住在屋里的人不受雨水侵扰。
那天傍晚,我在院子角落的草丛里发现了一个天蓝色的小木屋,只有鞋盒大小,屋顶是倾斜的铁皮,门口还放着一个印着小鱼图案的瓷碗。碗里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但被擦得干干净净。
晚上下起了雷阵雨,我透过厨房的窗户看到一只浑身湿透的三花流浪猫,怯生生地靠近小木屋,用鼻子嗅了嗅,然后小心翼翼地钻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又有一只瘸腿的小狗一瘸一拐地过来,在木屋门口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蜷缩在屋檐下。
我找出家里的旧毛巾和一个塑料盆,接了些温水端出去。当我把毛巾盖在小狗身上时,它警惕地呜咽了一声,随即又放松下来,用湿漉漉的鼻子蹭了蹭我的手指。
回到屋里,我突然想起书架上那本《动物行为学》,编号是078。我找到那本书,翻开一看,果然在扉页看到了Keegan的字迹:流浪动物的警惕性是生存本能,但它们依然会渴望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他蹲在院子里,耐心地搭建那个小木屋,为流浪的小动物们建造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他或许不擅长表达温柔,但他的行动却处处透着对生命的善意。
周末的时候,我开始整理阁楼。阁楼里堆放着一些旧箱子和杂物,但并不凌乱。在一个贴着冬储标签的木箱里,我发现了一叠洗得发白的军衬衫,叠得整整齐齐,散发着阳光和肥皂的味道。旁边还有一个鞋盒,里面装着各种型号的螺丝刀、扳手和钉子,分门别类地放在小格子里。
而在阁楼的最里面,靠着天窗的地方,我看到了那把木吉他。
它静静地立在那里,琴身是温暖的蜂蜜色,琴弦上落着一层薄灰。我走过去,轻轻擦掉灰尘,发现琴颈上刻着一行极小的字母:For
my
sunshine.
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小心翼翼地抱起吉他,指尖触碰到琴弦的瞬间,响起一声清脆的叮。这声音在寂静的阁楼里回荡,带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温柔。
我在木箱里翻找,很快找到了一本乐谱。封面是自制的,用牛皮纸装订,上面用毛笔写着未完成的旋律。翻开乐谱,里面是用五线谱记录的曲子,有些地方用红笔做了修改,还有一些空白处写着备注:这里需要更轻,像羽毛飘落,此处节奏加快,表现心跳。
这是一首从未听过的曲子,旋律舒缓而忧伤,带着一种淡淡的怀念感。我试着按照乐谱弹奏,虽然有些生涩,但随着音符的流淌,一种莫名的情绪涌上心头,像是在思念一个遥远的人。
弹到中段时,我突然发现乐谱最后一页夹着一张照片。
data-faype=pay_tag>
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上面是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年轻男人,站在一片荒漠中,身后是连绵的山脉。他戴着墨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阳光洒在他身上,给他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照片背面用钢笔写着一行字:Keegan
Russ,2019年,边境。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样子。即使隔着岁月和照片的模糊,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眼神里的清澈和坚毅。那一刻,那个只存在于文字和物品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我拿着照片,坐在阁楼的地板上,透过天窗看着外面阴沉的天空。心里某个角落,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发芽。
第三章:桦树皮日记里的少年心事
对Keegan的好奇像藤蔓一样缠绕着我。我开始更加留意房子里的每个细节,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他的线索。在主卧的衣柜深处,我发现了一个用桦树皮缝制的小盒子,盒子上用皮绳系着一个简单的结。
打开盒子,里面没有贵重的物品,只有几枚磨损的硬币、一张泛黄的电影票根(和之前找到的是同一场次)、一支断了笔尖的钢笔,以及一本同样用桦树皮装订的日记本。
日记本很薄,纸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得很好。我深吸一口气,轻轻翻开第一页。
2016年9月12日,晴。今天搬进了37号院。房子很旧,但阳光很好。房东太太说这里以前住过一个老教授,难怪书架那么大。我把带来的书整理了一下,包书皮的时候手被纸割破了,流了点血,不过没关系。
字迹是干净的行书,和书上的批注、乐谱上的标注一模一样。看到手被纸割破了这句话时,我下意识地看向自己的手指,仿佛能感受到那份轻微的刺痛。
2016年10月3日,阴。今天第一次去训练场,好累。班长说我动作太慢,像个姑娘。晚上回到家,发现窗台上的迎春好像枯了,浇了点水,希望能活过来。
2016年11月15日,雪。读加缪的《局外人》,看到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突然觉得很有共鸣。训练的时候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疼得厉害,但没告诉家里。
日记里的内容很琐碎,大多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和读书感悟。他会因为买到一本喜欢的书而开心,会因为训练的辛苦而抱怨,会因为看到流浪猫而心生怜悯,也会在深夜里,对着一本哲学书思考人生的意义。
2017年2月14日,晴。今天是情人节,街上到处都是情侣。我一个人去看了电影,《爱乐之城》。很好看,但有点难过。出来的时候看到卖花的小姑娘,买了一支玫瑰,送给了家里的迎春。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了出来,又有些心疼。这个笨拙的浪漫举动,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
2017年5月20日,雨。今天收到了录取通知书,特种部队的选拔通过了。心里很激动,也很害怕。给家里打了电话,妈妈哭了,爸爸只说了句好好干。晚上睡不着,起来弹吉他,写了首新歌,不知道好不好听。
2017年7月1日,晴。正式入伍了。剪了短发,穿上了军装。对着镜子看自己,有点陌生。训练场的太阳很毒,晒得皮肤黝黑。想家,想37号院的沙发,想窗台上的迎春。
随着日记的推进,他的文字逐渐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内敛。字里行间开始出现一些我看不懂的术语,比如战术演练、野外生存、敌后侦察。但即使在描述艰苦的训练和危险的任务时,他依然会提到37号院的点点滴滴。
2018年3月8日,多云。任务间隙,偷偷用卫星电话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妈妈说家里的迎春开了,黄灿灿的像瀑布。我跟她说,等我回去,要给她带当地的特产。其实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2018年6月15日,阴。今天是我的22岁生日。战友们给我做了长寿面,放了两个鸡蛋。收到了妈妈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她织的围巾,还有一本新出的诗集。晚上躲在帐篷里看书,看到一句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突然很想哭。
日记的最后几页,字迹明显变得潦草,有些地方甚至被水迹晕染过,像是泪水滴落的痕迹。
2019年4月5日,雨。清明节,给爷爷打了电话,说我很好。其实刚完成一次高危任务,差点回不来。不敢告诉家里。晚上梦到37号院,梦到迎春花开了,我坐在阁楼里弹吉他,有个模糊的人影坐在沙发上听。
2019年5月10日,晴。任务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危险。心里有些不安,但我是军人,这是我的职责。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回不去了,希望有人能替我照顾好37号院。把我的书收好,把吉他擦干净,春天的时候,给迎春浇浇水。
2019年5月15日,多云。最后一次写日记了。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打开它。Keegan
Russ,你要勇敢,要像你喜欢的加缪说的那样,做自己的太阳。我爱这人间,尤其爱这朝朝暮暮的烟火。
最后一页,只有那行用力写下的我爱这人间,尤其爱这朝朝暮暮的烟火,字迹划破了纸张,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我合上日记,将它紧紧抱在怀里,泪水无声地滑落。原来那个模糊的记忆涟漪不是错觉,Keegan
Russ这个名字,我确实在新闻里看到过。
那是两年前,一则关于边境反恐行动的报道。画面里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记者用沉痛的语气播报着:……此次行动中,我方队员Keegan
Russ同志,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当时的我,只是为这个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从未想过,他就是这栋房子的主人,就是那个在桦树皮日记里记录下少年心事的人。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一缕夕阳透过云层,照在窗台上的迎春花枝上。那些光秃秃的枝条在夕阳下显得有些萧瑟,却又蕴含着勃勃生机。
我走到窗边,伸出手,轻轻触摸那些冰冷的枝条。
Keegan,我轻声呼唤着他的名字,原来你早就知道,自己可能回不来了。
心里某个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疼得无法呼吸。那个在日记里记录着琐碎日常、分享着读书感悟、期待着迎春花开的少年,那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军人,竟然是同一个人。
而我,竟然住进了他用生命守护过的人间烟火里。
第四章:邻居口中的那个孩子与报纸上的黑白照片
知道了真相后,我在37号院的每一步都变得格外沉重。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温暖和好奇的细节,如今都蒙上了一层悲伤的滤镜。书架上的书,仿佛还留着他指尖的温度;阁楼里的吉他,似乎还回荡着他未完成的旋律;窗台上的迎春,每一根枝条都在诉说着他对春天的期待。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向邻居们打听Keegan的事情。起初,大家都显得有些回避,直到我遇到了住在隔壁的张奶奶。
张奶奶是个独居老人,每天下午都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那天,我端着一杯茶过去和她聊天,看到她正在给一盆多肉植物浇水。
张奶奶,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您认识以前住在37号院的Keegan吗
张奶奶的手顿了一下,抬起头看我,眼神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惋惜,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悲伤。她叹了口气,放下水壶,指了指旁边的小板凳让我坐下。
怎么不认识呢,张奶奶的声音有些沙哑,那孩子从小就住在这附近,是看着他长大的。很懂事,也很安静,不像别的男孩子那么调皮。
他……是个军人我小心翼翼地问。
嗯,张奶奶点点头,还是特种部队的,可了不起了。说到这里,她的眼睛有些湿润,那孩子啊,心善得很。每次休假回来,都会帮我搬煤球、修水龙头,看到流浪猫狗就走不动道,非要给人家弄吃的喝的。
他……是不是很喜欢看书和弹吉他我想起了书架和阁楼里的吉他。
是啊,张奶奶露出一丝微笑,他房间里全是书,放学回来就躲在屋里看。后来还攒钱买了把吉他,天天在阁楼上弹,有时候弹得挺好听的,有时候也跑调,逗得我们直笑。
说到这里,张奶奶沉默了很久,仿佛陷入了回忆。过了一会儿,她才继续说道:那孩子命苦,爸爸走得早,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好不容易长大了,有了出息,却……
张奶奶没有说下去,但我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紧了,疼得厉害。
他妈妈怎么样了我轻声问。
唉,张奶奶又叹了口气,白发人送黑发人,你说能怎么样自从Keegan走了以后,他妈妈就搬走了,听说去了南方的女儿家,再也没回来过。
这时,张奶奶的儿子从屋里出来,看到我们在说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妈,跟她说这些干什么!快进屋吧,风大。
他对我勉强笑了笑,语气却很生硬:林小姐,过去的事就别问了,Keegan……他是个英雄,我们都很想念他。
看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我知道,Keegan的牺牲是这个小区所有人心中的痛。
回到家里,我打开电脑,开始疯狂地搜索Keegan
Russ的名字。这一次,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查找,而是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心情,想要了解关于他的一切。
很快,我找到了那篇两年前的报道。标题是《边境反恐行动取得重大胜利,英雄战士Keegan
Russ壮烈牺牲》。
报道详细描述了那次行动的艰险:Keegan所在的小队在执行敌后侦察任务时,被敌人发现,陷入重围。在突围过程中,为了掩护战友撤退,Keegan主动留下断后,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
报道中提到,Keegan在部队里表现优异,多次立功,是战友们眼中的老大哥,也是领导眼中的得力干将。他的牺牲,让整个部队陷入悲痛。
报道的最后,刊登了一张Keegan的照片。
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他穿着军装,表情严肃,眼神坚定地望向前方。虽然只有二十几岁,但眉宇间已经有了超越年龄的成熟和坚毅。
这张照片上的Keegan,和我在阁楼照片里看到的那个笑容腼腆的大男孩判若两人。但我知道,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是生活中的温柔少年,一个是战场上的英勇战士。
看着照片上他年轻的脸庞,我的泪水再次汹涌而出。原来,我爱上的不仅仅是那个在日记里记录心事的少年,更是那个用生命守护家国的英雄。
我打印出这张照片,小心翼翼地放在桦树皮日记的首页。照片上的他,静静地注视着这个他用生命热爱过的世界,注视着这个他曾经生活过的37号院。
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梦见Keegan回到了37号院,他穿着干净的白衬衫,手里拿着一束黄色的迎春花,站在门口对我微笑。阳光洒在他身上,温暖而耀眼。他对我说:你看,迎春花开了。
我想开口回答他,却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我想跑过去拥抱他,却怎么也迈不开脚步。眼睁睁看着他的身影越来越模糊,最终消失在阳光里。
我猛地惊醒,泪水浸湿了枕头。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37号院的每一个角落,也洒在我冰冷的心上。
我知道,Keegan真的走了,他永远不会回来了。但他又似乎从未离开,他活在37号院的每一个细节里,活在邻居们的回忆里,活在我的思念里。
第五章:未完成的乐谱与春天的瀑布
日子在对Keegan的思念中缓缓流淌。我没有搬走,反而越来越离不开这个充满了他气息的地方。我开始学着打理他的迎春花,每天早上都会给它们浇水,仔细观察是否有新芽冒出。我还买了一些园艺工具,把院子里的杂草清理干净,在他搭建的小木屋旁边种了一些猫草。
我把阁楼彻底打扫了一遍,把他的吉他擦得锃亮,挂在墙上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晚上,我都会上去坐一会儿,抱着吉他,试着弹奏他那首未完成的曲子。
起初,我只能按照乐谱上的标注来弹,指法生涩,情感也不到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能理解他在乐谱上留下的那些批注:这里要轻,像风拂过湖面——那是他对和平的向往;此处渐强,是积压的情感释放——那是他对家国的热爱;结尾要淡,像梦的尾声——那是他对生命的眷恋。
我开始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弹奏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他的样子:穿着军装的他,看书的他,弹吉他的他,微笑的他……那些画面交织在一起,让我的指尖充满了力量,也充满了悲伤。
有一次,我在弹奏时,不小心碰掉了吉他上的一个旋钮。我趴在地上寻找,却在吉他箱里发现了一张折叠起来的纸。
展开一看,是一封信,没有抬头,也没有落款,像是一封未寄出的信。
我不知道该把这封信寄给谁,也许,就寄给未来的自己吧。
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许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回到了37号院。也许,你正坐在阁楼里,抱着这把吉他,看着窗外的迎春花开。
这几年,我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生死。有时候觉得,生命真的很脆弱,就像战场上的硝烟,说散就散。但有时候又觉得,生命很顽强,就像训练场上的野草,烧不尽,吹又生。
我很想念37号院的阳光,想念书架上的书,想念阁楼里的吉他,想念窗台上的迎春。想念妈妈做的土豆炖牛肉,想念张奶奶家的红烧肉。
我知道,我的工作很危险,也许哪一天就回不来了。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你不要难过。我只是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继续守护着你,守护着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
答应我,要好好活着。替我看每年春天的迎春花开,替我读完书架上的书,替我把那首未完成的曲子写完。
还有,替我告诉那个未来的你,我爱这人间,尤其爱这朝朝暮暮的烟火。
读完信,我早已泣不成声。这是Keegan留给未来的自己,也是留给我的遗言。他用最平淡的语气,诉说着最沉重的思念和最坚定的信念。
我把信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在桦树皮日记里。然后,我拿起吉他,再次弹奏那首未完成的曲子。这一次,我不再局限于乐谱,而是任由情感流淌,将所有的思念、悲伤、敬佩和爱,都融入到旋律中。
琴声在阁楼里回荡,时而低沉忧伤,时而高亢激昂,最后渐渐归于平静,像一首无声的挽歌,诉说着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也诉说着一份跨越生死的深情。
不知不觉中,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我担心窗台上的迎春熬不过这个冬天,特意买了保暖的塑料布,给它们搭了一个小小的温室。每天早上,我都会掀开塑料布,让它们晒晒太阳,晚上再仔细盖好。
邻居们看到我这么用心地照顾迎春,眼神里多了些理解和同情。张奶奶有一次偷偷塞给我一双手工织的手套,说:天冷,别冻着。Keegan要是知道有人这么替他照顾迎春花,肯定会很高兴的。
我接过手套,温暖从指尖传到心里。
冬天过去,春天终于来了。
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掀开迎春的塑料布,突然发现枝条上冒出了几个嫩绿色的芽苞!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激动得手都在发抖。我更加精心地照顾它们,浇水、施肥、修剪。
芽苞一天天长大,变成了饱满的花苞。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推开窗户,看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一幕:
窗台上的迎春花开了!
鹅黄色的花朵密密麻麻地缀满了枝条,从窗台垂落下来,像一道流动的、灿烂的瀑布。阳光洒在花瓣上,闪烁着温暖的光芒,仿佛整个春天都集中在了这里。
Keegan……我轻声呼唤着他的名字,泪水再次模糊了视线,你看,迎春花开了,像你说的那样,像瀑布一样。
我仿佛能感受到他的喜悦,他的温柔,他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那天,我拿出他的吉他,来到阁楼。天窗外面,是一片湛蓝的天空。
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弹奏那首曲子。
这一次,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迎春曲》。
琴声从阁楼的窗户飘出去,在温暖的春风里回荡。那旋律,不再只有悲伤,更多的是希望和怀念。它像一首无声的诗,讲述着一个关于爱、牺牲和永恒的故事。
弹完最后一个音符,我仿佛听到了一声轻轻的叹息,像风拂过琴弦,又像有人在耳边低语。
我知道,那是Keegan在回应我。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会在迎春花开的窗台前坐一会儿,看看那些灿烂的花朵,想想Keegan。我开始整理他的书架,把他的书一本本分类归档,在每本书的扉页上写下我的读后感。我还试着把他未完成的《迎春曲》补充完整,虽然我知道,永远也无法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我还去了一趟烈士陵园,找到了Keegan的墓碑。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照片上的他,依旧是那么年轻,那么英俊。
我在他的墓碑前放下一束迎春花,轻声说:Keegan,我来看你了。37号院很好,迎春花开了,我也很好。你放心吧,我会替你好好看着这个世界,好好活着。
离开烈士陵园时,阳光正好,春风拂面。我回头望了一眼,仿佛看到Keegan站在花丛中,对我微笑。
我知道,生命中有一些人,虽然离开了,但他们的爱和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就像37号院的迎春,每年春天都会准时绽放,从未凋零。
而我,会带着Keegan的那份爱,继续走在这朝朝暮暮的烟火里,替他,也替自己,好好生活下去。
因为我知道,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