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深呼好几口气,“妈,我帮你烧火。”
“好。”
......
宋国梁拉着板车回来,后面还跟着大队里的老木匠刘大河。
杜小莹忙笑着倒了一碗糖水,“刘叔,麻烦你了。”
“没事,也是你们运气好,正好家里有刚做出来的木门。”刘大河说着就开始干了起来,人家国梁可是掏了钱票的,他可得给人家弄好。
刘大河祖上就是木匠工,刘家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木匠活儿好,再加上有宋国梁在一旁帮忙,倒是很快就把两道门都弄好了。
“好了,国梁你看看行不?”
“行,刘叔这手艺没得说。”
“没问题那就行,那我就回去了。”
“刘叔慢走,有空来坐。”
送走刘木匠,大丫赶忙添火,杜小莹麻利地打了一颗鸡蛋,又下了一大把挂面,“你先歇歇,面马上就好了。”
“不急。”
宋国梁说着,鼻子控制不住的动了动,满屋的鸡蛋面条的香味,肚子不争气地叫出了声。
“咕噜咕噜....”
杜小莹母女俩对视一眼,没忍住都笑出了声。
宋国梁轻咳一声,耳尖面颊发烫,接过一大海碗的鸡蛋面条,大口大口吃了起来。
杜小莹看着狼吞虎咽的男人,秀眉微蹙,上一辈子夫妻俩满打满算在一起都不到一年,男人每次探亲假回来最多也就待几天,以至于两人虽是夫妻还生了五个娃,却也不太了解彼此,有些嗔怪的说道。
“你慢点吃,也不嫌烫。”
宋国梁三两口便将一碗面连带汤都喝干净了,放下碗筷,对上几双眼睛,默了一下,“在部队习惯了,有时候出任务,吃草根喝雪都正常。”
杜小莹怔住,抿了抿唇,“我不是嫌弃,太烫吃东西不好。”
“好,以后我慢慢改。”男人的薄唇微微勾起,幽深的眸子又黑又亮。
“今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就商量个事。”杜小莹避开男人直勾勾的视线,看向几个女儿。
父女六人顿时个个都正襟危坐,神色认真。
“你们爸回来还分配了工作,妈也能挣工分,咱家以后的日子绝对差不了,我就想着送孩子们读书去,咱农村人只有读书认字才能走出农村,像城里人一样吃上商品粮。”
宋国梁点头,“对,读书认字才是出路。”
“可是妈.....我都这么大了。”大丫垂下脑袋,黑亮的眸子中的光芒熄灭,“送妹妹们去读书,我现在每天都能挣五六个工分了。”
刚刚十二岁的二丫垂下的眼睫轻颤,“妈我也大了,我留在家里挣工分,送三丫四丫五丫去读书就行了。”
杜小莹自然没错过两个女儿眼中一闪而过失落的神色,一拍桌子,声音干脆坚定,“不行,都去!”
“可是妈,读书要好多钱的,还耽误上工挣工分,我、我、我也不想读书。”
第11章
都是她耽误了闺女,一想到从小到大没享过一天福最后惨死....杜小莹懊悔的肠子都青了,是她害了闺女。
杜小莹一巴掌拍在炕上,“都去念书,妈小时候也上过几年学堂,先在家里教你们认字,等秋天开学了,再去学校念书。”
脑袋低垂的大丫二丫猛地抬头,两双大眼睛盈满耀眼的光芒。
“可是....我都这么大了,再去上学会不会不太好呀?”大丫咬唇,这么多年她妈的不易她都看在眼里,更不想给家里添负担。
“大丫别瞎想,人只要想进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妈不求你们有啥大出息,只希望你们这辈子平安快乐,凡事都有爸妈在。”杜小莹搂着大丫,目光温柔地看向她的孩子。
宋国梁沉声,“嗯,你妈说得对,爸小时候也没念过书,还是当兵以后才开始读书认字才懂得很多道理,不识字,连钱票都搞不清,就像今天一样家里遭了贼,少没少钱怕是都弄不清楚。”
大丫二丫互相对视,几姐妹齐齐点头应道:“爸妈,我们会好好学的。”
夫妻二人相视一笑。
“我抽空去废品站找找看有没有课本啥的,大丫二丫带妹妹们先洗漱睡觉,爸妈还有事说。”
见女儿们出去了,杜小莹转头刚要说话,就对上了正襟危坐的男人,一脸严肃紧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压着嗓子快速将那件事说了一遍。
“什么?”
惊得一向沉稳的宋国梁都变了脸,随即敛了神色,压低声音,“那东西还在原处?”
杜小莹点头,“嗯。”
“这要是让人发现,咱全家都得完蛋,得妥帖找地方藏起来。”
杜小莹眼眸眯了眯,“要不藏地窖?隐秘点,即便是不小心被发现了,也可以说是当年老地主家遗留的。”
“嗯。”宋国梁挑眉,黑眸中闪过一丝意外,就赶紧取出暗格那五条沉甸甸的金条,拿起炕头的手电筒去了黑漆漆的地窖。
......
“大丫妈,你们真分家了?”
“你们家国梁真退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