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再铺开精神力,把精神力覆盖范围内的鱼货都收进空间的小海里,直到快要涨潮了才抓了几条鱼、几只青蟹、三十多只皮皮虾和四十多只生蚝到桶子里,又拿出一根绳子把海带全部捆起来,一手提着桶子和网抄,一手提着海带和沙铲往回走。
“英子,睛睛,你们收获如何?”走到沙滩边,叶荞和何英她们会合后问道。
“还好,抓了不少皮皮虾,挖了不少海螺、蛤蜊和花甲。”何英笑着说,今天的收获还算好。
“我抓了好几条鱼,给你们一人一条海鲈鱼,两条黄脚腊。”说完,叶荞从桶子里把鱼抓给她们。
“荞荞,你这边没有蛤蜊和花甲,我们分你一点。”周睛分了一小半的蛤蜊和花甲给叶荞。
何英也有样学样倒了不少蛤蜊和花甲给叶荞:“我们也算是互通有无,只不过荞荞有点亏。”
“对,我们以后就这样办。”叶荞也不跟她们客气,“你们要不要海带?”
“我要一根,正好用来炖排骨。”何英也不跟她客气,她今天早晨买了一根排骨,本想赶海的时候能捡点海带或者裙带菜回去炖汤,但她找遍了整个沙滩都没有找到,现在叶荞捡了不少,她自然不客气了。
叶荞给她们一人分了两根海带:“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了。”
“嗯,我们也回去了,荞荞,再见。”
“再见,有时间就过去玩。”叶荞对她们挥了挥手就大步走了。
走进大院,碰上了赶海回来的陈婶子,她桶子里只有两只青蟹、二十来只皮皮虾和一些蛤蜊、花甲,叶荞送了她一条两斤多的海鲈鱼和十几个生蚝才和她分开回了家。
“真是个热心的好孩子。”陈婶子看着她的背影自言自语。
叶荞回到家里,把海螺、生蚝、蛤蜊和花甲这些带壳的东西都养在海水里,把海带都晾好,再把鱼虾蟹都处理了,该收进冰箱的都收进冰箱里,该收进空间储藏室的都收进空间储藏室,才去备菜做饭。
第450章
想跟妈妈一样赚钱
赶海拿回来了不少好东西,自然要做来吃,叶荞做了清蒸鲈鱼、香辣青蟹、椒盐虾、紫菜蛋汤,加上中午留出来的麻辣腊兔肉,四菜一汤,已经很丰盛了。
“妈妈,妈妈,我们回来了。”院子里传来了大宝和二宝欢快的声音。
叶荞笑着迎了出来:“宝宝们回来了?爸爸呢?”
“爸爸在后面。”大宝大声回答。
“走,我们去洗手。”叶荞带着孩子们去洗漱间洗手。
“老婆,我回来了。”陆向北走了进来。
“爸爸过来洗手,我们已经洗完了。”二宝欢快的招呼他们的爸爸。
“来了。”陆向北大步走了过去。
“爸爸,来这边。”
陆向北走过去洗了手洗了脸,跟着叶荞母子一起走进了餐厅。
“我去端菜。”叶荞走进了厨房。
“我们一起。”陆向北跟着她走进了厨房,和她一起把温在锅子里的菜端了出来。
“妈妈,你太厉害了,抓了这么多的海鲜回来。”大宝看到餐桌上了海鲜惊叫。
“还有不少鱼虾蟹在冰箱里,想吃什么就告诉妈妈,妈妈给你们做。”叶荞笑着说,然后给他们一人夹了半只青蟹:她放的辣椒并不多,正好让孩子们慢慢啃。
“妈妈,你太好了。”二宝高兴的直点头。
“可惜没有船,不然,出海捕鱼的话收获会更大。”叶荞来到这边三年多了,都没有机会出海,很是遗憾。
“以后有机会,我们去村子里租条小渔船出海钓鱼。”陆向北看到叶荞很想出海的样子,便说道。
“好呀,我们多带几只钓鱼竿。”叶荞高兴的说,她要找机会去友谊商店买几支专业的钓竿,为以后的海钓做准备:陆向北的话给她提供了一个思路,就是租船出海捕鱼,她相信,只要给得起钱,一定能租到渔船。
一家四口开开心心的吃完饭,叶荞和陆向北一起收拾好桌子,把碗筷洗了,把厨房收拾了,又在自家的院子里转悠了好几圈,快八点了才回屋听收音机。
他们陪着两小听完故事会,叶荞又换了个频道,滋滋几声后,收音机里响起了一个低沉的男声:“欢迎大家收听‘跟我学英语’节目,今天是首播,以后每天晚上八点半准时开播,欢迎对英语感兴趣的朋友按时收听,现在,我教大家读二十六个字母······”
叶荞把自己写好的二十六个字母放到茶几上,播音员教哪个,她就指着哪个,同时让两个孩子跟着播音员一起读。
节目持续了四十分钟,节目结束后,叶荞便检查大宝和二宝的学习成果,她把字母的顺序打乱了让他们念,他们一个都没有错,便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宝宝们真棒,一个都没错。”这个节目是面对对英语感兴趣的大人的,两个孩子能跟上进度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妈妈,这英语字母怎么跟拼音长得一模一样?”大宝问道,他们兄弟两个是学过拼音的。
“嗯,写法是一样的,只是读音不同,你们要好好记在心里,别弄混了。”叶荞点点头。
“我们知道了。”大宝和二宝点点头。
“今天就学到这里,明天妈妈去东海看看有没有这个节目的书本,如果有我就给你们买回来,这样你们也能更好的学习。”叶荞笑着说。
“妈妈,谢谢你。”大宝和二宝异口同声的跟叶荞道谢:他们也想早点学好英语,以后也跟妈妈一样做翻译和写赚钱。
“我是你们的妈妈,给你们提供生活和学习条件都是应该的,不用谢。”叶荞笑着说。
“但别人都没有这么好的妈妈。”二宝笑着说。
自从进入幼儿园后,他们就认识了不少小朋友,很多小朋友的妈妈都不管他们的学习,为了省钱,甚至连幼儿园都不愿意送,所以,虽然部队有幼儿园,但军属院里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外面疯玩。
“你这孩子,别想太多了。”叶荞揉了揉他们的头,“时间不早了,我们去洗漱休息。”
“好,爸爸,我们一起去洗漱。”
陆向北带着孩子们去洗漱,叶荞则在旁边看着,等他们洗漱完后打了一桶热水倒进洗脚盆里,一家四口一起泡脚。
“这水好烫。”大宝和二宝嘴里喊着水太烫,并借此机会把小脚放到陆向北和叶荞的脚背上。
“烫什么烫,你们别耍赖。”陆向北把他们的脚踩了下去。
“烫,我们的皮薄,不像老爸你皮厚,所以不怕烫。”两小又把小脚踩到陆向北的脚背上。
叶荞在一旁看着他们父子三个打闹,把脚洗好后擦干脚上的水渍穿上鞋子:“别闹了,水快凉了。”
“遵命。”父子三个嘻嘻哈哈,但也加快了洗脚的速度。
大家洗好脚,夫妻两个带着孩子们上楼休息。
次日,叶荞吃了早饭就坐公交车去了东海,她先去新华书店,果然有“跟着我学英语”的书面教材,叶荞毫不犹豫的买了两套,又买了十支铅笔、十个英语本子、十个语文本子和十个算术本子、几本连环画以及十本稿纸。
再去旁边的百货商店买了几块布料,准备给一家人一人做一件衣服,他们虽然可以在五月桥买衣服,但手里的布票也不能浪费了。
给一家人一人买了一双胶鞋,给陆向北买了一双皮鞋,又去卖糖果的柜台买了一斤水果糖、一斤奶糖、一斤条头糕和一斤薄荷糕,把手里快要到期的糕点票都花完的才往回走。
她并没有直接回部队,而是去了洪武街的店铺,看到生意不错,连李小梅都在那里帮忙,她也走过去帮忙数衣服和打包,送走一波客人,才和李晋他们说话。
“李晋,实在不行,再请一个人吧。”叶荞说道,她前几天才想起来帮工的人数不能超过三个,现在只有一个,应该还可以请两个。
“好,如果有合适的就再请一个。”李晋想到这段时间生意都不错,他们几个人确实忙不赢,便点了点头。
“李寒清他们的厂子是不是又扩大规模了?”叶荞问道。
第451章
指路明灯
“嗯,他们的厂子挂靠在街道名下,规模再大也是没有问题的。”李晋点点头。
“他们不怕产权不清楚,为别人作了嫁衣?”叶荞惊讶的问。
“他们是签了合同的,明确了他们是为了方便经营才挂靠在街道名下,工厂是他们几个投资的,他们拥有工厂的全部产权和经营权。”郑阳解释说,“那边的小工厂都是这种模式,挂上集体企业的牌子,不仅能避免政策的反复,也能让客户更加信任。”
“原来如此。”叶荞点点头。
“嫂子,你说我们要不要找个单位挂靠?”李晋小声的问。
“不用,我们跟他们不一样,工厂需要的工人比较多,我们只是一个小小的店铺,不需要请太多的人,大家辛苦点,熬过这两年就好了,免得到时候说不清,自己的辛苦付之东流。”叶荞摇摇头,她前世没有少见这种例子,不知有多少人因为产权不明晰而白费了半生心血。
“嫂子说得对,挂靠不仅需要交一笔挂靠费,规模大了还容易让人家生出不好的心思,与其给别人做嫁衣,还不如发展慢一点,这样也更安心。”郑阳也不赞成挂靠,要交钱事小,就怕店铺赚了钱让人觊觎:他们虽然有陆师长做后盾,但能不给他惹麻烦更好。
“对,我也是这个意思。”叶荞点点头。
“是我想差了。”李晋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你也是想把店铺发展壮大。”叶荞笑着说。
“是我太心急了。”李晋也笑着说。
“是铺子里的生意太好了。”叶荞笑着说,如果不是考虑到两年后的风波,她也想扩大经营。
“是我们的意志不坚定,没有经得住高利润的诱惑,忘记了嫂子的提醒。”李晋笑着说。
“谁不想发展?我也想,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现在打好基础,等政策彻底转变了我们就能大显身手了。”叶荞微笑着说。
“嫂子才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以后怎么样我们都听嫂子的,绝对不会自作主张。”郑阳认真的说。
“我只把握大方向,店铺要怎么样还是你们做主。”叶荞摇摇头,“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嫂子慢走。”
叶荞回到部队时已经十一点半了,连忙换煤球,打开炉门,淘米煮饭,然后再去备菜。
家里虽然有不少海鲜,但也不能天天吃海鲜,于是,她从空间里抓了一只老鸭杀了,泡了些笋干,又从空间的储藏室拿了一块牛肉、一块牛百叶和一个小冬瓜出来。
她点燃煤油炉子,把焯过水的老鸭放进砂锅里,用大火烧开后再改小火慢炖,再把泡好的笋干切成薄片下进去,然后又做了小炒牛肉、酸辣牛百叶和辣炒蛤蜊。
陆向北父子三个走到院子里就闻到了一股浓郁的肉香味,就知道叶荞又做了好吃的,连忙推开门走了进去。
一家人吃过饭,又去院子里消了食,再去午睡。
午睡起来后,大宝和二宝想去赶海:“妈妈,今天下午涵涵弟弟和辉辉弟弟都要去赶海,我们也想去。”
“那就去吧。”叶荞点点头,“向北,等下去上班的时候顺道去幼儿园告诉老师,大宝和二宝今天下午就不去幼儿园了。”
“知道了,你们两个到了海边别乱跑,要听妈妈的话。”陆向北点点头,又交代两个儿子。
“遵命。”兄弟两个装模做样的给他们的爸爸敬了个军礼。
“你们就皮吧。”陆向北笑着在他们的手臂上拍了一下。
送走陆向北,叶荞他们也去做赶海的准备,现在的气温还很低,海边还有海风,会更冷,叶荞给两个孩子都穿上了厚棉袄和小皮靴,又给他们戴上了皮手套。
她自己也换上了冬天赶海的标配:一件旧棉袄和雨靴,戴上手套,提着水桶,拿着沙铲出发了。
母子三个走到沙滩上时,何英母子和周睛母子已经到了。
“大宝,二宝,你们也没有去幼儿园?”周睛问道。
“他们说弟弟们要来赶海,他们也要来赶海,我就让陆向北给他们去请了假,带着他们出来玩了。”叶荞解释说。
“让他们玩吧,过两年要上学了就没有机会玩了。”何英笑着说。
“英子说得对,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免得以后长大了觉得遗憾。”叶荞也点点头,现在的幼儿园除了教他们唱几首儿歌并不会教别的,送他们去幼儿园也是因为大人没有精力照看,让他们有个安全玩耍的地方,所以叶荞和陆向北才不介意两小请假。
“荞荞今天不去礁石群那边吗?”周睛看到她没有拿网抄便问道。
“今天就带着他们在这边玩。”叶荞点点头,礁石群距离这边太远了,她又不能带着孩子们过去,就只能在这边赶海了。
“那边好像有皮皮虾,我们去抓虾子。”何英说着就带着赵小涵往沙滩上而去。
叶荞带着孩子们在沙滩上玩了一下午,收获了半桶子蛤蜊、花甲、几只大花蟹和几十只皮皮虾,当然,她也没有忘记铺开精神力,把精神力覆盖范围内的想要的海货都收进了空间小海。
回到家里,她把两小拉进卫生间,给他们洗了个热水澡,给他们穿戴好后,再去准备晚饭。
“妈妈,我们想吃香辣蟹。”二宝看到妈妈进了厨房,连忙跟了进去。
“知道了,给你们做香辣蟹。”叶荞一边做准备一边回答。
她做了香辣蟹、红烧黄脚腊、辣炒花甲和清炒莴笋丝,加上中午留出来的老鸭笋干汤,已经很丰盛了。
吃过晚饭,一家人又去院子里转了转消食,便坐客厅里打开收音机,先听“故事会”,再听“跟我学英语”,到“跟我学英语”时,叶荞把自己买回来的教材分给孩子们,节目开播时,他们都翻到了相应的页面,跟着播音员一起读了起来。
时间转瞬即逝,转眼间就到了元宵节,叶荞为了犒劳一家四口,她想做个佛跳墙,但她没有鱼胶、皮胶、蹄筋和杏鲍菇等,只得用鲍鱼、海参、火腿、扇贝、冬笋、鸡翅和香菇等做了个简易版的佛跳墙。
第452章
又要开学了
中午,陆向北父子三个回到家里,迎接他们的是一股霸道的香味。
“妈妈,你今天做了什么好吃的?这么香。”大宝和二宝蹦蹦跳跳的去了餐厅。
“荞荞,今天这味道也太香了,到底是什么菜?”陆向北也笑着问。
“今天过节,我做个简易版的佛跳墙,你们快点去洗手,我去端菜。”叶荞笑着把他推进了洗漱间。
“大宝,二宝,快点过来洗手。”陆向北连忙招呼孩子们一起去洗手。
大宝和二宝跑了过去,父子三个洗了脸洗了手,又迅速回到餐厅,坐到餐桌边。
而叶荞则把砂锅里的佛跳墙装了出来端到餐厅,又把腊肉炒干豆腐、麻辣兔丁和醋溜土豆丝端了出去。
叶荞给一人舀了一碗佛跳墙:“我们先尝尝这汤的味道如何。”
“太好喝了,妈妈,这是什么?”大宝喝了口汤,惊呼太好喝了。
“这个呀,叫福39全,又叫佛跳墙,是闽菜中的一道特色菜。”叶荞笑着说。
“为什么又叫佛跳墙?”二宝问道。
“意思是这菜太香了,就是寺庙里的和尚闻到这香味都会跳墙过去品尝,只不过家里的材料不齐,妈妈只做了简易版的,味道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叶荞解释说。
“简易版的味道都这么好,正版的可想而知了,难怪能吸引到和尚还俗。”陆向北也笑着点头。
“妈妈,以后可不可以多做几次?”二宝问道。
“可以,等哪天材料收集齐了还可以做完整版的。”叶荞点点头,家里有鸡,有海鲜,香菇和冬笋也不缺,她随时都可以做。
“妈妈,我还要吃。”大宝把碗里的菜吃完,还想要吃。
“不能吃太多了。”叶荞又给他盛了半碗,“还要留点肚子吃饭。”
“好,妈妈,我可不可以装点饭到这里面一起吃?”大宝连忙点头。
“可以。”叶荞给他的碗里盖了半碗饭才递给他。
“我也要。”二宝也把手里的碗递给叶荞。
叶荞也给他盛了半碗菜和半碗饭:“你们也吃点别的菜。”
“知道了,妈妈。”兄弟两个异口同声的答应,又一人夹了一块腊肉放进了嘴里。
“别光吃肉,吃点素菜。”叶荞给他们一人夹了两块干豆腐,又夹了一筷子土豆丝。
“知道了,妈妈,我们自己夹。”大宝和二宝连忙说。
“荞荞,你们是后天开学吧?”陆向北问道。
“嗯,李姐明天下午会回来,我后天早上过去。”叶荞点点头,后天只是报到,不会上课,她早点过去晚点过去都没有关系。
“妈妈,你后天回来吗?不然,我们跟你去东海玩一天,看看李叔叔他们的店铺。”大宝问道。
“那就去吧,我明天打个电话告诉李姐,让她不用过来。”叶荞点点头,孩子们好久没去东海了,明天带他们过去看看也好。
“谢谢妈妈。”两小高兴的说,“我们下午就告诉涵涵弟弟和辉辉弟弟,看他们要不要一起过去。”
“嗯,你们快点吃饭。”叶荞点点头。
转眼就到了开学报到的日子,叶荞、何英和周睛她们一大早就带着孩子们去了东海,回到洪武街,李小梅已经准备了早餐。
“荞荞、英子、睛睛,孩子们,快过来吃早饭。”李小梅听到推门的声音就出来招呼他们。
“谢谢李姐。”
“谢谢李阿姨。”
叶荞她们带着孩子们去洗了手,坐到餐桌边,看着餐桌上的小米粥、玉米馒头和肉包子纷纷道谢。
“应该的。”李小梅笑着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小米粥。
“李姐做面食的水平越来越高了。”周睛看着盘子里蓬松暄软的馒头和包子笑着说。
“尝尝看味道如何。”李小梅笑着说。
“肯定很好吃。”周睛拿起一个玉米馒头撕了一块放进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