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对顾寒烟尚有几分疼爱,而今只剩下了厌恶。
陈鹤宇回家的时候,已经完全记不起顾寒烟的事了。
昨晚他听了茯苓的密报,安排她找个小姐妹去把这些话漏出去给李管家听。
小樱好歹收了一个银锭子做封口费,多少也能帮点儿忙。
心爱的好大儿和外甥女如何取舍,相信老爹会选。
书房里,长兴侯照例翻出最新一期的话本子看起来。
不得不说这叫“月生”的作者真是牛掰,情节有趣动作新颖画工微妙,每个月出一本新书,本本大卖。
一般书店买不到,他加了一两银子托给黄牛,费了好大劲儿才拿到的呢。
长兴侯看的入神,一边惊呼一边啧啧称奇,真是好家伙!
忽然房门笃笃响了两声,陈鹤宇走进来。
见老五特意过来问他装潢是否满意,长兴侯匆忙把书反扣到抽屉里,略有些尴尬的捋了捋胡子。
两处小院花了三千两,能不满意吗?
不过想想这小子从自已手里拿走的钱——
花他一些也不冤枉。
“我当然是满意的,就是叫你破费不少银钱。”长兴侯稍稍表示了一下客气。
陈鹤宇坐下来,懒洋洋的说道:“这是儿子的一片孝心,钱没了儿子可以再赚,只要您高兴就值得。”
长兴侯嘴角抽了抽儿。
你特么拿老子的钱来给老子尽孝心,还说的这么理直气壮?
第251章
学区
看到老爹眼神里的不满,陈鹤宇嘿嘿一笑。
讨好道:“要不是您,我这个穷鬼哪里能翻身?不过,手里虽说有几万银子,坐吃山空也禁不住花销,儿子想着还得再找点事做做。”
“你要是不出仕,倒是可以接替老二经商,说不定比他做的更好些。”
长兴侯想到这里,忍不住又长叹一口气。
最近陈二郎被他收拾一顿,撤回不少管事权。
知道老爹的厉害,二房的行事作风规矩了许多。
但是父子之间也有了隔阂,这是长兴侯最不愿意看到的。
儿大不由爹,他再次感慨。
大华朝注重孝道,老祖宗的规矩总是说,父母在不分家。
这条规矩在官宦家庭执行的很彻底。
长辈健在,子孙就闹着分家,是要被官府打板子的。
可是民间就不太按这些规矩来,有句俗语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
由此可见,在民间分家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只要父母同意就行。
头痛的时候,长兴侯也想过,干脆撒开手叫他们五个都单飞算了!
省的今天这事,明天那事,一个个的把老子气得半死。
冷静下来,他又觉得家里四代同堂是件很有福气的事,小孙子孙女们承欢膝下,成天一起玩着长大,感情就会加深,怎么能说拆就拆呢。
再说了,分家在外人看来,就是家庭不睦的体现。
还好他听了老五的劝,去年就分了一点小家产给他们,给了儿子们部分自由。
尤其是分开吃饭之后,大家不至于连你要吃米饭我要吃馒头这种事都得争执,女眷之间的矛盾都减少了。
“你大哥仕途走的稳当,将来你们弟兄要互相扶持。不过,现在他官职走在前面,你跟在后怕是要受点影响,该避讳的一定要避讳。”
面对两个最得意的儿子,长兴侯最怕他们因为利益兄弟阋墙。
“我明白,大哥的优秀是众人皆知,将来振兴侯府还要靠他。我只要做好现在的位子,挣点小钱,舒服的过日子就好。”
同一个家庭里,几乎不可能出现兄弟俩同时都是高官这种事。
“好,你们都是好孩子,等老四年底授了官,爹就没有什么可以操心的了。”
想到老四,长兴侯忍不住又骂起来。
“老四瘟鸡一样,天天被个妇人拿捏!我原想着他只是个赋闲在家的秀才,怕是没什么胆量跟婆娘呛声。这次好歹授个官,看他敢不敢把夫纲振起来!”
陈鹤宇赶紧撇开话题,“四哥是去哪儿做教谕?”
这就类似于教授一类的职位,凭陈四郎的秀才文凭在国子监是不够格的,到郊县去还有可能,只是路远又不能宿在家里。
“算是运气好,过年那会儿我听说圣上有心在城北五里庄建一座学院,方便朝廷选拔人才。”
“这里请的老师都是学识渊博的举人进土,收的学生则要求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或者是聪明拔萃的佼佼者。”
“我一听这是好事啊,赶紧托人把老四送到国子监去读书,从那里出来授官到学院,教不了年龄大的,教启蒙的总可以吧?”
“他明年可以通过国子监的渠道参考进土科,如果能中了就可以长长久久在学院做下去,将来你们几个的孩子去读书也方便。”
国子监的监生如果自认为读书读得好,倘若不满足于毕业授予的官职,也可以参加进土科考,只是不管成绩多么优秀都不会授予状元称号。
国子监就相当于特招生,为了避免他们与寒门弟子争抢名额,两者是分开考试的,毕竟他们走了一条捷径。
陈鹤宇恍然,冲老爹竖起大拇指。
老爹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头脑灵活、消息灵通,给自家谋取利益的时候毫不手软。
陈四郎十四岁考中秀才,天资不能说不好,但是多年乡试不中,一路蹉跎到了小三十岁。
陈鹤宇觉得四哥基础功很扎实,大概是跟他温吞平和的性格有关系,做策论的时候不讨喜,很难在一堆吹得天花乱坠的考生中出头。
众所周知,中秀才相对容易,所以秀才基数很大。
但是举人的录取率低,这就造成了乡试考举人非常困难。
老爹的策略,成功的让四哥避开了乡试的独木桥,直接进入进土考场。
至于与他相争的其他监生,几乎都是靠家族关系进去的,比如马上明年就要进去的梅子涵。
像他们这样的子弟,进入国子监就相当于一脚踏入了仕途,等着授官、再各凭本事调任即可,有几个认真读书考进土的?
这么一算,四哥明年中进土的几率比他还大,不能不说老爹是个大聪明!
“你不要难过!去国子监读书的名额有限,爹也没办法...
...但是,在钱财上你可是弟兄几个拿到最多的!”
长兴侯得意之余,又怕老五闹情绪,一边安抚一边威胁。
陈鹤宇翻了个白眼儿,打一棒槌给一个甜枣,老爹你真是够了。
四哥那个温吞性子,如果不去当教谕,估计会搞个小田庄做个耕读世家,一辈子不出来交际吧?
想到田庄,他忽然触电一样跳起来。
“爹!你确定是在城北五里庄建学堂?什么时候动工?”
长兴侯被他吓得一哆嗦,忍不住骂骂咧咧。
“吓老子一跳!作甚一惊一乍的!是在五里庄附近的一个皇庄上动土,说不定地基都打好了。”
陈鹤宇咧开嘴嘿嘿笑起来,“爹,有个发财的机会来了!”
五里庄他知道,那边是个较为荒凉的地方,只有几个小村庄,没有大的乡镇。
选中这个地方盖学堂,大概也是因为地段不扰民、安静些学子们更容易心无旁骛的读书。
这类学堂开设的课程应该不止是文化课,琴棋书画骑射之类的都会有,又是圣上钦定的,想送孩子去这里读书的富贵人家定然不少。
“是啊,我刚才不是说,将来你们几个的孩子也可以试着送一送吗?”
长兴侯不解,你家团哥儿还不够岁数吧。
“所以,咱们可以买地,盖学区房啊!”
陈鹤宇激动起来。
“虽然学堂会有寝室,但试想一下,家里有个五六岁的孩子送过去读书,会一直住在学堂里吃饭堂吗?”
“万一孩子有什么事、或者生病,学堂还要跑回上京城通知家人吗?”
“富贵人家舍不得把孩子孤身一人丢下的,尤其是男孩!必然会在附近安排家丁仆妇伺候着,但是这些人是不能住进学堂的,那住哪?”
“就为了孩子在这读几年书,买地盖房子也不划算吧?”
“那不如我们买地,盖些小小的宅院,租给他们!这生意虽然不是一本万利,但是只要学堂不倒,这收益就源远流长。”
圣上钦定的学堂,谁敢叫它倒闭?
长兴侯...
...
你慢点说,我脑子有点跟不上趟儿。
第252章
确认
“别慌别慌,你让我想一想。”
长兴侯把兴奋的转圈儿的儿子按下,“学区房”是什么鬼一说你就这么激动。
“你的意思是,在学院附近买地,盖小宅租赁给学子的家属?”
“没错。不需要太大,就盖三间两厢的小院落就可以,一条胡同打一口水井方便取水。最关键是一定要距离书院近便的位置!”
“买地容易,盖房也不难。但是你怎么能保证租的出去?就算能租出去,租金那仨瓜俩枣的...
...万一还没回本,学院突然搬家了,不就把咱撂到半路了?”
“您这个问题提的好!所以眼下还得找个靠谱的人打探消息,只要确定学院会在五里庄修建起来就行。您想想,朝廷办这么大的工程,花费必然不少,没什么大的意外应该会一直开下去,这就是个长期买卖。”
这生意说不上暴利,但是长久且安稳。
“只要有人租就行,到时候从族里找两个人过去盯着收租、维护修葺房屋之类,还能给他们谋个营生。”
管理起来也不难,以侯府现在的势力,那些地痞无赖也不敢找茬。
“啧,您可是时时刻刻记得自已是族长!”
“废话,老子本来就是族长!族里闲汉太多是非就多,给他们多少找个营生,等有钱了娶房娘子,日子过的下去才行。”
这事说办就得办,必须抢在别人前头拿到最近便的地皮。
陈鹤宇连落桐居都没有回,转身又出大门,直奔十王府而去。
转天,赵山宗一大早就敲了宫门,迫不及待要面圣,说是有十万火急的要事禀报。
小内监一听哪里敢耽误?
脚丫子像装了风火轮一样跑去紫宸殿叫皇帝起床。
华武帝这几天正在宫里宫外精心布局,下棋到了紧要关头,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一听王保说小内监急报,第一反应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忍不住浑身一个激灵,裤子都没提好,光着脚就跑出来见胞弟,“崇弟,出了什么事?”
赵山宗眼珠左右摆动一圈,看着旁边几个内监宫女不说话。
“退下!”
华武帝威严的下令,同时开始抖着手摸自已的裤腰带,不管什么噩耗,好歹得让他把裤子系上吧。
“皇兄,您真的要在五里庄建大华学院吗?”
赵山宗等左右无人之后,迫不及待的提出疑问。
笑话,这可是老五和他挣钱的秘密门道,怎么能让旁人听了去?
华武帝系腰带的手抖了抖,“你特么,火急火燎的找我就是为了这个问题?”
他一生气,连“朕”也不说了,直接用小时候两弟兄说话的口吻。
“昂,要不然你哪能这么快起床?你小时候最爱赖床...
...不行吗?”
缺根筋的弟弟还没觉察到火情。
“行你个头——”
华武帝忍无可忍,抬起一脚把弟弟踹翻。
结果,腿抬得幅度太大,没系好的裤腰带又松了,腿落下来的时候裤子也跟着落下堆在脚踝处,露出了金灿灿的黄裤衩子。
赵山宗连忙捂住双眼,哎呦哎呦的倒下去。
“你你你,明知道我这几天有要紧事,还他妈的拿密令敲门!害的我以为,以为我的局被破了!”
华武帝手忙脚乱的把裤子提起来,委屈的都快哭出来了。
都说做皇帝好,谁知道做皇帝难?
为了收拾个小妾的娘家,他已经连续一个月没睡好了。
好不容易初见眉目,昨晚稍微睡安稳会儿,这短命的弟弟就来叫床,啊不,叫起。
“开不开学院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这个猪脑袋还想再去念几年?”
华武帝看着妖娆的侧卧在地上叫唤的弟弟,气就不打一处来。
从小就这样耍赖,老子真舍得踢疼你吗?
“嘿嘿,哥,好哥哥!您就说说看,这事作准了吗?您打算开几年?不会随便搬家吧?”
赵山宗把陈鹤宇教给他的话,一字一句的背出来。
这一年来,他体会到了跟着陈鹤宇赚钱的快乐。
虽然他以前也不缺钱,但那大多都是来自于皇帝的赏赐、以及出宫立府时候拿的份例。
严格来说,得到那些钱是因为他的身份,而不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
以往,他凭能力赚的钱只有大理寺几十两银子月俸。
跟陈老五合作挣到钱之后,他才明白为什么明明不缺钱的人,还是那么喜欢赚钱,这是男人自尊和能力的体现啊。
他更明白了一个男人有私房钱是多么的重要——
不然你可能连娘子的一张桌子都赔不起。
赚钱吃到了甜头,很容易上瘾。
所以这次陈老五跟他一提什么“学区房”的事,他立刻应允了。
不就是跟皇兄确认一下嘛,又不是要违法乱纪。
陈老五出脑袋,他出小道消息,完美!
“地基都起来了,还能有假?大华学院是为朝廷选拔人才考虑,轻易不会换地方,更不会关闭。”
现在国子监的高官子弟大多不成器,挑个好的都难,浪费了这么好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