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仿佛一下子,全班的男同学们都“倒仓”了,行为没有了从前的稚气,声音变成了公鸭嗓,凑在一起,说话像是一群公鸭在哇哇叙事,有的个别的男生嘴唇上泛起一层黑黑的绒须,行为举止也和童年不大相同了。
女生变化更加明显,辫子变的又粗又长,所有的女生都是两个大黑辫子垂肩,穿着花衣服,布料不好或是旧的衣服,穿着看着都很得体,由于身体的发育,各自都有了固有的体型,女生一般上身穿的都是各色的花的上衣,下身穿黑、蓝的裤子,走路也和童年时期大不一样了,一个人低头走,两个人一块搀着胳膊挺着胸走,多个人一起走,仰头高兴地走,婀娜多姿,散发着少女青春的气息。
她们不再恶意打闹了,相互追逐时都是点到为止,首到有人夸她们的时候,面带羞涩了,羞红的脸像秋天的苹果。
这些散发着青春少女气息的孩子们点缀着校园,是一种生的希望,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些场景存在大脑里终生不忘,回味无穷。
少女们课间玩的和男孩们大不一样,有蹲着“抓子”的,有踢毽子的,有扔毽的,叽叽喳喳,和男生的“倒仓”不同,女生到了这年龄声音尖而响亮,一个课间听不到男生大的响动,倒是满校园都是女生的欢笑、打闹声。
这群女生里有一个叫“燕”的,家里条件很好,她父亲身强力壮,在生产队里是挣工分最多的,生产队挣工分,出满一天,最高十分,干的体力活越重,挣的工分就越多,燕她爹由于身体好,不怕累,不怕脏,生产队派活儿的时候,凡是重活儿、累活儿,都会把活儿派给她爹,当然也不止她爹一个人,一个生产队总会有十几个象燕她爹这样的人,这是每个生产队的支柱,大队要有什么大的事件和活动,都要向各生产小队抽人参加。
各生产队就把这些支柱骨干派到大队,参加大队的各种行动。
燕他爹农忙时,工分挣十分的时候多,最少的也得挣八分九分,农闲的时候,冬三月的时候走村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