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宋凤林 本章:第69章

    晋阳城各方势力混杂,刘湛若在此时强势介入,势必各方都得罪了,虽然刘湛不怕得罪人,但是他也不是混不吝的没事惹事给自己找仇家。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内斗,同时把水搅浑了是人是鬼便也一目了然,刘湛收网时也好做取舍。

    宋凤林立即就明白了刘湛的意思。

    晋阳城是个庞然大物,光是大小浊吏就有上百名,大世家有颜氏这样的豪门,地方豪强更是多不胜数。

    强硬收入囊中刘湛自己也得伤筋动骨,加之还有周澶在推波助澜,这种时候不能操之过急。

    今日刘湛要表达的是立场,他要划分地盘,先明确告诉这些人晋阳城是他的地盘。

    继而在每一个人心里都种下刘湛要搅乱晋阳的错觉,按捺不住的地方势力自然就会冒头有所动作。

    却说周澶,回到将军府才发作气得砸了书房。

    这三年刘湛一直扮演着见识短浅的寒门形象,周澶昧下他的战功记在周随名下,周澶以为刘湛是敢怒不敢言。

    他以为给刘湛十个胆子也不敢越过他和睿王,然而他措了,刘湛不是不敢,而是时候未到。

    周澶喊来麾下谋士,到场的却只有稀稀落落三两人,其他人不是称病就是不告而别,此事又把周澶气个倒仰。

    能当谋士自然不是傻子,刘湛如今被宣帝正名是齐云山上说一不二的将军,晋阳城确实也在齐云山地界内。

    除非宣帝开口把晋阳城摘出去不归刘湛管,否则周澶怎么闹都站不住脚,此事哪个谋士敢冒头,别到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沛公离脸色难看,他跟另外两个谋士站在角落,谁也不敢挑话头。

    周澶砸够了负气的坐在上首,他怒气冲冲道。“你们说说,如何让刘湛知难而退!”

    三人眼观鼻鼻观心,书房陷入了尴尬的寂静。

    “怎么,你们平日不是骂刘湛骂得最狠吗?如今见他高升,你们就怕了?”周澶脸色阴郁。

    三人不说话,周澶便主动提出来。“用那宋氏子做文章,你们草拟一个章程出来,无论是指摘刘湛通敌叛国还是别的罪名!立即给本将军拟出来!”

    三人无不脸色煞白。

    宋氏灭门惨案天下无人不知,宣帝与宋氏有仇因私报复是其一,周氏趁机推波助澜借覆灭宋氏执掌朝堂是其二。

    实际上天下人都知道宋氏无罪,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根本不至于将宋氏合族下狱满门抄斩。

    有谋士汗如雨下,他终于顶不住的扑通跪下。“大将军请恕罪,在下才疏学浅,无法胜任,自请离去。”

    他说完也不管周澶什么脸色立即夺门而去跑得比兔子还快。

    当年这桩惊天大案,周澶想要翻出来诬陷刘湛,还不知道会引起怎样的惊涛骇浪,这不是他们小小一个谋士承受得起。

    再说回来,刘湛已经是一方大员掌百万百姓数万兵马,又位于边陲要地,怎是周澶想要拿捏就能拿捏,搞不好……余下的沛公离和另一名谋士不敢再想下去。

    就在恐怖的沉默中另一名谋士也抖着声告辞,屋里便只剩下沛公离和周澶。

    “怎么,你也想走?”周澶面容狰狞。

    沛公离心里在天人交战,一方面他不想跟刘湛彻底结仇,一方面他又不舍周氏这艘大船。

    短短三年他从白身到官居粮道,从被家族无视到渐渐有了话语权,他太在乎身上这身官袍了,他也想戴金漆梁冠,他也想位居朝班进入大楚的政治核心,他想得到更大的权力。

    “臣……”沛公离满头大汗,恍惚间身体已经替他做了决定。“臣替将军分忧。”

    信使带着怀中的奏折飞驰出晋阳城。

    与此同时,齐云军击退十万燕军的捷报先到达京城,宣帝龙颜大悦。

    三日后周氏递上给徐牧远请功的折子,有周氏抬轿徐牧远最后得了个从二品的忠武将军虚衔荣休,圣旨已经出发前往给阳关的路上。

    之后沛公离亲笔周澶盖大将军大印的周折递送入京,周大丞相握着儿子这封奏折纠结良久。

    他拿不准这封奏折递上去会不会波及周氏自身,但是周大丞相想到近来各世家有冒头的迹象,纠结数日之后他最终决定把这封奏折当庭面呈。

    毫无疑问,这本奏折在第二天早朝引起了轩然大波。

    根本没有人在意奏折里说的齐云将军与那宋氏子勾结叛国是否属实,所有人都在想宋氏灭门一案已经过去十年,周氏突然翻出来说是什么意思?

    天下人都知道宋氏灭门是冤案,周氏当年借着覆灭宋氏掌握朝堂权柄还不够吗?

    周氏还想得到什么?

    又或者周氏又想灭了谁?

    陈氏吕氏戴氏刘氏赵氏方氏徐氏等等,这些与周氏不对付的世家无不精神紧绷之极,握着朝板的手气得发抖!

    指鹿为马的事情一次也就够了,周氏别欺人太甚!

    周大丞相目不斜视。“启奏陛下,宋氏叛国通敌,齐云将军与宋氏子勾结,其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恳请陛下收回齐云将军都督北疆的旨意,并令其并入北军,由大将军统御。”

    偌大的紫宸殿静得落针可闻。

    如果不是御座距离有些远,朝臣一定能看到宣帝气得扭曲的面孔。

    要说宣帝登基以来后悔做过什么唯有一件,就是不该年轻气盛将宋氏灭门,一开始确实是大快人心,但是宣帝很快便发现事情失去控制。

    周氏握着宋氏莫须有的罪名把事情越闹越大牵连甚广,被罢官处置的大臣多达上百人。

    有些官员根本与宋氏无关,周氏明里为宣帝查办宋氏,暗地里却行那党同伐异的勾当,整个朝堂风声鹤唳。

    短短一个月周氏便掌握了朝堂上下,之后再没有世家敢与周氏为敌。

    周氏得到了权柄名利,而宣帝却承担了所有恶名。

    十年来宋氏一案已经成为了京城禁忌,也是宣帝的禁忌。

    一开始宣帝还没想明白他的目的,直到周大丞相要求将齐云军并入北军归周澶统御,宣帝明白了,原来周氏故技重施想要的是兵权!

    周氏已经得朝堂权柄执天下牛耳,还想要得到更多的兵权?

    到底是谁有不臣之心!

    宣帝看着满堂寂静的大臣,他心里慌了,竟然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大丞相?

    周大丞相挺胸直视宣帝,摆明了态度此事无须多议他在等宣帝圣旨。

    “启禀陛下,睿王求见!”就在这时殿外传来通报。

    原来是睿王回来了,周大丞相眉头一蹙,怎会如此凑巧。

    宣帝立即道:“宣睿王!”

    睿王满心欢喜,他连王府都没回第一时间就来拜见宣帝,随同的还有赵恒甫,怎想两人踏入紫宸殿却发现气氛十分凝重诡异。

    “陛下,那齐云将军乃睿王提拔的人,此事或可问睿王。”睿王和赵恒甫才行了礼,便有大臣出列。

    赵恒甫不动声色的瞥了眼那名说话的大臣,是他的学生卢令远。

    睿王满脸疑问,卢令远立即复述了一遍周澶的奏折。

    “父皇!此事定有人诬陷!请父皇明察!”睿王吓得面色惨白,刘湛是他一手提拔的将领,他不知道前后,只联想到了肯定是有人要诬陷自己!

    睿王匍匐在地瑟瑟发抖。“父皇!刘湛为大楚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儿臣身陷敌军也是刘湛舍命救出,刘湛确实是儿臣一手提拔,但是儿臣对大楚对父皇的忠心日月可鉴!”

    那边大丞相已经懊恼的闭了眼。

    千算万算怎想睿王会在这个时候回京,这也就罢了,都已经贵为王爷怎么还这样不经事,轻轻一吓便胡言乱语。

    当然大丞相不知道睿王这么不经吓还得赖周澶。

    赵恒甫的脸色也是难看之极,但是他早有预料,刘湛公开宋凤林的存在不是心血来潮,他们事先也有商量。

    随着齐云军的势力越来越大,宋凤林的身份迟早都会藏不住,与其被人揪住捏造不如趁早暴出来。

    只是谁都没有料到,周澶下手这样快。

    赵恒甫把心一横,他豁出去了。

    “陛下!”赵恒甫一声悲呛重重磕头。

    “陛下春秋鼎盛,威加海内,天下诸国无不臣服,如今得一良将御敌千里之外,鼎盛如燕国不敢再冒犯您的天威,您是天下之主,您是万民之主,宋氏旧案已经过去了陛下!”

    说罢赵恒甫竟痛哭失声。

    睿王本就吓坏了也跟着哭,卢令远嗷一声趴到御阶上也哭起来。

    仿佛是一个信号,陈氏吕氏戴氏刘氏赵氏方氏徐氏等等个个一拥而上跪在御阶前痛哭,十足一群被吓坏的老小孩,无不在控诉着周氏欺人太甚!

    也是这些年周氏势大,宣帝都快忘了自己才是这朝堂的说一不二的人。

    没错,他是天下之主,他让天下诸国臣服,他为什么要看周氏的脸色?大楚还轮不到周氏说了算!

    宣帝缓缓站起,他怒视大丞相。

    大丞相敢拿宋氏旧案威胁群臣一次,就会第二次第三次,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宋氏。

    宣帝咬牙切齿。“传朕旨意!宋氏一案已结!赦免宋氏子罪人之身,往事已罢,既往不咎,此事!休要再提!”

    “陛下!”周大丞相大声提醒,想说什么宣帝却暴起喝止。

    “大丞相!”宣帝已经恼怒之极。“朕已经下旨了,你也适可而止吧!”

    宣帝毫不掩饰的露出对周大丞相的厌恶,周大丞相震惊得踉跄了两步差点站不稳。

    宣帝一朝至今将近十二年,周氏把持朝堂长达十年,京城六部半数以上是周氏的人,周氏的权柄已经强势到了顶点,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常言道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若不能维持家族鼎盛终有一日将粉身碎骨,周大丞相和周澶都明白这个道理。

    他们已经没有退路,想要继续维持周氏的权柄唯有更加强势!

    大丞相想让自己的人恳请宣帝收回圣旨,但是他一回头,只见周氏阵营的大臣个个低着头一副羞于见人的模样,谁也没有接收到大丞相的眼神。

    宣帝今天免的是宋氏子的罪人之身,打的却是周氏的脸面。

    说白了周氏的权柄得来不光彩,周氏不得人心,今日之后天下人只会更加耻笑周氏。

    大丞相只觉得胸口一痛当场厥了过去。

    周氏的人忙惊慌失措的扶住大丞相。

    宣帝眼底一片冷漠,他心里在想的是大丞相醒不来才好,但是他不能这么做。

    “来人,传太医。”

    宣帝下令,有宫人立即跑出去,又有人抬了大丞相到隔壁偏殿内,太医很快就来了在内紧张的施救。

    睿王懵了,大丞相是他外祖父,周氏是他的助力,周氏不能倒,睿王心里也着急。

    “睿王。”宣帝却在这时朝他招手。

    睿王忙爬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踏上御阶跪在宣帝膝下。

    “你方才说身陷敌军可是真的?”宣帝问。

    睿王战战兢兢的答。“是……儿臣……儿臣……”睿王也不敢说实话。

    宣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你了,随朕回宫,今晚设宴犒赏。”

    第82章

    朝堂上发生的事很快传遍京城,宣帝赦免宋氏子仿佛是一个信号,诸世家蠢蠢欲动,都认为是一个拉周氏下马的时机。

    尤其是支持二皇子和四皇子的阵营,若是大丞相就此一病不起,这些世家绝对会暴起将周氏拆吃入腹。

    三日之后大丞相转醒,太医说是怒急攻心已无大碍,这名年近古稀的老人经历此事之后更加苍老了。

    “去写信……让澶儿尽早回来,老夫……老夫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对内大丞相开始为儿子接班清扫障碍,对外大丞相领着周氏蛰伏起来了,近来朝堂少有的平静。

    周澶收到父亲回信已经是十天之后,诬陷刘湛的计划失败了,试探世家和宣帝也失败了,周氏仿佛遇到了瓶颈进退维谷。

    不仅如此,信中还提到了大丞相的身体状况,再三要求周澶尽快回京。

    若是大丞相突然不测,周澶想回来都回不来了,诸世家绝对会用尽一切手段阻止他回京主持周氏大局。

    此时此刻说是周氏正面临最大的危机也不为过。

    周澶却一反常态没有发怒,他烧了信件,看着手中的信窜起火苗眼看就要烧到手,他才突然松开。

    北疆只是周氏庞大的势力中的一个环节,晋阳城如何,齐云山如何,宝山如何,说白了伤不着周氏毫毛,多则如虎添翼,少也不碍事,虎依然是虎。

    周随掌握十万北军能与刘湛抗衡,刘湛想对宝山下手也会掂量,若是捅出去了也不怕,宝山没有留下一切关于周氏的账目,赖不到周氏头上。

    “周澶请辞了?”

    彼时齐云山正值秋收,刘湛陪着宋凤林视察几处新村的秋收,张小满得了最新消息马不停蹄赶过来报信。

    “说是这几天就会启程回京,北军不设大将军,而是由周随升任上将军统御北军。”

    刘湛抱手靠在一株老树下。“哟,一下子都走了啊,咱们北疆不香了吗。”

    此时宋凤林捏着一束稻穗回来,他离远就听到了张小满的大嗓门。“周澶着急回去,是不是大丞相身体不好了。”

    除此之外宋凤林也想不到还有什么理由能让周澶果断放弃掌控北疆的霸业。

    张小满立即道:“宋先生真的神了,晋阳城里有传言大丞相在朝堂晕厥。”

    这消息是周澶故意放出,他可不想让人以为自己是被刘湛给气得灰溜溜离开。

    就在张小满告诉刘湛周澶请辞当天夜里,赵恒甫的信也到了。

    宋凤林看完信久久不语,往事已罢,既往不咎,他心中溢满了愤怒悲怆。

    宣帝好一句往事已罢既往不咎,宋氏上下百条人命,屈打成招莫须有的罪名,就这样一句不轻不重的话就揭过去?

    见宋凤林久久不动,刘湛伸手抬起他的下巴才看到他眼中满是水痕,刘湛握住他的手将人拉入怀中拥住。

    “这只是开始,相信我。”

    当年那些刽子手都将付出代价!

    就在秋收结束前后,周澶率领亲眷侍卫随从等等上百号人离开晋阳城出发回京。

    随着睿王和周澶前后离开晋阳城,一直都处于北疆权力斗争中心的晋阳城一下子安静下来。

    周澶离开时,把北疆的一切都交予周随手中。

    周随祖上乃周氏家奴,到了周随爷爷那一代开始受周氏重用,如今周随更是担当一方要员,接过周澶在北疆的担子周随空前膨胀。

    北军营大本营依旧驻扎在晋阳城外,周随搬进了周澶的大将军府改名上将军府。

    张泰宁被委派驻守给阳关,周随则在上将军府过起了周澶从前那般的日子。

    他要晋阳城官吏每日定时向他汇报工作,谁要不来,派了兵去抓来就是一顿打。

    至于刘湛?周随没放在眼里。

    他就打定了主意赖在晋阳城不走,刘湛又能耐他如何?

    管他什么齐云将军,他手上的兵可比刘湛多的多,在周随眼里,谁的兵多谁说了算。

    如果周随只是赖在晋阳城抖抖威风也就罢了,他还公然要晋阳城内大小商行豪强小族按例给孝敬,就连颜氏也不能幸免。

    衙门里的事他要管,商行谁跟谁做生意他也要插一脚,晋阳城里的生意都要给他份例,如若不给派一队士兵去直接把店铺给砸了。

    诸如这样那样的事每日像笑话一样传到刘湛那。

    齐云山上秋收刚结束,税赋粮饷也收上来了,宋凤林带了几名官吏到岑州算账,刘湛一人在天苍村兵营也闲得无聊全靠这些笑料打发时间。

    刘湛不急倒是急坏了下面的人。

    “将军,你就任由那跳梁小丑鸠占鹊巢吗?”

    “将军,给我五千士兵,我将那小丑赶出齐云山地界!”

    “将军!”

    刘湛掏了掏耳朵。“行了,着啥急,好戏还没上场。”

    这些商行商铺都是颜氏的根基怎会任由周随这样作践,颜启修是个不顶事的,颜氏不是还有颜启亮颜启嵘,两万颜氏军可都在这两兄弟手里。

    果不其然,十月初一晋阳城内爆发了冲突。


如果您喜欢,请把《流放三千里》,方便以后阅读流放三千里第69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流放三千里第69章并对流放三千里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