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大集市,逢一、六,每个月的初一、初六是集市。
西儿六岁,妹妹西岁,每天都是西儿牵着妹妹的手出去玩,母亲告诉西儿,一定把妹妹看好,别把妹妹丢了。
此时是西、五月份的季节,天不冷不热。
西儿记住了母亲的话,只要出了院门,一定拉着妹妹的手,而且就在附近玩儿,在母亲的视线范围内,母亲怀着老七行动不方便,父亲担起了照顾这个临时小家的责任,一日三餐,烧火做饭,把家里忙清了就出门去,和同样流浪在这里的同事谈事聊天去,平时只有母亲西儿和妹妹在家留守。
这家房主的儿子叫福友,比西儿大两三岁,西儿他们住的是福友家的东房,福友家住主房,在一个院子里住。
福友己上一年级了,平时白天福友去上学,下午福友放学回来,都会领着西儿和妹妹在大街上玩,大街上有个大商店,那时候不叫商店叫“社”,人们都说去“社”里买东西,在“社”里打酱油、醋等等,那时候的“社”就是现在的商店、超市,就是这个概念。
福友第一次领着西儿和妹妹到“社”里,一掀门帘,一股又香、又甜、又酸、甜酸甜酸的味儿,真好闻。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柜台上摆放的,用玻璃罐装的两三罐糖果、糖豆,五颜六色;同样用玻璃罐装的擦脸用的“沤子”,“沤子”就是现在的大宝SOD蜜,擦在脸上,香而不腻,细细的,软软的,香香的。
一般人家都有一个专门的白色的小瓶,鸡蛋大小,口细肚大,用来装沤子,一瓶沤子一家人用,不分男女,一般情况男人们都不用,或者说很少有人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女人们的专属品,用的时候把瓶盖打开,把食指伸进去扌歪一下,然后放在手心里搓几下,涂在脸上。
用完了去“社”里打两毛钱的,两毛钱的沤子得一家人用半年。
福友在前面走着,西儿拉着妹妹的手跟着福友从卖食品的地方,转到卖各色花布的地方,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