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落伽山,灵气恰好用尽。那一棵精心照料的桃树开了花,满树繁花,甚是夺目。
修士笑了一下,却再没有往日来此的欢快,她的眼中是悲伤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疼爱她的师兄们陨落了,一身修为荡然无存,与成仙仅一步之遥,那一步也再也无法跨越。
她取出玉瓶,将仙露浇灌在桃树下。接着取出古琴,弹奏一曲。
曲尽,琴弦断。
修士闭目仙去。
这一世就结束了。
小老虎呆了一会儿,抬头与君瑶道:“真是惨。”
君瑶点了点头。
小老虎又呆了一会儿,那个修士就是她,但她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共鸣,她只是不由自主地挂念镜中那棵桃树,修士陨落了,桃树就没了人照料,不知能否过得好。
“阿缘。”君瑶唤道。
小老虎转头,漆黑的眼眸中显出疑问:“嗯?”
君瑶没有立即说话,她眼中蕴藏了无数情绪,像是有许多的话要对萧缘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小老虎不笨,她很聪明,她看着君瑶,忽然明白了什么。她有些不敢相信,眼睛睁大,满是不敢置信。
君瑶缓缓地点了点头:“那棵桃树,就是我。”
第一百三十五章
萧缘觉得,
仿佛梦幻一般。
她在许多世前种了一棵桃树,
那棵桃树成了精,
几千年后,
她们相爱,一起修炼,
一起成仙,永远地相守在一起。
这是多深的缘分。
小老虎既高兴又兴奋,
一下子将君瑶抱住,
十分霸道道:“阿瑶才是我的童养媳,
是我种下的树,是我浇灌的仙露,
从前、现在、将来都是我的!”
君瑶只知她这一生都是阿缘的,
却没想到,连她的生命都是阿缘赋予的。萧缘将她搂得紧紧的,一点都不肯放松。君瑶也抱抱她,
说道:“是你的。”
萧缘高兴地有些坐不住,变成小老虎,
将君瑶扑倒了亲亲,
仍是抑制不住心中地激动。君瑶摸摸她,
道了一句:“呆阿缘。”
多少世了,秉性竟未变过。她说完,自己就先柔肠百结,抱住了小老虎,摸摸她的耳朵,
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一个呆阿缘。
小老虎本来很高兴的,脑袋贴在君瑶的颈间,两只爪子搂着她。但是她突然就想到,倘若她没有那么快仙逝,能看着阿瑶生出灵智,筑基结丹,而后化形,她们一起修炼,就好了。
她看的时候,并不觉得那个修士就是她,像是在看一出戏,戏中演着旁人的一生。然而此时这样一想,她竟就代入进去了。
她能感觉到等着桃核发芽,长出小树苗时的期待,能感觉到给小桃树松土浇水捉虫子时的耐心与爱护,也能感觉到桃树长大的欣喜。
萧缘的脑海中浮现那样一幅画面。不周山一战虽惨烈,但她与师兄们都只受了伤,并未危及性命,天地灵气也无损坏,他们还能运气疗伤。她将仙露浇灌给阿瑶,在落伽山上结庐,一面疗伤,一面照料她的桃树。
桃树得了仙露,生出灵智,会说话了,她就与她道:“给你取名叫君瑶,好不好?”
阿瑶晃晃树枝,说好。
然后她们就一起修炼,有了好东西都给阿瑶,等阿瑶化形,便互许终身。
这样她们就能早几千年在一起。她们已经能够永远在一起,相守的日子没有止境,但萧缘还是想更多一些,比永远还要多。
小老虎想得入神,直到君瑶推推她,才回过神来。她看了看君瑶,忽然反应过来,这些她想为阿瑶做的,正是阿瑶为她做的。
“再看下一世。”君瑶道。
小老虎点头,围到古镜旁,驱动神识。
镜面开始出现画面,小老虎呆了一下,却见镜中之人仍是修士。
她在一处昏暗之地,坐在地上,盘腿打坐。小老虎仔细瞧了瞧,才知她魂魄受损,正在自愈。不周山那一战她受了重伤,伤及魂魄也是情理之中。小老虎一想就想明白了。
受了损伤的魂魄是不能入轮回的,需在地府中将魂魄疗养好了,方能饮孟婆汤、过奈何桥,去下一世。
看来此处便是地府了。
不知她疗伤要多久,小老虎看了一会儿,一直是坐在昏暗处,合着双目,认真打坐的修士,有些走神。
仙人无需睡眠,但三日一回,小老虎记得牢牢的,还有她的果子,一千日一熟她也要去摘。除了这两件事,她与君瑶便时时守在古镜前。
仙人的日子,长得无边无际,仿佛可肆意挥霍,无需心疼。萧缘就喜欢可君瑶在一处,只要能与君瑶一起,做什么都很有趣。
只是修士一直没有动,她伤得很重,需要养伤许久方能使受损的魂魄痊愈。萧缘将时间往后推。不知往后推了多久,修士终于站了起来。
一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吐着红红的长舌头的鬼一蹦一蹦地过来,道:“休养了三千年,终于能投胎了。”
他说话一点也不客气,语气冷冰冰的,好似在凉水中浸过。
萧缘倒未在意他的无礼,只是想竟然一过就是三千年。不过仙也好,妖也好,时光总是较为充裕,她倒也不怎么惊奇。
在她身旁的君瑶却忽然抓住了她的爪子,她的手在抖。
她在紧张。小老虎虽不知阿瑶为何紧张,还是凑过去舔舔她的手背,安慰她。
镜中修士只与那长舌头的头点了下头,就随他去了。
孟婆备好了汤,在奈何桥下等一个个轮回转世的人。修士饮下汤,迈上奈何桥,眼前白光骤现,景象变了。
变成一座宽大的房舍,房中摆设华贵,但细细看去,却都有些陈旧。
一声声女子痛苦的呻、吟不住传来。小老虎听到这声音不知怎么,觉得有些耳熟。不一会儿房中响起婴儿的啼哭。
小老虎知道,她出世了。
一妇人抱着婴儿,喜笑颜开:“恭喜美人。”
婴儿在襁褓中,呜呜地啼哭。
累到脱力的母亲躺在榻上,脸上都是汗,鬓发都已濡湿,听见妇人此言,她显出一个虚弱的笑,正要看看孩子,妇人继续道:“是位公主。”
母亲苍白的脸颊一下子晦暗下去,眼中满是失望,几可称得上绝望。
小老虎的目光也跟着晦暗下去,委屈道:“她不喜欢我。”她一生下来,就被母亲嫌弃了。
君瑶想起小汉王当年孤孤单单的样子,心疼得厉害,安慰道:“阿缘最好了,她不知道阿缘的好。”
小老虎严肃地点头:“阿缘好。”心中也期盼,等她长大一些,镜中的母亲知晓她的好,就会喜欢她了。
但镜中的母亲,显然不是寻常女子。
她的绝望并持续太久,很快就坚定道:“我生下的,是一位皇子。”
妇人闻言,吓了一跳。
室中婢女并不多,除妇人外,还有三名,闻此多是心惊胆战,唯有一人,站了出来,道:“美人说是皇子,就是皇子。”
说罢,她走到妇人身前,又道:“稳婆可要管好自己的嘴。”她一面说,一面从袖中取出一只锦囊,锦囊鼓鼓囊囊的,小老虎定睛一观,透过了外面薄薄的布料,看到里头是金子。
锦囊塞入稳婆手中,沉甸甸的,稳婆却不敢收,忙跪下了,哭道:“这是欺君的大罪,怎敢领受?”
小老虎看到此处已失望透了,这一世的母亲很势利,想要一个皇子。宫妃要皇子,除了夺宠,还能做什么?
小老虎看得怏怏的,君瑶安慰她,她才好一些。
镜中,美人手段了得,已将稳婆与余下两名宫女制服,陪她蹚了这摊浑水。
皇帝姗姗来迟,见了婴儿倒是颇为高兴,抱在手中看了半天。幸而是冬日,婴儿裹着厚厚的襁褓,也无人特去掀开了看,竟当真蒙混过去了。
皇帝看了半日,方道:“此子肖朕。”又将美人晋为婕妤,以示嘉奖。
婕妤的激动都压在心底,面上宠辱不惊,与皇帝说着话。
皇帝是个忙人,看过了小皇子,便走了。
皇子行八,宫中皆称她为八郎。
小老虎起先看得闷闷的,渐渐也入了神。八郎很受皇帝宠爱,周岁时,皇帝召了一名道士来为皇子祝祷。
道士称,皇子有帝王之气。
皇帝大喜,厚赐了那道士,对八郎愈加厚爱。
宫中尔虞我诈是少不了的,八郎受宠,便挡了她前头几位兄长的道,时常遭人暗算。只是她还小,诸多算计皆是她的母亲,那位婕妤代她施行。
八郎很聪明,说话都说得比平常孩子早,学什么都快,长得又白嫩可爱,宗室中的长者见了她,都说像极了皇帝年幼时。皇帝每日都要见上她一回,甚至亲自为她开蒙识字,俨然便将她当做太子来养。
婕妤母凭子贵,也颇受宠爱,宫中人人奉承,兼之皇后薨逝,几要将自己当做后宫之主。
然而假的,终归少不了破绽。宫中人人奉承,也人人都盯着婕妤与八郎,几次三番,险些漏了马脚。八郎年幼无知,懵懵懂懂的,看不到惊险,婕妤却好几回尝到死里逃生的滋味。
直到八郎长到四岁,懂些事了,婕妤迫不及待地教她防范人,只是她的语气很是可怕,教起八郎来也不是讲道理,而是以鬼怪之事恐吓,吓唬她倘若身份教识破,便会有鬼怪来吃了她。
婕妤这般行事,也是有思量的,八郎受宠,见的皆是皇帝慈爱的一面,怎知天子一怒是何等威势。以皇帝发怒来吓她,她必是听不进去的,但鬼怪不同,但凡是孩子,总会害怕这些虚无之事。以鬼怪吓她,必有效果。
果然,八郎听进去了,将自己保护地好好的。只是她的胆子也吓小了,她依旧聪明,举一反三,学什么都快,但却变得胆怯,不敢大声说话。
皇帝起先奇怪,之后教了几回,也未将八郎的胆子变大,便也失望,不再宠爱这孩子。
在宫中过得最难的,并非无宠的皇子与公主,而是得过宠又失宠的那一个。
八郎的日子渐渐艰难起来,起先是旁的嫔妃与皇子嘲讽,渐渐的,宫人也轻视她,不再尽心侍奉。最艰难的是,她长到七岁时,婕妤因失宠怨愤,撒手人寰,只留下八郎在世间。
七岁的孩子,能懂得什么,她很聪明,但性子却极敦厚,旁人欺负她,她也不会告状。宫人们胆子大了,竟敢克扣皇子用度,窃取她宫中的物件。八郎从不与人说,只是看着。
但她有一事记得很牢,便是当年婕妤与她说的,不能教人发现她是女儿身,不然鬼怪会来吃了她。她因此事事都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洗澡,自己睡觉。纵然在黑夜中吓得瑟瑟发抖,也一人独守着一间宫室,不敢让婢子陪她安睡。
这样的日子既苦又阴暗,且又枯燥孤单,没有人与她说话,皇子们不与她玩,宫人们也忽视她,她有时一整日都说不了一句话。八郎小小孩童,竟也未因此而愤世嫉俗,怨恨他人,她生性单纯,眼睛始终是纯澈的。
她最爱去太液池畔,尤其是春日,太液池畔有一片桃林,每到春日桃花盛放,那一片粉色开得烂漫璀璨,灼灼夭夭,美得浓烈。
她一看就是许久,呆呆地坐在池畔,摸一摸掉落在地上的花瓣,待天黑了,方一个人穿过重重宫室,回到自己的殿中去。
后来,皇帝大封皇子,八郎受封为汉王。她又有了期盼。汉王是有封地的,她想长大后,到封地去,平平淡淡地过完下半生,不必富可敌国,不必权势滔天,只要平平安安就够了。
小老虎看得默然,这个小汉王真是可怜,明明是皇子,还总被欺负,她的母亲也不好,势利,不会教孩子,还去得早,留小汉王一人孤单艰难地在宫中挣扎。
只是小老虎有一个疑问,她抬头望向君瑶,道:“我们的名字,一样的。”
她是萧缘,小汉王也叫萧缘。
作者有话要说:
汉王小时候的事。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君瑶不知怎么答她,
只道:“你看下去。”
萧缘只好自己看。
镜中的小汉王有了期盼,
但她的处境并未好上多少,
她才八岁,
仍在居宫中。比她小上数月的滕王常欺负她,她个子小又不会打架,
老是被推倒在地。
不幸中的万幸,滕王跋扈,
却多少还存了些分寸,
虽欺侮她,
却不敢在她身上留下伤痕。
这日,滕王的母亲生辰,
宫外来了不少命妇为她祝寿,
一些命妇携子,这些世家子与滕王一般年岁,仅六七岁而已。
他们拦住了往太液池去的汉王,
将她堵在角落,滕王一贯霸道,
推了她一下,
将她推得跌倒在地。小汉王摔疼了,
眼中含着泪,却强忍着没有掉下来,要从地上爬起来。滕王人小心眼多,先是冷眼看着,等她快要站起来了,
又将她推倒。
如是好几回。
小汉王气得红了眼,但她知道她打不过滕王,何况滕王身边还有两名助阵的世家子,她只好忍耐,但却又颇具骨气,并不为少受点欺凌,就说求饶的话。
滕王恨透了她,若非她先生了几个月,又那么聪明,父皇兴许会对他青眼有加。他总觉得是汉王挡了他做太子的路。眼下见她不肯求饶,越发怒从心起,竟撩起袖来要将她打一顿。
幸而濮阳公主自此处路过,将滕王斥退。
濮阳公主比汉王要大上近十岁,深受皇帝宠爱,宫中无人敢对她不敬。滕王也只敢在汉王面前威风,濮阳公主一来,他连忙逃走了。
小汉王见滕王走了,这才落下泪来。她还想忍耐,眼泪却不肯忍,只好一面哭一面用手背擦泪,加上她一身脏兮兮的袍服,与小小的个子,显得十分委屈可怜。
她很早就没有母亲,但还是很礼貌。濮阳公主帮了她,她站起身来,抽抽搭搭地与公主道:“多谢阿姐。”而后见公主没有旁的吩咐,方哭着走了。
也是这一回,濮阳公主留意到了她,常令宫人来看,滕王是否又欺负她了。
滕王见汉王有人护着,也就不敢再冲她下手。
没了滕王欺负,小汉王过得好了一些,她还是孤单,没有人同她说话,衣食上也常被克扣,仅够饱暖而已。
但小汉王并非骄奢淫逸的孩子,她觉得这样就已很好了。等到能习骑射的年岁,她又很努力地学习,心中想的是,等她将体魄练得强壮一些,以后纵然阿姐不护着她,她也能打过滕王。
一直练到十一岁,小汉王能稳稳地坐在飞驰的小马驹上了,也能拉开她的小弓百发百中。与她一同习射的滕王远远不如她用功,也远远不及她厉害。
一日,她在一旁偷偷地瞄滕王射空了一支又一支的箭,猛然间发现,她已经比滕王厉害,滕王肯定打不过她。
小汉王想起小时总被滕王欺负,忽然间恶向胆边生,她想她也要推滕王一下,欺负回来。
这念头一起,小汉王顿时觉得自己是要做一件大事。
下了学,小汉王悄悄地跟在滕王身后,欲寻一无人处,再下手。她并不自大,知道自己虽然厉害了,但双拳难敌四掌,若是滕王有帮手,她必是打不过的。
小汉王又紧张又忐忑,悄悄跟了一路,但滕王身边总有侍从。他走到半路,累了,便让侍从抱着他走。小汉王很小就没有被母亲抱过了,母亲不喜欢抱她,宫人见此也不敢对她过于娇惯,她都是自己走的。
小汉王虽觉得滕王这么大的人,还要人抱很丢人,但她又有些羡慕,倘若也有人抱抱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