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非同质化问题的研究,始于2021年的NFT浪潮。
当时正值区块链金融牛市阶段,以太坊生态中一个名为“NFT”的资产类型迅速火爆出圈,并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NFT,首译为(Non-FungibleToken),中文翻译是非同质化代币。
在这一时期,许多社会名人都参与到了NFT的收藏、交易和炒作中,我也不可避免参与进去,踩了许多坑。
抛开交易盈亏不谈,非同质化代币的奇异性质引起了我的兴趣,它通过对同质化的单一代币引入标签,然后对标签进行组合排列,能够以非常有限的标签数量产生上万种似而不同的图片。
举个例子,例如NFT的主体是一个人物,创作者可以为该人物设计不同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乃至不同的帽子、服装、装饰品等设计,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差异化排列组合,能够产生上万种相貌、穿着都有所差异的人物形象。
系统性分析,NFT的性质包括:标签化:与同质化代币相比,NFT多出了一些标签。
多样性:NFT可以代表各种类型的数字资产,包括艺术品、音乐、视频、游戏内物品、虚拟土地等。
组合性:NFT本身由大量标签组合而成,NFT又可以与其他NFT或传统资产组合,创造出新的复合资产。
例如,多个NFT可以组合成一个集合,或者NFT可以与现实世界的资产绑定,形成混合资产。
唯一性:由于标签的差异化组合,NFT至少有一个标签不同于集合中的其他NFT。
稀缺性:通过人为制造稀有标签,例如一些标签数量少于其他标签,可以创造一些更具稀有度的NFT。
不可互换:与同质化代币相比,NFT因为标签不一致,不能进行数学上的合并交易,只能一个个交易,这本质是一种对称性破缺。
个性化:唯一性使得NFT可以代表个性化的数字资产,如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