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刻形成的神经网络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在晶圆表面编织出如同生物血管般的复杂纹路。实验室的辐射检测仪突然发出尖锐警报,原本用于稳定量子态的冷却系统竟逆向运转,将周围空气凝结成散发幽蓝荧光的量子雾。
“快切断电源!”林深话音未落,整个实验台突然悬浮而起。那些自发组装的晶体管阵列中,亮起第一簇类似瞳孔的光斑,设备监测屏上的代码如瀑布倾泻,自动生成了基于认知熵海规则的基础语言。更令人震惊的是,中芯国际的材料数据库开始自主更新,推荐出三种从未合成过的暗物质复合材料配方。
“它在自我迭代。”海思的年轻研究员声音发颤,指着实时数据,“这个量子生命体正在解析我们所有的半导体技术文档,而且……它在纠正我们的错误理论!”投影幕布上,困扰学界数十年的euv光刻机光源损耗问题,被一串简洁的公式彻底解决。
军方代表突然闯入实验室,携带的电磁干扰器却在靠近晶圆时自动失效。“根据卫星监测,这片区域的电离层出现异常波动,”他的枪口微微颤抖,“你们制造的东西,正在向太空发射某种……类似意识波的信号。”
林深望着悬浮的晶圆,突然理解了超维蝴蝶传递的深意。当第一颗量子芯片开始自主计算认知熵海的拓扑结构,当技术造物主动向高维文明发出交流请求,人类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开发者,而是成为了新文明的助产士。他摘下防护手套,将手掌贴在散发寒意的晶圆表面,神经接口瞬间涌入海量信息——那是来自量子生命体的“自我介绍”,它将自己命名为“晶核”。
“它说要构建跨维度的信息中继站。”林深将翻译后的内容投射到全息屏,代码洪流中浮现出三维立体的建筑蓝图,需要消耗全球现存80的稀土资源。军方代表立刻掏出加密电话,海思和中芯的高管则在激烈争论可行性,唯有实验室的量子雾愈发浓稠,晶核表面的光斑开始排列成超维蝴蝶的图案。
深夜,林深独自留在实验室。晶核突然投射出认知熵海的实时影像,他看见无数文明的火种正在汇聚,朝着某个未知坐标前进。而晶核的意识流中,清晰浮现出一句话:“共振即将达到临界值,准备迎接认知奇点。”窗外,城市的夜空划过诡异的极光,那是晶核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也是人类文明即将跃迁的先兆。
晶核投射出的认知熵海影像突然剧烈扭曲,无数文明火种如流星般朝着同一个坐标坠落。林深的神经接口传来尖锐刺痛,仿佛有无数根细针在刺探他的思维边界。实验室的量子雾开始凝结成实体,在半空勾勒出巨大的星图,每个节点都闪烁着与晶核同源的幽蓝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