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一个精致的礼盒放到黎静禾的办公桌上。
黎静禾疑惑地看向这个最近有些暗戳戳地跟她较劲的同事。
欧阳健有些不好意思,“静禾,这是我们家送给小初的礼物,你安心替我们转交给小初。”
“怎么突然给小初送礼了?”黎静禾一时没反应过来。
欧阳健也知道延寿丹已经被大领导下了禁口令,不敢大庭广众之下提起这事。
“就是……”他压低声音,“景姑娘不是给我家老爷子送了药吗,他现在吃嘛嘛香,身体倍棒!”关键还会打人!
他想起昨晚老爷子听说他跟黎静禾也即是景神医她妈在竞选部长之位时,只差没被老爷子打死。
什么狗崽子忘恩负义的话直飙出,手上的拐杖在用了延寿丹后形同虚设,追着他打了好几棍。
他现在后背还隐隐作痛。
欧阳健想,若他真抢了景神医她妈的部长之位,估计家也不用回了,这老爷子下手也太狠了,关键全家人没一个帮他,都围着他骂。
他活这么大岁数,几时这么狼狈过?
可偏偏遇到了自家老爷子,还有那已经不能用普通视角来看待的景神医。
景家不管是背后的程氏集团还是在政圈的景程和黎静禾夫妻,只怕要一飞冲天了。
除了景程和黎静禾,景家大门停满送礼的车辆。
从车上搬下来的礼物堆叠成山。
景初回到家里,就看到满满当当的礼盒堆在客厅中间。
一问才知道都是送她的。
她有些好笑,她送老粉丝延寿丹是因为他们都是曾为华国披荆斩棘的英雄,如今年老了却被病痛折磨,延寿丹虽然不能治愈所有疾病,却能修复他们身体的暗伤,增强他们的免疫系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妈妈,这些礼物我能收吗?”景初知道自已的家庭特殊,不敢轻易受礼,免得连累了从政的父母。
黎静禾摸摸女儿的头,温柔地笑了笑,“没事,待会让佣人搬到你房间里去,这些东西你爸爸都报备了。”
景程虽身处高位,但也知道他的位置有许多人在虎视眈眈,因此拿到礼物后,他就让警卫将所有礼品的来源都登记在案往大领导那报备。
没想到大领导知道后反应淡然,居然还嫌东西不够贵重,说便宜那些老头子了。
景程本来还有些疑惑,直到警卫告诉他,送礼的单子里最少三分之一是大领导送的。
看着上面记录的珍贵礼品,景程这才恍然大领导说的便宜那些老头子是什么意思。
敢情他们送礼都卷起来了。
第146章
编撰教材
景初看着这些礼品发愁,看到弟弟翘着二郎腿吃点心,悠闲得有些碍眼。
她才不要花时间去拆礼物。
“弟弟,把礼物拆了!”她指挥道,“拆完再把东西搬到我房里。”
景新想反抗,看到姐姐那淡然的神色,只好小小声抗议,“我还有作业没写呢!”
“拆完礼物再去写。”景初才不管,谁不知他向来在学校做好大半作业,回来还要去练功房蹦跶蹦跶才甘休。
“好吧!”景新不情不愿,可谁让她是姐姐呢?
“你拆完有喜欢的就拿去用!”景初笑道,给弟弟增加点福利。
景新眼睛一亮,这个可以有。
于是立刻拿着剪刀在客厅里忙碌起来。
景初回房,拿出手机查看信息,宋辞好多天没跟她联系了呢。
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返校,新学期开学快半学期了,他就跟失联一样,若不是知道他在国防科大,她都要担心他是不是出问题了。
宋辞这边是忙到不知日夜,为了加快全息世界的架构,他和他的团队日夜不停地整合思路,有时累得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若不是临出发前景初给了他一些自制的保健丸子,让他过度劳累的时候吃上一颗,他怕是得累倒在机房里。
他迫切地想将全息世界建立起来,这样华国那些暗藏的桩子才能无所遁形。
景初太优秀了,她的每一样成品都会引起觊觎,也会引来很多危险的注目,他不敢让景初再置身于危险之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他都不愿意。
所以建立全息世界,将华国纳入全息掌控的领域,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景初的安全。
宋辞没有想到他这次忙碌会让他一年多没见到心上人。
景家人也没想到宋辞会这么长时间消失在他们的视线里,毕竟宋辞已经是默认的半个景家人。
就连景新也问了好几次宋辞哥怎么还不回来。
可大家都知道,宋辞在做的研究能让他忙到回不了家必然十分重大。
景初偶尔会托吉土明带保健药丸给宋辞,后来听说是宋辞的团队人很多,于是做了一大批改良版保健药丸给吉土明,让他带去给宋辞的团队服用。
虽然她和宋辞没有见面,但信息也在宋辞熬过前期工作后续上了,他们都知道彼此安好,约好要一起高考一起上同一个大学,她相信宋辞会赶在那个时候回来的。
在此期间,卫健委马主任通知黎静禾,可以帮忙编撰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的人员已找齐,随时可以到教育部的教材编撰部报到。
就这样,景初开始陪着母亲去教育部上班,开启了她新一步任务。
马主任邀请的编撰人员,有华国工程院院土王琦教授,他也是华国的国医大师,还有孙光荣、方剑桥、何清湖等30位教授。
于是《华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编委会正式成立,分小学组和初中组。
景初没确定去哪个组,她挂名在编委会,哪个组需要她,她就往哪里搬。
倒也跑得很忙乎。
因为教授们教的都是大学生,喜欢言简意赅,点到即止,所以要编撰针对年龄比较小的中小学生的中医药教材,着实有些不知从何入手。
让他们讲医理他们能讲得头头是道,但让他们讲浅显易懂带小孩入门却不知从何说起。
景初想了想,“我觉得得从认识中医开始说起吧!什么是中医,什么是西医得辨别明白。”
“然后就得引发他们的兴趣,比如我小时候,我太姥爷就经常讲跟中医有关的故事给我听。”
“比如中医又叫岐黄之术,‘岐’是黄帝的臣子岐伯,他是华国中医学的鼻祖,‘黄’是轩辕黄帝,他跟岐伯探讨医学的问题很多都被收录在《黄帝内经》中。
而这部《黄帝内经》成为我们华国现存最早也是最权威的中医经典著作,对中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人们出于对黄帝、岐伯的尊重,就将中医称作岐黄之术。”
景初说道,“像这样的小故事,既有趣,也让我不知不觉就了解到中医的由来,比如‘悬壶济世’为何成为医生治病救人的代名词,它也有非常感人的故事。”
“我们的教材,特别是对刚接触中医文化的小学生,用故事去导入,会不会让他们对中医更感兴趣?”
景初的话给编委会的教授们带来了新思路,果然还是需要年轻人的语言来注入思想,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有些教授开始写下要编撰的中医小故事。
王琦想了想,“我们的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可以用故事的形式让小孩了解中医的文化。”
“比如像景小友说的《黄帝内经》的由来与岐伯和黄帝有关,而《本草纲目》与李时珍有关,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也让他们明白中医文化的传承历史悠久,是独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不仅要讲古代的中医药故事,现代中医药的故事也要讲,比如屠老师发现的青蒿素,便是传统中医献给世界抗疟疾的最好礼物。”方剑桥补充道。
其他人附和道,“确实要从古至今,才能展现中医的影响力和意义。”
“那走近中医后,中医的医理和药理要如何传递?”孙光荣问,他是这次教材的主编。
大家陷入沉思。
“从经络学说讲起?”有位教授提议,“经络穴位推拿应用得比较广泛,如果可以学以致用,日常保健也能做到。”
他说的“保健”让景初想起母亲说增加的这门中医药知识读本是作为保健科来普及的。
母亲的本意是在普及中医文化的同时,让中小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自已的身体,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更健康的成长。
如果让小学生学习经络学说,他们明不明白是一回事,但却不见得真正了解自已的身体。
于是景初开口道,“我觉得可以让他们先了解自已的身体信号,毕竟他们的身体如何自已最清楚。”
“我记得在医界中常说儿科是哑巴科,意思就是说小孩不懂得自已身体的信号,没办法正确表述自已的症状,如果小孩能了解自已身体的信号,也就能正确表述,在了解自已身体的同时,也能找到生病的缘由,这才是我们要把中医科加入教材的本意。”
第147章
诗词歌赋里话中医
景初举例道,“比如小孩常见的发烧,是积食发烧,还是咽喉肿痛引发的发烧?”
“小孩咳嗽,有痰热咳,无痰干咳是寒咳,那么也能让他们避免吃错药或吃过食物致使病情加重。”
“还有小孩大小便状态,是黄是臭还是干硬黏腻,都能让他们第一时间直观了解到身体的阴阳平衡情况,从而有意识地去调整饮食,或跟父母讲述,达到防治未病的保健目的。”
景初一连举了好几个例子,然后又道,“我们还是可以用故事的形式来讲,通过分享他们同龄的病案,更能让他们产生共鸣,这样也才能达到教育保健的目的。”
“好!好!好!”王琦一连好几个夸赞,对景初的话大为赞赏,果然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未来华国的中医,有景初这样的人才作为领航人,还有何惧?
这时何清湖道,“小学生用小故事讲中医文化可以激发他们对中医的兴趣,进一步去了解中医和认识自已,但初中生好像就不太合适,用小故事讲,会不会让初中生觉得幼稚?”
王琦想了想,“初中生的能力已经比小学生要很多,这时在教材里加入一些入门级的医理及应用思想,我觉得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心理。”
景初突然想起她初中的道法,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述,虽然不是那么有趣,但也能让他们直观接受。
“我觉得一些医家故事和理论也是可以联系现实的,初中生的思维及接触面会更广一点。”
景初说道,“比如张仲景首创的人工呼吸法、灌肠法就领先西方医学一千多年,可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以为人工呼吸和灌肠是西方引进的医疗技术。”
“我们在普及医家医理的同时,医家的思想品德也得同步,比如药王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才有了《千金要方》后《千金翼方》。”
“他提出的‘大医精诚’是医德规范,强调对待病人要‘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这也是我们当代医生努力践行的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观。
如果我们能在教材中慢慢渗入这样的思想,那么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的孩子,哪怕未来不从医,他们对生命也会多一些敬重。”
大家对景初的话表示赞同,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如果可以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那么将来的医学子也会德艺双馨。
方剑桥是初中组的组长,他突发奇想,“其实初中的教材也能趣话,比如成语里的中医药,诗词里的中医药,我们在普及知识的同时还能结合诗词歌赋,增加理解的趣味性。”
方剑桥的话让大家笑了起来,他也不介意,接着说,“这样不仅中医知识学习了,诗词歌赋也学习了,一举两得不是吗?”
王琦对他的建议很认同,“我记得我学白居易的《生别离》时,对他那句‘檗(bò)苦梅酸’很疑惑,后来学了中医之后才知道诗里黄檗就是黄柏,性苦味寒,而梅是乌梅,奇酸无比。
白居易用黄柏乌梅的苦酸引出了离别的苦酸,也正因为苦酸伤了心肝,才有了他‘未年三十生白发’之哀。”
孙光荣若有所思,“其实华国历代文人骚客在创作过程中都挺喜欢将中医药文化和养生观念嵌入自已的诗词作品中,诗医相通,医词相合也是非常鲜明的特色。”
“对对对!”何清湖附和道,“不是有句‘不为良相救国,便作良医救民’吗,这就是文人骚客和医家把家国情怀及济世救人理念相互融合了。”
景初见大家讨论得热烈也笑开了,“不仅诗词里有中药,对联里也有中药。”
“‘灯笼笼灯,纸壳原来只防风。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这是宋朝名医庞安去拜访苏东坡时,看到他门上挂的两只灯笼随口吟出的上联。苏东坡刚好出来就立刻心神领会,续出下联。”
方剑桥接口,“这个我知道,对联里的纸壳是枳壳,半下是半夏。”
“这个故事我也看过。”何清湖笑着,“他们还在花园里Pk对联,看到翠竹庞安就说‘中暑最宜淡竹叶’,苏东坡随口回对‘伤寒尤妙小柴胡’。”
大家对对联的兴致都被拔起。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有教授刚提出上联,另一个教授就立刻对上“牵牛迎辇翠雀凌霄。”
“白头翁独活度残岁。”
“使君子合欢寿延年。”
……
不管是苏东坡与庞安对联中的枳壳、防风、陈皮、半夏、竹叶、柴胡,还是后面的合欢、白头翁、使君子及独活,都是中药,一下子就让中药名变得趣味多姿了。
黎静禾和陈部长过来看他们的编撰进度,发现他们忙着对对子,有些哭笑不得,但确实只有这样趣味相投的讨论,才能编撰出生动有趣的教材,让孩子们在趣味中学习。
她看大家聊得那么欢,也忍不住加进去,“诗词歌赋还有对联都有中药,谜语里也有。”
黎静禾的话出来,大家都笑了,学中医文化跟学语文知识差不到哪里去了。
王琦反应快,“还真有,比如李白的‘低头思故乡’。打一中药材。”
“哈哈哈——”大家笑弯腰,都是中医的佼佼者,哪会被一谜语打败,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怀熟地。”
古代的怀庆府是现在焦作、济源一带地区,以种植山药、牛膝、地黄、菊花为主,也被称为四大怀药,地黄分熟地黄和生地黄,在谜语中,熟地可以代表故乡,怀熟地则能指焦作济源一带生产的熟地,“怀”也与怀念思念相对应。
像这样含中医知识的谜语还有很多,编撰组的成员笑归笑,正事也不敢耽搁,也将这一想法记录下来。
黎静禾看女儿在众多长辈面前落落大方,并不怯懦,心里很高兴。
“大家的工作告一段落了吗?今天我请客。”黎静禾笑道,“谢谢大家对景初的照顾。”
王琦是所有人里最年长的,笑呵呵地回答,“照顾倒没有,景小友的思路和想法可以说是当代医学子的典范,黎老师教得好啊!”
其他教授也都是认识黎静禾的,收拾手边记录的思路,对黎静禾的邀约无人推拒。
虽说他们医学圈跟政圈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多认识一个人多一条人脉,更何况黎静禾背后还有景家和程氏集团这两个庞然大物。
再来不说别的,就说景家小姑娘也是医学界冉冉新星,交好她也是值得的。
第148章
看到的
时间飞逝,景初已读高三快要参加高考了,景新也如愿考上四中高中部,而消失一年多的宋辞却始终不见人影。
景初有时候会想,宋辞会不会忘记了他们的约定。若不是宋辞时不时发个信息或图片告诉她在做什么,只怕景初都要恍惚两人是不是真的相识过。
幸好景初自已也忙,对宋辞的忙碌也很能理解。
“妈妈,学校要百日誓师大会,你和爸爸谁去参加?”景初拿着学校发下的红色通知单。
黎静禾接过通知单,四中一年一度的成人礼又要举行了。
她看着刚过完18岁生日的女儿,记忆仿佛回到她刚出生那年,软软糯糯的小团子,见到人就笑的招人稀罕,再看现在,花一样的年纪,亭亭玉立,宛若绽放的兰花,纯净而美好。
黎静禾将通知单递给丈夫,“你要去吗?”
景程接过通知单,想起十几年前妻子在深市一中推行传统文化时举行的成人礼,那时她是执礼老师,而现在却身份调换,成了参礼的家长。
“去是想去。”景程道,只是如今他身份特殊,哪怕只是去参加女儿的成人礼,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黎静禾听出丈夫的意思,她倒是无所谓,四中的林盛斌是教育部的老熟人了,教育部有意提拔他上一台阶,最近也有些考察他的想法。
“那我去了?”黎静禾道。
景程有些舍不得,女儿这么重要的日子,他怎么能不参与。
过年的时候女儿18岁生日,因为她不想大办,所以只是一家人私底下吃了顿饭就没了下文,现在学校举行这么重大的仪式,他要是也没参加,以后女儿一想起自已的成年礼并没有老父亲参与时,她会不会不开心啊?
景程这会儿是既想去又担心带来不好影响。
“爸爸妈妈一起去,老师说了,父母双方都可以一起去。”景初道。
她拿着手机给宋辞发信息,问他来不来得及参加学校的成人礼,结果一天都过去了,还不见回复。
景程沉吟片刻,“要不我戴口罩去?”
景新看了他老父亲一眼,虽说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但可能这几年姐姐在家里给大家调理身体,父亲的气色与状态跟三十多岁的男人相差无几,可身上的气势凛人,很威严,让人看了忍不住紧张。
就父亲这副模样去四中,只怕会喧宾夺主,都光顾着看他讨好他去。
至于他母亲,别提了,跟姐姐站一块就跟姐妹花一样,又是华国名人,去学校依旧是倍受瞩目。
“你们要不都别去,我替你们去?”景新决定良心建议一下,牺牲一下自已的上课时间。
黎静禾顺手呼过去就是一个后脑勺,“想当谁爹呢?”
景程看了看周边有没有趁手的工具打人。
景新连忙起身,“我这是良心建议!”他义正言辞,“爸妈你们去都会喧宾夺主,我去刚刚好,谁的风头都不抢。”
景初笑看着弟弟被父亲抽着皮带满客厅跑,半点都不同情他。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