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永华逝经纵情北园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澐杰 本章:第十九章永华逝经纵情北园

    西元一六八零年明永历三十四年

    郑经西渡的战事渐趋不利,清军集中兵力、猛攻思明,郑军则因粮饷不继,再加上将士不断有人叛逃。郑经於是做出了痛苦的决定,全军退归东宁。

    虽然郑经早在西渡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回到台湾之後,郑经仍是感到意志消沉、心情抑郁寡欢,从此无心政事。在陈永华的辅佐之下,郑经将一切政务全权交由监国郑克臧裁决,自己则终日在「北园别馆」藉酒浇愁、纵情舞乐。

    这期间,倒也不是所有事都令人沮丧,至少有一件事是让郑经感到快乐的,那就是儿子郑克臧与陈永华nv儿陈梦蝶的婚礼。

    婚礼後的某天,北园别馆张灯结彩、烟火笙歌,郑经正与刘国轩、冯锡范、陈绳武等人宴饮,藉由佳酿美乐麻痹烦闷郁结的心情。

    席间,郑经向在座众人提及近日一件令他无b烦心之事│陈永华自请「解辞兵权」。

    「复甫竟然在此时要求解辞兵权,本藩绝不同意。」郑经说。

    「郡王,参军多年来辛勤劳苦,形神已焦!如今想要乞求休息静养,实是出自真心。锡范在此也替参军说情,伏请郡王从其所求,参军所辖之勇卫军,可拨交刘国轩统领。」冯锡范说。

    听了冯锡范这至情至理的一番话,虽然郑经心中极不愿意,最终仍是勉为其难地同意解除陈永华兵权。郑经那里晓得,这一切全是冯锡范的算计。

    「郡王,下官近日还听闻军队中流传一些关於监国身世的流言绯语,不知该不该向郡王禀报。」冯锡范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什麽流言?冯卿但说无妨。」郑经说。

    「士兵之间盛传,监国并非郡王所出。」冯锡范说。

    郑经听闻,将手中酒杯重重往地上一掷,怒气腾腾。

    「胡说八道,克臧是我亲眼看着他出世的,是谁捏造如此荒谬的谣言?」郑经说。

    「郡王说得没错。可是当初我等要h昱回台向国姓爷覆命,说已经斩杀了昭娘母子,虽然那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台湾方面的军士并不知内情,他们难免猜测,竟然昭娘母子俱被斩杀,那现在这位监国岂非收养。人言可畏,锡范只担心将来监国继位後难以服众,导致军心动荡。立克臧公子为世子一事,是否再从长计议?」冯锡范说。

    不待郑经回应,一旁的刘国轩听闻冯锡范的一番话後,立即严加斥责:

    「冯兄,立世子一事,乃郡王之权,我等为人下属,岂可僭权议论。」

    就在场面一片尴尬之际,侍从入内禀告,监国郑克臧求见。

    「克臧,有什麽事吗?」郑经说。

    郑克臧进到园亭後,郑经一面示意入座,一面询问来意。只见郑克臧非但不入座,还突然双膝重重跪地,泪水夺眶而出。郑克臧还略带稚气的脸庞上,却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神se,那通常只出现在忧国忧民的肱gu之臣的眉宇之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父亲大人!儿听闻父亲日日在此饮酒笙歌,内心沉痛不已。台湾僻居海外,地狭而民穷,加上连年征战,几至民不聊生。克臧屡闻清人整军备舰,意yu东渡。如今大仇未灭,人心汹汹,父亲数夕之欢愉,就要耗费民间一月之食粮!克臧跪求父亲崇俭尚约,以养元气;力图振作,永保东宁国祚。」

    郑克臧言毕,一磕响头重重叩地。

    郑经岂是庸碌之辈,实在是因为怀忧丧志,才藉由酒jg自我放逐。听到自己年仅十八岁儿子的一番大义谏言,郑经大感羞愧之余,对於郑克臧的怀德守正、明辨是非,却是甚深感欣慰。

    郑经扶起克臧,大加赞许:

    「我儿所言甚是,是为父糊涂了,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待。我答应你,自今日起励jg图治,不再纵饮狂欢。来!为父一时感慨良深、诗兴大作,你帮我磨墨。」

    郑经本来就工於诗赋、善於文学,国事闲暇之余,常与宁靖王舞文弄墨、咏诗歌赋。当下有感而发,命人取来笔墨,就亭柱上挥毫。

    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狄舟。

    故国山河尽变se,旧京g0ng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话说冯锡范与刘国轩随郑经归台後不久,有天两人一同拜会了陈永华。三人一见面,陈永华立即执起刘国轩的双手称谢:

    「国轩兄,此次西渡,郡王与全军多亏有你,才能安然返回台湾,阁下居功厥伟啊!」

    「听参军之言,让国轩惭愧了。败军之将,岂敢言功。」刘国轩说。

    刘国轩低下头,一脸羞愧。

    「胜败乃兵家常事,所谓善败者不亡,如何在战局挫败时确保部队不会一溃千里,将兵败的损害程度减至最低,这才是身为将领的首重责任。昔者诸葛卧龙就是善败之将,数度在兵败之刻智退追击的魏军,陈仓退兵时斩杀了魏将王双,卤城撤军时又在木门道ssi了名将张合,最後更在人生谢幕时上演了si诸葛吓走活仲达,屡次率领败军从容而退,保全了蜀军将士x命。此回郡王东渡,幸赖将军调度有方、撤退有序,东宁全军才得以周全。」陈永华说。

    「参军所言甚是,国轩兄确实是我军栋梁啊!倒是锡范自觉惭愧,护驾西征,毫无寸功。归来後仍居其位,实在感到羞赧!我打算上禀郡王,请求解甲归田,悠游以终余年。」冯锡范说。

    「难得冯侍卫也有如此自觉啊!」陈永华说。

    不知陈永华是有意还是无心,但此话一出,令冯锡范心里很不是滋味。陈永华为人真诚方正、遇事直言敢为,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冯锡范总觉得自己屡屡遭受陈永华微讥,心中早有不快。

    冯锡范与刘国轩归去之後,陈永华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自从郑经归台之後,陈永华见其终日在北园别馆游玩宴饮、无志西进,更深觉朝中文臣武将相互倾轧、不能齐心,陈永华早已心怀辞意了,之所以还坚持岗位,就是为了压制冯锡范,防止他败坏东宁朝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今日得知冯锡范也有意解甲归田,陈永华终於感到自己责任已了,可以安心交bang了。当夜陈永华写了篇奏章,向郑经请求解辞兵权,正直的陈永华那里晓得这竟然是冯锡范的诡计。

    冯锡范早就忌惮陈永华手握重权。不但y谋骗取陈永华自请解辞兵权,还假意替其向郑经求情,说服郑经允从了陈永华的请求,自己却手握兵权如故。

    陈永华解除兵权之後,见冯锡范仍然担任侍卫原职,这才醒悟一切都是冯锡范的y谋,却已是懊悔莫及。从那一天起,陈永华终日悒悒不乐、郁郁寡欢。

    一日,陈永华端坐中堂,唤来陈梦玮与陈梦球两兄弟,以及侄儿陈绳武。在陈永华的授意下,陈梦玮先一步进到中堂,其余两人则暂立於堂外等候。

    陈永华手指着桌上的一个锦盒,对陈梦玮说:

    「梦玮,将桌上那个锦盒拿过来。」

    陈梦玮急忙将锦盒捧到陈永华面前。陈永华缓缓打开盒盖,盒子里头放着一本手札以及一面铜牌。陈永华拿起铜牌,递到陈梦玮面前。

    「今日我将天地会托付给你,而後你就是陈近南总舵主了。」陈永华说。

    陈梦玮当然清楚眼前这面铜牌所代表的意义,也明白父亲早有意让他接任天地会总舵主,因此陈梦玮已有心理准备,心知这一天终会来临。只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陈梦玮的心中还是感到旁徨与无助。陈梦颤抖着双手接过铜牌,突然觉得这面铜牌好沉重,自己的双肩都快被这手中的重量给压得酸痛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这面铜牌还有另一个意义,它也是开启日月之护的钥匙之一。郡王将日月之护埋藏地点的线索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份由天地会保管,就是总舵主令牌上这四个字,共洪和合。另外一部份交由宁靖王保管,将来克臧继位後,汝再会同王爷,将这两把钥匙交给克臧。」陈永华说。

    陈梦玮倒是第一次听闻这面铜牌的另一层意义。此时,陈永华手掌轻拍了盒里的那本手札。

    「详细情形都记载在这本手札里,这本手札是为父用来记载天地会相关会务的,一并交给你了。」陈永华说。

    对陈梦玮交代完毕,陈永华叫唤陈梦球与陈绳武进堂,对他们说:

    「你们两人在朝为官,务必要提防冯锡范擅权乱政。」

    陈永华语重心长地向陈梦球与陈绳武交代,这是他目前最放心不下的事。

    「侄儿知晓,只是侄儿与梦球弟势单力薄,恐怕辜负了叔父的寄托。」陈绳武说。

    陈永华无语,心知事到如今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唉!郑氏国祚恐怕无法永久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陈永华幽幽地说完後,发出了一声悲叹,便缓缓闭上了双眼、不再说话。陈梦玮三兄弟侍立在旁,等候着陈永华的下一个指示,却怎麽也等不到再有其他交代。

    「爹!」

    陈梦玮突如其来喊了一声,并动手推了陈永华一把,却不见任何回应。

    陈永华端坐而逝,年仅四十六岁。

    陈永华逝世之後,人民感念他建设台湾之功蹟,咸信陈永华为「台湾城隍」。

    郑经听闻陈永华亡故的消息,哀恸yu绝。悲伤过度,再加上先前纵饮过量,郑经竟然就此一病不起。

    就在这个时候,陈永华之nv、郑克臧之妻陈梦蝶,发现自己怀有了身孕。


如果您喜欢,请把《日月重光》,方便以后阅读日月重光第十九章永华逝经纵情北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日月重光第十九章永华逝经纵情北园并对日月重光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