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年的春节比八六年还要早,一月二十九号就开始过年了。
年前,苏青玉这个新上任的书记,以及胡区长这个新上任的区长还在全区进行了一次视察工作。主要是关心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
花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所以绝大多数的花岗干部确实是认真付出了的,作为领导,苏青玉也不会只关心老百姓,不关心干部们。
该发福利发福利,该表扬表扬。
让基层干部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区领导们的关心问候之后,苏青玉才安安心心的过大年。
照例是一家三口一起过年。
只不过今年小元宝比去年要聪明,可以走路,可以拿着勺子吃东西了。
还学会了捣乱。小爪子抓紧了面团里,然后和爸爸妈妈玩躲猫猫。
看着孩子这活泼的样子,苏青玉笑的不得了,抱在怀里揉了揉。用面粉在她小脸上点了两下,“看你还做坏事。”
元归正在慢吞吞的包包子,见母女两人闹的开心,他也微微一笑。
“元先生,开年是不是就带元宝回南方了?”
苏青玉问道。
元归一愣,然后点头。“嗯。”
苏青玉笑道,“多给她请几个老师。可不能让她养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
元归道,“不会的,我带身边亲自教。”
“你要辛苦了。这小魔王可是很能闹的。”
苏青玉看着自己闺女,嘴里这么说,眼里可别提多喜欢了。那眼神都能把人给融化了。
元归看着,还有些吃味。
苏老师可从来没用这种眼神看过他。
但是转念一想,这样疼爱孩子的青玉,还是要和孩子分开那么久,心里肯定非常难过。
“要不……咱多请几个人,让孩子留在这里陪你吧。”
苏青玉有些心动,但还是摇头。“我天天忙,时常还要加班。孩子在家里只和保姆在一起也不好。”
她又不能和元归一样,带孩子在身边工作。
而且外面的环境肯定比这里好,利于孩子成长。如果没做这些条件,她也不强求。可明明可以给孩子好的,总不能因为她的缘故,耽误了孩子。
“都说好了的,我没事。”苏青玉道。“等我放假了,我去看你们。或者你们有时间了,不也要回家的吗?”
“对,我有空就会带孩子回来。”元归承诺道。
元宝趴在她腿上,“妈妈,元宝回家。”
……
今年的大年三十年饭,林楠也是和左亮一次在云城吃的。
去年大家都混熟了,今年吃团圆饭,也把她叫上了。
大家都是各种原因没有回家过年的是,所以在一起过年也不会很尴尬。
今年年饭尤其热闹,元华的一对年轻员工,在这异乡异地的公司年会上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因为这事儿,大家热闹的不得了。
林楠还随了份子钱。
吃完年饭,左亮就开车和她一起回花岗。
路上,左亮边开车边道,“明年又少两个一起过年的。”
林楠笑道,“这是好事,他们以后互相有个依靠了。”
“哎,说的也是。”左亮笑了笑,然后道,“这说的我都想成家了。”
林楠道,“那简单,回头我和徐主任说一声。她老早就关心你了。”
左亮咳了咳,“关心我做什么?我一把年纪了……”
林楠侧头看他,左亮确实不算年轻了,虽然因为练武的缘故,身体看起来还很年轻,但是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属于他那个年纪的男人的成熟气质的。
“也还好,年纪不大。”
左亮道,“你觉得我年纪不大?”
“嗯。”
“那,林秘书,你要是找对象,会考虑我这样的吗?”
林楠心里一咯噔。
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只余下两人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楠才笑道,“我又不准备找对象了,你这个问题白问了。”
左亮一听,心里急了,“怎么不找了?你还很年轻,比我小几岁呢。”
林楠勉强笑道,“你知道我的情况的,我结过婚……还不能生育了。没必要找了。”
左亮一下子踩了刹车,将车子停在路边,“这怎么就没必要找了。结没结婚也不重要。能不能生更不重要了。”
“左师傅,你别说了,我自己也不想找。开车吧。”林楠道。
“……”
还准备好好聊一聊的左亮听出了她语气中的坚定,顿时有些无奈,他握紧了方向盘,然后继续开车。
只是一路上,再没人说话了。
回到镇上,林楠就下车走了,左亮闷闷不乐的开着车子停在了苏青玉家的门口。
苏青玉家里正在煮饺子,因为得需要人带孩子,苏青玉就自己一个人煮,元归带着孩子在门口玩。
听到车子声音,元宝就喊起来了,“车车。”
元归闻言抬头,看到确实是左亮回来了,他直接道,“今天过年,你好好放假,不用来找我们。”
这话听着就扎心了。
左亮:“……元先生,向您请教一件事。”
“嗯,你说。”
“你说,要是女同志表明不想找对象,那我还能怎么办啊。”
他觉得元归能追上苏青玉,也是相当有本事的。所以心慌意乱之下,只能来找这位出点主意。
元归闻言,神色严肃道,“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会知道?我和青玉当初是互相有好感,就在一起了。”
左亮心又被扎了一下。
元归好歹也是念着他这些年对他的帮助,所以也没那么绝情,说了点意见。
“虽然我没这种体验,但是我觉得,对待女士,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努力的了解她的需求,然后坚持不懈。当然,也不要惹人生厌,要注意一个度。”
这一番话可让左亮心里又有方向了,“元先生,谢谢你,太谢谢你了!”
他立马上车走了。
苏青玉煮好了水饺,喊他去端,“刚刚我听到左亮同志的声音了,怎么没见到人了?”
元归道,“回去了。过来就问我一些问题而已。”
苏青玉道,“这大过年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事儿。是遇着什么困难了吗?”
元归淡定道,“也没有什么,就是感情方面的事情。当初我追你,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所以他过来找我问问经验。”
听到元归提起以前的事儿,苏青玉脸上一热,“就你那经验?也就碰到我,要不然得打光棍。”
说完又好奇,“他哪里来的感情上面的事情,平时也没看出来和谁处对象啊。”
元归很认真道,“他平时空闲时间多,年纪也不小,会考虑这些很正常。”
“也不知道是谁,”苏青玉将筷子摆放好,“成家也好,要不然我总觉得他是被我们耽误了。他要是在这里成家了,我就给他批一块地盖房子,也算成家立业了,也能让女同志安心。他要是愿意,我还能给他入编,总不能没名没分的给我当司机。对了,到时候咱得表示表示。左亮同志对我们帮助确实很大的。在生活上能照顾就多照顾点。”
她觉得左亮这样有真功夫的人,哪里都是能待得的。愿意这样背井离乡,一直给她当司机兼职保镖,实在是太好了。
元归道,“他为元华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有了一些股份分红了。虽然也不多,一年大概也就十几万吧。但是足够生活了。”
左亮可不是一般的员工,是一直跟着他的人,除了保护他的安全,还能帮他处理很多事情。能够得到这份信任,足以说明左亮的能力和忠心。对于这样的人,他也从来不会亏待。物质上是绝对会保证的。
苏青玉:“……”这还叫不多?这年头万元户都是很少了。这一年十几万……
早就知道左亮同志工资高,就不知道人家这工资比她高出那么那么多……
第425章
第425章
苏青玉觉得自己操心太多了,
竟然操心一个比自己工资高那么那么多的人。
有这功夫,她还是多操心依然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吧。
于是年初三,她开始上班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的区领导们比她还要忙,
大年初一都没过好年。
终于等到大年初三,苏青玉上班,他们就立马拎着东西过来了。
名义上是给苏青玉拜个年,实际上是想详谈合作的事儿。
这次他们可是有备而来的。
就在年前,两个区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从上到下进行而一次调整。
这动静大到差点就压不住了,
还好市里赵书记是支持他们的,
所以才能够成功调整基层干部岗位。
“我们这次算是破釜沉舟了,多少人准备看我们的笑话啊,这次谁也不能拦着我们搞发展。”
华阳区武区长坚定道。
秦区长也严肃的表态了,
“这次我们下面进行调整之后,严重缺人。所以这次还得找花岗借人啊。把新任培养培养。”
似乎是担心苏青玉不信任,
他们还将调整的名单拿过来了。
苏青玉没看,而是笑道,
“既然你们这样下定决心,
那我们花岗肯定也是说话算话的。我建议,
我们三个区针对这次合作,
组成一个小组。
之前和东山而已是这样做的。专事专办嘛。咱们先讨论一下两个区的具体情况,
然后根据情况作出安排。至于种植方面的事儿,
咱都不懂,咱就交给专业的人办。从外面请这方面的技术专家来。哪怕多出钱都行。怎么样?”
武区长和秦区长也都是下了决心的人。这会儿苏青玉有条理的安排,
两人也干脆,
“行,苏书记,你有经验,
这事儿你牵头。”
于是新年还没过完,三个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是要忙着做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工作。
花岗则在下面基层干部里面选一些愿意去外地支援的年轻干部。
这次需要的人不少。而且种植果树是之前花岗都没有办过的事儿,这些人是没有经验的。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因为之前回来的干部们大部分都获得了提升,没提升的,在档案上面也添了一笔,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稍微有些理想的年轻干部们都乐意参加。
报名参与的人还不少。
苏青玉当然也不会让太多人去,毕竟花岗的工作也离不开人。这只是锻炼的机会,没必要去太多。
于是给东山于区长打了个电话,说了另外两个区的情况。
意思是让他们也出点人出来,锻炼锻炼,“你们东山山地种植也是条件很不错的,我认为可以安排基层工作做的不错的年轻干部过去锻炼。人才就是要在不断的实干中锻炼出来的。”
于区长也心动了,一方面是想培养干部,一方面也是想多学点东西回来。
以后东山致富的路子更丰富,更多。
毕竟养殖的风险他也是知道的。能够多元化发展,当然还是多元化发展好。
于是花岗和东山都选了一批人,大年过完之后,就被华阳区和临河区接收了。安排在各个基层了解情况。
他们这些区里领导,则组成了一个专项小组。
苏青玉虽然是书记,也不适合管经济上的事儿,可这种区之间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经验,所以被推举为小组组长,胡区长则是副组长。其他区领导则是小组成员,
小组成立之后,苏青玉就连续开了三天会。
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华阳和临河这两个区未来的发展重心。
这两个区最后还是决定,走苏青玉想的那条路。
种植果树为主,然后再多元化发展其他辅助项目。
比如大棚菜、养鸡、养鸭等低成本,周期短,来钱快的项目。甚至有些镇上有水资源丰富的,也可以学花岗那样养鱼养虾养螃蟹。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苏青玉并没有提出让这两个区像东山区和花岗区那样搞什么集体投资。
而是鼓励私人养殖和种植果树。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这两个区目前人手不足,搞集体投资,很需要人力物力。
第二,果树生长周期长,这也就意味着两三年之内都是需要等待的,这个时间很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上面领导换人,果园里又还没有出成果。到时候万一有新政策怎么办?
领导突然不让种果树了,让种回粮食了怎么办?
所以这果园成为了私人财产,果农们才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另外,为了鼓励农民同志种植果树,她认为还应该进行一些鼓励。比如种活一颗果树,在没有结果的周期内,区里每年给果农补贴多少钱。
这提议一下子让小组成员惊呆了。
这是直接给老百姓送钱?
武区长道,“咱们是为了他们致富啊,这到头来,还成了为我们种的?”
苏青玉道,“确切的说,是为整个区种的。他们以后收入了,不得增加税收?不得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其实补贴也没多少,主要是个鼓励。”
当然,效果会很好就是了。想想自家种东西,还有人给补贴钱,还不可劲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