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她这么一说,有些跟她比较熟的同事就笑骂,“黎老师,你哪一次不是把大家聚起来榨劳动力?请我们吃一顿哪够?”
其他人也笑哈哈,附和道,“黎老师,我们来开你召集的会都得先想想后面要多少天回不了家,这苦力你是一次又一次压榨,请吃饭也得请个尽兴吧?”
“好,没问题,你们要怎么吃都可以,我都报销!”黎静禾笑着大方答应,来教育部工作十年有余了,华国的教育事业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焕发着不同的风貌。
教育部长陈建树看着自已的得力大将与大家相处得如此融洽,也笑得很开心,这黎静禾外表倒没什么变化,但处事却越来越大气了。
黎静禾调整面部神色,开始正色道,“今天召集大家来开会,是有个新想法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为此,我还特地邀请了国家卫健委马主任一起来听听想法。”
“大家都知道,我娘家是祖传中医世家,我的女儿景初也是学中医的,虽然我并没有传承家里的中医文化,但耳濡目染之下,对中医知识也熟知一二。”
“前几天景初去同学家帮一个十岁的小男孩看诊,你们知道这个男孩得什么病吗?”
“尿酸高!”黎静禾顿了顿,“听到尿酸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吃海鲜配啤酒等于尿酸高,可一个十岁的小孩,他如何喝啤酒?”
“后来我听景初说,这个小孩是把碳酸饮料当白开水在喝,因为他长期喝碳酸饮料,导致牙齿氧化,骨骼不长,脾胃肾虚寒,甚至体重超标,有了心脏异常的早期症状。”
“我们常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可像这孩子的病人少吗?”
“这些年,我们推行教育改革,为了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多锻炼身体,我们增设了体育课,大部分孩子的体质都得到了提高,可在地方依旧屡屡传来孩子们得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病。”
“白血病,肝癌,尿毒症……”
“大家知道吗,在中医的角度里,白血病会发病是因为病人身体内在虚损、阴阳失和、脏腑虚弱导致温热毒邪乘虚而入导致的。”
“据调查统计,这些患白血病的小孩多数有熬夜的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让他们的身体机能得不到休息,功能退化紊乱,免疫力下降。”
“而七八岁的肝癌、尿毒症患者甚至是刚刚我提到的这个尿酸患者,无一不是病从口入。”
“是食品安全有问题吗?”
“不是,是他们在饮食上不懂得量的积累会变成质的变化。”
“因此我认为,给中小学生普及健康的保健知识,防治未病,能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要如何普及呢?”
“我认为可以增设卫生保健科,在中小学教材里加入中医知识。”
“大家都知道,中医文化已成为医学主流,我们华国官方在大力推行中医文化,今年更是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到华国来学习中医,他们来学我们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去建设他们国家更美好的医疗世界。”
“而我们华国的孩子,除了家学渊源的中医世家子弟自小接触中医,便是考上大学对中医有兴趣的才去报读。”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材,只有大学的教材,我们的中医读本,都没对青少年进行普及,那么我们如何让这些孩子拥有健康的保健常识?”
“华国的中医药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它强调人体的整体观念,注重防治未病,强调平衡调理,追求内外兼修的和谐状态,这与现在的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心理压力等问题的形成也有补益的作用。”
“青少年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身体的自我调理和抵抗力,缓解学习压力和情绪波动,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
“因此,我认为,将中医文化知识融入中小学教育之中,有助于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第136章
普及教育
说到这里,黎静禾笑了笑,“只有孩子们懂得药食同源,病从口入,均衡的饮食,正常的作息,才能提高他们身体的免疫力,才能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健康的基础,不是吗?”
台下的教育者莫不点头称是,这些年,他们也非常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但青少年儿童体弱多病,情绪脆弱敏感都是他们极为头痛的事。
“另外,将中医文化加入中小学教育,可以让中医知识有效地传承与普及,这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了解和探索华国传统文化的窗户,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医文化知识的同时,可以领悟到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产生的积极意义,在他们懂得尊重和理解中医文化的时候,也增强了对华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华国现今大力发展文化复兴,强调文化自信,黎静禾的话,不禁让他们想起十几年前黎静禾在南省教育大厅做的演讲,那时的她曾经讲过,一个国家的孩子如果对自已国家的文化都摒弃,那么何谈挺直腰杆?
一个民族的自信,更多的是来自历史文化智慧沉淀的自信,其他国家尚且懂得知道自家东西好,千里跑来学习取用,而他们坐拥着这些宝物,却不愿意打开去认识并传承,这不是愚昧,是什么?
在场的教育者都热烈地鼓起掌来,他们都赞同黎静禾这一想法。
不过如果要把中医知识加入中小学教材,会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当场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确实,现在教育极力要求减轻学生的负担,增设卫生保健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若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得不偿失了。
黎静禾这个问题也想过,她道,“卫生保健科只做普及,不做考核,这样他们就可以无负担地去了解知识,规避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此才是真正的保健科,不是吗?”
黎静禾一语双关,所有人会心一笑。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讨论如何增设教材,找谁来编撰教材。
这时黎静禾特地请来的马学伟主任就派上用场了,他道,“我这边去找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医师来加入。”
编撰中医教材,这可是名利双收的活,相信很多知名中医师会配合加入。
黎静禾在旁边补充道,“麻烦马主任也顺便找找有没有哪些中医师愿意编撰改版中医读本,将中医知识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或漫画展现,作为青少年儿童读物来普及。当然,程氏集团教育基金会支付相应的稿费。”
黎静禾走上教育改革道路后,她的婆婆程修仪就设立了教育基金会,专门为教育改革项目服务,是她实施工作项目的强大后盾。
马主任连忙点头答应,华国的程氏集团拥有着雄厚的实力,他们主力推行的项目也都是利国利民的,是华国公认的爱国民族企业,有程氏集团做靠背,谁也不会迟疑。
不过他突然想到黎静禾的女儿,“黎老师,你要不考虑一下让景医生也加入教材编撰,我这边再找一些资深的中医师,到时新老医师一起才可以编撰出比较全面的教材。”
另一个教育者也附和道,“黎老师,这教材编撰还要分不同年级,教材侧重也要根据学生的领悟力去编撰,所以我也觉得可以找景医生来加入教材编撰。”
然后他们也不管黎静禾,自行投票,确定都同意景初加入中小学教材编撰的身份,然后才叫黎静禾代为邀请。
黎静禾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呵,先斩后奏倒是做得挺溜的。
陈建树拍拍她的肩膀,“静禾啊,你是好样的,就辛苦点,做做家里人的工作,这编撰教材也是为华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到时我一定让小初的名字也署在教材封面上。”
黎静禾皮笑肉不笑,“我真感谢部长!”
谁不知道她女儿忙成什么样了?要见她一面都难,而且还要上学,最近她一直在死磕物理,听说物理知识吃不太透,宋辞正加班加点给她补课呢。
所以她这是挖了个坑给自家闺女跳?
她想起家里那个女儿奴丈夫就头痛,要是知道自已给女儿加多一个编撰中小学中医教材的身份,只怕又得心疼死。
黎静禾回到家里,丈夫难得比她先到。
她有点心虚地道,“领导,有件事跟你汇报一下。”
景程放下手上的文件,挑眉看向妻子,他十分了解妻子的脾性,“说吧?做了什么事这么心虚?”
呵,还汇报?
他在家里的地位什么时候高了?
“就是……那个……教育部想小初加入中医药教材编撰!”黎静禾说完就想溜。
“过来!”景程立刻喊住妻子,“说说,谁的主意?”
“大家?”黎静禾难得地怕死,“但不包括我!”
“你没拒绝?”景程很想脸黑,奈何妻子这副心虚的模样让他黑不起来,又好气又好笑。
“没来得及!”黎静禾低下头,她是真的来不及,底下的人根本就不把她当一回事,三言两语就全票通过请景初加入教材编撰组。
“呵!”景程冷笑,“回头女儿又忙得脚不沾地,你就该心疼了!”
“我知道,这不是他们直接越过我就投票吗!”黎静禾讷讷解释道,“要不我们不跟女儿说这事,回头跟教育部的说女儿没空参加?”
景程看向妻子身后:“……”
黎静禾身后的景初和宋辞:“……”
宋辞忍住笑,“阿姨,我们放学了!”
黎静禾立刻转身,看向女儿和宋辞,打哈哈,“回来啦,肚子饿不饿,用不用先吃点点心垫垫?”
景初看着试图转移注意力的母亲,很少见到温婉睿智的母亲这副模样,景初抱住她,蹭了蹭,“妈妈,我不怕累,我希望我们华国人都健健康康的,我们每一代人都拥有着健康的体魄,国家才能更繁荣发展不是吗?”
景初知道母亲去建议将中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材的事,她知道母亲在用她的行动支持她,肯定她,她又怎能让母亲为难。
“妈妈,我会努力的,不会辜负你和爸爸的培养。”景初道。
华国人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将中医文化走入中小学教材,传递正确的养生保健观念,才能打好健康基础,只有每个人都健康强大了,国家未来栋梁才能更强壮富有力量。
第137章
春晚演出
就这样,景初和父母确定了等教材编撰成员到齐后,参与其中的编撰工作。
寒冬腊月,期末考完不久,不知不觉迎来了春节。
景初收到了参加华视春晚邀请函。
黎文慧和黎静禾也都收到了。
黎文慧带着她的关门弟子唐悠悠直接到景家四合院住下。
华视依旧是请黎文慧独唱一首歌。
只是黎文慧听说景初也有收到邀请函,于是有了新主意。毕竟如今华国,不仅是景初备受瞩目,就是黎静禾也一直在公众的视线范围,不是明星,却比明星还受华人欢迎。
黎文慧把她们母女叫来四合院,将自已的想法跟她们说了说。
黎静禾向来不爱出风头,第一反应就是拒绝。
景初也不想参加,她现在要忙的事太多了,本草园因为下雪覆盖了很多药植,她还在想要借机种适合天寒地冻的药材。
但黎文慧任性惯了,哪有她们母女推拒的余地,“我把老太也请来!到时四代同台表演。”
黎静禾也犊,“那可以,等姑姑把奶奶请来京都了,我和小初就参加。”
黎静禾想,现在面临春运,天寒地冻,她奶奶向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会来京都参加春晚表演。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自家姑姑的忠实粉丝,也就是她的亲婆婆听说她们要四代同台表演,二话不说就派专机飞往江市,不仅把黎老太请来了,连黎老爷子,景初的外公外婆都请来了。
所以呢?
拒绝得了吗?
大家或许不了解,整个黎家最严格其实是黎老太,她说话向来轻声细语,但她所要求的都必须做到,若做不到,她也不骂你,慢条斯理地一遍一遍地重新教,错过吃饭时间,没关系,她陪着;睡晚了,也没关系,她也陪着。
因此如果问黎静禾母女怕谁,唯黎老太莫属。
当然,也包括肆意惯了的黎文慧,她一身才艺,基本来自黎老太,若没黎老太的耐心,坚持,大概也成就不了如今的她。
于是临春晚节目开播前,景家四合院声乐不断,景初也收了去本草园扒雪的念头。
而春晚节目组听说黎文慧将带领黎静禾母女以及她们的长辈同台演出,顿觉天上掉馅饼,这泼天的富贵不接吗?
死也得接。
本来他们发出邀请函,无非是想请黎老师和景神医捧场,没想到还能看到她们表演,不要说表演得好不好,光看这阵仗,就能灭杀其它电视台。
他们悄悄地在网上放出消息,黎老师和景神医将与黎文慧同台演出,不到一天,华视网播账号就新增几百万粉丝。
节目导演笑得合不拢嘴,这春晚的收视率,妥了!
春晚那天下午,众明星按序步上红毯,与往年不一样的是,娱乐记者们的心思都放在还未出场的黎家三代人。
好不容易等到景家的车队了,下车的先是一群人高马大的保镖,然后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她看起来精神烁烁,身上穿着红色的旗袍,外面披着狐狸毛领,看起来就是一位精致的老太太。
然而谁都不认识她,只是相机下意识地抓拍老太太的神色,莫名觉得很慈爱。
接着下车的是黎文慧,她身穿白搭红的明制马面裙套装,外面披着大红色的披风,看起来保暖又喜庆。
黎静禾在黎文慧下车后才下车,她换掉向来喜欢穿的马面裙套装,而是一身宋制长款旋裙,也是披着大红色披风。
景初是最后下车的,她穿着红色的唐制襦裙,梳着古式的发型,看起来很可爱。
她们四人下车站齐,景初扶着黎老太,黎静禾挽着黎文慧,缓缓进场。
她们婉约古典,面容相似,就像同一个人不同时代的样子,让所有人震惊了。
等待多时的记者手上的相机不曾停下,他们隐约猜到,今天要表演的节目不是三代同台,是四代同台。
这将是华国今年春晚最瞩目的节目,虽然节目组保密工作做得十足,但不管是谁,都万分期待。
华视春晚准时开播,不管是电视机前的观众还是网络上看直播的观众都守着,就连平时嫌春晚无趣的年轻人也静静地看着。
“尊敬的各位观众,我是梁晶,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整个晚会团队,祝贺大家新春快乐!”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不禁感慨万分,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努力与挑战,历经了多少风风雨雨也依旧不断前行,这一年,凝聚着我们的心血与汗水,让我们为这一年辛苦的自已,充实的自已鼓个掌吧!”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开场热舞《龙腾鼓舞》。”梁晶介绍完开场节目,退到舞台一角,看向坐在最前排的景家专座。
今年景家人都齐齐到现场,还有几个他们不熟悉的人,大家都猜是黎老师的娘家人。
她是今年才被选中主持的,当时要报读播音专业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于是她私信黎老师询问该怎么办,没想到黎老师不仅看到了,还回复了她,让她有为梦想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今她主持春晚,成为了全家的骄傲,而她最想感谢的就是在她迷路的时候,给她指点迷津的黎老师。
梁晶看到后面有黎老师和家人的同台演出,彩排的时候她们都没出现,有些担忧她们等一下走位出错。
而梁晶担心的黎老师这边,正忙着给黎老太端茶递水。
景初和黎文慧倒是看得很惬意。
宋辞也到现场了,他挨着景初坐着,一边给景初拿干果,一边给她加热茶,也忙得不亦乐乎。
景新也忙,他坐在唐悠悠身旁,黎文慧交代他看好小女娃,所以景新也时不时端着糖果干果给唐悠悠吃。
唐悠悠现在被黎文慧养得十分水嫩,圆溜溜的眼睛特别有神,笑起来很甜美,听说之前参加的天籁之音拿了季军,给姑姥姥长了脸,让姑姥姥走到哪都要好一顿夸。
景新向来爱屋及乌,再加上小女娃确实讨喜,所以他也得心应手地照顾着。x02
第138章
步步高
黎文慧的节目放在中间,快十点的时候,只见梁晶神秘一笑,“大家知道我们今年最受欢迎的人是谁吗?”
台下的人吼,“大小姐!”
“景神医!”
……
“看来大家都知道,我们熟知的景神医,去年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景小姐是我们去年最受欢迎的人,那么还有谁你们特别喜欢?”
“黎老师!”
“黎文慧!”
……
台下的声音十分响亮。
网络上的网友也火速出手。
千呼万唤,终于等到三代同台了!
路透:是四代同台!
啊啊啊——今晚就等这个节目,太期待了!
……
随着梁晶与台下观众互动,舞台中间架着两台古筝。
黎老太缓缓地站在其中一台,开始演奏《步步高》的前奏。
黎文慧有舞蹈功底,虽然年过七旬,但身姿修长,几个旋转站到另外一架古筝前弹起《步步高》的调,与黎老太的曲调相和,弹了一小段后,又旋转开。
黎静禾笑盈盈地快步上前,接着姑姑的调继续和奶奶的曲,弹一小段后又快步走开。
景初紧随其后,接上曲调相和。
就这样,黎文慧和黎静禾、景初三人围着黎老太,轮流在古筝上和曲,台下的观众这才看明白,她们表演的居然是流水式演奏古筝。
以轻快为主调的古筝,伴随着她们轻盈的脚步与和曲,让台下的观众也忍不住跟着节拍鼓起掌来。
网友更是大开眼界。
见过四手联弹的,没见过这样跑起来的流水弹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