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挑眉,“那其余三成呢?”
“你方才有一句说得对,父皇当年确实有意择我为太子。那些年他老人家龙体每况愈下,朝野各拥其主,结党营私。所以在我及冠那年,他教会了我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李桓问得有些急切,毕竟,父皇从不像疼李绍一样疼过他。
李绍不答,只抬手在腹上比划了一道,动作干脆利落。
“这一刀,是你三哥捅的。”
隔着衣衫,李桓似乎都能看到那一道伤疤,经年累月不消不散,仿佛只要轻轻挑拨一下,还会不断流出脓血。
李绍道:“我与你三哥两人自幼情义深厚,纵然我赴边疆为将,相隔千里,与他也常有书信往来。后来他有意称帝,仗恃兵权生事,扰乱国政,犯了父皇的心头大忌,父皇就派我去华阳道缴了他的权。”
不费一兵一卒就收缴下三皇子的兵权,是李绍头一回在政事上惊动朝野,此事沸沸扬扬,如雷贯耳,李桓自然知道。
李绍甚至从华阳道运回了三皇子的尸首,令文武百官都看到了叛乱谋位的下场,自此之后,朝中想要借机生事的官员都偃旗息鼓,各自安分了很长时间。
“我本意想护他回京,向父皇求情,可他不信,我跟他兄弟十几年,他都不信……”李绍笑了笑,眉峰一抬,手指又懒洋洋在腹上划了过去,“这就是下场,我不杀他,他就杀我。知不知,回京复命时,父皇看着六哥腹上这道手足相残留下的伤口,说了什么?”
“他说,‘这一刀,就是让你记住,为帝王者,至亲可杀’。”
这就是父皇教给他的道理。
那是头一回,李绍意识到自己或许当不了一个好皇帝。在最初的每一个长夜,梦魇都会折磨着他,那些人邀他庆功行乐,他也不觉欢喜,每一刻都想离开这扼得人窒息、到处泛滥着腐朽味的京城,只是他肩上尚且还扛着大梁河山,又怎能轻易卸下?
直到在教坊司里,有个女孩子曾放肆地捧住他的脸,满面倔强与不屈,愤怒地承诺:“你看着罢,总有一天,我会离开的!”
事后,那长夜里不再是梦魇,而是她的脸,她的话,从中醒来,李绍倚靠在床头兀自大笑,暗道:他李承策如此,竟还不及一个小奴儿,岂不可笑?
翌日他就策马出京,不顾父皇再三相召,赴往边关,毅然决然地离了这令人喘息不及的泥淖樊笼。
后来先帝生辰,传来的书信上有切切思念,字字都盼他回家,李绍才带着边关大捷的军报回了京城。
除夕宴上行于梅林,李绍见有一团雪影玲珑可爱,正踮着脚努力去摘最艳的梅枝。他抬手为她折下,与她相望时,愣了一愣,他听见合着花苞的梅枝儿在他心头上一下怒放开来的轻微颤动。
好久,他将梅枝送予她,似笑似叹道:“怎还这么小,真像只小家雀儿。”
企V鹅号⑶⑶⑵Q⑵⑶O⑼⑹⑶⑵|ロロ耗3③⑵②⑶零9⑹3⑵
第63章
两不疑(四)
他以为李慕仪年幼,早早忘记了当初的事,又怕在她面前失了雁南王的颜面,索性不再提及;李慕仪却当他那时蒙着眼睛,不曾见过自己的模样,且她还是教坊司的官妓,哪里能得雁南王的垂青?
如此纠葛数年,痴缠数年,仿佛这世间情爱就得经过如此消磨,才配得个圆满。既然已来不及悔不当初,就只得再三珍惜眼下了。
李绍珍惜得很。
“六哥真想夺了你的皇位,当初也不必再养个傀儡出来,给自己挡道。”他抬手令人端了两枚虎符上来,指给李桓,“这是禁军以及神威营的兵权,你想要,就拿去罢。”
“这是什么意思?”李桓笑得有些疯癫无状,“这一局,朕还没玩得尽兴,六哥就要认输了么?”
“你就当六哥是认输了罢。”他唇边似笑非笑,那样的笑容刺目得很,似乎扎出了血来,令李桓一下握紧了拳。
怎能不怒?怎能不恨?
他争了多年的东西,日夜惶恐会丢掉的皇位,不过是李绍曾经唾手可得又轻易舍弃的废物。
何其讽刺?何其可笑?
李桓咬牙切齿道:“你终究看不起朕。”
李绍哪里能看不起李桓?当年他因嫉妒就敢推小十一落水,看着人痛苦地溺死在湖中,丝毫不惊不动,这等狼心虎胆,可不是随便挑个人就能做到的。
李桓才是先帝意下最合适的人选,辅佐他到如今,李绍已尽了对先帝的孝,对大梁的忠。
“你何必在乎?”
李绍说这句话时,李桓似乎听出了些许怜悯,可他要李绍的怜悯做什么?李绍的怜悯,只会更得彰显他的可怜、可悲,这更让他愤怒。
“朕如何不在乎!”他眼色浓红,“朕哪一天不想赢你?不想证明父亲的选择是错的?!朕的母亲才是大梁的皇后,是他的妻子,唯一的妻子,温恭贤淑,何曾做过一件错事,走过一步错路?却落得那样的下场……朕又哪一点不如你?他怎就不肯来抱一抱朕,疼一疼朕?偏偏都选择了你,就连永嘉都……!”
气息哆嗦得不成了调,消失在一声低噎当中。李桓咽了咽喉咙,很快就将激动的情绪压抑成波澜不惊的平稳,说:“朕不会放手的。”
李绍道:“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借助了谁的力量,你都步步为营,走到了今日,而且走得很好。既选择了,又要后悔,身为大梁男儿,连承担后果的魄力都没有,谁又能看得起你?”
“朕不后悔。”
李绍不轻不淡地接了一句:“既不后悔,又何必如此苛待永嘉?”
李桓听他一句,耳畔有漫漫寒意,双手攥得紧紧的。
他知道李绍已经做出了最后的摊牌与让步,能有今日不动干戈的对峙,皆因李绍还念着大梁江山,需要顾全大局,不得凭私情行事,否则以李绍的脾性,哪怕是起兵造反,李桓都不见得奇怪。
可他宁愿李绍造反……
至少他还有赢得机会。
李桓以为,李慕仪会来求他的,他每天都在暗暗叮嘱自己,她要是来了,万不可再像之前那般待她,一定好好同她讲明自己的心意,也独自安慰,她曾经那样疼爱他,疼了他许多年,总不至于因为他的莽撞,他的口不择言,他的嫉妒,就永远都不再原谅他……
可李慕仪甚至都未再出现,就给了他最明确、最决绝的答案——愿与李绍同生共死。
他提到喉咙里的那一口不甘的恶气,因李绍那句“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猛然间泄之千里。
李桓有些提不上力气,低垂眉眼,手指抚着冰凉的虎符,问道:“朕听说,六哥甚至愿意娶她为妻?她曾经可是教坊司里的官妓,你真不在乎她曾在方欢那样的人手中……”
李绍从容地截断了他的话,“我一早就知道。”
李桓一怔,复而扶着座椅扶手,弯腰苦笑了好久,“好,好,好极!朕身为九五之尊,又怎可能真娶一个官妓为妃?”
他逐渐敛了笑意,眼中波痕也逐渐隐在锋锐逼人的目光中,李桓挺直了腰,不动声色的天子威严挡亦挡不住,从这副年轻的躯体流露出来。
“六哥为大梁尽忠职守多年,如今想交权卸甲,朕若是拒绝,未免有些不顾兄弟情义了。只是现下与越祗的谈判迟迟未定,实在烦扰得很,临走前,六哥替朕再尽一回忠罢,打发了萧原,朕就准你回江南。”
李桓起驾前,掌事太监奉上一个锦盒,打开来看,原是“寒松针”。
这对于李绍来说,却是意外之喜了,奉上解药,他可不觉得象是李桓能做出来的事。
李桓看着他挑起的眉峰,就揣度出他的诧异,撂下不清不楚的一句,道:“你毕竟还是朕的六哥,朕也只有你这一个兄弟了。”
这一味寒松针,是出于政事权益的考虑,还是确有几分真心真情,或许连李桓自己都讲不清楚。
*
与越祗的谈判僵持了近两个月,李绍腹部的刀伤都好得个七七八八,还不见送走萧原。
许是有所筹谋,尚需一段时日,急不得,不过此事已交给李绍解决,李慕仪便不忧心了,只是很疑惑他当初是如何说服李桓的。她旁敲侧击地问过几次,都教李绍逮住了小尾巴,他含混过关,只道:有舍有得。
李慕仪想,那必定舍了不少。
这日暑热,人往明晃晃的太阳底下一站,便似要融化一般不断流汗。到了晚间,才从浓翠绿荫中透出来一股一股的凉风,李慕仪汗凝的身子黏腻起来,实在难受,也不待李绍回府,先行去沐浴。
雁南王府中辟了方玉池,银波泛泛,雾气腾腾。
纤细的脚踝漫出精致的骨线,腻没在拢白皙的小腿当中,李慕仪踏上清凉的玉阶,粉白光润的脚趾轻荡了荡水,抬手将鸦青长发疏疏懒懒地拢在脑后,便褪下薄纱衣衫,浑白的娇躯寸寸展露,如一横玉雪琼枝,浸入春水华池当中,娇媚无方,旖旎无限。
追新Dρσρσ
來°群L⑵⑵②⑤⒉⒋⒎㈨㈦
扣·扣3·3⑵②30·9
6⑶②
第64章
鹊桥仙(一)
李绍从外头回府,走近玉池,见是一幅香肌凝露、素姿胜水的美人图,懒懒一笑。李慕仪惊了惊,忙回身寻身,见李绍往一旁休憩的榻上一靠,杵着头,眼含三分笑,七分认真,仔细地打量她。
李慕仪经不住他如此看,本熏蒸已久的耳朵愈发红了,“王爷回府,怎么也没人通传一声?”
“奇也怪哉,我雁南王回雁南王府,下人要跟谁通传?”他目光揶揄,话中有话地质问起李慕仪来。
李慕仪听出这厮是要逼她赶着承认雁南王妃的身份,别过头去,唇角抿笑,可脸还绷着,“没谁。”
李绍笑她薄脸皮,也忍着不直接戳破,张开手来唤道:“来,给本王宽衣。”
他出门已不穿兵甲,换了雪白色的文士长袍,外头还罩了件绣着诗文墨字的薄衫,气势不那么咄咄逼人,可眼睛却锋锐得很。
李慕仪听他声音轻倦,又很霸道,勉强披了件八宝开衫出水,半跪在榻前替他解衣。
“王爷不去点兵,最近也没再到军营巡视。”李慕仪一边解衫子一边说,“看来是跟皇上交了权。”
李绍拢住她的下颌抬起,与她对视,“祖宗,你能专心伺候本王一回么?”
李慕仪听他回避,心想十有八九是猜中了,可她的确有些诧异,“十三竟答应了?”
李桓偏执,又怎肯轻易放手?
李绍懒懒地回道:“他等这天都快等了十年了,费尽千辛万苦,如今本王愿意交权,哪有不要的道理?本王跟你讲过,他骨子里流着帝王的血,也许一时冲动做了出格的事,可冷静下来是最会权衡的,他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皇位和李慕仪,若不可兼得,他定会选择前者。既决心了不后悔,那么这条路就会一直走下去,为了不辜负自己,他还要走出锦绣华程来,给千万世人看,也要千万世人敬。
“从前十三还小,有几分城府与胆量不假,可还缺少些成熟和威望,难能服众。此次利用你和赵行谦,行革新之名,唱了出空城计,把那些宗室的老骨头吓得魂飞魄散,他们哪里还敢小瞧了十三……”他轻笑轻叹,“现在他长大了,本王何苦为他操持?”
“十三性情不定,恐他反悔。”李慕仪道,“王爷交权,始终有些鲁莽。”
李绍握住她的手,“现在心向着本王了?那看来这权交得不亏。”
“李承策!”她瞪他的不正经。
“放肆,还敢如此直呼本王其名?”他挑眉,故作斥责,可语气却全然不是,尾调化作炙热低语,声声诱哄道,“叫哥哥……”
李慕仪气恼着,显然不那么乖巧。
李绍啧了声,只得跟她交代清楚,道:“主动交权,才让十三发不了罪。”
李绍少时从军,战功无数,在军中,甚至整个大梁,都是声名赫赫,权不在威在,杀一个这样的人,对于李桓来说无疑是桩天大的麻烦。他那样聪明的人,怎可能去自找麻烦?
再说,李绍也并非全无了仗势。
“且在江南还镇着一支铁军。夫人又不是不知江南是什么地方。”
那是大梁腹心的屏障,是先帝赐予李绍的封地,换而言之,是先帝留给李绍的保命符。
见李慕仪意会,李绍再度张开手,“成了。个小麻烦精,能专心伺候本王了么?”
李慕仪仰起头,深深地望住他,手往李绍怀里钻,从腹肌沿着腰线往后滑,环住他的腰,“怎么才算专心?”
李绍教她束得前倾,腰身绷直,她顺势挺腰,跨坐在李绍身上,她身上的开衫濡湿大半,紧紧贴着玲珑的身线,涨腻的玉肌香肤若隐若现,欲盖弥彰。
李绍握住她的细腰,轻哑着声回答:“如此就好。”
她抚上李绍的肩,帮他褪下白袍,动作相及,两人难免贴近。李慕仪靠近他耳侧时,看到后颈处细密的汗珠,甚至沾湿了发。
她凑到他的耳边,轻声细语地问:“热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