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岩石台,这是搏命一赌,要么全员皆死,要么侥幸得活,可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死亡的概率比存活的概率要大得多,毕竟,大家曾经历过的每一幅画,都是在九死里面寻找一线生机。
性命相关,谁也没有立刻回应邵陵的话,只是陷入沉默和纠结。
“今晚先到这里吧,”秦赐打破这让人压抑难捺的气氛,“大家不如先回各自的帐篷,然后好好想一想要怎么做。”
一夜无话,也是一夜难眠。
次日天亮,尽管心情沉重,李小春和女孩子们还是尽心尽力地帮大家弄了早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吃了些,只是吃在嘴里的东西是什么滋味儿,大概已经没有人还能尝得出来了。
“来做个决定吧,”邵陵显然也是一夜未睡,脸上是从未有过的憔悴,“我们脸上和身上的骨相花纹比昨天更明显了,发现了么?”
众人彼此看了几眼,果然,昨天还只是若隐若现的骨相纹理,今天已经在皮肤上透出了清晰的灰色线条,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想必颜色还会加深,直到彻底变为黑色。
“没有时间了。”邵陵说。
“决、决定什么?”罗勏不愿面对现实地问。
“要不要登上岩石台。”邵陵没有留给他一丝奢望。
罗勏抱着头把脸埋在膝上,过了很久,才呜咽着说了一句:“我不想死……”
“不登岩石台的话,很可能一样会死。”邵陵提醒他,“登上岩石台的话,也说不定能活下来。”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罗勏呜呜地哭。
“别逼他……”秦赐叹着开口,“或许我们应该再尽力想想别的办法。”
“我认为已经没有办法了。”邵陵实则也早已失去了平时的自持冷静,说话直来直去,再也顾及不了众人的心情,“要么坐着等死,要么登上岩石台,寻求活路。”
“可我们并不能确定留在下面就会死,也不能确定登上岩石台就真的能找到活路,不是吗?”吴悠也红着眼睛说。
“别再自欺欺人了,”邵陵面无表情地看着她,“留在下面一定会死,证据就是每晚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龙卷风柱,和我们身上越来越明显的骨相,你该不会认为当骨相彻底显现出来后,我们还能以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状态继续活下去吧?意义何在?”
吴悠没了话说,咬着嘴唇落下泪来。
“那么你的意思,你是想要登上岩石台去了?”李小春看着邵陵。
邵陵搓了把脸,吸了口气,道:“对,这是我的选择,我不想坐以待毙,我认为岩石台上一定有解决事件的方法,就像我们进入过的每一幅画,哪一次不是到了快要走投无路的时候,在绝境中寻求到了生机?我相信这一次也一定会是这样,也相信我们一定还能成功破解,就像以前的每一次。”
李小春看着他,目光浮动,似在心里进行激烈的自我斗争和衡量,过了好半天,终于说道:“我只进过一幅画,没你们这些老成员的那些经历和心路历程,说实话,其实我到现在都还觉得整件事特别不真实……就当我是傻大胆儿吧,我也选择登上岩石台。”
“你们呢?”邵陵看向没有表态的其他人。
柯寻看了眼牧怿然,见他微微点头,就道:“我和怿然也选择登。”
“算我一个。”方菲道。
卫东的目光有些恍惚:“真的……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大家看着他,谁也没有说话。
卫东闭了闭眼睛,嘴唇颤抖地道:“好……我也登……”
登上岩石台,已是势在必行,在吃午饭前,十三名成员终于达成了一致。
“我们把登山绳的一头绑在车上,另一头从岩石台的上方扔过去,然后我们从另一头拽着绳子往上攀。”柯寻给大家策划今晚的登台行动,“大家需要利用绳索相互配合一下,把体力较弱的人和岑姐连人带轮椅一起拽上去。除此之外,咱们还需要带上装备,枪,工兵铲,备用的绳子,其他的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我想把我的剔肉刀带上,以防万一,”李小春道,“我用那玩意儿比用枪熟练。”
“我也……”卫东从兜里掏出一把美工刀,“我带这个。”
“我也带了把手术刀。”秦赐略微自嘲地笑了笑。
“我们带一桶汽油上去,”牧怿然道,“也许会用得着。”
“剩下的氧气筒也可以带上去,”朱浩文道,“可以当爆炸物使用,虽然威力不会很大。”
众人又七嘴八舌地添了几样,把晚上要用的东西准备妥当。
“接下来做什么……就,呆着等死?”吴悠失魂落魄地问。
一时无人接话,各自盯着眼前的地面出神。
过了很久,听得朱浩文开口:“咱们这次出来,本来不就是抱着赴死之心来的么,有谁在出门前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后事?现在后悔和畏缩也没用,这就跟进了画没什么两样,再后悔,再畏惧,你都已经身在画里,不破解最终的真相,就永远出不了画。所以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继续下去,害怕和拖延,毫无用处。”
“浩文儿说得对,”秦赐平静地道,“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快让自己冷静下来,越冷静,我们的机会就越大。我带了一些术前镇静剂,如果谁需要的话,在登岩石台之前我可以为你打一针。”
罗勏举了举手,带着浓浓的鼻腔音道:“秦哥,你给我准备一支吧,不然我可能真撑不住……”
秦赐点了点头,伸手拍了拍他的肩。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也只是在大帐篷里坐着,百般念头、千般滋味地度过也许是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下午。
“我真的很后悔,”吴悠伏在自己膝头,声音里带着哽咽,“后悔以前没有再多孝顺我爸妈一点。”
“我也……有一点后悔,”顾青青有些怅然,“我这个书呆子,错过了很多书本之外的风景。”
“我出门之前那一晚,写了十几页的遗书,”卫东颓然地笑笑,“我以为我把想说的话都写完了,可是现在,我觉得我还有好多话没能写上去,我……我真想能再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把这些话补在后面,我写得太少了,远远不够……”
“现在写也还来得及,”岳岑温声说道,“我想你可以把它放在车上,总会有人发现它的。”
“哦,好。”卫东借着咳嗽掩饰自己的鼻腔音,起身去拿纸笔。
“我看,我们不如把整个入画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我们所有的推测都记录下来,”柯寻忽道,“假如我们不幸身死,这些记录或许还可以留给若干年后的某一批入画者,当他们像我们一样推进到了事件的最后一步,同样来到了这个地方,这些记录或许可以帮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可,但凡会泄露入画事件的信息,不是都会被画推屏蔽掉吗?而且我们也会遭到反噬。”罗勏道。
“会被屏蔽和反噬,是因为入画者想要把信息泄漏给局外人,”柯寻冷静地分析,“但我们想要传递给的是下一批入画者,同为入画者,信息不会被屏蔽。
“这个死亡之谷一向人迹罕至,我们再把信息藏得隐蔽一些,藏在只有入画者才会去翻找的地方,就不用担心因被局外人看到而屏蔽掉原有的内容。
“至于反噬,假如我们会死,反不反噬的都已经没了用,假如我们能活,那么证明我们成功阻止了画的幕后力量,自然也就不会遭到反噬。”
“小柯说得有道理,”华霁秋道,“我也同意把整个事件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大家也没有异议,邵陵于是取过纸笔,正要开写,听得柯寻又道:“我觉得,咱们应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做记录,毕竟下一批人很可能是百年以后的人了,不知道写在纸上能不能保存得住,咱们应该多用几个方法,也就多几层保障。”
“我带着U盘,可以存一个电子版放进U盘里。”朱浩文道。
“还可以刻一张光碟,”牧怿然道,“我车上有可反复擦除和刻录的光碟,而这台笔记本装着刻录机。”
“这种东西你还带着?”柯寻惊讶。
“车上有影碟播放设备,这张光碟本来是一张音乐碟。”牧怿然解释了一句,“而且光碟只要不是在极端天气和环境里,保存年限能达二百甚至三百年。”
“太好了,”柯寻说,“那我在手机里再录一份吧,然后把充电器和手机一起留给后来人,免得一百年后这种手机早就成了老古董。”
众人于是分工行动,把整个的入画事件和所有线索整理好后,分别用纸面、U盘、光碟和手机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找一个既不会轻易被局外人发现,又能让下一批入画者容易找到的地方来藏起这几样东西。
“不如就放在那边那片岩石的下面,”牧怿然指着不远处一片低矮的岩石道,“我们被人影幻象引到这里来之后,白天的时候也曾翻查过附近这片岩石,我想,若干年后的某一批入画者来到这里,也会像我们一样,对四周进行查找。”
那片低矮的岩石是再正常不过的普通石头,零零星星地散布在冷硬的土地上,非常地不起眼,大家刚来的时候也曾检查过这里,上上下下看过一遍,这样普通的石头,局外人是不会特意去翻找的。
大家走过去,挑了一块相对大一些、显眼一些的石头,柯寻和李小春用工兵铲抵住石头根,想要把它撬起来,然后在下面挖个坑,把东西放进去,再把石头盖在上面。
两个人大力撬了一阵,终于令石头松动,卫东和罗勏连忙上来帮手,四个人一起将石头抬到了一边去。
柯寻重新拿起铲子挖土,挖了七八铲之后,忽听得“锵”地一声,铲头似是铲到了什么硬物。
柯寻同众人对视了一眼,大家一时屏息凝神不再做声,柯寻小心翼翼地将铲下的土拨开,土下慢慢地露出了一块板砖大小的石头匣子。
众人不觉惊异,柯寻弯腰将匣子捡起来,这匣子没有锁,匣盖和匣身之间的缝隙用像是蜡一样的东西封着,柯寻正要用手直接把匣盖掰下来,被华霁秋拦住,从他手上接过匣子,“我来吧,当心开盖不得法,伤到里面的东西。”说着转向卫东,“小卫,你的美工刀借我用一下。”
华霁秋将匣子拿到旁边去处理,大家也跟过去围观,柯寻也正要跟过去看,却发现刚才挖的土坑里似乎还有东西,“咦”了一声蹲下身,用手小心地拨开浮土,又掏出一只不知什么金属制的瓶子。
再接着往下掏,竟然还有瓷瓶、陶罐、木盒,甚至竹简。
“什么情况,”柯寻捧着这些东西一头雾水地给牧怿然看,“咱们这是不小心盗了个墓吗?”
“不对,”邵陵接过瓷瓶和木盒看了看,“这两样东西上的纹理图案明显不是同一个时代的风格,而且这个瓷瓶做工粗糙,属于低廉品,但这个木盒却是黑黄檀木的,黑黄檀木是非常名贵的木料,耐腐性极好,所以你看,它现在还基本保持着完整,连上面雕刻的花纹都几乎没有什么损毁,如果这是一个墓的陪葬,这两种东西放在同一个地方就太奇怪了,就好比地摊货和高奢品放在同一个首饰盒里一样。”
“那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放在同一个坑里是怎么回事?”柯寻疑惑。
“我有一个猜测。”牧怿然说道。
作者有话要说:
宝贝们,最近的这几章,以及后面可能还会有那么几章,分析和推理的内容相对较多,可能有些小仙女会觉得看到头秃,不过瑆玥琢磨着,入画事件的最终真相,如果入画者们推理得太过轻松和轻易,那么前面十三画的铺垫就成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显得头重脚轻,就有了虎头蛇尾的嫌疑。
大家也看得出来,咱们这篇文其实是偏重于推理解密向风格的,几乎每一个故事都是在入画者们百转千回的思考过程中拨开迷雾见真相的,如果整个事件的最终解密过程还不如某一画来得艰难和厚重,那就有点撑不起这个用了十三幅画构建起来的大框架了。
所以,在最后的解密过程里,入画者们会经过反复的举证、求证和辩证,循序渐进地接近真相,因此,推理和辩证、千头万绪和反复推敲的内容会占据重要的部分。瑆玥觉着,这个贯穿了全文的主线谜题如果让入画者们一猜就对、一竿子就能捅到真相,就不怎么真实了,也会显得太过匆忙收尾、没有对全文负责到底。
所以瑆玥骨碌上来给大家预个警儿,后面还会有个几章的分析推理内容,怕因此看到头秃的小仙女们如果觉得这样一天一秃实在太受虐的话,不妨攒上几章后一次性秃个痛快(喂!)~
不过如果瑆玥稿子写得够快的话,正文的最后几章很可能会在同一天内发出,想攒文的小仙女们也不要离开太久哦~
祝大家周末玩儿得愉快,么么哒~
第365章
山海19┃但为苍生。
“这几样容器都是密封着的,”牧怿然看着柯寻手里的东西说道,“说明每一样容器里面都保存着东西,而既然这几样容器都极可能制作于不同的时代,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人,分别埋藏在这里的呢?”
柯寻心中一动,脱口道:“你的意思是——这些东西很可能也是——”
“是在我们之前的某几批入画者留在这里的,”牧怿然接着他的尾音道,“我们把这些密封的容器都打开,我想里面十有八九是一些文字记录,而这些文字记录,极可能和我们记录下来的一样,都是关于入画事件的线索。”
众人听了此言一阵静默,一种奇妙的感觉从心底油然而生。
在此之前的某几批入画者,他们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年代,也许是几百年前,也许是几千年前,大家彼此之间隔着悠长荏苒的岁月,隔着跌宕起伏的历史,隔着奥秘玄妙的时空,却又神奇无比地生出这样的默契,在不同的时代,在同样的地点,用不一样的方式,写下并保存了相似的文字,然后将它们埋藏起来,为了给予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不幸命运的后来者以最大的帮助,并由衷地希望和祝愿他们能够代替自己,成功地破解这无限循环的恐怖事件,成功地活下去。
看着眼前这通过不同的容器所保存下来的、不同时代先行者们的遗物,一股悲壮,怆然,和感激的情绪充斥在众人的心头,久久无人言语。
最终,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所有容器,果见不管是瓷瓶、木盒、陶罐、金属瓶子还是石头匣子,里面都盛有用各种介质书写的文字,这些文字的字体和笔迹各不相同,有写在纸上的,有写在丝帛上的,有刻在竹简上的,还有刻在薄薄的金属片和石板上的。
而令大家更感到怅然的是,这里的每一份记录上,都细心地标注出了当时的年份,确定了这些记录确实来自不同的年代,这其中最早的年代甚至是在秦朝初期,而每一份记录的年代之间,相隔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多达四五百年,短的也有一二百年。
“如果每一次入画事件的间隔是一百年左右的话,”朱浩文道,“那么这些记录的时间间隔证明,在它们中间,有好几批入画者并没能成功地走到这一步,他们在来到这儿之前,可能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众人闻言,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
“那么留下这些记录的这几批人,他们最终成功了么?”卫东喃喃地问。
“他们肯定失败了,”李小春闷声道,“如果成功的话就不会再继续发生这件事,在我们之前的每一批人都失败了,现在轮到了我们,我实在不觉得咱们能比他们强……”
“先别说丧气话,”邵陵道,“我们先来看看这些记录上写的都是什么内容,或许我们能从前人那里得到一些新的线索。”
“这个秦朝的文字,咱们一直都不认识……”罗勏指着那卷竹简,想起了《海上燃犀图》那幅画。
“不要紧,”牧怿然掏出自己的手机,“那幅画出来之后,我把古文字字库下载到了手机上备用。”
罗勏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半天说了一句:“我算知道姐夫为什么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了。”
“善于总结经验和不足,积极想办法弥补和防范,细致周到地做好万全准备,”岳岑微笑着道,“我很庆幸拥有这样的同伴,而如果做到这个地步我们仍然无法成功的话,我也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牧怿然冲她点了点头,划开手机,对照着竹简上的文字逐一查阅起来。
邵陵和华霁秋负责整理其他的记录,并把这些记录转换成白话后誊写到笔记本上。
当所有的讯息整理完毕,并一条条地展现在众人眼前时,由古至今、纵跨两千多年时光的几代入画者们,齐心协力地为这一恐怖诡奇的入画事件,整理出了一个不为众知、却又足以震撼世间的概貌。
……
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天倾地陷。
天道震怒,落天雷,降天音,挥天洪。
雷震寰宇,独诸神不可躲;天音无声,唯妖鬼难持撑;狂洪如瀑,俱人兽遭灭顶;逆天无道,则天道必亡之。
遂,诸神寂灭,妖鬼遁地,人兽残喘。
……人王大禹,治洪患,定九州,重振天道。大巫高阳氏乃建言:昔妖鬼遁地,恐复出,当以九州之金铸宏器永镇之。
……九鼎成,祭于野,与天音齐鸣,共地基协震,妖鬼不得出,天下大安。
……
闻九鼎没入泗水,余以为奇,夜观星象,竟是万鬼伺动,大灾将至。
余问卜于天,寻策于世,查古卷,阅群书,推演爻变,方知始末。
然九鼎已失,无以为镇,余昼夜焦思,终得一法。
……具九鼎图,得其巫咒之力。因九鼎五阳四阴,余遂与男女徒各四人凑齐九数,化九鼎巫图于骨相。
余窃以为,禹帝所铸九鼎能镇妖鬼,盖因所含天、地、人三才之精,缺一不可。
所谓天,余以为九鼎乃九天柱之化形;所谓地,九鼎为九州地下所出之金铸之;所谓人,即厌胜时须以人祭。
而余今日所为,无九鼎之实体,唯取化相之力耳。故,化九鼎巫图于骨相,是为天;以肉身相祭,是为人,独缺地才。
余百思得一解,尝化地维于骨相,是为地。
地维有四,故又取四徒,化以骨相,集齐天、地、人三才,共计一十三人。
……余携众徒寻至昆仑之枢,此处白日水草丰美,入夜凋荒幽阴,如阴阳两界交替迭更,鬼气冲天。
……余知骨相虽具封印镇压之功,却无降妖驱鬼之力,况世间万事,周而复始,死而复生,盛极必衰,此消彼长。骨相之功,终有衰竭时,妖鬼之抑,总具复扬日。
余徒有救世之心,愧无荡魔之力,憾所学短浅,叹技艺不精,只得尽己所能,穷己所想,舍去肉身性命,以灵识一缕,力封妖鬼百年不入阳间。
然百年后灵识力竭,妖鬼必卷土重来,余留书一封嘱与门内众徒,依余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设厌胜,结魂印,以御鬼侵。
今时,余与十二门徒愿以身证道,争换人间太平。
思及骨相之力百年一衰,天道轮回,劫数周始,或有道友亦有所觉,与余所思所虑尽同,循余之踪迹追寻至此,故留书述此详情,置于石下,待道友志士得而阅之,以增助益。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余身何幸!
……
……吾等一十三人,侥幸由画中幻境得脱,经化生道人相助,得山海经骨相图,并以此为据,寻至昆仑枢。
有缘得见先人遗笺,与吾等所猜相去不远,然吾等亦有新疑,今一并附于此笺,若能助后来者终结此百年轮回,吾等纵死无憾。
疑一,先人所绘《山海阴经图》所标诸地,皆为画中幻境所生之地,然先人既曾嘱其门徒于诸地设厌胜、结魂印,缘何仍有杀人幻境频现?缘何旁处反而未见?
吾等揣之,先人所标诸地,正乃阴阳相接最薄弱处,是以须用厌胜之法镇之,结魂印封之。
而百年后封印力竭,阴气溢出,幻境即现,诱人误入,以期由阳间破坏封印,释放阴物。
所幸封印之力虽将竭,余威尚存,与阴物之力于幻境内博弈不休,然二者相牵相制,力有所限,唯能暗以示之,诱之惑之。
疑二,《山海阴经图》,先人当非信口谓之,莫非另有《山海阳经图》?
吾等尝连结画中幻境所出诸地试为图谱,未果,今将之画于笺末,以供后来者参详。
疑三,九鼎之去向。一说周室式微,恐大国觊觎,惹祸上身,兼之周赧王债台高筑,索性毁鼎铸钱,于外诡称丢失,不知去向;另一说乃随周王或秦王入葬,恐日后陵寝遭盗,谎言没入泗水。
吾等倾尽财力,终未寻得,实在惭愧。然,吾等多方探访高人异士,虽不能言及入画中幻境之语,却可探问九鼎去向。
有无名高士自降生至今未发一语,初见吾等即参星观象,观罢竟开口言道:“九鼎仍在,却不在此间。”
吾等追问下落,高士只答曰:“天外有天,人如蝼蚁。便是九鼎神器,亦不过微尘一粒。可知而不可见,可见却不可得。天地无极,造化万千,身不能及,唯心可及。”
言罢竟是羽化去了。
吾等终未能将高士所言参透,亦未能寻得九鼎神踪,而时不我待,大限将至,吾等只得抱憾而来。原本心存畏惧,几番怯缩,今因缘巧合得先人遗笺,敬其大义,感其大勇,钦其大功,遂鼓匹夫之勇,愿效先人所为,承其遗志,传其遗愿,前赴后继,以身祀道。
天道朗朗,邪不压正,但为苍生,吾身何幸!
第366章
山海20┃天音。
……予等尝秘铸九鼎,取上古所划九州之地青铜,请数百巧匠日夜不休,依骨相图谱铸于鼎上。
鼎成试之,却不见效。承甫君疑因九鼎形制不符,然上古九鼎佚失已久,其形其制早无人知……予等相望无言,顿觉心如死灰。
抱无望之心,入昆仑之枢,见阴域鬼台,应予等命数。
先辈遗志虽宏远,吾辈徒叹力不逮。
而今洒泪成绝笔,仰问苍天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