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连絮果闻兰因 本章:第57章

    认错爹的第一百零五天:

    几天后的休沐日,闻兰因给絮果送来了一个银子打造的半遮面具,繁复的花纹工艺,独特的小猫造型,让它的颜值远远大于了实际用途。

    絮果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兰哥儿为什么会突然送这么一个面具给他。

    直至他拿起银色的面具仔细端详,好一会儿才缓缓想起来,这和那天他们在泾河夜市“跟踪”犬子时他多看了几眼的面具长得一模一样啊。

    也不对,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面具上的种种细节处理要更加精致,用料也更加昂贵,一看就是银作局出品。远不是一般小摊的手艺所能比拟。絮果当时路过面具摊没买那个面具,就是因为质量而止的步。

    万万没想到,闻兰因当时不仅注意到了,还给了絮果这么一个升级版的惊喜。

    兰哥儿就是他全世界最好的朋友,没有之一!

    絮果戴着他的小猫银面具在家里炫耀了一整天,不管遇到谁都要给对方看一下,还不到晚膳,连后厨的厨娘都知道了自家小郎君有了一个半遮的银面具。

    连大人回来时,总觉得儿子这得意洋洋仿佛翘尾巴小猫的样子有些眼熟。

    还是带着儿子来蹭饭的不苦大师一语道破天机:“这不就和你当年到处炫耀絮哥儿给你的玉佩一模一样吗?”

    只不过絮果只是在家里炫耀,而连亭是直接在点卯的偏殿炫耀给了所有同僚。

    有其父必有其子。

    小时候的絮果还不明显,长大后的他在很多行事风格上都和连亭学了十成十,不是刻意的那种模仿,就是不知不觉间的潜移默化。不苦早就发现这件事了,从絮果夹菜前习惯性用手指摩挲筷子的动作,再到明明开心到不行还要故作矜持微微下压几分的唇角……

    说真的,要不是不苦早就知道絮果的亲爹是廉深,他真的要以为絮果就是连亭的种了。当然,倒不是说絮果就处处都像连亭了,他也保留了不少儿时在阿娘身边养成的习惯。

    只是在某个瞬间,看着面如美玉的絮果,不苦会产生一种在面对少年版连亭的错觉。还是没有经历过苦难,被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养大的少年连亭。尤其是那种微不可查的凝眉挑剔,让这爷俩就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刻薄。

    “怎么叫刻薄?”连亭对此不敢苟同,嗤笑道,“我只是想让我和儿子的生活过的舒服点,有什么错吗?”

    不苦看了看刚好被端上来的无相神汤,选择了沉默。

    他的表情就好像在说,你这可不是舒服了一点半点。

    无相神汤是一道颇为耗神的汤品,需要先用八十一种食材熬煮出九种不同的高汤,再汇聚成一碗犹如清水的骨汤。以万象至无相,因此而得名。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这么一个放在任何酒楼都能当做镇店之宝的汤品,在连家却只是寻常吃饭时的一道菜,连亭竟然还好意思说他没那么挑剔?他如果都不算挑剔,那这天下就没有挑剔的人了。

    “也不是寻常喝,只是絮哥儿想喝了。”连亭对无相汤的感觉其实也就那样,因为他早就喝腻了。他对此的评价是,偶偶喝喝还行,喝多了没必要,因为熬煮的准备时间过长,不值得为了一道汤等待三五天。

    不苦:“……”咱俩到底谁才是大长公主的儿子?为什么我总感觉我过得这么糙呢?

    絮果这边已经开动了,他选择了先喂小小弟弟吃饭,因为这是他上回就答应了纪小小的。絮果直接拿汤拌了米饭,动作幅度之暴殄天物比他爹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苦在一边看的都要心梗了,偏偏他那个倒霉催的儿子还不稀罕吃。

    不苦立刻懂了,这小子来之前肯定偷吃零食了!

    絮果表示无所畏惧,他先是舀了一勺吸满了汤汁的米饭,再一边说着“小火车要过山洞啦”,一边左摇右晃地塞入了小小弟弟一下子就变得非常配合的口中。不管是喂孩子的,还是被喂的那个孩子,都笑得咯咯的,颇有趣味的样子。

    “少烦你哥哥,自己没手吗?”不苦一边说儿子,一边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对絮果问道:“火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絮果微微一愣,对哦,火车到底是什么啊?说真的,他也不知道,他就是有这么一个模糊的印象,好像小时候被阿娘喂饭时,阿娘总这么说,他不确定的回:“有可能是年头太久,我记错了吧,也许当时说的其实是马车?”

    不苦反而觉得就是火车,毕竟年娘子丰富的想象力非常人所能比。什么飞在天上的铁鸟,朝发夕至的全国走镖,千里之外就能传音的视频,别人甚至都不知道视频到底是什么。

    在絮万千女士的口中,这个世界总是五彩斑斓又天马行空的。

    小时候的絮果相信阿娘说的每一个字……

    长大后,他也还是挺想相信的。

    虽然外人有可能会觉得这都是些冒傻气的话,但那可是他阿娘啊,最厉害的阿娘!

    连大人也没阻止儿子相信这些傻乎乎的话,他觉得正是因为有年娘子给絮果灌输的这些奇思妙想,才有了他儿子如今如此特别又有趣的灵魂,他哄着儿子道:“等一会儿吃完了,就去和弟弟找金币吧。”

    晚膳之前刚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如今出了彩虹,在夕阳的折射下闪着梦幻绚丽的光。絮果小时候总是坚信彩虹下面藏着金币,还信誓旦旦的说要找出来和阿爹对半分。

    絮果:“……”好吧,他也不是什么都相信阿娘的,至少这个童话他就已经不信了。

    纪小小却听得双眼发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都好像要变成元宝的模样:“金币!”说着说着,他就不肯好好坐在绣墩上了,非要现在就去找一找。小朋友是真的着急,因为一会儿彩虹就该没有了。

    絮果只能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带着小小弟弟去挖金币了。

    只是在走之前,他给阿爹留了一句话:“下次有话不想我听见可以直说,没必要这么支开人。我又不傻。”

    连亭和不苦交换了一个诧异的眼神,不容易啊,养了十年,咱们絮哥儿终于发现这招了。

    但絮果最后还是带着纪小小去了院子里玩,毕竟这个只到絮果大腿的小朋友还没有上学,还特别好骗。心心念念的都是金币,絮果对偶尔来做客的小弟弟非常纵容,就像不苦叔叔当年对小时候的他一样。他觉得在某种意义上,这大概也是一种传承。

    他还与小小弟弟拉勾,等将来他有了孩子,小小弟弟也会带ta一起来挖金币。白墙之下,小锹翻飞,是纪小小最快乐的童年。

    两个孩子一走,不苦就迫不及待的说起了他妻子打听来的消息:“杨乐的祖父病重了。”

    连亭嗤笑,果然如此。

    他一开始听絮果说杨乐的种种反常行为时,就在猜测杨乐之所以如此着急,会不会是因为家里出了什么不得已的变故。如今一查,还真是。只不过连亭当时还以为是杨尽忠那老不死的快不行了呢,没想到只是杨乐的祖父,也就是杨尽忠的弟弟,真是遗憾啊。

    杨家把这件事瞒得滴水不漏,东厂都不怎么好明目张胆的去查,但不苦的妻子姜流年却可以,因为她最近刚好从大宗正寺借调到了鸿胪这些年,一开始只是大宗正寺在贤安大长公主的影响下,开始任用女学毕业的女官,后面随着大宗正寺和其他衙署的频繁往来,也就渐渐有了女官被借调的事情。

    朝堂上一些古板的老学究对此不是没有意见的,只是这些女官大多都涉及的是比较基础的工作,大佬们感受不到威胁,也不觉得女官能取而代之,况且女官做事确实更加细心,就这么被润物细无声的延续到了今天。

    姜流年还是第一个被借调到比较高职位的女官,但她带着的是太后的懿旨。

    说是去鸿胪寺,准确的说,其实是去鸿胪寺下设的僧录司。从这个衙署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它是一个专门用来管理全国僧人的特殊部门。

    与此对应的还有道录司等。

    僧录司里大多都是僧官,比女官在朝廷上还要少见。姜流年被借调过去,也是最近泰山闹出了个天大的丑闻,有人揭露了泰山姑子的存在。一件事同时涉及到了女性和寺庙,让身为出家人的僧官多少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才和上面申请,借调来了女官出面从中调停。

    姜流年之前和不苦去开源寺,也是因为这件事。开源寺作为全国知名的佛教大寺,开源寺的主持慧觉禅师算是整个佛教界的领头羊,姜流年当时去就是为了获得这位老禅师的支持。

    而姜流年在这样的百忙之中,还不忘帮连亭查了一下,发现了杨家那些太太、娘子们早就频繁的开始了求神拜佛。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杨二太爷能够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反推,也就差不多可以得出“杨二大概是不行了”的结论。

    杨二如果真的死了,那真的是会影响到杨家不少在朝官员给他守孝,甚至是他的亲哥杨尽忠都有可能要面临为期一年的丧期。杨家为此自然是不敢声张的,严防死守大夫和药铺泄露消息,却没想到连亭会如此剑走偏锋,从寺庙这一块查到了他想要的信息。

    连亭修长的手指敲打在实木的桌面上,轻声感慨:“一年啊。”

    一年的时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

    看来南边的官商改制也该提上日程了。当初是谁提出来的改制建议来着?连亭在过往浩瀚如海的奏折堆里,精准找到了他想要的人才,史唐。

    说起来有趣,这也是一位和光三年的进士,武陵四杰之一,因卷入楚王案而全家发配宁古塔。最近这几年才重新翻案,带着活下来的所剩无多的家人去了江左当官。江左因为年娘子的影响,俨然已经成为了南方最大的经商要地,盐商织造、富庶鱼米,对方能调过去实在是不可思议。

    但最神奇的是,这位仁兄在上任仅两年后,就通过都察院的路子,上了官商改制的折子。动作之大,都不需要杨党插手,连亭这边的司礼监就直接给摁了下去。

    不是因为连亭不赞同史大人的做法,而是正是因为赞同,才需要先保护一手,以静待时机。

    如今……不就是使用这把好刀的好时候吗?

    作者有话说:

    *无相汤:北宋就存在的一道汤品。

    *杨乐不是重点啦,不过,他肯定也会一起被收掉的,么么哒。

    *关于服丧这个事,之前忘记说了,历史上真的有因为不断服丧,前后断断续续蹉跎官运十几年的倒霉蛋。就类似于,这个人需要给亲爹服丧,给生他的亲娘服丧,给嫡母服丧,给继母服丧,以及给……负责养育他的(小妾)姨娘服丧。PS:一个妾过继了另外一个妾的儿子。在记录上,这人就有了五个需要服丧三年的直系亲属。

    *泰山姑子: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类似于扬州瘦马一类的存在。就,搞制服诱惑的特殊服务从业者。

    第106章

    认错爹的第一百零六天:

    在查清楚杨家的事后,连大人就第一时间告诉了儿子。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坏消息是,杨乐那个秀才还真是他自己考的。杨乐毕竟也上了这么多年的国子学外舍和国子监,成绩不算特别突出,却也不至于太差,考个秀才勉强还是可以的。

    他之所以低调回老家参加院试,除了有“科举移民”这层考量外,只是不想别人顺着他如此急迫下场的举动猜到他祖父的身体快不行了。但也正是因为他祖父快不行了,哪怕顶着监生闹事的压力,家里也要让他参与这一次的六部历事,因为如果他这次参加不了,很可能下一次就得等至少三年以后,甚至彻底没了机会。

    好消息是,杨乐大概也没办法再在国子监留多久了。

    他祖父一死,他就得回家守孝,而等他在家里读满三年的书再回来时,絮果他们说不定都已经从国子监毕业了。

    “杨乐大概很难再和你或者你的朋友们产生什么交集。”连亭微微勾唇,用最平静的语气,说出了最危险的话。

    偏偏他的傻儿子没能理解这话里的深意,絮果只是想着,等以后大家入了官场,除非外调出京,不然不还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吗?不过能有三年不见,已经很不错啦,开心!

    连亭也没多做解释,只是加快了安排史唐入京的步伐。

    史大人最终是在那年五月进的京,除了几车献给皇帝的南地蔬果外,身无长物的他就再没有带任何东西了。

    本来杨党对连亭突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招了这么一个人回京,是有一定戒备之心的,毕竟以连亭走一步看十步的风格,他断不会如此无缘无故。杨党为此甚至还准备了一份“见面礼”——揪着史唐回京后提着礼物到处拜访的举动说事。

    “他们怎么肯定史大人回京后一定会到处拜访?”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哪个外地官员进京后,不是到处送礼下拜帖、拉关系的?哪怕没有这份“锐意进取”之心,也总有老师、同窗或者亲戚吧?但凡你拿着手信,随便上个大官的门,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就可以安排上了。

    可惜,杨党还是不够了解史唐。也不怪大家对他如此陌生,在史大人不到四十岁的人生里,有一大半都在宁古塔开荒,别人能熟悉他才奇怪呢。

    连当初陷害了他的杨党,都一时没能想起来这是哪号人物。

    杨党迫害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在那些真正的大人物里,还没有来得及做出什么大事、当年官职也不够高就黯然退场的史唐,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更不用提史唐还有长达十数年的政治空白期,这样的人不管当年再怎么有本事,如今也肯定都废了吧?如果不是他之前上奏的那本有关官商改制的《赋役疏》,连亭也不敢相信,他竟没有被岁月蹉跎掉所有的脑子。

    事实上,除了脑子外,史大人的风骨也没被磨损多少。

    和廉深这种世家子、詹大人这种耕读世家不同,史大人是真正的苦出身,老家穷乡僻壤的程度与镇南有过之而不及,是远近闻名的文化洼地。洼到什么程度呢?自科举诞生的二百一十五年间,他们当地不要说进士了,连一个举人都没有出过,距上一个秀才诞生也已经过去了八十余年。

    自小聪颖、拥有过目不忘之能的史大人,那都不是全村的骄傲,而是整个郡的文化独苗。是真的被乡里乡亲你一个铜板、我两个馒头给攒着供养大的读书人。

    据说,史大人当初考上武陵书院的消息传回郡里时,连当地的县太爷都惊动了,拨了县衙里当时仅有的一辆半新不旧的牛车,把他千里迢迢送到了武陵,生怕他因出身露怯,而在书院里的日子举步维艰。

    但事实上史大人根本不要面子的,他在拥有“武陵四杰”这个响当当名号前,在书院里有个更出名的诨号——死抠门。

    他从不接受别人以任何形式送的礼物,因为他也不会给任何人送礼。

    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也一样。

    甚至正是因为关系好,有什么话他都是明说的,我回不起你给的礼物,也不想日积月累的累你单方面的付出,所以为了我们的友谊,请不要给我送东西。

    等后面当了官,有了钱,别人觉得史唐总算可以宽裕点了吧,结果没想到他反而比过去更抠门了。因为他还要攒钱给老家修桥铺路呢。哪怕是在流放到宁古塔的那些日子里,他都不忘节衣缩食,把能省下来的口粮都留给了家里人。

    这真的是一个对自己比对任何人都狠的狠人。

    但也是因为这份狠劲儿,史唐重新起复去了最富庶的江左后,也能在面对盐商的泼天贿赂时,连看都不看上一眼。坐怀不乱的甚至还有心情一一收集信息,卧薪尝胆两年,写出了那份惊世骇俗的疏奏。

    如今在被叫回京城后,史大人也是一样的,他不收礼,也不会主动给别人送礼。

    哪怕是给皇帝献的水果,有不少都是他自己种的,还有一些是当地的特产,因为他想帮一个贫困山村打开销路,眼巴巴的就等着皇帝给一句“这果子不错”的评价,好回去扯大旗。

    这样的抠门货,你要怎么才能诬陷他私下串联、收受贿赂?

    甚至他能成为阉党都是一桩奇怪事。

    是的,阉党。

    史大人还没入京,就已经被旗帜鲜明的打上了阉党的标识,他自己对此也没有否认过。进京后,也确实第一个就上了连家的大门进行拜访。虽然他不会送礼,但拜访上峰的基本礼数还是懂的。

    只不过在吃瓜群众看来,他这样两手空空的拜访,还不是不拜访呢。领导未必能记住所有送礼的人,却肯定会记得谁上门不带东西啊!

    至少在外人看来,史大人是真的什么都没带。

    连亭却知道,史唐带来了比所有礼物都更具价值的东西——《赋役疏》的改进版。

    当初在听说疏奏被压下去之后,史唐并不意外,甚至已经做好了被杨党疯狂报复的准备,却没想到身边一直风平浪静地什么都没有发生。他因此也就知道了,那封疏奏有可能根本没被杨党看到,换言之,有人想保他。

    可对方是谁?又为什么要保他呢?只可能是因为他还有利用价值!在这么多年的官场空白期里,他唯一还有用的价值就是那份疏奏。

    那对方压下去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要么他写的还不够好,要么时机还没到。

    在宁古塔开了十数年的荒,足够史唐培养出比大多数人还要多的耐心与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在江左就这样一边重新整理疏奏,一边老老实实的等了下来。如果对方迟迟没有动静,他大概会把改进版再一次送上,但他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呢,京中先送来了一旨调书。

    也是在那个时候史唐才知道了是谁压下的奏折——司礼监掌印太监连溪停。

    对于这位如今在大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太监,史唐没什么太多的偏见,因为他已经先一步在与好友詹韭菜往来的书信中,了解过这位连大人的种种了。

    詹韭菜性格耿直,说话一向是有什么说什么。他对连亭的评价是生活骄奢淫逸,性格阴晴不定,但却也是个真心想要做实事的。

    有后面这一句就足够了。

    史唐无所谓连亭的私生活如何,也不关心他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只要对方能支持他进行改制,想要让百姓生活的更好,那这个阉党他也不是不能当。他虽然抠门,却并没有那么在乎名声,也不是不知道变通。

    史唐甚至觉得,为他从宁古塔翻案的也许也是连亭。

    “不是我。”连亭摇摇头,并不会居这种没必要的功,虽然他大概能猜到到底是谁做的,“没有这份疏奏,我不会看到你。”也不会关心你的死活。

    史唐突然有点能明白好友为什么会觉得连亭人不错了,抛开詹家的双生子颇受连亭之子的照顾以外,就连亭这种一是一、二是二的说话风格,也会很得詹韭菜的喜欢。事实上,史唐也很喜欢这种直来直往的谈话方式,虽然这是官场大忌。

    连亭端起茶碗,轻轻吹了一口碗边螺旋上升的白气,对史唐逐渐友善的态度并不意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项是他最擅长的。

    两人就这样就“我希望你能做到哪一步、你又希望从我这里得到哪方面的支持”进行了直抒胸臆的交换。

    说完之后彼此都很满意,纷纷觉得自己赚了。

    一个想着,要的就是这种不怕死、也绝不会回头的改革家,搞死杨党指日可待。

    另外一个则想着,他竟然同意我如果织造改革的时候,涉事的是阉党或者督造的宦官也绝不姑息,他本来都准备在这一块稍稍让步的。

    杨党那边则一看史唐真的对阉党滑跪了,反而没那么大的敌意了。就,这种感觉很难形容,你本来看了他履历过往觉得他是个硬骨头,他肯定要搞事,但没想到他早已经被时代磨平了棱角,先一步学会了向阉党谄媚。阉党虽然可恶,但都是玩阴的话,谁怕谁啊。

    如今杨党的注意力,更多地还是集中在了中宫皇后越来越显怀的肚子上。据好几个可靠的太医说,冯皇后的这一胎一定会一举得男。

    如果孩子能够立住,那他们的下一步是不是就要上书立太子了?

    这可是完完全全属于杨党的太子!

    贤安大长公主的脾气与日俱增,因为她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气数已经快要尽了的杨党,有可能要因为这个劳什子的准太子再被续上一口命。

    而这些……

    絮果统统都不关心,也不能说完全不在乎吧,涉及到他阿爹的部分,他还是挺关注的。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对于十六岁的小小少年来说,他生命里的重点还是读书、回家两点一线,他最关注的事也只会是他的家人和朋友。

    絮小郎最近最大的烦恼,就是他的朋友们好像都一夜之间长大了。

    叶之初四月份参加了院试,以宛平案首之名成了叶秀才,很快就升入了国子监的率性堂;犬子和秦小姐的感情继续稳定攀升,已经不是一次两次相约,据说月底还要去月老庙;詹大拜了叶侍郎为师,詹二在刑部破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案子,他们兄弟甚至已经准备好了秋闱下场,大显身手。

    本来絮果还觉得有兰哥儿陪他,继续吃喝玩乐、度过没有目标的每一天,没想到兰哥儿也开始养门客了。还和他皇兄要求了去京外的大营历练,他开始上进了!

    絮果某日在约谁都约不出来的时候,不禁陷入了沉思,对比他的朋友们,至今还什么规划都没有的他,是不是太咸鱼了?

    在絮果把这个烦恼和他阿爹说了之后,连大人也没多安慰,只是在某个休沐日,带着儿子去了一趟郊区的汤山,父子俩也没做什么,就是在庄子里住了一夜。

    然后在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的时候,连亭便把隔壁房间里美梦正酣的儿子,突然从被窝里薅了起来去爬山。

    是的,爬山。

    絮果整个人都是懵的。

    再顾不上想什么闲不闲的了,他现在只想回去睡觉啊啊啊。

    第107章

    认错爹的第一百零七天:

    京郊的汤山不算高,景色却属实不错。

    层峦叠嶂间,是信步上鸟道,是顶峭松多瘦*,是烟岚云岫的青山绿水。絮果进京的这十年来,不知道来了汤山多少次,却没有哪一次看到了群星还在璀璨闪烁时它的样子。

    不得不说,挺震撼的。

    氤氲缭绕的山林间,本还是一片雾蒙蒙的样子,却因为镀上了一层月光的清辉,而意外呈现出了一种清冷孤傲的遗世独立。万籁俱寂下,影影绰绰的婆娑树影,在星汉灿烂中忽明忽灭。

    絮果执杖登山时,只随便套了件水青色的长衫,他本还担心在初夏时节这样穿会不会太热,没想到行至半山腰就已经开始觉得发冷,额头上明明因为爬山而出了不少汗,被山间的冷风这么一吹,只恨不能再披个大氅。

    不等絮果开口,连亭就把早准备好的外衫递了过来。

    除了衣裳外,连亭随身还带着牛皮水囊以及一些饱腹的点心。他只是来让儿子和他爬山的,不是让他吃什么没必要的苦。

    絮果毕竟才十六,很快他就一边吃着精致的小点心,一边重拾了活力。

    在爬了这么久后,絮果的脑子已经缓慢的重新“开机”,变得灵光了起来,人也重新变得聒噪。他的性格一向如此,哪怕一开始是个起床困难户,如今醒都醒了,来也来了,自然就再次快乐起来了啊。


如果您喜欢,请把《宦官之后》,方便以后阅读宦官之后第57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宦官之后第57章并对宦官之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