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临近傍晚的时候,老葛杵着拐杖,肩膀上架着金雕,提着只黄皮子一瘸一拐地回来。
金雕已经跟了老葛大半年时光,以前站在他肩膀上,在老葛一瘸一拐的时候,还会不时微张一下翅膀,保持着自己的平衡,现在却像是习惯了一样,只是随着老葛,微微摇动着身体,那脑袋始终保持着不动。
第212章
鬼祟
眼看天气渐暖,卫淮和孟川两人也不敢多耽搁,得赶在湖面冰层能承受马匹拖拽木头的力道之前,把这些原木全都给拖回去。
两人不懂木刻楞建造,但孟川也挺中意卫淮那木刻楞的式样,就大概按照稍稍放长一些的尺寸,将一根根原木锯断,滚下山坡,然后用马匹拖回。
老葛和兴安公社社长打过招呼,确定孟川也能在黄花岭定居后,卫淮之前专门领着孟川去拜访了队长周立成,说了要过来定居的事情。
周立成多少知道卫淮和老葛都有关系,他自然也没啥意见,当然,人情世故孟川也懂,除了烟酒,还给周立成送了些灰狗子肉和飞龙肉。
孟川住宅选址,看中距离卫淮屋子二十多米外的另一片靠近林子的草地,木料也全都拖到那地方堆放着。
第213章
馒头的三花脸
眼看着那知青用手中的包子,不断引着馒头往林子深处走,就连黑炭、白狗和两条狗崽,在一旁看了一阵后,也跟着往林子里钻,孟川小声说了一句:“这人是不是欠揍?”
“别急,他现在只是给馒头喂点东西,上去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等看看再说……”
卫淮倒是不担心那知青带来的包子有问题,因为他看到那知青在喂狗的时候,舍不得用包子馅喂狗,他自己也吃了。
在那知青的招引下,馒头随着他往林子深处走,但走不了多远,馒头就停下了,掉头就往回跑。
那知青见状,只能赶忙又拿出包子相诱,小声地吹口哨,叫唤。
馒头看在包子的面子上,又调皮地朝着知青跑了过去。
但它不直接跑到知青跟前,而是先跑到知
第214章
你娶个媳妇,难道是用来尊重的?
那知青走掉以后,卫淮将赛虎和黑炭都叫到身边来,仔细检查了一下,两条狗都没什么问题。
之前黑炭咬住那知青的时候,卫淮真的很想冲着猎狗发出进攻的命令,让几条狗一拥而上,好好收拾他一顿。
但又担心猎狗咬出真火,弄出人命,事情不好收拾,最主要的是担心真那么做了,猎狗见过人血,以后会咬人,容易惹事儿,这习惯可不好。
毕竟是散养着的,都没拴。
在卫淮看来,拴起来的狗,总有种天性被压制的感觉,平日里看着几条猎狗在村子里溜溜跶跶的挺好,也从没见他们无缘无故对别人凶过,更没见它们咬过别人的鸡鸭。
买定离手的事儿,他就即使现在后悔,想将馒头花更多的钱买回去,不说其它,就冲馒头那么好的
第215章
种下去试试
农村的生活,似乎永远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遍遍轮回,每年、每天似乎都在重复差不多的事情,像是一次次的轮回。
卫淮的跑山生活,也在轮回。
入春了,又到了一年中打鹿胎的时节。
从依林林场回来的时候,卫淮听人说猎队队长朴春阳结束了一个冬天的狩猎,从山上的溜房子回来了。
他专门去找过他一次,问了今年的狩猎指标,说是只需要五只紫貂,就能达成。
跑这一趟,他就是冲着这事儿去的。
在依林林场那边,除了郑豪送上的那两只树仓子的黑瞎子,没碰到什么大的山牲,但紫貂倒是又弄了八只,他也就赶回来,将一直冻在雪层里的紫貂,取了五只,送交到猎队,完成今年的任务。
公社所定的指标
第216章
阳奉阴违的狗崽
卫淮去周立成家里,将在炕头上盘成一团睡着的黑猫抱了回来,又将黑炭、馒头、白狗和两条狗崽叫回自家院子。
被几条狗围着,黑猫立刻炸毛,浑身的毛支棱着,腰也弓了起来。
卫淮抱着黑猫往几条猎狗面前凑,黑炭、馒头和白狗还好,伸着脑袋嗅嗅,就退开了。
可赛虎和花腰还真的张口就咬。
卫淮脸色一黑,抡起胳膊就给两条狗崽各自一嘴巴子,打得它俩在地上打了一个滚儿。
说实话,卫淮也心疼,可是不这样它俩也记不住啊。
两只狗崽从没受过这样的待遇,不知所措地愣在那里。
卫淮再次冲着它们招手:“过来,过来!”
两条狗崽摇晃下尾巴,又跑到卫淮旁边。
在卫淮将黑猫再次往它们
第217章
别用金钱考量人心
从郑豪在山里龟缩的窝棚里得到的那一斤多的金沙,卫淮觉得放家里不合适,回到家的第二天,抽空用个陶罐装了,封口后埋在自家屋后的阴沟边上。
他没想到,还是被老葛发现了。
他有些奇怪:“大爷,你是咋看到的?”
“还能是咋看到的,阴沟里好几个老鼠洞,都被钻得锃亮了,我去那里下夹子,结果,老鼠把那片地下边掏空了,一脚踩空,才看到那露出来的罐子。”
老葛习惯性地掏出烟盒卷烟:“那罐子我一看就知道是家里的,再看看里边的东西,只能想到是你埋的,被我又重新埋起来了,还找了石头铺垫了一下,前两天的事儿。”
他卷好烟点上后,追问:“那些金沙到底咋回事儿?”
“大爷,我这次到依林林场
第218章
躲过一劫
隔天天气阴沉沉雾蒙蒙的,孟川还要几天才会回来,卫淮依然是早上早早地起床,准备和不少人家一样,趁着这时节,多弄些野菜回来。
一家子吃过早饭,老葛和往常一样,架着金雕去马厩,将马匹赶到草甸子上放牧。
卫淮和张晓兰、草儿动身得慢一些,都快六点了才出发,出门的时候,看到知青、村民,三三两两地提着提篼,背着箩筐往周边的山里走。
他忽然想起来,今天是队上知青轮休采菜的日子。
生产队并不是没人性的地方,知道知青们不是原住农民有自留地,到了春季,野菜生发的时间,总会给知青们留出轮休的时间,就是为了让他们能趁着这时间采些野菜。
一方面是改善伙食,另一方面也是多弄些野菜回来积攒着,到
第219章
再遭一难
李建明回到家里,将背着的早已经空空如也的背篼往墙边一扔,忙着从门口旁边的磨刀石下边,将钥匙拿出来,打开大门就钻了进去。
他忙着找侵刀,找斧头,给自己的老洋炮装填火药铅弹,然后背上猎囊出门:“媳妇儿,我去找葛大爷了!”
“当家子,你小心点!”
张茂秀难得叫他一声当家的。
一方面担心出事儿,一方面家里又紧巴巴的,碰到这种事情满怀期盼,可李建明一走,她又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生活中,处处是矛盾。
关键就是李建明跑山打猎的本事不上不下的,你要说他行吧,弄个野猪、打个狍子都费劲,你要说他不行,偏偏上山又能隔三差五弄回点小东西,时不时也能弄个黄皮子、猱头之类的小动物。
第220章
该多给点
同一只黑瞎子,一天之内被李建明惊到两次,这次追击,黑瞎子可没那么轻易放弃。
林间枝叶生发渐密,又到处是榛柴棵子。
和李建明的不得不避让不同,黑瞎子一路横冲直撞,很快拉近距离。
李建明心里凉飕飕,越跑越慌。
意识到在这林子里,根本躲不开黑瞎子。
关键是,长时间的休养,没有干过重活,李建明发现自己的体力严重不足,跑不出多远,心脏就开始砰砰直跳,手脚乏力。
尽管能借着大树阻挡,凭借比黑瞎子更容易的转向能稍作周旋,可体力不支啊。
眼看着黑瞎子近在咫尺,李建明忽然想起自己受伤,卫淮来探望的时候,问到被黑瞎子追撵的时候该怎么办时,卫淮说过,能跑就跑,跑不掉只有回头
第221章
第十一个熊胆
卫淮赶着架子车回到院子里,将架子车卸下,冲着张晓兰说道:“媳妇,剩下的事儿,你慢慢弄着,我跑一趟,黑瞎子要能打到手,也是几百块钱。”
张晓兰跟着卫淮已经过了不少日子,知道卫淮的能耐,也知道他不是冲动莽撞的人,做事一向很有分寸。
卫淮跑山打猎,她就从没有过像张茂秀那样的担心,只是叮嘱了一句:“你小心点!”
“嗯呐!”
卫淮点点头,转身打开房门,钻进屋子,提了自己的五六半,背上猎囊,到马棚里牵了踏雪骑上,再拉上枣红马,领着三条大狗就朝着阿木尔河边奔去。
没多长时间,卫淮到了塔头甸子,从马背上跳下来,四处看看痕迹,找到黑瞎子在泥炭上留下的脚印,让黑炭它们三条猎狗嗅过,冲
第222章
不赶趟了
草甸上的泥土还是软了一些,车子驶到卫淮的木刻楞前,在那段还没车子压过的土路上,留下深深的车辙。
卫淮、张晓兰和草儿那时候正在收捡院子里晾晒着的野菜。见到车子过来,远远就透过挡风玻璃,看到驾驶室里坐着的艾和音和孟涛。
孟川则是骑着青马跟在车后。
“说了去七八天,结果去了十来天,川哥,你超时了,让我好等!”
卫淮打开院门,迎了出去,在孟川从青马上跳下来的时候笑着说。
“要处理的事情不少,耽搁了!”
孟川憨厚地笑笑,到打开的驾驶室车门边,将自己的儿子孟涛给抱了下来,艾和音也跟着跳下来,用一双惊奇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屋舍,还有那些见有车子进村,围拢过来观望的老人和孩
第223章
行有行规
老葛又给自己卷了烟点上,叭叭几口,青烟缭绕。
他清理一下嗓子,看了卫淮和孟川一眼就开腔了:“挖棒槌是一件好事情,是济世救人的好事儿,人参娃娃是天上派来治病救人的,必须有人把它挖出来给需要的人使用,这是好事,挖棒槌的人也是好人。”
卫淮没想到,老葛的开场白是这样,把赚钱说成是做好人好事儿,心里觉得有些好笑,脸上忍不住抽抽,顿时迎来老葛的一个白眼:“这是我在长白山的时候,一个老把头跟我说过的话……”
见老葛面色严肃,卫淮赶忙收敛起来。
这态度,更像是一种传承。
老葛接着又说:“挖棒槌,咱行内叫‘放山’,放山之前,伙里的人提前三五天就不干活了,洗个澡,换身干净衣服,进山
第224章
有些人,没法讲道理
“咋回事儿啊?”
卫淮到院门口,皱着眉头看着几人:“嚷嚷啥?”
黑炭、馒头两条猎狗,一左一右跟在卫淮身边,停了狂吠,呜呜凶叫声却是不止。
莫名其妙上门咒骂喊叫,扰人清净,任谁心里都高兴不起来。
脑袋被伤的男人旁边的女人站上前来,一手叉腰,一手指着藏在卫淮后边站着的草儿,嚷嚷道:“就是你家这死丫头,看看,把我家男人打啥样了?你不得给个说法?”
这男人头上的伤是草儿打的?
卫淮看看那人高马大的男人,又回头看看草儿,怎么都没法将打人的事儿联系在一起。
听着那女人张口闭口死丫头,他心里很不爽。
但现在事情不明,卫淮也不好多说什么,既然跟草儿有关系,还得先
第225章
先忽悠着
兴安公社社长叫宋子理,五十多岁年纪,确实跟老葛是旧相识,似乎还比较了解,听说三人要去完达山西丰那边,立刻猜出他们不是打猎那么简单,第一时间想到棒槌。
老葛也说得直接:“明人不说暗话,就是去抬棒槌!”
“老葛啊,你也知道,你们这是搞私人经济……乱了这几年,现在搞私人经济的苗头又钻出来了,这不太好吧……咱们老相识了,别让我难办。”
宋子理能一下子猜出三人的意图,足见是个精明的人。
但眼下各方情况不明,不少人打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主意,有事求人临时抱佛脚,平时嘛事儿都不愿意沾边儿,他就是这种心态。
不想开了这闸口,给自己引来麻烦。
“难吗?很
第226章
七星河岸
和眼前的沼泽甸子相比,兴安公社那边的水草甸子,真算不了什么。
沼泽地东西看不到尽头,天草连成一片。
南面是弥漫在烟雾中的完达山,一条矮矮的曲线蚕卧在地平线上。
北面是一溜望不到边的树林,有不少屋舍掩映在树林里,老葛说那是来北大荒拓荒的二十五团和六十一团驻扎的连队。
卫淮小时候读书,里边有解放前抗战,军队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在他的印象里,沼泽充满荒凉、泥泞、危险和恐怖。
可是眼前的沼泽与印象中的沼泽,乃至卫淮在森林里见到的那些由腐叶烂枝淤积形成的沼泽不一样,这里放眼看去,生机勃勃,有花有草,有野兽和飞禽,却看不到一点泥浆。
在这沼泽地里,老葛不让卫淮和孟川领头
第227章
白头浪
一路过沼泽,三人身上都沾满又稠又臭的锈水,在将渔网上的鱼放掉,宋老三拿着自己的老洋炮去打野鸭的时候,三人都下了水。
洗了澡,顺便也把衣物在河水里洗了,摊晾在草地上。
只是那种染在裤子的锈黄色,怎么都洗不掉。
老葛也跟卫淮和孟川说了些关于宋老三的事儿。
宋老三是贫苦人出身。
人穷偏偏身体不穷,他老娘有本事儿,一连生了九个儿子,宋老三排行第三。
山东自古人多地少,生活实在难以维序,大哥带头,哥几个陆续来到关东,落户在饶河,就以给富贵人家种地、放牧为生。
后来兵荒马乱,哥几个死的死,亡的亡,只剩下他和老五存活在世上。
两人都没有成家,无依无靠,相依为命
第22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