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原本对宋若安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可如今瞧见她捂着肚子,最终还是松了口。
叫人给宋若安送上了燕窝,又是安排了许多补品。
要知道被宋若安祸害的,如今黄氏捉襟见肘,堂堂一个侯夫人,半月能吃上一次燕窝已是幸事。
宋若安捧着燕窝,小口小口的喝下,她想起自己的来意,表面上也是装的一副很感激的事情:
“娘,如今我怀着孩子,可思来想去,最担忧最愧疚的,还是夫君的前途。”
一说到这个,黄氏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她冷哼了一声:“拜你所赐,如今他被罢黜了官职,你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了,好好生出个大胖小子来就好。”
宋若安黝黑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她:“其实做官辛苦,若是爹看重夫君,让夫君承袭爵位,今日当个世子,日后当个闲散侯爷,那也是好的。京中这样的事情不也比比皆是?”
黄氏眼皮一跳,心里是有一瞬间被宋若安说服了,可是她很快又回过神来,声音越发的尖锐起来:“如何能当?”
“他被你害成了这样不说,贺景砚如今已经醒了,就算是轮,也轮不到云策啊!”
宋若安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语调也是慢条斯理的:“但是如今夫君快人一步,我怀上孩子了,而姐姐的肚子却迟迟都没有动静。”
“贺景砚如今能够飞黄腾达,被爹喜欢,不就是因为宋熹之的医术,会笼络人心,又什么太后,又什么法师,所以爹才格外偏爱他们吗?”
黄氏听见这话,终于觉得有了几分道理。
看着黄氏面色稍虞,宋若安才试探性的继续道:“若是贺景砚没了宋熹之,后院鸡飞狗跳,平白无故的生出许多事端来,来得罪了许多贵人,那你说,爹还会喜欢他吗?
黄氏一听这话,心中一紧,自然就明白宋若安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她皱着眉头感叹了两句:“宋熹之嫁进来都多久了,肚子里都一直没个货,现在云策有了后,你叫我怎么对得起景砚死去的娘亲?”
她一边说着,心中便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又是去吩咐身边的嬷嬷,把她在京郊庄子里的远方侄女叫来侯府小住上一阵子。
那侄女名叫黄苏宜,长得也是不俗,不过如今年岁见长,已经是个二十五六的老姑娘了,却一直没有说人家。
便是因为在十余年前,贺景砚从边疆回京,安定侯他们所有人一同去那庄子小住了不久。
于是这姑娘便对贺景砚一见钟情,说哪怕是要做一个丫鬟,也是非君不嫁。
可再之后,贺景砚便是长驻边疆,再没有回京,而等他回京之后,便在床榻上昏迷不醒,他不知道这件事情,黄氏在那个节骨眼上,自然也是不敢提。
不过现在贺景砚醒了,宋若安又是怀孕了,既然宋熹之的肚子没动静,那也是该添新人了。
黄氏想到这里,又是微微笑了笑,吩咐人去找宋熹之,让宋熹之明儿一早就来院子里给自己奉茶。
“无论她有什么官职,百善孝为先,我作为她娘,让她早上过来陪我一起用膳,总是没问题吧?”
宋若安笑了:“自然没问题。娘您不是都是为了他们好吗?”
等嬷嬷带着消息传到宋熹之院子里的时候,宋熹之刚把日华神医和几个隐卫的处所安顿好。
她一听嬷嬷的话,就知道又是宋若安在黄氏背后嚼舌头了。
第341章
宋熹之面上不显,只是淡淡的应了一声,便请那嬷嬷回去了。
只是她日后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宫中事务繁忙,她每日一早便入宫去太医院当值了,回来的时候天都已经黑了。
黄氏早起等了一场空,原本气的头晕目眩,可她知道宋熹之是每日要去太医院当值,办得是正事,满腔的怒火都无处发泄,简直是要吐出一口老血。
她又是一连等了好几日,却始终不见宋熹之的人影,直到宋熹之这日休沐,一早便要出门去看熏香的铺子,黄氏终于有机会把她拦住了。
宋熹之跟着黄氏派来的嬷嬷,到了黄氏的院子里,看见的便是宋若安慢条斯理的坐在桌前,一手捧着肚子用早膳的模样。
黄氏坐在宋若安的身边,对着宋熹之招了招手,叫她在自己的身边坐下,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宋熹之点了点头,看着宋若安那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莫名觉得她的动作有些古怪,可到底是哪里古怪,宋熹之又是说不出来。
她刚想要说话,可还没等宋熹之说话,一旁的黄氏便不满意的开口了:
“如今你妹妹怀了孩子,却还是日日来我院里用膳奉茶,就你难请,三推四推的不愿意过来。”
宋熹之笑了笑,缓缓从宋若安的身上挪了目光,去看黄氏的脸:“我在太医院当值,婆母您也知道。”
“不过妹妹怀孕,日日到您院子里用膳的事情,您可要留意着别往外传了出去。否则若是传到了太后娘娘耳朵里,那抗旨的就不止是妹妹,而是您了。”
宋熹之绵里藏针,这话一出,不仅让黄氏喉头一哽,连在一旁用膳的宋若安都是猛地噎了一下,开始咳嗽起来。
黄氏表情讪讪的,急忙看了宋若安一眼,瞧她没事,才叹了一口气,又是对着宋熹之开口:“知道你事情忙,所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不过最近想起景砚的娘,我便是有些夜不能寐。”
宋熹之微微抬了抬眉骨:“她给您托梦了?还是您做了什么亏心事,连夜里都睡不着觉了?”
黄氏又是一噎,她咬紧了牙关,开始发力:“只怕对不起列祖列宗的人是你!”
“你会医术,为什么自己不给自己调养一下?难道是真的不能生了?进了侯府那样久,你妹妹都已经怀孕了,你的肚子却没有一点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一只不会下蛋的母鸡!”
黄氏大声嚷嚷着,院子内外是一片静寂,只听见她连哭腔都起来了:“我这个做娘的,可无论什么事情,都是对他们兄弟两人一视同仁,可你在这样的消息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我偏心,亏待了景砚!”
宋熹之看着她又哭又闹,脸上倒是没有什么反应,她直接不耐烦的询问:“那你是想要怎么办?”
黄氏擦了擦眼泪,继续道:“若是你肚子怀不上孩子,嫉妒心便不要那么强,让景砚为你空置后院,你是想要逼死整个侯府吗?”
哦,原来这场鸿门宴,是为了让她同意给贺景砚纳妾啊。
宋熹之听见这话,倒是也没生气,只是一笑,她也是有什么就说什么了:
“您进门后,不也是把爹的后院空置?不仅是把从前的那些女人无声无息的解决了,就连孩子都没影了,爹也没说什么。您自己日子过得爽了,便要来为难我?”
黄氏听见这话,连脸色都沉了下来,她猛地一拍桌子:“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能生,我为建柏生了儿子。我们怎么能相提并论?”
“况且你如今有了官职,日日在外头奔波不着家,不仅是我这个婆母顾不了,想必景砚是更加顾不上了。那肯定是有人要伺候他的!”
黄氏说着,又是扭头对着嬷嬷招了招手。
嬷嬷心领神会,很快就带着一个人上来了。
那人穿着一身水蓝色的衣裙,衣裙上还用细密的针脚绣着海棠的花样,衣裳用料虽然不甚华贵,穿在她的身上却是大方得体,意外的好看。
女子生的是一张鹅蛋脸,不宽不窄,气质看着温婉韵致,眼角眉梢都是恰到好处的弧度,虽不像是及笄的女子那样天真灵动,却带着稳重和端庄。
宋熹之瞧着眼前的人,微微蹙了蹙眉,只觉得她的模样有些眼熟:“这人是?”
“这是我的远房侄女,名叫黄苏宜,从前在庄子上与景砚见过。”
宋熹之一听这话,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又问:“这姑娘的年岁是不是挺大了?”
黄苏宜一听这话,浑身一颤,不可置信的望着宋熹之的脸。
黄氏也是很意外,昨日她才见到了人,心里还觉得这姑娘长得水灵,根本看不出年岁。
而且她表面看着端庄规矩,可那黑黝黝的眼睛一转,就就知道她心底是个不安于室的。
想来也是,若是一个规矩的姑娘,怎么可能年少时见了一眼就爱上了,还死活的不想嫁人,眼巴巴的等着。
若是放在贺景砚的院子里,宋熹之平日又忙,怕她是真的会把宋熹之的恩宠全都夺了去。
毕竟天下的男人,哪个不需要女人小意温柔的陪伴?
可她没有想到,宋熹之竟然一眼就看出她的年岁。
黄氏拽住了黄苏宜的手,摇晃着微微安抚了一下,随即又是对着宋熹之解释:“年岁是比景砚大上了六岁,可这又有什么要紧?”
“古人都说救命之恩,该要以身相许。十一年前景砚和侯爷在庄子上休整,偶有一日外出打猎,便把我这远房侄女给救了。”
“这姑娘也是真心喜欢他,自此之后心里便也再装不下人了,便到现在都没有许亲。她说就算是嫁到侯府,能当个丫鬟也好,可我看着她的模样,就算是当个平妻都是值得的!”
宋熹之想起自己从前落入湖里的事情,算了算时间,想必贺景砚便是那时候去路见不平,也救了眼前这位黄姑娘。
她有些感叹:“那夫君在那个时候也不过九岁?”
黄氏就知道宋熹之要拿年龄的事情说事,也是她便立马是语重心长的道:
“嫉妒心不要太强,心思也不要太重,若我是你,只怕不用婆母出口,我自己便要搜罗着为夫君纳妾了。”
“年岁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延续安定侯府香火就好了!”
第342章
黄氏说着,又是想要再劝,可谁知道宋熹之却点了点头,干脆利落的答应了下来。
“黄姑娘倒是痴情,十余年前见上了一面,却念念不忘到至今。瞧着你模样好,又是婆母的远亲,当个通房丫鬟也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所有人都被宋熹之这干脆的态度震惊了,黄苏宜眼神微微闪了闪,茫然的望向了宋熹之的脸。
而黄氏也是非常的意外,心里觉得侯爷从前的话没说错,这宋熹之和贺景砚两人定是生出了什么嫌隙,如今看着感情都淡了下来。
原本她还打算从宋熹之这边下手,若是她不情愿,自己便再从侯爷还有贺景砚那边下手,先让侯爷答应了,再直接生米煮成熟饭。
是女人,哪里有不嫉妒的?
就算是两人感情没刚成亲了好,可看着一个漂亮的女子成了自己夫君的妾室,还怀孕生子,恐怕关系要更差,便再也修补不回来了。
他们夫妻两人的关系差了,宋熹之对贺景砚的助力便也小了。
可没想到宋熹之居然不吃醋,还答应的这样快,若是这样答应了,倒是让她省下许多的事端。
她生怕宋熹之反悔,于是就是急急的开口:“既然你答应了,那事情就定下来吧。”
黄氏的话语里存了些试探,宋熹之却是问:“婆母您答应了,我也答应了,祖母那边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您不需要去问问男人的意见?”
黄氏摇头:“天底下哪里有男人不喜欢漂亮女子的?既然你同意了,那也就不需要过问了。”
“你说我这远房侄女,到底是要给一个什么身份?总不能是亏待了人家。”
宋熹之扯了扯嘴角,“那就给个平妻吧。既然您喜欢她。”
所有人听见宋熹之的话,又是猛地一震。
黄氏不可置信的看着宋熹之的脸,只觉得天上是掉下来一个馅饼,把她砸的晕头转向的,甚至连宋熹之的那张脸,都变得善良可人了起来。
那黄苏宜的瞳孔也是猛地一缩,宋熹之接二连三的话,让她意外极了,就连眼眸都幽深了些,望向宋熹之的眼神都是有些变味了。
宋若安在一旁不声不响的听着,觉得自己这个姐姐是不是受了什么刺激,连这些疯话都说出来了。
不过一想到那么优秀的贺景砚,也要三妻四妾,而宋熹之就算是外头的事业再得意,也只能变成黄脸婆,守着空空荡荡的床榻默默流泪,她的心里就升起了一阵快意。
夫君再好又有什么用?能守住才算的上本事!
宋熹之自然感受到了众人意外的神情,她点了点头,说的十分认真。
黄氏刚才的话说的很有道理,如今安定侯府人丁稀疏,安定侯不过就贺景砚和贺云策两个嫡子,其余的姬妾早就被黄氏不着痕迹的收拾了,也没有其余的什么孩子。
而贺云策不靠谱,宋若安生下的孩子想必也好不到哪里去,若是能有新人进来,为安定侯府再生下几个孩子,宋熹之内心的担忧和愧疚也会少了许多。
她想着,已经开始规划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算起身份,黄姑娘其实是不够格的,但是她是婆母的远房侄女,又是这样的年轻。若是纳个妾倒是简单,只是想要把她抬成平妻,恐怕是需要祖母的同意。”
“我是不能为安定侯府生下几个孩子了,若是拿着这个由头去向祖母说,祖母或许会答应。”
黄氏此刻连眼睛都亮了起来,整个人是越发的来了精神:“你不能生?”
她没有想到事情居然办得是这样轻易:“老祖宗那边倒是不要紧。她最疼你啊!若是她知道你不能生,还亲自要把苏宜抬成平妻,她肯定会答应的。”
宋熹之还是道:“那也要看您到底同不同意。”
黄氏觉得这话有点奇怪:“我自然是要答应啊!我为什么不答应?”
她说着,生怕夜长梦多,便急忙想要领着人往贺老夫人的院子里走:
“择日不如撞日,既然你在,苏宜也在,那此刻我们便去老夫人的院子说上一说,只要她同意了,侯爷和景砚那里就没有问题。”
宋若安夜审视着望着宋熹之的脸,生怕她想要弄出什么幺蛾子。
可宋熹之却欣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还很友善的牵起了黄苏宜的手,便要跟着黄氏往外走。
黄苏宜感受着宋熹之的动作,步子先是一顿,心中也生出了许多的警惕,可她思索了片刻后,却又是缓缓将自己的手放在了宋熹之的手心,与她紧紧握着。
宋熹之对她倒是少见的关怀,黄氏的院子和贺老夫人的院子距离隔着还挺远,宋熹之便是一路对着她殷勤的介绍着侯府内的布局。
甚至连她连她居住的屋子,都叫下人收拾好了,就直接住在贺景砚的院子里。
黄苏宜一开始心中还怀着警惕,可后来却是靠得宋熹之越发近了,宋熹之无论介绍什么,她都是甜甜的答应着。
两人的热络劲,看得连宋若安都有些眼热。
几人好不容易走到了贺老夫人的屋子,此刻的贺老夫人刚刚用过膳,正净了手,坐在了软榻上。
黄氏一进屋子,便忙不迭的提起了这件事情。
说是要给贺景砚的院子里塞人,还是平妻,这件事情还是宋熹之主动提议的。
贺老夫人听见这话,一怔,又是不可置信的抬起头看着宋熹之。
“你说什么?”
可宋熹之却是握着黄苏宜的手,认真的点了点头:“祖母。婆母答应了这件事情,孙媳便也没有理由不答应。”
“如今侯府内人丁稀疏,若是真的能有新人进来,让侯府热热闹闹的,自然是好。平妻的事情也确实是我提出来的,既然苏宜是婆母的亲戚,那给个平妻的位置也是应该的。”
贺老夫人定定的望着宋熹之,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丫头,你说的是真的?”
第343章
宋熹之点头,黄氏便是忙不迭开口:“我们都没意见,府里进了新人,对您来说也是好事情。若是您没有其余的要说的,便先把日子定下来了!”
贺老夫人坐在原地没动,她眼眸深深,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不行,宋熹之才嫁进来不到一年,景砚醒来不过才多久,她没怀上孩子也是正常的。也不必操之过急,黄氏,你这主意可是太糟糕了,板子没有打在你的身上,你不知道痛!”
“老身我作为你的婆母,我可有强迫你给建柏纳妾?你就生了一个贺云策,我可有强压着建柏,往建柏的床榻上塞人?”
黄氏满面春风,此刻也是在笑着:“老祖宗!其实这可就是您的不是了!”
“当初若是您多给建柏塞了几个女人,咱们侯府此刻也不至于这么人丁稀疏,我自然也不会这样着急,为难之之,叫景砚纳妾了!”
“这不是没办法的事情吗?若是侯府还是这样冷清,我们百年之后,如何下去见贺家的列祖列宗?”
这话说的贺老夫人喉头一哽,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黄氏于是继续道:“如今建柏年迈了,他儿子不多,一心便只能想着自己多几个孙子,您连这个都要阻拦吗?”
“子嗣为重!子嗣为重!连之之都明白的道理,您不明白吗?”
贺老夫人听见这话,倒是真的说不出什么话来了。
她看着黄氏这副满面红光的样子,心中倒是真的后悔没有在前些年往自己儿子的房里塞人,不仅让黄氏霍霍了院子里的女人,现在还说的这样轻巧!
她是经历过后院争风吃醋的人,年轻时也是深受其害。
所以在贺景砚的娘嫁进来的时候,便从没有这样打算做过这样的事情,她的儿子也老实,不在乎这些。
才叫黄氏如今把话说的这样轻巧。
她自然也想要侯府人丁兴旺,想要孙子、重孙子多多的,这样外头才不会有风言风语,她下去也算是能对得起贺家的列祖列宗。
可她这不是怕贺景砚和宋熹之两人离了心吗?
贺老夫人抬头,望向了宋熹之的眼眸里,却见宋熹之朝着她点了点头。
于是贺老夫人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有些犯堵,也不愿再说什么了:“好,你们愿意去怎么做,就怎么做!老身我没话说!”
贺老夫人这边愁云惨淡,可黄氏那边可就开心了。
她得到了贺老夫人的承诺,开心的简直是合不拢嘴:“好!那事情就速速安排下去,儿媳现在就去选一个良辰吉日!”
几人匆匆忙忙的来了,又是匆匆忙忙的走了。
贺老夫人看着宋熹之和黄苏宜紧紧交叠的手,心中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味。
于是她对着身边的老嬷嬷吩咐:“你去问问贺景砚那小子跑哪里去了。告诉他今日早点回来,侯府要添新人了!”
“看他自己想要怎么办吧!”
宋熹之不知道贺老夫人是暗中去通知了贺景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