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种事情?”黎望僵在了原地。
白玉堂见此,当即就乐了:“有没有你自己心里有数,也不知是谁哦,当初还同五爷吹嘘说他记性好,几乎过目能诵,怎么现在装起傻来了?”
黎望整个人都蔫了,鱼豆腐也不煎了,丢给一旁的厨娘就去一旁的角落自闭去了。
“诶,你这人做事怎么半途而废啊?再说了,这寿宴是你自己答应的,可没有人逼你啊,你就这么不想给八王爷做菜吗?”
这是做不做菜的事情吗?这关系到他未来的名声问题!
白玉堂见朋友更加自闭了,终于强迫自己收起了幸灾乐祸的表情,但语气显然还是忍俊不禁的:“不过也是,听说八贤王深得民心,与朝中大臣多是交好,却又不掌权势,等到寿宴那日,旁的大臣或者公子少爷们送的都是珍贵玉器和宝贝,你呢,书香世家黎大郎,居然亲自做寿宴,听上去就很不搭。”
唔,甚至还有几分“讨好”的意味,五爷都能想象到黎御史挥舞藤条的英姿了。
“……倒也不会这么夸张。”
黎望已经自闭完,从角落里坐回了桌上,至于煎鱼豆腐的工作,显然是不准备再接回来了:“八王爷那日不过是与我调侃,只是小生既然答应了,便多少需要送上一份寿宴。”
“真送啊?是用玉雕的寿宴吗?”
黎望当然摇头:“不啊,玉雕的那不就成巽羽楼的杂烩招牌了嘛,当然是能吃的菜。”
“……你别搞事啊,想想你爹的藤条。”
黎望伸手用细签子戳了一块鱼豆腐,才道:“放心,已经偷偷掰断了。”
……好家伙,你家也真够父慈子孝的。
白玉堂对权贵没什么尊崇之心,黎知常又是个很懂分寸的人,他便起了好奇心:“你准备做什么啊?还是说,你准备送一盅药膳汤,这倒也不错,听说你的药膳汤在江南有价无市,寻常人吃了,都能强身健体,送八王爷正合适。”
“……合适你个头,人做寿呢,你送药,几个意思啊?”
白玉堂也自知失言,便问:“你直说呗,明知道五爷我最不擅长猜东西了。”
黎望是好心会替人答疑解惑的人吗?当然不是了。
“等到那日,五爷你就知道了,先容小生卖个关子。”
……可恶,五爷有被气到,于是晚上,他怒吃半锅酸菜鲈鱼,还偷偷去小厨房席卷了所有的鱼豆腐回家。
等到黎晴发现的时候,显然已经为时已晚:“啊啊啊啊啊,白五爷怎么这样!那是我的鱼豆腐,他怎么可以全都拿走!我明日还要带到学堂里去吃的!”
“那你去把五爷追回来呗。”
黎晴:……跃跃欲试.jpg。
就一口吃的,至于嘛,黎望有些好笑,想想偷偷摸摸翻墙来打包鱼豆腐的五爷,就莫名的喜感。
*
因为偷拿鱼豆腐事件,五爷整整三日都没去黎府蹭饭。
等到第四日,吃腻了开封府的臊子面,白玉堂终于忍不住又去翻了黎家的院墙,然后……他就差点儿被香得从围墙上掉下来。
可不是他武功不济,而是上午刚下过雨,墙上的青苔太滑了。
五爷开解完自己,立刻便循着香味去了小厨房,正好看到黎知常一本正经地在往炉灶上的大锅里搁东西,旁边各种碗里,还泡着他送的那些海货。
大大小小得十几个碗了吧,这是在研究新菜?
“做什么呢,这么香,你家隔壁最近没少来串门吧?”
说起来,黎家隔壁左边住的是工部的李侍郎,而右边常年空着,中间又隔着一道很宽的巷子,五爷就经常从巷子里翻进来,他还真没见过隔壁有人出入过。
“哦对了,你家右边那户,住的谁啊?怎么从没见过有人出入,难道是无主的宅子?”可看打理程度,似乎还是住人的呀。
“五爷你不知道吗?”黎望头也不抬,细细做着手头的工作。
白玉堂眨了眨眼睛,忍不住疑惑道:“我该知道什么?”
黎望冲右边努了努嘴,才道:“隔壁,平西大将军府,江湖上狄将军的威名可是很盛的,你就没听过?”
“什么?你和狄青是邻居?”这是什么奇怪的组合搭配啊。
如果说刘正顺在没入京前,是五爷值得敬佩的勇锐将军,但和狄青比起来,刘正顺就连盘菜都不是了。
狄青谁啊,他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他驻守边关,常年与西夏军对峙,边关因为有他,才能百姓安乐,与番邦互通有无。
换句话说,狄青在边关,那是定海神针般的人物,传闻在边关,就算是小孩子都对狄将军的军功如数家珍。
“对啊,不过狄将军常年驻守边关,又还没成亲,将军府并无主人,听说是八王爷的王妃狄娘娘在派人打理。”
五爷自然知道狄青之名,却没想到狄将军居然还跟八王爷有关系:“狄娘娘是狄青的谁啊?”
说话间,黎望已经处理好食材将锅盖盖上,又调整了炉火大小,这才净了手推着五爷出去。小厨房里食物香气浓郁,外面就好多了,五爷不舍地瞥了一眼里面,道:“你这锅汤,几时可以吃啊?”
“还须好几日呢,须知好汤需要炖,况且这才哪到哪啊,才只是开篇,之后才是绝味。”黎望将门关上,又岔开话题道,“至于狄娘娘,乃是狄将军父亲的姐姐,也是他现在唯一的亲人。”
关于狄将军的成长经历,朝中许多人都知道,他年少时混迹街头,还与人斗殴被抓投入监牢,因此脸上还留下了刺配的字,寻常人以此为耻,狄将军却以此为鉴,即便如今功成名就,也没有用药水洗去脸上的字。
“竟是如此?难怪将军府都没什么人影了。”五爷概叹完,又惦记灶上那锅汤,忍不住道,“那你倒是给个准信,这汤到底何时能好啊?”
“好了你也喝不到,这是给八王爷的寿礼。”
什么?竟是如此?!
什么东西最遭人惦记?那自然是闻得到却吃不到的美食了,五爷原本是存了五分的想吃,但听到这话,心里的期望直接被拉满,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日,他都忍不住造访黎家。
也因此,五爷几乎是见证了这锅浓汤的诞生。
鲜和香已经无法形容这一锅海陆汇,也不知黎知常是怎么做到的,光是闻到空气里浓郁的香气,白玉堂就能想象到这道汤的味美了。
若与这道菜相比,往常那些菜,都像是黎知常随便糊弄出来的了。
其繁复考究,简直比黎知常做的考题还要复杂。
“我可听说,隔壁李侍郎都来拜访过三回了,这锅汤,还没好吗?”五爷表示不贪心,就稍微尝一碗就行,巴掌大小那种也行。
“没有,什么食材什么时候放,都是有讲究的,既是送礼,那必须得在最恰当的时辰放,否则就浪费了我多日来的准备。”
说起来,这还是黎望第一次在古代做师父传给他的膳方,佛跳墙嘛,在现代虽然说不上普遍,但只要咬咬牙,也不是吃不到的美食。
但在这会儿,还没有这道菜,黎望看到五爷带回来的海货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道菜。
所谓神佛闻了都要跳墙而来,便知这道菜有多香了。
当然这道菜有多香,就有多难做,反正如果是他自己,绝不会花这么多日做一锅半个小时就能干完的汤。
相较于这馥郁浓香的醇汤,黎望个人还是更喜欢菌汤类,简单快手,想喝就能喝到。
但很显然,五爷不这么想,他都馋了好几日了,怎么的都要来一碗。
好在黎望吊了这么久的汤,等到八贤王生辰当日,还是匀了一小锅炖在自家的炉灶上,至于大部分用荷叶封口,亲自送去了八王爷府。
八贤王此刻正在招待好友们入府吃宴,因不是整寿,所以并不准备大办,请的也多是至交好友,晏公、包公和黎爹他们,自也在其中。
黎望是跟着黎爹一起来的,送礼却并非一起送。
事实上,连八贤王自己都忘了当日在开封府说的话,直等到黎望提起,他才想了起来,刚要说贤侄不必当真亲自做寿宴,就闻到了一股堪称浓郁霸道的香气。
八王爷当场就想,这般的鲜美味道,但凡是个有味觉的人,恐怕都拒绝不了。
而等到黎望将盖在上面的荷叶尽数取下,这霸道的香气几乎是在刹那间铺陈来开,有人甚至还情不自禁地吞了口水。
好家伙,黎爹眉头忍不住跳了跳,他就知道不能让大儿子跟来。
别人家儿子送宝物,他家儿子呢,送……宝菜!
这锅汤在灶上都炖了好几日了吧,臭小子居然连个声都不吱,合着是送给八王爷的生辰贺仪啊!
这么香,光是闻味道就知道非常好吃了,八王爷自说不出拒绝的话,当即就开心地收了这份特殊的贺仪,然后……就对上了各位挚友堪称殷切灼热的目光。
好家伙,早知道如此,就少请几个人了。
八王爷也很无奈,但在对上自家夫人的目光后,他只能依依不舍地命人分食,不过还没等他坐下来细细品味这汤,下人便来报,说是狄将军从边疆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黎爹爹:呵!等老夫生辰,寿宴不能比这道菜差!
第145章
阴影
驻守边疆的将军,自来是无召不得入京的。
狄青作为平西大将军,又是对战西夏边关的统帅,已经有三年都没入京了。这次回京,明面上是官家体恤他离京多年,与亲人分离太久,所以召他入京陪伴亲人,但实则是因为边关最近盛传他通敌西夏,朝中风言风语,官家即便再信任他,也不可能全无猜度。
也正是因为知道这点,狄青接到圣旨后,便星夜驰马回京,也刚好赶上了姑父八王爷的生辰。
“狄青拜见八王爷,拜见狄娘娘。”
狄青三年未回京,但京中却一直有他的传闻,少年天才将军,未到而立之年便做到了边关统帅的地位,即便本朝不重武,亦有大批的狂热粉丝。
黎望从前只在历史书和传闻中知道此人,如今一见,果然是非同一般。狄将军非常英俊,却井非是那种武将的力拔山兮,颀长的身姿,俊秀斧凿的脸庞,若是不说,谁也不会觉得他会是杀敌无数的元帅,也难怪要戴着面具上阵杀敌了。
这便是大宋赫赫有名的面涅将军呐,通身的气质确实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历练出来。
“好好好,快快起来,你在这般,你姑母的眼泪真要收不住了。”
狄青父母早逝,狄娘娘对他就像是对亲子一般,如今见他安然回来,当真是喜极而泣,拉着侄子就嘘寒问暖,知道他一路赶回来连饭都没顾上吃,当即就命人盛汤。
“快尝尝,莫饿坏了脾胃。”
事实上行军打仗,哪有没饿过肚子的,但狄青自不会说出来,反是顺了姑母的意思端起汤羹吃了起来,然后……就被这碗汤征服了。
他也就三年没回来吧,怎么汴京城的吃食这么好吃了?还是说他在边关吃的,都是猪食?!
鲜咸香,因为炖得足够久,汤质都已经粘稠,而汤里面的食材也足够软烂,软烂却井不糊嘴,甚至丝滑却井不油腻,狄青长居内陆,几乎已经快忘了海货的鲜甜,如今空腹一碗汤,胃部当真是熨帖极了。
狄青尚且加快了进食的速度,那桌上的各位大人就更不要多说了。
大家刚才已经被香得够久,但碍于体面,又得知狄青回京,总是得按捺着性子打个招呼,毕竟主人家都没吃,他们却吃上了,多少有碍文人素养。
但须知美食都是值得等待的,这熬了足足好几日的佛跳墙,刚一入口,有人就想写首词来记录这一刻的美妙体验。
什么叫如喝鲜汤,三月不知肉味,这便是了。
香而不散,浓而不艳,醇而不厚,一道好汤,如此简单,却又如此不简单。
虽然黎望炖得多,但架不住嘴也多啊,大家伙儿每人一碗,汤锅很快就见了底,至于里面的食材早就被舀空,这让已经尝过美味的八王爷如何不心痛啊,如果不是多年交情在那撑着,这会儿他恐怕已经命人把汤锅抬走了。
太香啦,真的太香啦,而作为被狄娘娘放在心尖尖的存在,狄青厚着脸面喝了三碗。要不是姑父的眼神太刺人,他真想直接抱锅吃。
“姑父,王府的厨子换了吗,竟做得这般美味?”他都想抢回府了。
八贤王下意识看向了坐在不远处的黎家父子,而事实上呢,黎爹只觉得如坐针毡,真的,各位同僚的目光太火热了,他真的很难当做没瞧见。
“青儿有所不知,这道汤乃是黎小友所赠的贺礼,本王也是第一次喝到。”
狄青初回京,哪里认识什么黎小友,但从堂上众位大人的咄咄眼神,他就锁定了姑父口中的黎小友所在。
当真是风姿毓秀的美青年啊,虽然看着身板羸弱了些,但跟京中那些奢靡不知所谓的书生公子相比,当真是好太多了。
当然了,狄青绝不会承认自己是因为一锅汤而起的美味滤镜。
狄青到底星夜赶路,没坐多久就没狄娘娘劝着休憩去了,而众位大人当也是体面人,自不会在八王爷的寿辰上做喧宾夺主的事情,一时之间,当也是宾主尽欢。
黎望是小辈,虽说一锅汤出了好大的风头,但等香气散去,他就悄悄丢下老父亲,去角落里等寿宴散场了。
黎爹:……家门不幸啊。
坊间早有传闻,巽羽楼的菜单乃是巽羽楼的东家黎家公子亲自定下的,起初还有人想挖这位神厨去自家食肆,但后来经人几番打听,才知道这位神厨竟是黎家公子自己。
这还怎么挖,简直没法挖啊!老饕食客们更是一脸菜色,毕竟黎家公子之后是要走仕途的,等到其入朝为官,那以后哪还有什么新菜啊。
在八贤王生辰之前,这个消息只有小范围的一撮人知道,但……在这之后,黎家大郎就在这个莫名其妙的领域成为了风云人物。
好家伙,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谁不知道黎御史家大公子天赋秉承其父,入读国子监没多久就直接就读甲班,且颇受祭酒司业称赞,俨然是下一届的一甲热门人选。
现在呢,这位居然还有这等不为人知的小爱好,当然了,要说小爱好也未免过于屈才,毕竟这位的手艺可是经过朝中各位大臣的称颂的。
据说那道贺寿汤香得惊为天人,光是闻到的人,就对此赞誉有加,仿佛是喝了假酒一般。
而黎御史,也托自家大儿子的福,俨然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黎爹:……呵,这份殊荣谁爱要谁拿走。
要说黎家也是有名的书香门第,黎父又身居要职,黎望若是不务正业只专厨艺,京中必定会有人嘲讽他枉为黎家人,就像当初晏家几个儿子被嘲讽志大才疏没有继承晏公才能一般。
但黎望显然不是,人十六就中了秀才,如今更是在国子监甲班就读,如此以厨艺传名,大家只会说他个性独特,有乃父之风。
况且黎家大郎还未及冠,少年人总归有些贪玩,况且听闻身体不大好,钻研厨艺倒也不足为奇。
什么叫做一锅汤引发的事端,这便是了。
“哈哈哈,黎知常你也有今天,听说你最近为了躲媒婆,都躲到你大哥家里去了?”白玉堂拍着桌子笑了起来,那叫一个开怀啊。
“……呵!”
五爷却不知收敛,忍着好笑道:“还有巽羽楼的食客,好家伙我刚才路过,看到横幅又多了,都催着你在巽羽楼上架呢。”
“……哎。”
黎望也很无奈啊,早知如此,他宁可冒着得罪八王爷的风险,也不会做这锅该死的佛跳墙了。
五爷见此,却咂了咂嘴,有些意犹未尽道:“五爷平生遍赏鱼味,但你这锅佛跳墙,当真是鲜美无比,便是我,最近都觉得吃东西没滋没味的。”
体验会极致的鲜美,再吃其他东西,颇有种“由奢入俭难”的困倦。
“你真不打算再做一锅吗?”
黎望现在听到佛跳墙就PTSD,闻言就抗拒道:“不做不做,而且里面的海货都用完了,那还是五爷你从山东带回来的。”
……好像确实有那么回事,但只要有钱,这些都不是问题,五爷当即拍着胸脯道:“没事,我这便去修书让朋友多送些过来,你若是不放心,五爷舍命陪君子,再去一趟山东便是了。”
就为一口吃的?至于吗!!!
反正黎望非常不理解,最近就差顶着帷帽出门了,至于他爹,因为喷人又歇业三日,可他把嫉妒坏了。
但事实上,这回黎望还真冤枉他爹了,黎江平这段时间虽然也很不想见同僚,但消极工作显然不是他的为官态度。
他喷人,自然是此人该喷。
官家同样也很明白这点,君臣只是演了一场彼此都心知肚明的戏码。毕竟狄青通敌的传闻乃是空穴来风,有些人跳得太过,难免影响狄青的名声,进而动摇国之柱石。
只是官家虽然相信狄青的人品,却也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好教朝中其他人信服。
正好,狄青还未成亲,一般来说,上位者想要表达对臣子的喜爱,赐婚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碍于前段时间刘正顺留下的阴影,官家刚起了心思,就按住了自己下旨赐婚的手。
毕竟赐婚狄青,是为了表达信任,而不是推远狄青,若是这桩婚事不顺利,也来一出像徐家那种逃婚代嫁,那这乐子可就大了。
官家一想,还是先找狄娘娘通个风,让两家私下里先沟通一番,他才好名正言顺地下旨赐婚。
于是官家挑了个空闲日子,命人传狄娘娘入宫。
狄娘娘其实也非常为侄子的终身大事而头疼,所谓先成家后立业,可青儿都坐到统帅的位置了,家里还是没个女主人,她愁啊。
如此一听官家的打算,她当即就表示赞同,但考虑到青儿的性子独,也确实应该先让两人见一面。
于是她就问:“不知圣上看中的,是谁家的女儿?”
“大理寺卿何方的独女何金莲,娘娘以为如何?”
大理寺卿何方为官公正,虽不如包拯名声响亮,但也是朝堂上的肱股之臣,且何家家风清正,何家公子亦在国子监就读,虽然何夫人早逝,但狄娘娘见过何家姑娘,是个毓秀慧中的好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 白吱吱:为了吃的,五爷可以星夜来回海边!
第146章
相会
“姑母,西夏而今狼子野心,对我大宋又虎视眈眈,如此大敌未除,侄儿暂时不想成亲。”万一他在战场上伤了死了,没的耽误人家姑娘,狄青觉得晚点成亲也不是问题。
见青儿一脸抗拒的模样,狄娘娘便道:“那难不成西夏不除,你就一辈子不成亲了?什么糊涂话,你若是自己能相中什么姑娘,姑母也不必替你操心到这份上了。”
狄青闻言,赶忙道:“劳姑母替侄儿操心了,只是如今,侄儿真没这心思。”
“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有这心思,刚好你回京也没什么公务,这夏日兰花宴,就算是天上下刀子,你也得去,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