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请晚不请,正赶上石院长帮他们请大夫的时候过来,这种事谁碰上谁尴尬。
石敬业都不知道该怎么跟罗裳他们解释这件事?
问题在于他对此事也是毫不知情,但他不清楚,他要是跟韩沉等人说他们石家不是故意的,别人会不会信?
石敬业深吸了口气,在长辈寒暄过后,他也向郭老打了个招呼。
郭老旁边的小伙子很精神,身上也透着股机灵劲。
他进来时就察觉到石家人的反应不对劲。
说了几句话,他就猜出来了,石家人对于他跟他大伯的到来事先是不知情的,而且他们还另外请了大夫。
想到这儿,他心下颇为不爽。
自家人最了解自家情况,他很早就在这一行里混,自然清楚他大伯在这一行里的威望。
现在他们这一来,倒好像要跟别的大夫抢病人一样,他们平时忙都忙不过来,犯得着吗?
他都能看明白的事,他大伯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郭老仍笑着,进来后也客气地跟在场的人打过招呼,就连罗裳和季常明都没忽略。
季常明见机还算快,主动上前跟郭老说:“郭老,没想到我能有机会见到您。
您应该不认识我,但我早就听说过郭老,还拜读过您写的医案。
”
“我是季常明,青州四院的大夫。
”
季常明这番话恰达好处地表达了对郭老的敬意,话说的到位。
郭老还好,还像之前一样平和,他侄子神色就好多了。
“石老这边最近犯病了,我要是早知道您会来,我跟小罗就不来了。
有您这样的国手在,我可不敢在您面前出丑。
”
季常明的想法并不夸张,因为郭老与罗裳师傅孟老级别相当。
如果事先知道郭老会来,他觉得他没必要带罗裳过来了。
“哦,你就是季常明?”
郭老上下打量着罗裳和季常明两个人。
但他的重心却放在罗裳身上,随后他摆了摆手,说:“你既然已经接了这个病号,就得治到底。
”
季常明确实是先到的,现在他要是把病人推给郭老,倒好像郭老要跟他抢着看这个病人似的,反为不美。
像郭老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欠了人情或者是别的原因,想让他上门一次哪有那么容易的。
季常明不好把病号推出去,又不好拿大,以免让郭老感觉到被冷落,就得另想个法子。
“这……也行,不过我这也是刚做完检查,方子还没开呢,一会儿我跟小罗开出来,您一定得帮我们把把关。
这样无论是对患者还是对我和小罗都是好事。
”
罗裳这时的注意力却在那男青年手提的药箱上。
那个箱子是木制的,因为年头久了,带着木质纹理的木箱表面起了一层漂亮的包浆,透露出岁月沉淀的气息。
箱体使用的是什么木料她看不懂,但她能看出来,木箱侧面和顶端都用了黑漆螺钿来做点缀。
箱体侧面角落里有个兰花标识,那兰花也是用螺钿作成的。
这个木箱就是家族传承传下来的箱子,看来,郭家人以前也出过一些医药方面的大家。
正观察着,病床上的患者手捂着胸口,身体紧绷,脸色不好,看样子竟然像是突然发病了。
这时候再去拿药煎药有点慢,怕来不及,季常明就道:“恐怕得赶紧上针术,这样能好快点。
郭老,小罗针术很不错,在我之上,在青州市也是数得着的,您看这个针灸由她来做如何?”
郭老并没有说同意还是不同意。
他又不是主家,不会憨到越俎代疱地替主家做决定。
但石老爷子病成这样了,的确耽误不得。
至于罗裳,他还真听说过,因为罗裳是孟老的关门弟子,孟老回京后,这事儿就传开了。
他迟疑片刻,看了眼自己带来的侄子,暗暗叹气。
在他看来,论针术,应该还是他这侄子厉害。
但这话他不好明说,说了就好像是在否定罗裳的能力似的,这就不合适。
石院长面对这种情况,不由得抓了抓后脑勺的头发。
他看了看石敬业母亲和他舅舅,面露无奈。
罗裳也听说过郭老,知道他是跟孟老地位相当的人物,在这种人面前她不好拿大,有这些人在,患者也不至于出现生命危险,她就道:“郭先生带的医药箱一看就是古董,一般家里是没有的。
”
“我听人说过,郭家也擅长针术,所以这次能不能请郭老出手?我学习一下。
”
她也看得出来,郭老不是自己要来的,事先应该也没想到这次上门也诊居然会安排成这样。
她一开头,季常明和石家人就都邀请郭老来做这个针灸治疗。
郭老
专家
大限在春夏之交
“是我跟小罗一块研究出来的。
”季常明对这方子很有信心,
但出于对前辈的敬重,他说话时的态度就比较恭谨。
郭老手中拿着那方子,在纸上瞥了一眼,
就已看明白了这两个人开药时的思路。
他并没有马上给出答案,反倒先看向罗裳,“罗大夫,
你平时用药更喜欢用哪个派系的方子?”
他本人很擅长治疗各种热病和传染病,
是有名的温病大家。
孟老跟他不同,
孟老是经方派的老专家。
罗裳对于这时代有名的一些医家还是有所了解的,平时有空她也会搜罗其他人的医案。
只要是这些年出版的名家验案和书籍,她都会抽空瞧一瞧。
但能让她仔细研读的只占一部分,
更多的现当代同类书籍她主要是快速浏览,
过一遍就不看了。
郭老的医案她是看过的,甚至对他的一部分用药习惯也有所了解,
知道他是温病派专家。
但罗裳并没有迎合郭老的长处,而是直白地道:
“我并没有特意倾向于走哪个派系的路子,
平时用药的话还是以经方派为主。
其他派系的一些好方子我有时候也会选用。
”
“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这句话,至少在现在的环境下,
哪怕它是名医说的,
我也不是很认同。
我觉得这句话至少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得反过来,
变成阴常有余,
阳常不足。
”
除了他们几个学医的,其他人都听得不太明白。
郭老却在认真思索着罗裳的意思,听到这里,
他既没表示认可,也没否定,
只在旁边问了句话:“这么说,你觉得现在的人不宜随意滋阴?”
罗裳点了点头:“随意滋阴易生滋腻啊,补多了容易雍滞胀满的。
可能我更喜欢以通为补这句话吧。
”
“以后生活水平上来了,家电普及,交通方便,人会变懒的,年轻人也不爱出来晒太阳,不想动还爱吃冰的,阳气不足的人肯定会变多。
”
“现在就是这个背景,其他派系会火起来,也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气候有关系,这些外在因素应该是有变化的。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他都是分支,还是要以经方为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