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庄所属的镇,他恢复了些,稍稍坐直了。
“我们在哪停?”我问他。
“随便逛逛吧。”
“好。”我们漫无目的地开着车,他撑着下巴认真看向窗外,脑后的头发打卷,毛茸茸的。
这个小镇并不繁华,太阳能把整条街道照得透彻,街边树很多,蓬松着跳跃着的尽是夏意。
午后悠长,我不禁把车开慢一点,让他慢慢看。
“小韩,你去帮我问问,那个卖书的摊子怎么没有了。”其实他说话语调有点怪,像找不准调一样,有些字发音不太正确。但我想是因为没有听觉,所以发音也变得困难。
“好的!”意识到他听不见,我就先下车去了。
去打听了一圈回来,说那个卖二手书的摊主走了,没人知道去哪里了。
我把这句话写在纸上递给他,他看了一眼,没什么表情,只说:“知道了。”
往前开了一点他又说:“小韩,我想吃拉面,就在前面左拐。”
他看起来对这里很熟悉,是在这里生活过吗,我按着他的指示开过去,但那里没有拉面摊了,变成了一个精品店。
我把车停下,他看着那人来人往的店铺门口,女孩子们结伴出入,都很开心。
看了会儿,他说:“走吧。”
他坐正,从兜里掏出两块糖,给了我一块。
大红色的包装纸,上面印着黄色的喜字,我双手接过,“谢谢!是喜糖?”
他低头仔细看着手中的糖,因为没看我,所以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一抬头见我正看着他,问我:“你说什么?”
我又重复了一遍。
他轻轻啊了声,摩挲着手中的糖纸,笑容很淡:“对,是喜糖。”
“这是我爱人的喜糖。”
——
农村的婚礼很热闹,即使贺宇澄听不见,也能从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的表情中感知到。
他看到蒋换莲了,在和桌上的人聊天,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手还在比划着什么,大家都在笑。
结婚可是喜事,门口也站着很多人,人手一把瓜子喜糖,男人们还有喜烟,小孩子们跑来跑去,口袋里塞得鼓鼓囊囊。
贺宇澄回过头才发现身后有人搭台子在唱歌,那种专门给村里红事表演热场子的,贺宇澄听不到,还是抬手给女人鼓了掌,大家伙都在鼓掌叫好呢,看来唱得不错。
他挤进门,院里有几张木桌,铺着红纸,过去的人们弯着腰写什么,他不懂,跟着走过去,负责写帐的女人问他名字,随多少钱。
他仔细盯着女人的嘴,又看看纸上的字,大概明白了这是要写礼金。
来得匆忙,他没有带多少现金,跑出去找小韩借了点儿,凑够了六百多,写帐的女人说太多了,一般都随二三十,贺宇澄笑着说姐,我跟新郎关系好。
写的时候,他说想自己写,女人很痛快,给他笔。
桌子对他来说不算高,贺宇澄弯着腰,仔仔细细一笔一划地写,摁着红纸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写完之后,他往前走了走,穿过吃席的人群,躲开了蒋换莲挤到窗边,看到了新郎和新娘。
他穿着西装,头发上是用了发胶?看起来和平时不太一样。瘦了很多,新娘在和他说什么,他抿着嘴角笑,还和以前一样。
其实听不见是好事儿,光看看就好了。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笑得这么开心。
“好久不见。”贺宇澄自言自语,这是他来的路上想好的俗气的开场白。本来还有一句对不起,现在看来不是好时机。
走的时候,他从院里的桌子上拿了两块喜糖,一旁的大婶说小伙子多拿几块,沾沾喜气!
老太太说话太快,他没看清她的口型,笑了笑就走了。
走出去回头看到院墙上有喜鹊,蓝色尾羽在太阳下发光。
喜鹊叫,喜事到。
第2章
第二十一章:不认识
“姐姐,我想吃汉堡。”
“不行,你嗓子会疼。”
“没事的——”贺望握紧书包带,一双黑葡萄似的圆眼珠可怜巴巴地看着姐姐,声音软糯:“我喝多水,就不会疼了。”
贺愿对他的撒娇已经免疫,目视前方,等着小韩叔叔来接他们。贺望重重叹一口气,皱着小眉头看路上的人,嘴巴紧紧抿着,不生姐姐的气,只是在生自己的气,要是自己嗓子不疼就好了啊。
一辆黑色汽车停在幼儿园门口,从中走出一个模样年轻腼腆的男人,小跑着进园,一边解释:“路上有点堵,不好意思来晚了。”
“老师再见。”两个小孩同步向老师鞠躬,贺望张着手臂冲韩路跑过去,结实地抱住韩路的腿,仰着小脸哼唧:“小韩叔叔,汉……堡……想吃汉堡……”
韩路被这肉团子绊住脚,看向一边的小姑娘,“小愿你想吃吗?叔叔带你们去?”
留着齐刘海妹妹头的小女孩板着脸走过去,对着撒娇卖乖的贺望竖起食指:“一……二……”
不等她数到三,贺望就松开韩路的腿,翘着一头乱毛站好,小声说:“不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