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请法品】第二章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5)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灯明普照 本章:【梵天请法品】第二章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5)

    【梵天请法品】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想到:我应该説法。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又想:我所证得的这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殊胜、超越寻思、微妙、爲智者所能知。但是这衆生乐着执着,喜欢执着,安住於执着。对於乐着执着、喜欢执着、安住於执着的衆生来説,这缘起法是难见的。涅盘、一切有爲的止息、一切执取的舍离、ai尽、离yu、寂灭这境界也是难见的。如果我説法而他们不能了解,那只会令我疲惫,令我困扰。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心中浮现了这些前所未闻的偈颂:

    我所证得甚爲难,现在不必爲人説,

    贪瞋所缠衆生类,难悟此法甚深妙。

    逆流而上微细法,深奥难见极jg妙,

    染着贪yu蒙蔽者,不能见此深妙法。

    b丘们,毗婆屍世尊思虑此事,心倾向於安住,不愿説法。

    "b丘们,这时一位大梵天知道毗婆屍世尊心中的想法,想到:世间真要灭亡了,世间真要毁灭了,因爲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的心倾向於安住,不愿説法。b丘们,这位大梵天就如同壮士伸展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展的手臂那样快速地从梵天界消失,出现在毗婆屍世尊面前。b丘们,这位大梵天整理上衣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毗婆屍世尊合掌,説道:世尊,请説法!善逝,请説法!有些衆生尘垢轻微,不闻法则会退失,他们能够了解法。

    "b丘们,那大梵天这麽説後,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对他説:梵天,我也曾想到:我应该説法。但我又想到:我所证得的这法甚深、难见、难悟,寂静、殊胜、超越寻思、微妙、爲智者所能知。但是这衆生乐着执着,喜欢执着,安住於执着。对於乐着执着、喜欢执着、安住於执着的衆生来説,这缘起法是难见的。涅盘、一切有爲的止息、一切执取的舍离、ai尽、离yu、寂灭这境界也是难见的。如果我説法而他们不能了解,那只会令我疲惫,令我困扰。

    梵天,我心中浮现了这些前所未闻的偈颂:

    我所证得甚爲难,现在不必爲人説,

    贪瞋所缠衆生类,难悟此法甚深妙。

    逆流而上微细法,深奥难见极jg妙,

    染着贪yu蒙蔽者,不能见此深妙法。

    梵天,思虑此事,我的心倾向於安住,不愿説法。"

    "b丘们,那大梵天第二次第三次对毗婆屍世尊説:世尊,请説法!善逝,请説法!有些衆生尘垢轻微,不闻法则会退失,他们能够了解法。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了解了梵天的请求,由於对衆生的慈悲,以佛眼观察世间。b丘们,毗婆屍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有些衆生尘垢轻微,有些衆生尘垢深重,有些根器锐利,有些根器迟钝,有些容易教导,有些难以教导,有些能见到来世的过患,有些不能见到来世的过患。就像在青莲池、红莲池、白莲池中,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不出水面、沉在水下;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与水面齐平;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高出水面、不被水沾sh。同样地,b丘们,毗婆屍世尊以佛眼观察世间时,看见有些衆生尘垢轻微,有些衆生尘垢深重,有些根器锐利,有些根器迟钝,有些容易教导,有些难以教导,有些能见到来世的过患,有些不能见到来世的过患。

    "b丘们,这时那大梵天知道毗婆屍世尊心中的想法,便以偈颂对毗婆屍世尊説:

    如人立於山顶上,能见衆生遍四方,

    同样智者法所成,登上法殿普眼观。

    无忧者观陷忧者,观察生si所缠缚。

    起来!勇士战胜者,导师无债游世间,

    世尊请爲説妙法,将有知解此法者。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以偈颂回答那大梵天説:

    爲具慧者开甘露门,让有信者皆得解脱。

    梵天,我因见害怒难説,殊胜妙法予人间。

    b丘们,那大梵天想到:我已使毗婆屍世尊允许説法了。於是礼敬毗婆屍世尊,右绕後就在那里消失了。

    【最上弟子品】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想到:我应该最先向谁説法呢?谁能快速理解这法呢?b丘们,毗婆屍世尊又想:住在班都马蒂王城的王子康达和祭司子提沙,他们都是智者、聪明、有智慧,长久以来尘垢轻微。我应该先向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説法,他们能快速理解这法。

    "b丘们,这时毗婆屍世尊就如同壮士伸展弯曲的手臂或弯曲伸展的手臂那样快速地在菩提树下消失,出现在班都马蒂王城的鹿野苑。b丘们,毗婆屍世尊对园林守卫説:来,园林守卫,你进入班都马蒂王城,告诉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説:尊者们,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已到达班都马蒂王城,住在鹿野苑,他想见你们。园林守卫答应説:是的,世尊。於是进入班都马蒂王城,告诉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説:尊者们,毗婆屍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已到达班都马蒂王城,住在鹿野苑,他想见你们。

    "b丘们,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准备好最好的车辆,登上车後从班都马蒂王城出发,前往鹿野苑。车辆所能到达的地方就停下车,然後步行到毗婆屍世尊所在处,礼敬後坐在一旁。

    "b丘们,毗婆屍世尊爲他们循序渐进地説法,即是:説布施、説持戒、説生天、説的过患、wuhui、堕落,説出离的功德。当世尊知道他们的心已经柔软、无障碍、喜悦、清净时,就开示诸佛所特有的法:苦、集、灭、道。就像清净无垢的白布容易染上颜se一样,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就在座上远尘离垢,生起法眼,见到:凡是集起的法,都是灭尽的法。

    "b丘们,他们已见法、得法、知法、深入法、度疑惑、离犹豫、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於师教中,对毗婆屍世尊説:殊胜啊,世尊!殊胜啊,世尊!就像扶起倒者,揭开覆盖的,爲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明灯,使有眼者得见诸se。同样地,世尊以种种方便开示法。我们皈依世尊,皈依法。愿世尊允许我们在世尊座下出家,受具足戒。

    "b丘们,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在毗婆屍世尊座下得以出家,受具足戒。毗婆屍世尊以法语教导、教诫、鼓励、令他们欢喜,説明诸行的过患、wuhui、堕落,説明涅盘的功德。他们听闻毗婆屍世尊的法语教导、教诫、鼓励、令他们欢喜,不久,心就从诸漏中解脱。

    佛教词语与句子解释:

    涅盘

    涅盘是指彻底熄灭烦恼和痛苦的最高境界。就像火焰完全熄灭一样,所有的贪、嗔、痴等烦恼都消失了,达到永恒的平静和自由。

    涅盘、一切有爲的止息、一切执取的舍离、ai尽、离yu、寂灭这境界也是难见的

    这句话描述了涅盘的多个方面,用简单的话説就是:

    一切有爲的止息:所有因缘造作的现象都停止了

    一切执取的舍离:放下了所有的执着和抓取

    &尽:消除了所有的渴ai

    离yu:超越了>

    寂灭:达到完全平静的状态

    这种境界对於沉浸在日常烦恼中的人来説很难理解和看见。

    "爲具慧者开甘露门,让有信者皆得解脱。梵天,我因见害怒难説,殊胜妙法予人间。"

    简单来説:

    "我将爲有智慧的人打开通往不si解脱的大门,让有信心的人都能获得自由。"

    "梵天啊,我看到人们容易生气和伤害,所以觉得这殊胜的法很难説,但我还是决定把这美妙的教法传给世人。"

    説布施、説持戒、説生天、説的过患、wuhui、堕落,説出离的功德

    这是佛陀教导的次第:

    1布施:教导慷慨给予的好处

    2持戒:讲持戒的重要,教导道德行爲的重要x

    3生天:讲善行感得善报生天,教导善行可带来更好的来世

    &g的过患、wuhui、堕落:指出感官的危害和不净

    5出离的功德:解释放下执着的好处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从基础道德开始,逐步引导向更深的修行。

    苦、集、灭、道

    这是佛教的四圣谛,核心教义:

    1苦:生活中存在不满足和痛苦

    2集:痛苦有其原因,主要是渴ai和执着

    3灭:痛苦可以被消除

    4道:有一条通向痛苦止息的道路八正道

    康达王子和提沙祭司子就在座上远尘离垢,生起法眼,见到:"凡是集起的法,都是灭尽的法。"

    这句话表示两位听法者当场获得了清净的智慧法眼,他们领悟到一个重要真理:任何由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事物,最终都会消散灭尽。这是对无常本质的深刻理解。

    "b丘们,他们已见法、得法、知法、深入法、度疑惑、离犹豫、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於师教中"

    这描述了他们的觉悟状态:

    见法:亲自看到了真理

    得法:获得了真理

    知法:理解了真理

    深入法:深刻t验了真理

    度疑惑:超越了怀疑

    离犹豫:不再犹豫不决

    得无畏:获得了无所畏惧的状态

    不依赖他人:不再需要别人告诉他们什麽是真理

    於师教中:在佛陀的教导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受具足戒

    这是指正式成爲b丘僧侣的完整仪式,通过这个仪式,一个人正式加入僧团,接受所有僧人的戒律。

    毗婆屍世尊以法语教导心就从诸漏中解脱

    这段话説明佛陀通过教导、鼓励和解释,让他们明白了世间行爲的缺点和涅盘的好处。结果是他们很快就从"诸漏"指贪yu、对存在的执着、无明等心灵w染中解脱出来,达到了完全的觉悟状态。

    这段经文深刻地展现了佛陀説法之初的重要历史时刻,让我们从多个层面来解析其深意:

    1觉悟与慈悲的矛盾

    此经首先展现了觉悟者面临的一个根本困境:真理至深难解,而衆生迷惘执着。这种矛盾t现了觉者的两难:

    真理的超越x与衆生认知能力的局限x之间的鸿>

    大慈悲心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张力

    説法度衆的责任与可能徒劳无功的担忧

    2法的特质

    经文详细描述了佛法的特质:

    甚深难见:超越常人思维

    寂静殊胜:指向究竟解脱

    微妙智知:需要智慧才能理解

    这些描述揭示了究竟真理的特徵。

    3衆生的根器差异

    通过莲花的b喻,展现了衆生的多样x:

    如水中莲花,有的沉没,有的露出

    根器有利钝之分

    烦恼有轻重之别

    这种差异x决定了説法的策略和方式。

    4教化的智慧

    经文展现了佛陀説法的善巧:

    循序渐进:从浅入深

    契机説法:针对根器

    善用b喻:通俗易懂

    深刻启示:

    1智慧与慈悲的平衡

    真正的觉者既要具备超凡的智慧,也要有无尽的慈悲。智慧使我们看清真相,慈悲驱使我们助人解脱。

    2教育的艺术

    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要考虑:

    学习者的根基

    循序渐进的方法

    适时适地的引导

    3生命的多样x

    要接纳并尊重生命的差异,理解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节奏和理解深度。

    4真理的特质

    究竟真理往往是:

    违反常识的

    需要突破既有思维的

    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的

    5转化的可能x

    人人都具有觉醒的潜能,关键是:

    遇到正确的引导

    在适当的时机

    以恰当的方式

    这段经文不仅是历史的记载,更是智慧的明灯,照亮了教育者、修行者、求道者的道路。它提醒我们:真理虽深,但不是不可及;衆生虽迷,但皆可觉。关键在於如何以智慧爲导,以慈悲爲怀,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如果您喜欢,请把《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盘的光明之路》,方便以后阅读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盘的光明之路【梵天请法品】第二章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5)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盘的光明之路【梵天请法品】第二章证悟成佛的因缘和固定规律【长部14经/大本经(大品[第二])】解析(5)并对佛陀传奇:从皇宫到涅盘的光明之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