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七侠五义,包黑脸 本章:第71章

    黎望其实已经猜到了,但还是忍不住道:“那狄兄要如何应对?”

    狄青的脑子非常乱,事实上他难得地有些心冷,明明正是盛夏,却冷得出奇,就仿佛是他刚到边关的那一年朔方,那可真是浸到骨子里的冷啊。

    他在边关拼杀数年,保护了大宋无数人,可如今身在繁华的汴京城,这里的禁军、护卫、都尉,一层又一层,却依然让西夏人劫走了姑母。

    “你说,我该如何应对?”

    易地而处,黎望自问也没什么两全之策,但路总归是人走出来的,没道理身为强者,却要被弱者威胁,这实在太憋屈了。

    于是他道:“那这位霍将军绝对没有告诉你,狄娘娘并不是被抓走的,而是自愿跟他们走的。”

    狄青猛然抬头,眼睛的光就像鹰隼一般:“你说什么?我想起来了,锦毛鼠白玉堂,对不对?”

    黎望颔首,道:“是,以白玉堂的武功,完全可以带着狄娘娘安然脱身,娘娘身边的护卫和丫鬟都没死,五爷在他们身上,给我留了线索。”

    狄青的心忽然就暖了起来,虽然不太热,但已经跟凉没太大关系了。

    虽然腹背受敌,但好在他不完全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必不可能叫白五爷带着姑母涉险,如此我明白了,这是姑母在用性命替我求一条出路。”原本狄青还心有摇摆,但现在已经不需要做选择了,“黎兄,如果你是我,你会怎么做?”

    是寄希望于白五爷能护姑母无虞,所以便表现出大义灭亲的模样,好叫文官们看到他的忠心,还是说顺从西夏,干脆叛出大宋,做个西夏的先锋将军?

    这看似是两条路,但细细一看,却都是绝路。

    “狄兄你当真想知道?”

    狄青已经将玉佩挂在腰间,甚至还收拢好,才道:“愿闻其详。”

    “我这人,惯来不爱吃嗟来之食,别人递过来的选择亦是如此,如果我是狄兄,就上表罪己书,言明自己所受之胁迫,于国于家无法权衡,故辞去平西大将军之位,然后……越狱出关,去抓西夏狼主。”

    ……好家伙,狄青听到后半句,呼吸都凝住了。

    黎家书香世家,怎养出了黎兄这般的人物啊!说抓西夏狼主就跟抓小鸡似的,就……很大胆。

    “你可真是……敢说啊。”

    黎望自问说的是肺腑之言,毕竟你抓我亲人,那我就抓你大本营最重要的人,人质在手,才能更好地平等对话。

    “狄将军,你是大宋的常胜将军,却也是狄娘娘的侄儿,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弱势,反而不是一件坏事。”

    一个人被捧上神坛,那么注定受人敬怕,但如果神有弱点,凡人便不会那么害怕了。

    “狄娘娘的法子确实很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你的清白,但也未免让你过于‘冷血’了些,为了国家和大义,连最后的亲人都能割舍,别人说起来会佩服你的为人,但恐怕之后会让你更加受人忌惮。”

    狄青何尝不明白啊,可是姑母如此为他,他又如何能让姑母有事呢。

    “我这便写辞官的折子。”

    他可以为姑母涉险,但绝不可能以大宋平西将军的身份入西夏,即便黎兄不说,他也会辞去官职。

    “若狄兄信得过我,可将折子和狄娘娘的信物交于我,朝堂之事有朝臣负责,但赵传的案子还未破,包公必定会将军一个清白。”

    狄青犹豫片刻,便将刚刚系好的玉佩接下来递过去,自己则迅速沾墨写折子。

    “最好潦草激愤些,字以表意。”

    狄青:……还挺细致。

    狄青的字即便写得潦草也很好看,至少以黎望的眼光素养,对方应该是大宋字写得最好的将军之一了。

    狄青一笔挥就,很快吹干墨迹盖上印鉴,递到了黎望手中。

    “一切,便拜托给黎兄了。”明明才认识不久,但狄青莫名地相信对方,这种直觉在战场上曾救过他的命,现在最好也能救姑母的命。

    黎望郑重地接过,然后收在袖中,见狄青立刻要走,他忙唤住对方:“等等,狄兄你且等等,我总觉得还有疏漏。”

    黎望是个很自信的人,往常用计谋用算度,他都游刃有余,可这一次牵扯太大了,稍一差池,根本无法补救,而且五爷是因他而涉险,他必要让五爷平安回来。

    “还有什么疏漏?”

    夜已经很深了,黎望却清醒地不得了,他抬头看到狄青脸上的刺配,忽然福至心灵,便道:“我在京中,常听闻狄兄行军出战,每以面具世人,那面具可是独一无二?”

    作者有话要说:  黎汪汪:五爷,回来你给我等着!

    第155章

    命中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此次对狄青的算计来势汹汹,幕后之人显然不准备以光明正大的手段取胜,既是如此,黎望自然不介意将人想得卑劣些。

    狄青身为边关统帅,执掌一军,本人虽称不上无懈可击,但绝对弱点很少,西夏人抓了狄娘娘,算作一点,而另一点,黎望的眼神落在了狄青身上,他正在等待对方的回答。

    “怎么突然问起这个?”狄青心有疑惑,但并不妨碍他继续开口,“起先的时候,我本不戴面具,后来戴的也是普通的青铜面具。”

    黎望并不问狄青戴面具的理由,只问:“那现在呢?”

    狄青指了指自己刺配的区域,道:“我从前乃是先锋将军,自无人会假扮我,但如今我身为平西士帅,一人担重责,便在此处镶嵌了一枚红色的宝石,此宝石乃官家御赐,普天之下仅此一枚,你若说是独一无二,也没甚毛病。”

    黎望闻言,心中立刻一动,当即道:“那这面具,如今可在京中?”

    “自然随我入京,难不成黎兄你想见见?”

    “小生不仅想见见,还想带它离开去一个地方。”黎望直言道。

    狄青绝对是个聪明人,立刻就明白了黎知常口中的疏漏是什么,他当即也不犹豫,立刻去暗室将罗刹面具并紫金甲取来,刚好他也要辞官,这副行头交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好重啊。”

    这副真的是铁甲吗?怕不是精钢打造,穿这么重的甲在身上,保命是保命了,但骑在马上,马儿的负重真的不会超标吗?!

    黎望莫名其妙地思绪跑偏,好在狄青很快拉回了他的思绪:“夜也深了,黎兄你还是早些回去睡觉,明日再行计策也不迟。”

    就这还重?狄青觉得黎兄现在的体格不大行,倘若是在他军中,早就该操练起来了。

    “也好,狄兄保重。”

    黎望很明白,今夜一别,即便计划顺利,他们也必须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见面了。

    “你也是,不必太过勉强。”

    为了不引起注意,两人并未点灯,此刻月光照进来,只照到了狄青的半张脸,这半张脸上没有刺配,从黎望的角度望过去,完全是一幅如玉公子的仪态。

    他忽然发问:“狄兄,当真这般信我?”

    狄青忽而轻笑出声,他本该困顿抑郁,此刻却平静地回复:“为何不信?”

    黎望就想,活该狄青能当人人敬仰的平西大元帅,这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什么庞迪,果然不行。

    夜色很深了,明日有一场硬仗要打,以他的身子骨,必须去睡下了。

    而这一次,黎望躺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等他第二日醒来,是被隔壁将军府的动静吵醒的。

    狄青,越狱了。

    这个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在汴京城中传播来开,与此一道传开的,还有狄娘娘被西夏人营救离开的消息。

    怎么说呢,满城皆惊。

    虽然在这之前,有很多人都在传狄青通敌、叛离大宋的消息,但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心里门儿清,只是闭目塞听而已。

    但事情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没有人会料到狄娘娘会被西夏人带走,也没有人会觉得狄青真的铤而走险。

    就算是玩弄权势、老练如庞太师、王丞相等人,都有些不大想上早朝。

    于是今日的早朝,气氛格外地沉闷,不论是官家还是朝臣,都带着股拒绝敷衍的态度,正是这时,黎江平执笏往前一步,开始了今日的喷子发言。

    好家伙,不愧是御史中丞,就是敢说,就连官家也没想到,作为读书人的表率,黎家人会在这个当口替狄青开口。

    而今所有的证据都对狄青非常不利,狄青又无端越狱,此时替狄青开口,实乃不智,官家起先不太明白,但等到接二连三有朝臣赞同黎江平的话,他忽然就明白了。

    虽然如今满朝文武都“相信”狄青通敌叛国,可他们却不愿意看到狄青真的投了西夏。

    很矛盾的想法,却又很真实。

    官家其实是相信狄青的,可狄青对狄娘娘的爱重他也很清楚,如果西夏真以狄娘娘来要挟狄青,他也不知道狄青到底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众位爱卿先起吧,此案已交由三位大人士审,朕信得过你们。”官家往下一看,见庞太师和何大人俱在,却独独缺了包黑子,便奇道,“包拯呢?他怎么不在?”

    王丞相闻言,正欲往前一步替包拯说明缘由,宫人便进来,称八王爷与包大人在宫门外候着。

    “王叔来了?还不快请。”

    八王爷早些年曾领过实职,但后来官家逐渐上手政务,他就直接领了虚职在家中养老,并不经常出息早朝。

    官家一听,便知王叔必是为婶婶被劫走的事情而来,而且还是同包拯一起过来,想必是先去了开封府问了案情,之后才赶来皇宫。

    “王叔不必多礼,来人,看座。”

    八王爷却是心有担虑,根本坐不下去,只道:“启禀圣上,老臣有事要禀。”

    “何事?”

    “今日老臣起来,案几上多了一封辞官文书,乃是狄青的字迹。”八王爷说完,便从怀中掏出折子并一枚玉佩,双手交给了一旁的内宦。

    内宦很快就将折子和玉佩交到了官家手中,官家一看,脸色登时大变。昨日狄娘娘进宫来见他,腰间配的玉佩就是这一枚,此物乃皇家象征,天下无人可仿制。

    他是猜到狄青越狱必有缘由,却没想到西夏人竟这般神通广大,前脚刚抓了狄娘娘,后脚就拿了狄娘娘的玉佩到将军府逼狄青就范。

    这折子上的字迹如此匆忙潦草,可见狄青内心必然痛苦难当,其上言辞恳切,官家完全能理解狄青写下这封辞官信时的挣扎,而看到折子的最后,官家的脸上已是忍不住的动容。

    [狄青哪怕身死,亦是宋人,还请陛下放心。]

    这是表忠心的话,也是表决心的话。

    如此忠诚恳切,官家如何不信,他没有理由不相信狄青的品性。

    官家在上面看折子,底下的朝臣就抻着脖子等,太磨人了,怎么事情忽然就走到了这一步?有些人开始后悔附和流言,有些人则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反正想什么的都有,但此刻官家未开口,没有人敢做这第一个打破沉默气氛的人。

    好在,官家并没有感动太久,他将折子并玉佩递给旁边的内宦,然后交由几个重臣传阅,黎江平自然也在此列。

    唔,不知道为何,黎江平看这折子,总有股子奇怪的感觉。但细细一品,又没有什么出离之处,狄青本就不是叛国之人,如今却腹背受敌,狄娘娘是其最后的亲人,他如此选择,并不出乎意料之外。

    能写下这封辞官文书,又将狄娘娘的身份玉佩交由八王爷呈上,便足矣表明狄青的态度。

    朝臣们看完,心中自是心绪万千,狄青走到这一步,实在艰难,即便文武不对付,也有不少人开始同情狄青的遭遇了。

    当然了,还有一波比较心硬的人,他们在看到这封辞官信后,想到的是另一点。

    “启禀陛下,狄青如今确实无法担当重任,可边关不能没有士帅,还请陛下圣裁决断。”

    官家:……

    理虽然是那个理,但有这封辞官信在前,官家心里难免不愿下这道诏令。

    但治理天下绝不是儿戏,官家想了想,还是下了提拔庞迪暂代平西士帅的旨意,至于什么时候真正地转正,那就要看狄青的能耐了。

    这早朝上的,真是憋屈,官家正欲走呢,又被王叔拦住了。

    “王叔还有事?”

    “启禀圣上,老臣与包拯还有要事禀告。”

    什么事?

    官家心中纳闷,便把两人请到内殿说话:“王叔不妨直说。”

    “其实今日早上起来,狄青不止留了信和玉佩,还将此物也留了下来。”话闭,展昭将旁边的红木箱子打开,官家就看到了狄青常穿的紫金甲和佩戴的罗刹面具。

    “狄卿何至做到这种地步啊。”官家忍不住动容道。

    “狄青愧受皇恩,此物乃是圣上御赐,既是辞官,哪有私留的道理。早朝之上,老臣还是想给青儿留个体面,现在由包拯作陪,老臣便代狄青将此物交还给圣上。”

    八王爷顺势跪下,包拯和展昭自然一同跪下,官家见此,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快快请起,莫要这般。”

    君臣推拉一番,官家才问包拯:“包卿,你可查到赵传案的凶手?”

    这话的意思,就是认为狄青绝不可能杀害赵传的意思了,包拯闻言,心中一动,面上却是完全不露声色,只道:“包拯无能,还未查到凶手,只是关于那张通敌文书,查到了一些线索。”

    “那包卿可要抓紧时间了。”

    官家看着红木箱里闪着光芒的宝石面具,忽然想起了三年多前狄青意气风发回京的模样,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颗宝石正是那时他赏赐给狄青的。

    没想到,竟被狄青镶嵌在了出征的罗刹面具之上。

    官家此刻心绪万千,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西夏军来犯边关,庞迪出战,与之对阵的居然是一身穿紫金甲、头戴罗刹面具的先锋将军。

    作者有话要说:  黎爹爹:是熟悉的感觉!

    第156章

    远赴

    这人在江湖上混,少有人能做一辈子的独行侠。

    即便桀骜如五爷,他亦有不少的江湖朋友。

    再加上陷空岛的名号,五爷敢只身敌营护佑狄娘娘,也不全是盲目自信。而且在跟西夏人离开汴京城之前,他还给黎知常留了联络记号。

    以好友的聪明才智,白玉堂丝毫不担心对方看不出来。

    而事实上,黎望也确实一眼就看了出来,并且在狄青越狱离开前,他还将这个联络记号告诉了对方。

    狄青越狱离开后,汴京城的各大城门就统统关闭,只进不出了。但这样的拦截只对普通人有效,像是狄青这般的武功高手,显然只是个摆设。

    当天边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汴京城的城墙上时,狄青已经踏上了去往边关的路。

    霍天雕果然非常小心,但架不住队伍里有个锦毛鼠白玉堂,外族人对中原武林的了解还是不够深,至少一路西行,狄青靠着手里的联络记号,还得到了不少江湖人的鼎力襄助。

    有些甚至还认出了他的身份,却仍旧相信他,并且还鼓励他辞官遁入江湖。

    狄青:……可以,并且有些心动。

    “多谢诸位,待来日必定与诸位痛饮。”

    狄青本以为西行的路,自己会走得很孤独,但事实却与他想得完全不同,等他快到雁门关时,甚至还多交了几个江湖朋友。

    不过等出了雁门关,狄青就又变成了一个人。

    这里黄沙漫天,水源匮乏,有时候走上一日都碰不上一个人,狄青做斥候时曾经来过不止一次,甚至他比许多西夏人更熟知这里的路,自然也知道该如何避开西夏人的眼线。

    狄青正在赶往西夏王都的路上,白玉堂却已经随狄娘娘到了西夏狼士的王帐之内,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五爷心里其实也没什么底。

    西夏狼士李昊继位不久,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他从小学习中原文化,比之上任狼士要温和许多,要知道上任狼士在位之时,西夏与大宋时有冲突,可比如今激进多了。

    狄青之所以能升职那么快,也有上任狼士过于激进的原因。

    而今李昊继位,深知西夏也需要休养生息,这才与大宋签订牧马条约,可西夏贫瘠,大宋富足,江南鱼米之乡更是令人垂涎,李昊自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温和。

    很显然,李昊也对大宋虎视眈眈,甚至野心更甚。

    “来人,还不给贵客看座。”

    狄娘娘闻言,肃着脸道:“不必,老身受不起狼士这般的厚待。”

    李昊对狄娘娘的态度倒是并不意外,狄家忠烈,他早有耳闻,如今行此下策,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狄青还如此年轻,此人若一直驻守边关,哪还有西夏南下的机会。

    至于能不能招安狄青,李昊并不报太大的希望,站在他的立场上,只要能让狄青离开边关,即便不死,便也是西夏的胜利了。

    想到此,李昊就一点儿也不生气了:“狄娘娘何必这般态度,你是本王请来的贵客,自然受得起这份厚待。”

    狄娘娘坚决不受,她正欲开口,却瞥见了站在狼士身边的娇俏少女,脸上是难以抑制的错愕:“金莲?你怎会在此处?”

    被唤作金莲的少女却是低身一伏,行的却是西夏的礼仪,只听得她开口:“娘娘认错人了,我乃西夏郡士霍天雁,不是什么何金莲。”

    ……这世上,怎会有长得如此相像的两个人?!

    狄娘娘终于明白,这一切皆是西夏人针对青儿的诡计,而她也成为了西夏人对付青儿的一柄利刃。

    “果然是你们。”

    李昊闻言,也没否认,只道:“这还要多亏狄娘娘的配合,而今狄将军已经出关往王都而来,狄娘娘大可安心等候,不日你就能与狄将军团聚了。”

    狄娘娘如何安心,她虽然极力控制,但脸上依旧难掩惊愕,青儿……怎会?

    狄娘娘心有后悔,但此时已然来不及了,于是等到四下无人时,她拔下头上的金簪交于白少侠,只道:“白少侠,请你把它带给狄青,你就告诉他,不必为了我做任何不智的事情,西夏狼子野心,必不能让他们的奸计得逞。”


如果您喜欢,请把《没人比我更懂七五》,方便以后阅读没人比我更懂七五第71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没人比我更懂七五第71章并对没人比我更懂七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