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战北望易昉宝珠 本章:第140章

    他是驸马?那他是哪位公主的驸马?

    结合起那疯女人的所作所为,在听他自称本驸马,宋子安立刻想起一件旧事。

    这事情发生的时候,他大概还没出生,大长公主看上了兄长宋怀安,求当时的文帝爷赐婚,但文帝爷不愿意赐婚,加上兄长也不喜她,更不想当驸马,所以明里暗里都远着她。

    从此,大长公主便恨极了宋家的人。

    想起这件旧事,他便又想起父亲曾说过,宋家这么多儿郎,太祖父传下来的这一脉,只有他与怀安兄长是最相似的。

    他顿觉得浑身冰冷,一阵窒息感传来,好一会儿才喘过气。

    他首先觉得很荒谬,这么多年过去了,怀安兄长牺牲了,嫂嫂也死了,大长公主莫非还惦记着兄长?

    惦记兄长不要紧,竟掳他来,是为了……

    他羞怒得都不敢想下去,荒谬,太荒谬了。

    但他马上怀安兄长牺牲的时候,大长公主派人送来的贞节牌坊,这件事情原先他们是不知道的,后来惜惜侄女把贞节牌坊退还,事情闹大了,宋家这边才知道,而他也是回京才知晓此事。

    所以,整件事情虽然荒谬,却也有可能。

    大长公主绝非外边所言那么贤德,可世人皆被她蒙蔽,即便家人去报官,也没人想到他们会被大长公主关押在此。

    不仅仅是关押,方才自称驸马的人说,进了这里想出去就只能横着出去。

    无人知晓,便无人来救,以那大长公主的疯劲,只怕他们一家五口真的要死在这里。

    想到这里,他心头一阵绝望,展开双臂把妻儿抱在了怀中,声音发抖地安抚,“别怕,横竖就是一死,我们宋家儿郎,没有一个人是怕死的,季儿灿儿,可还记得爹爹跟你们说过怀安伯父和几位堂兄的事情?他们是我们宋家顶天立地的汉子,他们牺牲在战场身经百战,也立志收复我商国国土,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无惧牺牲,无惧死亡。”

    孩子止住了哭泣,他们记得怀安伯父,知道他是宋家的英雄,是商国的英雄。

    第700章

    还不如死了

    但是他们依旧浑身颤抖,本来好端端的在家里头,却被几个人粗暴地带来关押于此,他们最大的还不满八岁,怎会不害怕?

    黄氏也怕得要紧,但为母则刚,她忍着恐惧和担忧,也一同和夫君安慰着两个儿子。

    但夫妻对望一眼,眼底里都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谢如墨在那边的牢室,听到宋子安和黄氏的话,他不由得心生敬佩,岳父的精神真的是传递到了每一位宋家儿郎的身上。

    尤其宋子安与岳父接触较少,他也只是个本分的生意人,也能如此铁骨铮铮,太公真是把他们教得很好。

    什么才是真正的世家?他们就是,纵然没有什么人在朝当官,但他们的团结,风骨,足以叫很多世家羞愧,顾驸马也是因此恼羞成怒的,宋子安做到的,他做不到。

    顾驸马和林凤儿是在最左侧的牢室里,谢如墨还是可以听到他们说话的声音。

    林凤儿声音很轻,但是充满了失望和痛心,“她们是你的女儿啊,你怎么能这样狠心?”

    “背叛公主,死路一条,如果我不揭发她,会连累你我的性命,更会连累林家和顾侯府,凤儿,我是迫不得已。”

    “迫不得已?”林凤儿呜咽一声,“这四个字你用了很多年,每一次做选择,你都同我说你迫不得已,你为什么不跟顾侯府说迫不得已?他们有能力反抗,即便没有能力反抗,但只要安于现状,日子总归是过得下去的,可你每一次都来跟我说迫不得已,跟你其他女儿和妾侍说迫不得已,你每次的迫不得已,我们就要有人死,我真的受够了你,青兰是唯一反抗的孩子,她有骨气,偏偏遇到你这么个软骨头的爹,她来见我的时候,我看到她眼底的光,那是我从你眼里从没看到过的东西,你当爹的不帮她就算了,你还要揭发她,还要害她……”

    林凤儿的声音渐渐闷了下去,像是被强行拥抱到怀中,闷着了她要说的话。

    听声音,听气息,谢如墨知道林凤儿身体极差,如果一直待在这里,估计十天半月的,她就没命了。

    顾驸马真是个贱男,辜负了那些可怜的侍妾,连自已的女儿也要出卖。

    他想起曾经在宫宴的假山后遇到掩面痛哭的顾驸马,和如今所听所见的,简直判若两人。

    那时候的他,或许是爱过谁的,但究其到底,他也只爱他自已。

    良久,顾驸马叹息,“你顾着自已的性命,如今公主已经不派人送药来了,我偷偷给你送药,也不知道能送到几时,十月十五如果青兰真的联合北冥王府行动,你和青兰都会没命的。”

    “还不如死了呢!”尖锐的声音响起,听起来像是另外一个人,尖锐里透着狠狠的讽刺和绝望,伴着呜咽,“还不如死了呢,死了去陪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啊……”

    这一哭起来,整个北边的牢室都充斥着呜咽声,顾驸马厉声喝道:“哭什么哭?把他们都吵下来,那就不是死,是一顿打,你以为死是这么好死的?要这么好死你们现在还用活着遭罪吗?”

    顾驸马的话吓着了她们,哭声和呜咽声全部都吞了回去,吞得迅速,像是一场即将爆发的暴风雨,却倏然黑云四散,风平浪静。

    宋子安紧紧地抱着妻儿,这是地牢吗?这分明就是地狱,这是大长公主府的地狱,他做梦都没想到会有这样一个地方。

    谢如墨在那边听得也难受,宋子安一家得多害怕,但他现在还不能把他们带出去,否则一旦明日发现了人不见了,引起了大长公主的警惕,明晚的计划多半是要失败。

    看来,今晚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忍耐而折磨的一个夜晚。

    第701章

    招了淮王妃

    宋家那边在太公的指挥下,没有阵脚大乱。

    他派人再去一趟京卫营,巡防营,以及等京兆府开值,宋家人到京兆府去报案,他们宋家一切循正道流程,他相信王爷和惜惜知道这事,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他们有他们的法子,而宋家如今多是生意人,老百姓,那就用老百姓的办法。

    京兆府迅速展开调查,母子三人大晚上的没有经过正门侧门就失踪了,显然是被人潜入掳走。

    京兆府例行公事也要查问一下,他们回京之后可有得罪过些什么人。

    一边找人,一边问口供,此事连皇帝都惊动了,今日没早朝,京卫毕铭例事禀报,说了宋子安的妻儿晚上无缘无故失踪的事情。

    宋家的人,总会让肃清帝格外关注些。

    而这个时候,内府来报,说北冥王府送回来一名宫女,是昔日在太妃身边伺候的,但因偷盗了一对东珠耳环,且从她屋中搜出很多价值不菲的首饰财物,但那些首饰财物不属于北冥王府,怀疑她在宫里的时候就偷盗了各宫娘娘的首饰,于是送回内府处置。

    肃清帝一开始听禀,说是宫女偷盗的事,便皱起眉头说了句,“这些事情内府处置便是,处置了禀报皇后。”

    但话说出口,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下令道:“严审,看她的首饰和财物到底从何来。”

    太妃身边伺候的人,怎么可能在宫里偷盗到各宫娘娘的首饰财物?根本进不去,便进去了,也不可能单独进去。

    偷盗只能进殿伺候的宫女才有机会,或者是看守库房,但太妃身边的人与他的嫔妃并无什么来往。

    所以,是北冥王府发现了这些首饰财物有问题,不便调查,这才送回宫中的。

    他同时下令京卫和巡防营,全城查找务必要把宋子安的妻儿找回来,天子脚下,出了这样的事,肃清帝绝不能容许。

    这样不惊动任何人而掳走了三个人,而且是在晚上,多半是高手所为,不管是生意对家,还是有些府邸里养着的高手,敢动宋家那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肃清帝本身多疑,这两宗事都是冲着宋家而来的,说是冲着宋家,但实则是奔着北冥王府去的。

    肃清帝虽然忌惮谢如墨的军功,但他在位一日,便谁也不能动谢如墨。

    忌惮,是因为他是帝王,可他和谢如墨也是兄弟,只要他没有谋反的野心,便没有什么容不下他的,再如何,他也是收复南疆的功臣,更是他的亲弟弟。

    严审之下,净心奄奄一息,事情也吐得干干净净了。

    吴大伴过来禀报,“皇上,净心招了,说是淮王妃收买了她,开始是让她时常向太妃进言说她的好处,让太妃关照关照她,到太妃出宫去了王府,没想到王妃把她要了去,于是淮王妃便让她向北冥王妃进言,说她许多事情都十分为难,并非不想帮她之类的。”

    “淮王妃?”肃清帝皱起眉头,这位皇婶在他的印象里一直是胆小怕事,澜儿在承恩伯府遭的那些事,她作为母亲的竟能忍下来。

    “不会是淮王妃。”肃清帝冷道:“继续审,审到她吐出真正的幕后黑手为止。”

    吴大伴道:“皇上,怕是再审不出来了,那净心只剩一口气了。”

    “那就查那些财物首饰。”

    吴大伴道:“回皇上,都查过了,首饰除了一对东珠耳环之外,别的都是金楼做的首饰,至于金子和银锭,也不是官号的,属于私铸的,有银号,但私铸的金锭银锭这么多,没有去向,所以根本无法调查。”

    第702章

    如果流言为真

    肃清帝面上喜怒不明,但熟知他的吴大伴,知晓他因内府办事不利而恼怒。

    任是谁都不相信是淮王妃所为,就算是淮王妃,那也不可能以这么多金银首饰收买她,只为给自已说好话。

    这里头还藏着事,如果皇弟认为没有猫腻,不会送回宫中,定必是发现了什么,但他选择不审而是送回内府,他这种态度其实就表明了他不想沾惹太多是非。

    但人都送回来却什么都审问不出来,肃清帝怎不恼火?

    肃清帝脸色不虞地道:“你找太医过去吊着她的命,只剩一口气也要审。”

    这件事情如果没查清楚,他就觉得有一只大手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操控着,更像是有人在布下一张网,他很不喜欢这种感觉。

    “是!”吴大伴领命退了下去。

    审了半个时辰,吴大伴再来报,“皇上,她招了一人,说是大长公主指使她这样做的,而至于为何指认淮王妃,是怕大长公主报复她的家人,所以不敢说出。”

    “死了没?”肃清帝问道。

    “太医说不中用了,老奴走的时候她快歇气了,如今怕是没了。”

    肃清帝嗯了一声,“此事暂时别对外说,叫内府审问的一干人等全部把嘴巴闭紧了,明日朕再传皇弟进宫来,说起来朕已经许久没有跟他好好坐下来聊聊了,宋子安的事你叫人去打听打听,看如今有下落没?”

    吴大伴出去吩咐了之后,回殿内伺候。

    吴大伴添了茶水之后,见他兀自沉思,也不敢说什么,正要退到一边去,却听得皇上问道:“吴大伴,净心这一次招的大长公主,你信么?”

    吴大伴小心翼翼地道:“老奴不敢胡乱揣测,只是……那净心确实遭了刑,瞧着最后也不像撒谎,皇上您信否?”

    “朕信。”肃清帝手指轻轻地叩在案桌上,若有所思,“还记得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贞节牌坊一事吗?朕这位姑母,真真缺德,为着昔日宋国公拒婚一事,记恨到如今,朕怀疑,是太妃出宫入府之后,她才收买净心的,那净心可说过她都给大长公主送过什么消息啊?”

    吴大伴道:“回皇上,送过,送一次得一次赏赐,例如王府来了什么客人,王妃去跟谁见了面,与什么世家夫人来往,说了过些什么要紧事,还有她得赏赐最多是承恩伯府那事,大长公主让净心盯着王妃可有去承恩伯府闹事,还有承恩伯府那两个从梅山来的女护卫来王府说什么,都一一告知。”

    “承恩伯府!”肃清帝眸色冷下来,“朕听说梁绍中意的那花魁,是顾驸马的庶女。”

    吴大伴道:“这未经证实。”

    “是吗?但大长公主也没出来澄清。”肃清帝唇角浮起了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姑母素来最重视自已的名声,被人如此抹黑竟也不澄清,着实有些反常了。”

    吴大伴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道:“是,确实有些……但可能大长公主觉得流言无稽,无需澄清?”

    肃清帝道:“流言无稽,确实挺无稽的,至少朕未曾见过嘉仪之外的表妹或者表弟,但如果流言为真,那么你猜姑母为何要这样做呢?梁绍自然是不成器的,但是承恩伯府如今一切皆因那花魁娘子起的,朕的这位姑母,想做什么啊?她和承恩伯府有什么仇?”

    肃清帝笑了笑,但眼神森冷了许多,“当然,朕说的是,如果流言为真。”

    吴大伴不敢说什么,“老奴愚钝。”

    肃清帝看了他一眼,淡淡地道:“朕最近听闻百姓闹着要给皇弟修建战神庙,连各地贤土纷纷也写了文章歌颂他收复南疆之千秋大功,这事你可听过?”

    第703章

    以太后的名义

    吴大伴垂着头,神色已是微微变,却恭谨回答:“老奴听过,但并未放在心上,北冥王奉皇上圣令前往南疆战场,终不负皇上所望收复南疆,确有功劳,皇上已经嘉许且昭告天下,老奴认为,北冥王以臣子身份立功是事实,但千秋功业记载,君为先,为主。”

    肃清帝笑了,“你啊,跟朕说话也打玩起了心眼,吴大伴,朕心胸没有这么狭窄,忌惮那所谓功高震主的说法,朕只是疑惑一点,如果百姓要为他建战神庙为何不是在他刚收复南疆回京的时候提出?那时候百姓的心情才是最激动的。”

    肃清帝端起了杯子,眼神颇有深意,“还有,朕记得那会儿已经有各地贤土先生,发文歌颂他了,怎么如今又来一波?是不是还是那些人呢?”

    吴大伴松了一口气,讪笑着道:“老奴没有跟皇上玩心眼,老奴只是看不清楚,不敢乱说,确实如皇上所言,如果要建造战神庙,该是在刚刚收复南疆的时候发起,如今百姓兴奋已过,只顾自已三餐一宿,哪里还会起哄得这样凶呢?”

    肃清帝提起朱笔,开始批阅起奏章来。

    吴大伴见他没说了,自然也没敢再说,其实皇上听了外边闹哄哄的事之后,心里是有芥蒂的,派人去调查过是谁先起哄的,是否与北冥王府有关。

    最后调查回来,发现王府完全没把这当回事,甚至有人把歌颂的文章给王爷看,王爷也只是笑笑说了句,“收复南疆,先有先帝立志,后有皇上筹谋布局,才有今日南疆的回归,怎是本王的功劳?再说,若论武将在南疆的功劳,舍宋国公其谁?”

    这话是丞相传给皇上听的,皇上听完之后,当天的笑容就不一样了。

    加上打听回来,外头对于皇上的赞誉也很多,并非只一味称赞北冥王。

    如今北冥王府把净心送回内府,这一审问又是淮王妃又是大长公主的,皇上少不了要多动个心眼。

    “对了,今日是寒衣节,”肃清帝抬起眸子,朱笔一搁,“朕听闻说大长公主府每年都会在寒衣节这天,请得道高僧登府诵经超度亡魂,积阴德,还有好几位诰命夫人都会来,是吗?”

    吴大伴恭谨地道:“回皇上的话,往年确实如此,今年老奴还没听说呢。”

    肃清帝笑了一声,“大长公主慈悲心肠啊,值得赞颂,传朕的旨意,以太后的名义赐斋饭素菜鲜果于供桌上,以祭那些孤苦飘零的亡魂。”

    吴大伴躬身问道:“皇上,那这事是否需要……”

    肃清帝知道他问什么,扬手,“不必,既是积阴德的好事,大张旗鼓也不是不可以的,也好叫世人效仿大长公主的慈悲心肠,早些去吧,也好让人准备准备。”

    吴大伴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办。”

    操办此事,吴大伴雷厉风行,且在宫里宣扬开去,不多时,宫里的嫔妃纷纷效仿,也命人送了经文和斋饭去。

    除此之外,许多世家闻风而动,纷纷给大长公主送上拜帖,问今晚是否能一同念经超度亡魂。

    这倒是把大长公主给惹恼了,她本意是同那几位太夫人增进感情,人多了反而显得闹腾,那些人连经都不会念,那几位太夫人见了,岂不是怀疑她目的不纯?

    但让她忐忑的是,太后从来不掺和她公主府的事,如今送什么斋饭鲜果?

    她今日忙着准备今晚的事,以及接待顾驸马送来的几位高僧,还不知道净心被送回内府审问的事。

    连宋子安一家的事情闹到官府,也还不知道呢。

    第704章

    寒衣节

    大长公主知道她们是为了讨好太后才来的,心里恼怒却也不能回绝,毕竟,她与那些夫人往日也有结交,不宜得罪,尤其是皇兄刚回京的节骨眼上。

    再说,等到十月十五,宋惜惜的所谓计划时也要用上她们,因此她几乎没怎么斟酌,便全部请了过来。

    颜太傅夫人先到的,带着她的孙女颜如玉,大长公主说明白了一下情况,因着太后有斋饭祭品赐下,后宫娘娘们也有,导致很多有好几位夫人也想来。

    太傅夫人道:“不打紧,有善心便来。”

    太傅夫人信佛多年,心怀慈悲,虽然她偶尔也会和穆丞相夫人一样出席一些宴席,但这些年能让她这么热衷的,唯有这一年一度的寒衣节了。

    她一是奔着超度那些亡魂而来,二是想跟高僧学佛法,往年她是不带颜如玉的,但今年颜如玉自已说要跟着来。

    她知道孙女不那么信佛,但是她总是善解人意,尊重每一个人的信仰,而且还愿意陪着她前来,今晚是要熬一晚上的。

    正厅外已经摆下了香案,搭起了经坛,太傅夫人问道:“志远大师来了吗?”

    大长公主道:“已经到了,如今先安排些斋饭,入夜才开始的,他们舟车劳顿也累了,便安排他们先休息一会儿。”

    太傅夫人说:“如此,我们继续抄经文吧,虽然我已经抄了许多,但越多越好。”

    大长公主想着差人去打听打听情况,但听得禀报说丞相夫人的马车也到了,而且太傅夫人已经叫人备下文房四宝,她只得作罢。

    丞相夫人刚来一会儿,李太夫人和陆太夫人也到了,他们也都各自带了小辈。

    李太夫人已经七十多,但依旧脸色红润,行动利索,她同大长公主说:“这是老身的孙媳妇,叫梁柠栀,她前几个月落胎了,所以今年便跟着老身过来,念佛超度,以求心安。”

    大长公主知道这是李状元的夫人,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位状元郎,自然深得皇上重用,她眸色里蕴了悲悯,道:“若有母子缘分,他终究会再来与你相聚,千万不要悲伤,把身体养好才是正经事。”

    梁柠栀福身,垂下了瘦削的脸颊,“谢大长公主垂爱。”

    “来,同你家老太太一起抄写经文,回头吃些斋饭,等酉时末便要开始了。”

    “好!”正厅里按照往年那样,摆下了檀木矮几,矮几前面是一排蒲团,抄经是盘腿坐在蒲团上抄,等回头诵经的时候他们也盘坐在蒲团上,

    陆续地,各家夫人也都到齐了,顾侯夫人和燕王妃沈氏及金侧妃也来到。

    那些夫人第一次参加,还以为像十五供诸天一样,大家说收笑笑,进行仪式,所以来了便是各种寒暄。

    尤其沈氏,她巴不得多认识些京城权贵的夫人,所以一个个地套近乎。

    丞相夫人皱起了眉头,“今日大家共聚一堂,是有要事做,寒暄就不必了,一同过来抄佛经,若是肚子饿的,先去用点斋饭,你不抄的话也别妨碍了大家。”

    丞相夫人这话让沈氏下不来台,有些恼怒,“不就是打个招呼,丞相夫人不必上纲上线。”

    “什么上纲上线?今日是来做什么的?燕王妃可抄了经文带过来?若抄得多了,你不抄我也不说你什么。”

    沈氏脸色难看得紧,她没抄。

    大长公主在一旁看着,知晓她没有抄经文,气得肺都炸了,早就通知她了,让她做好准备,这样基本的功夫都不做,只想着用寒暄套近乎,有什么用?

    废物!

    第705章

    真正需要的不是他

    大长公主过去打圆场,给金侧妃一记冷冷的眸光,让她看着点沈氏。

    金侧妃心里也恼,但碍于她是侧妃的身份,方才沈氏拉着人寒暄的时候,她不好直接干预。

    来之前就跟她说了,今晚要肃穆些,不是为了结交,沉默,抄经,念经,显露自已的悲悯心肠就是最好的社交。

    结果她一来,就各种拉拢寒暄,自来熟,弄得像是来参加宴席似的,没见那几位太夫人脸色都变了吗?


如果您喜欢,请把《桃花马上请长缨》,方便以后阅读桃花马上请长缨第140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桃花马上请长缨第140章并对桃花马上请长缨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