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呀!这不是侧福晋前些日子病了嘛!断断续续的总也好不利索,大格格就想去庙里给她额娘祈福,她两个妹妹也想跟着去,我就让弘昌护送她们姐妹一起出门了!”
“都是有孝心的孩子,兄弟姐妹和睦,嫂子将她们都教的很好!”
见时间差不多了,张若琪带着她们的信件和要带给胤祥的东西,回到了公主府。
独自在书房将信件用极小的字重新抄写到柔软轻薄的绢布上。
抄好后将它叠成小小的一块儿塞进海东青腿上的竹筒里,没办法,信件太多,体积太大,它携带起来不方便。
张若琪和胤祥商量过后,想到的这个办法。
海东青身上有张若琪下的契约,可以保证情况稳定,在三五天内就将回信带过来。
等回信的时间,张若琪假装忙碌,收拾往养蜂夹道里带的东西。
………………
若曦也和每次回到京城时一样,开始和四爷近距离的频繁通信。
她还是接受不了四阿哥的后院,可也还是有些放不下他。
好在离开了紫禁城那个让人胆战心惊的环境,她不再把四爷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救赎,两人成了笔友。
当然,可能只有若曦单方面这么觉得。
她很享受现在的生活状态,有一个不错的老板加闺蜜,谈着一个异地的男朋友,每天都过得充实又快乐。
所以她即便回到京城了也很少和四阿哥见面。
张若琪觉得若曦的状态很像是在网恋,而且她本人非常不愿意奔现。
她现在自己可能也搞不清楚,她爱上的到底是真实的四爷,还是她幻想中的人。
收到回信,张若琪带着准备好的东西来到养蜂夹道。
外面的胤祥意气风发,里面的替身也不好太过颓废,他每日养花练剑,手上粗糙了不少,脸却保养的白皙。
这样等他们以后换回来,胤祥也不用改变太多。
寒暄一阵后,张若琪把福晋和孩子们写的信交给替身,一起夹带过去的还有胤祥写好的回信。
他现在是胤祥的替身,写出来的字,自然也是胤祥的字迹,他负责把胤祥写好的信重新抄写一份,好给十三福晋带回去。
让替身一个人回书房回信,张若琪带着若曦去看他在这里养的花。
看着眼前被养的生机勃勃的花草,若曦有些感慨,“十三爷真是了不起,我本以为这么多年的圈禁生活会让他就此颓废,自暴自弃。
没想到他这么乐观,看书练剑,喝茶养花!真是自在豁达!”
张若琪微笑点头,他当然豁达了,在外面过上了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受本体影响,替身的心态也好得很。
拿到回信,门外看守的侍卫提醒,时间差不多了。
张若琪留下东西,带着回信离开了这里。
出了养蜂夹道,她把信交给小圆子,让他送去胤祥府上,自己则坐上马车,直奔城外的畅春园。
她回来时,康熙就已经在畅春园里给她留了住处,她的大部分行李也都还留在园子里!
洗漱过后,张若琪带着若曦来到九经三事殿求见。
片刻后,李德全出来,张若琪独自进去,若曦则跟着李德全离开,朝后面的茶房走去。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皇阿玛吉祥!”
康熙放下手中的折子抬头看她,说道:“起来吧!去看过你十三哥了?”
张若琪起身,自觉的过去研墨,嘴上答道:“嗯!看过了!刚从养蜂夹道出来!”
康熙沉默了一下,问道:“他现在怎么样?”
“还行,每日喝茶看书,养花练剑,看着还挺有精神的!”
第
51章
第三个七年
康熙闻言冷哼一声,“你们这没心没肺的兄妹俩!倒真是想得开!”
“想的少,没烦恼嘛!”张若琪笑嘻嘻的说道。
这时李德全带着若曦端着茶点走了进来,微笑着请示道:“万岁爷!您都批了好久的折子了,要不要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康熙看了眼端着托盘的若曦,没说什么,放下了手中的折子,移坐到了榻上。
这是这几年的常态,张若琪每次回京城的时候,都会带着若曦,但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她是不带若曦进宫的。
后来是李德全暗示张若琪,进宫时可以带着她。
只是若曦来了康熙又都不搭理她,不过她做的东西,他倒是每次都赏脸吃上一些。
见康熙肯休息,李德全喜笑颜开,恭维道:“还得是公主回来,万岁爷才肯多休息一会儿,奴才整日都盼着公主能常来!”
康熙瞪了李德全一眼,“她多来几回,朕还能不能好好的批一回折子了?”
“女儿才回来,您就开始嫌弃我了?皇阿玛也不怕儿臣伤心!”
康熙抿了一口茶,斜眼看她,“真是稀罕!你这没心没肺的样子,还会伤心?”
张若琪假装气哼哼的反驳道:“怎么不会?我现在就有一桩伤心事呢!”
“哦?”康熙来了点兴趣,“是什么事?说出来让朕高兴高兴!”
这回轮到张若琪斜眼看他,“要是惹了您也跟着伤心了,皇阿玛可不能怪我!”
“不怪你,说吧!”
“儿臣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呢!可是前几日去十三哥府里,嫂子和我说,她家大格格已经到了要出嫁的年纪了!”
说到这里,张若琪转过头,一脸不高兴的说道:“她出生时,十三哥不在家,嫂子还没进门,她的洗三礼和满月酒,还是我和八姐姐帮她操办的呢!
如今只觉得一转眼,她就要去别人家了,您说我伤不伤心!”
“十三家的大格格啊…”康熙恍惚了一瞬,问道:“
她今年多大了?”
“十六了!”
室内安静了一阵,康熙又问道:“这么急着过来,就是为了这事吧?”
“哪能呢?”张若琪殷勤的笑了笑,过去给康熙捶背。
“顺带而已,女儿当然是想来看望皇阿玛的,顺便帮嫂子打听打听,大格格的婚事,皇阿玛是怎么打算的?能不能跟女儿透露一下,也好让她们有个心里准备!”
“哼!油嘴滑舌,也不知道这是随了谁?你兄姐都性子沉稳,可不像你这样!”
康熙嘴上说的嫌弃,脸上的表情却出卖了他,看样子他很享受女儿的亲近随意。
由着张若琪给他捶了好一会儿背,康熙才说道:“就打听打听,也不知道求求情?”
“皇阿玛心中自有考量,嫂子只是托儿臣来问问,好让她和侧福晋心里有底,毕竟她现在少有机会进宫,等儿臣回了蒙古,她不知道还能不能有机会打听到!”
“少有机会进宫?”康熙的声音都降了几度,问道:“她现在都不进宫请安了吗?”
张若琪继续给他捏着肩膀,仿佛什么也没察觉,应声道:“嗯!德额娘体谅嫂子一个人照顾家里辛苦,准她只节日里进宫拜见就好!”
闻言康熙的脸色阴沉下来,却没有发火,只抬手让张若琪停了下来,回到御案后坐下,继续批起了奏折。
张若琪也不再多言,跟着去了案边研墨。
直到天色渐晚,张若琪要告辞离开的时候,康熙才开口说道:“让十三福晋在京里给大格格相看好人选,上报给朕,朕给她们赐婚!”
张若琪一脸喜色,“谢皇阿玛恩典!”
“行了!”康熙摆摆手,“天色不早了,你也回去休息吧!”
“那皇阿玛也早些休息,儿臣告退!”
回去的路上,若曦也很高兴,“万岁爷到底是顾念着十三爷的,还是心软了!”
“是啊!”
张若琪嘴上应着,其实心里清楚,有一个被圈禁的父亲,大格格要不要联姻蒙古,都没什么影响。
再说还有她和温恪公主这两个亲姑姑已经在蒙古了,留大格格在京里自行婚嫁,也能安抚一下她们。
这些年张若琪因为性格原因,并没有像恪靖公主那样参政,总理一方事务,但也随手拉拢过一些势力,在部落里有几分话语权。
温恪更是公主中少有的儿女双全,和额驸感情和睦,能左右郡王决定的存在。
康熙应该也不想她们这一脉在蒙古的势力继续壮大了。
再有留嫁在京城算是一种恩典,也能让人知道,皇上虽然圈禁了胤祥,却没有彻底厌弃,也让人不敢再随意轻慢她们。
派人转达了康熙的意思,十三福晋马上行动起来,开始物色合适的人选。
她怕等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多了,有人会从中作梗,毕竟家里有女儿,又不想被嫁到蒙古去的人那么多!
在张若琪准备离京之前,十三福晋定下了人选,是完颜氏的旁支子弟。
人选十三福晋和瓜尔佳侧福晋都挺满意,人长的不错,两人年岁也相当,虽然阿玛官职不高,但当家主母会经营,家底还算殷实。
她们现在这个情况,高门显赫的人家,也瞧不上大格格这样没什么助力的媳妇儿。
还不如找个家境过得去,人知道上进的好。
人选送到康熙跟前后,他没有多说什么,下了圣旨给两人赐婚。
本应被封为固山格格的大格格,被破格封为了多罗格格。
她的未婚夫也被康熙提拔到御前,做了二等侍卫,算是前途无量。
两人的婚期被订在了一年后,张若琪上门道过喜,带着满意的结果回到了草原。
…………
从张若琪点上第一盏长明灯开始,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三个七年,颜沁宁的真灵比之前恢复了更多,已经隐隐可以看出一些人的轮廓了。
这比张若琪之前预计的恢复时间缩短了太多,她决定要在这个位面长命百岁,活的越久越好。
想到马上要迎来死亡的康熙,张若琪狠了狠心,选择了顺应历史。
太过长寿又贪恋权势的君王,在哪个朝代都是灾难,她还要为颜沁宁恢复魂魄,不敢冒险造孽…
第52
章
新旧交替
时间转眼到了六十一年,这一年秋天回京的时候,张若琪给胤祥传了信,让他尽快赶回京城。
她没写什么原因,胤祥心里却有些预感,没有多说什么,快马加鞭,在和张若琪差不多的时间,到达了京城。
和往年一样,她们先到了畅春园,不一样的是,这一次她没有带若曦一起去探望胤祥,张若琪找理由将她留了下来。
大概也是想到了与康熙的离别将近,若曦自己也想要留下来,李德全把她带到身边,不用想,也知道是经过康熙点头同意的。
回到京城,胤祥已经等在公主府里,没有过多寒暄,他问道:“这么急叫我回来,是有什么变故吗?”
张若琪叹了口气,低下头拨弄着手里的珠串,“皇阿玛这两年就身体不好,春天回来的时候,青青私下里跟我说过,他若是能好好休养还好,否则大概就在这一两年了。
真有个万一,你们这些圈禁的阿哥也要出来祭拜的,我怕到时候赶不及将你换回来。
要是不能亲自送皇阿玛最后一程,想必十三哥会留下一辈子的遗憾,我就想趁着这次探视的机会,把你换回来,你在外也有十年了,想来也要一点时间,转变到被圈禁的状态。”
胤祥没有问交换的细节,他知道张若琪会安排妥当,只关心的问道:“关于皇阿玛身体的猜测,你没和其他人说过吧?”
“我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可能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那就好!”
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结,张若琪问道:“我明日要去看嫂子,哥哥要一起回去看一眼吗?”
胤祥沉默良久,最终叹了口气,“不用了,相见也不能相认,徒惹烦恼罢了,要是真有被放出来的那天,我再好好补偿她们吧!”
“会有那一天的…”
久别重逢的兄妹两个有说不完的话,张若琪说八公主和她的孩子们,说她每年两次京城之行路上遇到的新鲜事,说朝堂上一些大人背后投靠的主子是谁。
胤祥讲他杀倭寇时的惊险,江南富庶之地,平民百姓的生活,讲西北的风沙,天山上的雪莲……
虽然两人通信时,这些都提起过,但是寥寥几笔,怎能描述出其中的波折,还有见到大自然奇景时的震撼!
………………
给胤祥易容成侍卫后,张若琪带他回到了养蜂夹道。
两人换回身份,替身开始交代一些细节,书房里有他写好的随笔,如何照顾那些花草,也详细的记载在里面。
直到探视的时间结束,顾青青把小太监唤醒,一行人才离开这里。
接下来的时间里,张若琪都留在畅春园里,陪伴康熙,尽量逗他开心。
不想让人察觉到异常,她依旧在和每年一样的时间里,启程回了蒙古。
之后的日子里,若曦一直心神不宁,等待着那个日子的到来。
张若琪的心里也不好受,但她如今已经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其他人察觉了。
十一月底,张若琪迎来了新皇的圣旨,特许她回京为先皇服丧。
若曦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没有真的到这一天时,还是会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历史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也许这一次也会不一样呢!
忙碌着收拾东西,启程回京,直到坐上回京的马车,若曦的眼泪才掉下来。
经历过太多离别,张若琪已经很少再流泪了,她甚至为回去时哭灵,准备了好几条沾了辣椒水的帕子在空间里。
冬季赶路还挺遭罪的,好在她们准备充分,路上没有遇上什么突发状况,顺利的回到京城。
和每次归京时的热闹不同,京城里满城素稿,街上的人们也行色匆匆,和路上经过的城镇气氛明显不同。
虽说国孝是全国都要守,但是显然只对京城里的百姓影响最大。
匆匆换好素服,到康熙的灵前祭拜,出宫时,若曦却被新皇留在了宫中。
宫门处,允祥在那里等她,这些日子他很忙,忙着帮新皇巩固皇权,周旋于各个兄弟之间,缓和他们和皇上之间日渐矛盾的关系。
常年隐藏在人皮面具下苍白的面孔,看上去更加憔悴起来,难怪新皇担心他的身体,每隔几日,就要召太医给他看看才能放心。
两人一路沉默的回到公主府,喝了一盏茶后,允祥才叹了口气说道:“外面自在的日子过惯了,如今还真有些不习惯。”
“可是又遇见了什么难事?”张若琪关心的问。
允祥摇了摇头,“左右不过就是那些个拉扯,算不上什么难事,只是有些厌烦罢了!”
显然十年的自由生活,让他更加厌倦了朝堂上的争斗,张若琪安慰道:“等皇上整顿好朝堂后,你就有机会做些想做的事了,忍耐一下吧!总会好的!”
见他郁闷的朝茉莉要酒喝,张若琪也没阻止,转移话题,问道:“进宫的路上,就听见有人说德额娘不肯接受册封太后的圣旨,这是真的,还是有人造谣生事,想借此攻击皇上得位不正?”
说起德妃,允祥脸上露出个一言难尽的表情,“她说皇阿玛和她说过,会把皇位传给十四弟,除非皇上把皇位让给十四弟,否则就不会原谅他!”
“外面的传言竟然是真的!”张若琪有些难以置信。
“我记忆里的德妃娘娘很聪明识大体啊?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皇上已经登基,大权在握,她不会以为自己三言两语,就能让他让出好不容易得来的皇位吧!
而且她不是最爱十四哥吗?她现在要做的不是修复两人的关系,让他以后好过一些吗?如此激怒皇上,十四哥以后恐怕连朝堂都上不得了!”
“是啊!为什么呢?”允祥嘀咕了一句,随后嘲讽的一笑,“这后面八成又是八哥他们推波助澜,让德妃娘娘以为十四弟真的可以夺位成功吧!”
“成王败寇,既然已经输了,还不肯放弃到处添乱,真的很讨厌啊!”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