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0
年的北京,深秋的银杏叶透过全息幕墙飘落,在虚拟修复室的纳米地板上凝成半透明的光斑。苏晚坐在能量悬浮椅上,看着眼前凭空而立的曾孙女
——
小苏的全息投影穿着银白相间的修复服,头发用磁环束成利落的马尾,那双亮晶晶的杏眼弯成月牙时,像极了七十年前在故宫文保科技部,’。”
小苏低头看着银环,又看看掌心的火星岩石数据模型,忽然明白太奶奶说的
“纹章”
是什么意思。那些跨越光年的裂纹,无论是人类瓷器上的刻意为之,还是外星微生物的本能迁徙,本质上都是文明对
“我曾存在”
的宣言,是刻在时空皮肤上的永恒签名。
“太奶奶,”
小苏的声音忽然变得认真,“等我长大了,要去修复更遥远的‘纹章’。说不定在某个中子星表面,有文明用引力波的裂纹写着它们的历史呢!”
银杏叶的全息投影落在小苏发梢,苏晚看着眼前这张酷似自己年轻时的脸庞,想起七十年前那个在瓦吾小学画画的彝族小姑娘,想起母亲交给自己的银镯。原来所谓传奇,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代又一代人接过
“纹心”
的火炬,在宇宙的裂纹里,不断发现新的光。
虚拟修复室的灯光渐渐调暗,苏晚掌心的宇宙模型中,代表地球的光点与火星、比邻星的光点连成一道柔和的冰裂纹光带。而小苏腕间的银环,正将她的体温转化为微弱的量子信号,汇入那道跨越时空的
“纹心”
共振
——
这是人类文明新的纹章,由过去的守护、现在的探索和未来的想象共同镌刻而成,在宇宙的长河里,闪耀着永恒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