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媒婆一番喜庆的话说完,立即招呼帮忙的人端上来两杯喜茶。
媒婆端着给了乔荀姜娴一人一杯。
“现在有请新郎新娘敬奉女方爹娘,喝完这杯辞亲茶,从此姜家女成为乔家妇,两家结为一家亲!”
王媒婆搀扶着姜娴上前敬茶给钱氏。
“新娘子三哭三拜辞娘亲!”
王媒婆一吆喝,姜娴端着茶水敬给钱氏,哭三声,拜三拜。
钱氏不舍地喝了一口茶水,掏出一个厚实的红封给了姜娴当压箱底,又叮嘱她几句日后作为儿媳妇要恪守本分之类的话。
王媒婆提醒乔荀上前敬茶给姜顺德。
“新郎三谢三拜辞岳丈!”
姜顺德也是同样的流程,掏出一把钥匙递给乔荀,嘱咐一句:“女婿,趁着今天这个大喜的日子,岳父送给你一句话,亏妻者百财不入,善待妻者旺半生,往后希望你能和娴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她要有什么不对的你千万不要动手动脚,你直接来找我,跟我说就可以,让我来解决,好吗?”
“好的,岳父大人!”乔荀毫不犹豫地答应,接过姜顺德给的钥匙。
这把钥匙就是姜家大门的钥匙,从今天开始他就是老姜家认可的女婿了。
王媒婆又说了几句好话,到了出嫁吉时。
随着外面敲锣打鼓的声音再次响起,王媒婆才看向里正。
里正目光不舍地喊了一嗓子:“吉时已到,新娘子出嫁喽!”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再次响起。
王媒婆让乔荀背着姜娴出门,宾客们随着一对新人出门也都跟着跑出去瞧热闹。
姜顺德抱着糖糖,糖糖都不知道啥情况,钱氏却哭着大喊一声:“娴儿,我的儿啊……”
屋里几个村妇人赶紧拦着钱氏。
“妹子,这是大喜事,你可不能喊的新娘子离不了家门啊……”
“我送送我闺女呜呜呜……”
真的氛围到了,钱氏都绷不住自己的情绪,只觉得心头完全不舍。
虽说婚后姜娴说还要住在家里,可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从此姜娴就成为乔家妇了,那能和做闺女的一样吗?
糖糖赶紧跳下地,急忙跑到钱氏那边抱着她安抚:“阿奶,不哭不哭,糖糖还陪着你们呐,阿娘说她过两天就回来啦,你们不用伤心哒!”
“呜呜呜——”姜顺德也忍不住捂住脸又嘤嘤怪了起来。
糖糖一个头两个大,来回蹬着小腿安抚阿爷阿奶,肉嘟嘟的小脸上满是认真,心想一定要交代好阿娘安排给她的任务。
……
屋外。
乡亲们和男方的迎亲队伍已经在搬挪院子里的嫁妆,乔赋亲自捧着盖着红布的二十两现银,乔熹则是捧着另一个托盘,里面是田契和地契。
其他的大件往驴车牛车上抬。
因为姜家这边打过招呼,所以乔家那头早早就和村里两家养牛的,还有陈大牛雇佣了他的驴车前来迎亲。
为首的牛车上还绑着一朵儿红绸缎绣球,后面的板车上铺上了红褥子,又舒适又喜庆,而乔荀走在前头穿着体面的新郎服,满脸春风笑意牵着牛车准备回环溪村。
姜娴全程盖着盖头,什么也看不见,只紧紧抓着手上的红绸缎,任由大家伙牵着她走,繁复的头发因为扎得太紧,姜娴只觉得脑袋中脖子僵,心想这结婚果然最累的是新郎新娘。
唯一可惜的是,因为结婚太着急,上县城里几家红白喜事铺子去看,都没赁到花轿和轿夫,实在是政令太紧急,近日成婚的人太多了。
但还是叫大家伙着实羡慕了姜娴一把!
这乔家多重视新娘子啊!
而且姜家不显山不露水的,结果一嫁女儿,这里外里花了有四五十两银子了!
不管是娘家还是婆家都重视她。
女孩子们羡慕姜娴被姜家乔家重视,男孩子们则是羡慕乔荀,虽说娶了个女猎户,可女猎户有本事,在这灾荒年更显得其本事大,妥妥的财神爷啊!
搁谁娶回家都能高兴疯掉了,至少下一年的光景不用担心地里收成和吃喝了。
……
乔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
里正亲自坐在乔家大门口收礼金,来早的乡亲们帮着干活,摆桌,洗涮,更多的人是聚在门口的桌子旁边嗑瓜子看看各家上了多少礼钱。
这乡下人家,光景不好,来随礼个几十文钱的有,五文十文钱的也有,还有没钱的只拿着十个鸡蛋一匹红布的上礼单,都很常见。
乔家大伯大伯母一家四口一起随礼了二百文钱,乔大壮没了媳妇,也等着娶媳妇,家里钱财紧张算是中规中矩。
乔家小叔小婶大闺女嫁出门去了,小闺女还没嫁人,算是两家,各随了一百文钱。
其余亲戚族老也都十文钱的上了礼单,面上过得去就成。
乔家今天的宴席菜色也是十里八乡挑不出毛病的,八大碗炖菜分别是东坡肉、红烧鸡、红烧鱼、洋芋炒鸡蛋、萝卜炖排骨、八宝饭、雪里红炖豆腐、一碗桂圆莲子红枣羹。
看得人忍不住直流口水,有几个没忍住瓜子花生吃多的人后悔的赶紧回家抠嗓子催吐去了,省得肚子吃饱了没地方吃这些美味的肉菜了。
乔家院子里院子外面里里外外摆了二十多桌,这会子每个桌子三三两两坐着人交头接耳说笑,一边等着新郎官迎新娘子回来,一会闹洞房还能捡铜板喜钱,也不知道姜家陪嫁的子孙桶里准备了多少铜钱散喜。
王氏喜气洋洋的从厨房里出来,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只等着三郎迎回儿媳妇。
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王氏今儿身穿一件暗红色的厚袄子,看上去都年轻不少,王氏招呼着大家伙吃瓜子喝茶,就瞧见大嫂和三弟妹两个人凑在一起嘀咕。
王氏眉头一挑,走上前去喊道:“大嫂,三弟妹,你俩咋在这杵着呢?进屋给三郎他们铺喜床去呗?”
这铺喜床,一定要找家中的长辈日子过得幸福和美的,乔家人丁单薄,到乔大山这一代儿就剩下兄弟三人,再加上已经远了的堂亲族老,王氏也只能喊有儿有女的大嫂三弟妹一块铺喜床。
到时候还要在被褥上用红枣、桂圆、花生和瓜子拼出早生贵子的图案,就为了图一个吉祥如意!
“嗐,我说我家雪儿到现在都没回来呢,按理说我已经跟她说了,今儿她会带着一家子来贺喜啊!”乔家大伯母梁氏脸上满是对女儿的担忧。
乔家小婶儿何氏宽慰一句:“许是路上有啥事耽搁了,三郎大喜的日子,二雪这个做堂姐的肯定会回来贺喜的呀!大嫂你就别担心了,咱们陪二嫂一块儿去铺喜床!”
“行!”梁氏蹙着眉头,越想心里越是担忧,但先帮着弟妹家铺喜床要紧。
几个人进屋去忙活去了。
小王氏也穿梭在人群中,和娘家人拉拉呱,又叮嘱着来家中帮着做事的人手脚麻利点,活脱脱像是个女主人,比王氏还要能管事。
转悠一圈看见铁蛋和村里几个毛头小子趴在地上玩石子,气得小王氏三两步冲上前一把揪住儿子耳朵喊道:“乔铁蛋,你又活腻歪了是吧?新做好的衣裳你才上身穿多久啊,就搞得浑身都是泥,还有你们几个不许趴在地上玩!”
乔铁蛋被揪着耳朵疼得嗷嗷直哭。
王氏一听见院子里孩童的哭声,心想这谁家孩子这么没眼色,大喜的日子跑家里哭啥啊?
她一冲出房间刚想教训,就瞧见是小王氏揪着大孙子铁蛋的耳朵训斥呢!
王氏冲上前一把抢过孙子护在身后,不悦的等着小王氏压低了嗓子警告:“今天是三郎和姜娴的大喜之日,你给我消停点的,平日里咋训孩子我不管,但今天不许训哭铁蛋,多晦气啊!”
“娘,你看看铁蛋给新衣服弄得脏的!”小王氏委屈的撇了撇嘴。
王氏还以为多大的事情呢,不客气道:“那咋啦?小孩子哪有不淘气的?让他们穿新衣裳就得接受半天从泥滚里爬出来一样,总之你今天不许触霉头啊,敢搞小动作老娘饶不了你。”
自从二弟妹没了孩子,小王氏最近在婆婆面前不得脸,日子别提多难熬了。
一听她训斥自己,就为了三弟妹的婚事跟自己伸手瞪眼,小王氏跺了跺脚,拽着儿子就回屋去了,一边走一边拍打着儿子屁股撒气。
铁蛋龇牙咧嘴嗷嗷大哭,王氏气得要冲上去教训小王氏被两个妯娌拦住了。
“好啦,大喜的日子动怒不好,你当看不见。”
乔小婶附和:“就是,马上迎亲队伍就要回来了,咱收拾一下供桌就要等着拜堂了!”
王氏这才作罢。
小王氏进屋一会见婆婆没追上来,随便拿个虎头抱枕给孩子自己玩,便探头出去往外看,见婆婆她们不知道忙啥去了,小王氏撒腿就去了对面二房的屋里。
屋外喜气洋洋,可赵氏刚没了孩子不过半个月,听着敲锣打鼓的声音她直接的爹娘就是故意的,这么赶着办喜事,就不能等她小产过满月的嘛!
小王氏还是出事以后头一回来二房屋里,看见赵氏坐在炕头上扎着手里的小人,她走上前喊了一嗓子:“二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