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她不知道上一世的事,或许她的心态会完全不一样。这样一个冷漠的男人,谁能想到他真的会动情。而那个始终不曾托付真心的自己,才是真正凉薄无情之人。
上一世她清醒后即知自己的使命,为了回去对他展开的热烈攻势。她出尽风头引他注意,她为他做的一切包括财力上的支持和感情上的毫无保留,谁能知道全是假的。最后她的虚情假意换来的是他的似海深情,这样的她何其卑鄙,理应感到羞愧。
所谓的夫妻相爱,不过是她的有意为之。在她死后他深信不疑,他们的孩子也坚信自己的父母情深。
“大人,你可曾想过。若是这一世我不会再倾心你,你是否依然将我当成你心目中的那个妻子?”
“我说过,你是你,她是她。我是我,他是他。”
所以他并没有把她当成上一世的那个她,可现在的她……
“纵然我是我,可我如果对大人无心,大人你还要继续上一世的缘份吗?”
正是最后一问,让公冶楚放开了她。她直视着他的眼神,很想知道他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然而他城府深沉,又岂是她能看透的。
“你为何无心?”他问。
不过是一瞬间她感觉他的气场大变,方才的平缓柔和不过是错觉,这般压迫感十足的氛围才是正常。
在他的紧迫眼神之下,她回了一句我不知道。有心无心皆不受人控制,哪有道理可言。感情之事若真有理由可掰扯,或许就不会让世人如痴如狂的迷恋。
“好一个不知道。”他声音冰冷,“既然不知道,那还是糊涂些的好。”
他是何意?
难道明知她不喜欢他,还要装糊涂和他在一起?
为什么?
她不明白,公冶楚也不给她再问的机会。
“你刚才是不是担心我?你说那么多是不是怕我被世人唾骂?”
“是。”她硬着头皮回答,她担心他吗?显然不是的。只是眼前男人同上一世重叠在一起,她心软了。
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因为在听到她的回答后,她看到他耳根处微微的泛红。这个男人啊,本性其实和上一世一样,然而她却是不敢再造孽。
两人下楼时,那说书人正准备收拾东西走人。台子的另一边,是等候接场的一对唱曲的父女。经过那说书人时,公冶楚丢了一锭银子过去。
说书人惊喜无比,迭声说着吉祥话道谢。他可能不知道,这个出手大方的食客差点血洗自己的一家老小。
马车重新驶离,在裴元惜的思绪纷乱间回到侯府。
沈氏巴巴地让香芒等她,她自是要先去轩庭院一趟。经过前院时,眼角余光处似乎看到有道黛色的身影一闪而过。
她认出那人是谁,轻轻蹙眉。后院之中总有人心思浮动,看来秋姨娘的禁足已解。父亲的房中事,她身为女儿的不会过问。
母女二人再见,比之前更是生分。
沈氏脸色苍白,一脸苦相。她是常年病弱之人,眼下未施脂粉显得憔悴无比。裴元惜进去时,她明显有些不安。
亲生母女隔阂成这般,也是少见。原本就不太亲近,被裴元君戳破遮羞布后只剩疙疙瘩瘩的尴尬,便是想修补一二都无从下手。
裴元惜说起昌其侯府之行,未曾省略半分。当沈氏听到林氏让她对付赵姨娘时,呼吸急促几分。
“你没答应吧?”
“自然没有。”裴元惜回道:“她不仅想让我们发卖赵姨娘,还说不能放过元君。她倒是同母亲想到一处,让我把元君带去都督府做妾。”
沈氏面色越白,“元惜,我……”
“母亲不必解释,这件事情我也没有答应。”
沈氏想听的不是这个,她欲言又止想解释关于做妾那件事情。可是她突然发现无论自己如何解释,这事都圆不过去。
她多想说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元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多想说自己很想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和爱护。可是她清楚这样的解释何其苍白,在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已然无力回天。
裴元惜没有安慰她,而是接着继续说。
她沉浸在哀伤中,听到母亲说让她自请下堂时整个人摇晃起来。“你外祖母……她真是这么说的?”
母亲怎么能……怎么能这样?
不是犯了大错的女子,哪个会自请下堂。她是有错,可她错不至此。她眼泪滚落下来,虚弱悲伤如树梢处飘零的枯叶。
为什么错的明明不是她,她却要背负所有人的指责?
裴元惜递帕子过去,“母亲,外祖母老糊涂了。她一时把我当成元君,一时又骂我是傻子,她说的话你不必放在心上。”
沈氏擦着泪,“对……你说得没错。你外祖母糊涂了,否则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既然她都糊涂了,日后她若是对你说什么,让你如何如何你不用真的去做。”裴元惜的声音极淡,“母亲,我同你说过的。只要我在一天,我不会不管你。同样的我希望你以后能顾好自己,不该插手的事情不要插手。”
“我……”沈氏愣着,眼睛红肿。
裴元惜低低轻叹,“母亲,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沈氏当然明白,所以才会越发的难受。一颗心又悲又苦,悲的是自己命不好,苦的是自己无处诉说。
她的心和冬寒一样冷,冷得她无处躲藏。
良久之后,她已然情绪平复,“好,母亲答应你。”
得了她的承诺,裴元惜告退出去。
轩庭院的来路上,宣平侯正被秋姨娘堵着。
手伸出来都冻的天,秋姨娘穿得极为单薄,外面也没有罩斗篷。远远望去瑟瑟可怜,别有一番楚楚动人之美。
宣平侯皱着眉,似乎并不喜她这般模样。
她弱弱戚戚,“侯爷,妾已经备好酒菜……”
一双美目含情脉脉,身体恨不得贴在宣平侯的身上。“妾等了侯爷许久,手都冰了,不信侯爷摸摸。”
她把自己的手往宣平侯手里塞,不想宣平侯像被烫着一般躲开。这一扑一躲之下,她差点摔在地上。趁着宣平侯捞她的时机,她顺理成章偎在他身上。
“侯爷,妾知道错了,妾以后再也不敢了。妾天天想着侯爷盼着侯爷,侯爷您真忍心看着妾日渐憔悴吗?”
宣平侯下意识看向她的脸,很快又别开。
她小产过后大伤元气,禁足期间正好是坐小月子。想来这小月子坐得极好,不仅不见气虚和憔悴,反倒是肤白水嫩宛若二九的少女。黛色偏冷,越发显得她冰肌玉骨
在她不停往宣平侯身上靠时,宣平侯强忍着身体心理的不适。后院接二连三出事,前有李姨娘换女后有秋姨娘小产,加上对沈氏的失望,他对女子再无兴趣,甚至有些厌恶。
秋姨娘不知他心中所想,柔若无骨地软在他的身上。
“侯爷,您真的不疼妾了吗?”
宣平侯推开她,“你才出小月子没多久,怎么穿成这样出门?”
“侯爷,妾心急见到您,哪里顾得上这些。妾的身子都是侯爷的,侯爷若是不要,妾养得再好又有何用?”
这话实在是露骨,宣平侯再也听不下去。厉声唤着避开的下人,让他们送秋姨娘回去。秋姨娘望着他绝情的背影,恨恨地跺脚。
她转身离开之际,抬手就给身边的丫头一个耳光。
不远处的裴元惜看清她的脸,心生疑惑。
方才远看之下见她身材窈窕宛如少女,体态轻盈与之前完全不同。如今再瞧她那张脸,更是肤如凝脂楚楚可怜。
她的小月子未免坐得太好了些。
裴元惜垂眸,若有所思。
第94章
长得好
入夜后,春月悄悄领着一个丫头进水榭。
水榭的屋子里,裴元惜正在逗着点心。点心毛发密实许多,因着养了不少肉看上去胖乎乎的可爱得紧。它趴在她的腿边眯着眼打盹,模样乖巧无比。
那丫头被春月引进去,点心猛地站起来狂叫。
春月赶紧把点心抱出去,经过那丫头时点心更是呲牙咧齿。那丫头被吓得面无人色,“扑咚”一声跪在地上。
“二姑娘,奴婢也不想的,奴婢不敢拦着四姑娘行事。奴婢若是敢拦,四姑娘会要了奴婢的命。”丫头磕着头,显然以为裴元惜找她来是算旧账。
这丫头名叫品香,是裴元华身边的人。裴元惜救下点心的当日,品香也在场。因着被裴元华怒责报信不及时,生生挨了一顿打。
“你以为我找你来是因为这件事?”
品香怯怯,“二姑娘找我来不是让奴婢给点心大爷赔罪的吗?”
点心什么时候成了大爷?裴元惜冷笑讥讽,这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有了身份得了势,连她养的狗都成了大爷。
“不是,我找你来是问你一些事的。你今日瞧着你家姨娘气色不错,有心找个人问一问她用的是哪种调养方子?”
品香万没料到是问这个,呆了呆,“这个奴婢不知。”
她是裴元华的丫头,在裴元华手底下讨生活并不容易。她哪里知道秋姨娘屋子里的事,更不知道秋姨娘用什么方子调养身体的。
姑娘家没有不爱美的,她只道二姑娘这样少见的美貌女子也不例外。暗想着若是知道二姑娘会问起自己,她少不得好好讨好一下秋姨娘身边的人,打听出那调养方子来。
裴元惜也不失望,“你再仔细想想,秋姨娘有没有出府求过方子,或者是有什么人给她送东西进府?”
出府和院子里来人的事瞒不过人,品香自然知道一些。秋姨娘没有出去过,倒是刚怀上身孕时来过人。那来的人是秋姨娘的娘家嫂子,秋家人就住在东都城外的四十里庄。
秋父是秀才,秋姨娘也是识字的。不过秋姨娘的兄长却没有走上读书的路,而是一个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之人。
姨娘的亲戚不是侯府的正经亲戚,秋家嫂子自来都是从后门进出的。秋姨娘院子里人都知道,秋家嫂子只要是登门必定是要钱,秋家那一大家子都靠秋姨娘手里漏出去的钱财养着。
“除去秋家嫂子来过的事,你家姨娘和姑娘最近还有什么不寻常的事?”
品香心一动,她不敢看裴元惜。手臂上的鞭伤隐隐作痛,新伤好了添旧伤,若不是四姑娘最近心情好,只怕又添新伤。
四姑娘表面上娇俏可爱,实则个心狠的。
她们这些下人在四姑娘手下做事,稍有不顺便是迎头一鞭。她算是受宠的丫头,倒不是因为她有多忠心,而是她能受得住四姑娘的性子。
当下人的私下会说起各院的主子,所有人都说在二姑娘的院子里当差最是轻省,阖府的下人提起春月来没有一个不羡慕的。四姑娘平日里没少咒骂二姑娘,说二姑娘如何如何恶毒厉害云云。她听得多了,一直以为瞧着天仙似的二姑娘最是个睚眦必报的主。
二姑娘问起这些事,难道……
无奈她真不知道秋姨娘屋子里的事,倒是四姑娘最近心情太好,似乎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二姑娘,若说不寻常倒是有一桩。也不知是养得好还是吃得好,奴婢觉得不光是秋姨娘年轻了许多。还有我家四姑娘,旁人瞧不出来,奴婢却是知道她最近好看不少。”
她说这话的时候很是心虚,生怕裴元惜会训斥她。心道自己真是急着向二姑娘卖好,这样的事也值得拿出来说道。
谁知二姑娘听完不仅没有骂她,反而夸了她。
“你是个机灵的,日后若有机会我替你寻个别的去处。”
品香闻言大喜,千恩万谢后被春月送出去。
点心跑进来,重新趴在裴元惜的脚边上。一边眯眼享受着室内的温暖,一边不时要打嘴打着哈欠。
“你倒是会享受。”裴元惜顺着它的毛发。
如果这段日子以来秋姨娘并未出过门,那么转胎丸是哪里得来的?秋家嫂子送来的吗?既有转胎丸,自然就会有其它魑魅魍魉的东西。
一夜无话,裴元惜在晨起去给康氏请安时又见到秋姨娘。不仅秋姨娘在,裴元华也在。母女二人站在一起恰似姐妹一般,瞧着极是赏心悦目。
裴元华年纪小,稍有变化也不太明显。若不是裴元惜有心留意,只怕也不会注意对方肤色的变化。
赵姨娘母女也在,裴元若含着笑朝裴元惜示意。
除去沈氏,后院女眷皆在此。拢共就这么几个人,比起大多数的世家内宅来说不可谓不少。康氏沉稳瞧去,老而世故的通透目光在秋姨娘脸上多停了一会儿。
不怪她会多看两眼,实在是秋姨娘打眼得紧。那一身黛色的衣裙不仅不显老气,反倒是衬得肌肤雪白,如莹玉一般水润光泽。
秋姨娘在妾室之中本是年纪最小最晚入门的,比赵姨娘等人年轻些也是正常。不正常的是太过年纪水嫩了些,不像个年近三十的妇人,倒像个风华正茂的妙龄少女。
赵姨娘的眼神似有若无地扫过去,恰当好处地露出惊讶之色。
秋姨娘心里得意,莫说是旁人,便是她照镜子时都惊艳自己日渐娇美的面貌。凭着这份美貌,她有信心能重获侯爷的宠爱。有了侯爷的宠爱,她就能像以前一样过上令人羡慕的好日子。
“老夫人,妾知错了。”她装腔作势,越发显得凄楚动人。“这不身子一好,便来给老夫人赔罪。”
裴元华也跟着哭,一时间屋子里只有她们母女二人的哭声。
康氏精力不济,“事情都过去了,你自己也遭了那么大的罪,还说什么赔罪不赔罪的话。我瞧着你月子里养得不错,好好调养身体孩子还会有的。”
哪个当老人的不盼着儿孙满堂,康氏亦是如此。
她看着眼前的两位姨娘,其实是有心给儿子身边再寻摸一两个知心人。转念一想到沈氏和最近发生的事,这念头还未窜起便被她自己摁灭了。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侯府再经不起折腾。
秋姨娘心下一喜,心道自己越发年轻,只要重得侯爷的宠爱,再怀上孩子肯定不是难事。“老夫人您放心,妾一定给侯爷生个大胖儿子。”
大胖儿子四个字,还真是说得不太合时宜。
康氏脸色不虞,赵姨娘倒是平静得很。
侯府世子已能独挡一面,想来不仅康氏无意执着大胖孙子,宣平侯也不会心心念念再添一个大胖儿子。
秋姨娘昂着头,瞧着越发娇艳。她身边的裴元华与有荣焉,面上尽是得意。母女二人一脸喜色,看得康氏心下叹息。
罢了。
这样的蠢货,骂都没意思。
“老夫人,二姑娘得了好姻缘,这是咱们侯府的体面。常言说得好独木难成林,一枝花开不是春。妾想着二姑娘日后嫁的是都督府,府上姐妹的亲事万不能差了。您说是不是?”
秋姨娘说这话的时候,睨着赵姨娘母女。
大姑娘比二姑娘年长,二姑娘已经定下亲事,大姑娘的亲事却没有半点动静,她就不信赵氏没有想法。
不论她说这话用意何在,倒是说在点子上。
康氏认真思索起来,按理说各府姑娘们的婚事皆是由当家夫人作主。只是一想到那个儿媳,她除了一声叹息不知道说什么好。
秋姨娘又道:“老夫人,妾进侯府十几年,膝下只有四姑娘一个骨肉。眼看着四姑娘出落得越发好看,妾的心里反倒是难过得紧。同是一个父亲生的,二姑娘长相好得嫁高门,我们四姑娘长得也不差……”
“胡吣什么!”康氏怒斥,“长得好看就能嫁得好,哪里来的歪理!”
娶妻娶贤,纳妾才纳色,这个秋氏真是不知所谓。前一句话说得还算是在理,后面这说的叫什么话。二娘能嫁都督府,那是二娘的福气。
秋姨娘做委屈状,“老夫人,妾实在没法子才说这样的话。夫人是个不管事的,您看看大姑娘,明明比二姑娘还要年长,亲事却连个影都没有。”
康氏忍着气,“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若是以往,赵姨娘少不得要从中说和两句。不过今日之事关乎大姑娘的婚事,心知秋姨娘想拿大姑娘作伐子,她也只能按捺着不吭声。
她不吭声,康氏便明白她的意思。
裴元若实在是到了该说亲的年纪,然而沈氏那边不仅动静全无,成天哀哀切切的仿佛忘记自己是一府主母。
再者以沈氏看人的眼光,康氏还真有些不放心。
“此事我心中有数,你们莫要多想。”
赵姨娘得了准话,屈膝行礼谢恩。
秋姨娘并不满意,“老夫人,不是妾不懂事。您也不想想自己多大岁数了,您有多少年没出去走动了,便是您愿意操心,妾也不忍心让您受累。”
康氏瞪她,“那依你之意,你想如何?”
“妾不敢说,不过若真让妾说,妾便大着胆子提一嘴。二姑娘日后是都督夫人,她的姐妹若是嫁个小门小户的说出去也丢人。四姑娘命不好托生在妾的肚子里,占着一个庶字哪里能得什么好姻缘。世家最重嫡庶,若是有个嫡女的身份……”
“你可真敢想!”康氏气得说不出话来,秋氏当世家都是眼瞎的。庶女就是庶女,记名的嫡女不见得有多金贵。“合着你的意思是让四姑娘认在她母亲的名下,以后以嫡女身份说亲出嫁?”
秋姨娘正是此意,闻言看向赵姨娘,“妾不是为自己,是为大姑娘不平。大姑娘才名在外,就差一个嫡女身份。如果大姑娘认在夫人名下,岂不是锦上添花。至于四姑娘,妾想着也不在乎多一个……”
赵姨娘瞄一眼裴元惜,道:“此举万万不可。嫡庶不能乱,这是规矩。”
康氏目露赞赏,这是一个拎得清的。
“大娘和四娘的亲事我会留意,你们切记自己的本分,不可生出不应该有的妄想。倘若有人试图扰乱后宅,我第一个不饶!”
众人齐齐称是。
云嬷嬷低声劝说康氏去小憩一会时,裴元惜和赵姨娘母女先行告退。秋姨娘母女未曾显摆尽兴,又没达到此行的目的,极是不甘愿地跟着行礼。
康氏原想留二孙女说会儿话,心思转了转又觉得说什么怕是都没用。二娘主意大,又是爱憎分明的性子。她们祖孙情分本就浅,若是她寒了二娘的心,二娘以后更是同娘家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