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类别:游戏动漫 作者:董鄂氏康熙愨慧佟贵妃 本章:第116章

    临时证就是一个木牌,前面刻着临时证几个字,后面刻着菁华大学的名字。名字底下是菁华大学的八字校训。

    木牌中间有个小洞,一条绳子穿过,可以把临时证挂在脖子上。

    妃嫔们换了身朴素的棉布衣裳,头上的珠翠都拆了,就连皇贵妃和德妃,头上也只簪了一支玉簪。

    “咱们走吧。”

    瑞亲王府的府邸距离菁华大学的后门不远,她们出门口没走多远就看到了菁华大学的后门,后门外有一条街,卖瓜果菜蔬的,卖点心布料的,还有酒铺食铺都有。

    “学校老师们住的宿舍靠近学校后门,老师们的家属有些在家里做饭,时常会来学校后门的市场买菜。”

    宜妃对这一带熟悉,就充当讲解的人。

    “咱们从后门进去?”

    “啊,不能从前门进去?”

    宜妃:“从前门进去也行,只是要绕远路,从前门走到后门,以咱们的速度,只怕要走大半个时辰。”

    “那咱们就从后门进吧,一会儿从前门出去。”德妃拿主意。

    侍卫把她们送到学校门口就停下了,向来习惯被人围绕的妃嫔们,一进学校的后门口,身后没人跟着,还觉得有点不习惯。

    这感觉,还挺新鲜的。

    他们一行人中,只有宜妃来过菁华大学,宜妃成了导游,被二十多位姐妹围在中间,都听她介绍,这片是老师的宿舍,那边是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室,那边是外语学院教室,再往前走,左边是会计学院的地方……

    “菁华大学真大!”

    “教室、宿舍,用词还挺新鲜的。”

    “怎么学校里没多少人?”

    “学生们还在上课,咱们须得走快一些,赶在学生们下课前到食堂就不用排队了。”

    宜妃经验丰富,大家都听她的,跟着宜妃走近路去食堂。

    学校师生和教职员工如今有六百余人,学校食堂是按照现代食堂修的,又宽又大。

    她们到食堂时,食堂里面已经有些人在打饭了,看穿着,像是学校的老师或者是老师家属,他们端着一个大盘子去玻璃窗边,看上哪个菜了就给一张粮票,玻璃窗里面的大娘就给一勺子菜。

    宜妃解释:“粮票有好几种,红票是肉菜,绿票是素菜,白票是米饭,灰的是粥,黄的是面食,朱红的是水果。”

    “还有水果呢?”

    “普通百姓家,能吃饱饭都难,一年到头也不一定吃得上一回果子,这些学子吃得也太好了吧。”

    宜妃:“这不算什么,你们去看看供应的菜就知道了,肉菜真是一勺肉,半点不来虚的。”

    宜妃他们脖子上挂着临时证,只要不浪费,饭菜随便她们打,她们一个个端着大盘子去点菜,老规矩,宜妃走在最前面,她点了一勺米饭,一勺红烧肉,一勺酸辣土豆丝,一勺鸡蛋羹,一勺蒜蓉青菜,再要了一碗醋汤。

    汤免费供应,随便喝到饱。

    德妃、皇贵妃、荣妃她们也学着宜妃点了自己爱吃的菜,这体验,太新鲜了。

    “娘,我好像看到了宜妃娘娘。”

    说话的这个年轻姑娘是副校长孔易的小女儿,两年前她从菁华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考上了硕士,留校后在会计学院任老师。

    孔易的夫人刚才就瞧见了,也大概猜到了跟着宜妃这群人妇人是谁。

    “娘,咱们上去请安?”

    “别去了,宜妃正忙着,咱们就不去打扰了。回吧,你爹还等着咱们用饭。”

    孔易下午忙,中午用了饭后要歇个午觉才能有精神,孔易的夫人为了多省些工夫给他休息,就提着食盒来食堂打饭,再提回去。

    母女俩打完饭菜刚出门,学校各处同时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德妃抬起了头。

    “什么声音?”

    “到时辰了,这是下课的铃声,一会儿学子们就该来了。”

    半刻钟不到,德妃她们看到远处一群穿着校服的学子用最快的速度冲过来,一个个眼冒精光,就跟饿了几辈子。

    学子们冲过来时,奔跑的很快,干净的青砖上好似带起了一股烟尘,这气势,好似千军万马冲过来一般。

    再细看,这气势不像士兵上战场,用句不恰当的话形容,这群学子冲进食堂的姿势,和迫不及待的模样,就跟野猪冲向食槽一般。

    妃嫔们都震惊了,怎么姑娘家也跑得这般快?刚才最先冲进食堂的那几个人中,有个姑娘甚至力压男学生,跑在第一。

    她冲进食堂后手脚超快地扯过盘子,报了一串菜名儿,把手中粮票递过去。

    那个女学生端着饭菜找了个座位坐下享受美食时,打饭处已经排起了一列列长队。

    “真是,大开眼界!”

    德妃说不出任何这些女学生不好的话,她只觉得震惊。

    宜妃懂姐妹们的震惊,因为她头一回瞧见时候,震惊不比她们小。

    “菁菁说的,女子若是想和男子相比,那就别拿规矩先把自己锁住了,学习要努力,抢饭也要积极。”

    德妃打从心底赞同这句话:“菁菁说得对!”

    好不容易考进了菁华大学,不就是为了摆脱束缚吗?

    什么妇德妇容,都见鬼去吧!

    瞧瞧这些姑娘,这些女学生,一个个身体健康,血气充足,脑子聪慧,身体也如此强壮,她们就该是这样,才能跟男子去抢。

    襄嫔红了眼眶:“好可惜啊。”

    好可惜她们早生了二十年,没有碰到菁华大学,没有过上这样自由的人生。

    好可惜,其实是好羡慕。

    她们这群后宫女子坐在这个角落里,感觉自己和这些女生格格不入。她们中有些人明明还很年轻,比这些女学生也大不了几岁,她们却像是活在上个朝代的老古董。

    雍正朝的菁华大学女学生,康熙朝的妃嫔,她们明明就坐在同一个地方,却像是隔着天堑。

    “玛嬷,您怎么在这儿?”

    弘时端着饭菜正在找位置,一转身就看到玛嬷,再定睛一看,我的老天爷,惠妃娘娘、皇贵妃娘娘、荣妃她们都在,弘时赶紧过来请安。

    “行了,请什么安,快坐下吃吧。”

    弘时看到玛嬷脖子上的临时证,顿时大喜:“玛嬷,你的临时证借我用一下,我肉票没了,想吃红烧肉都没能吃上。”

    “什么没了,你手里不是还有好几张?”

    弘时一把把粮票塞兜里:“玛嬷,五月还没过到一半呢,我这几张肉票了,吃完了下半月就得吃素,您可怜可怜我吧。”

    “你玛嬷我只是个吃白食的,已经占你九婶的便宜了,你就别再占你九婶的便宜了。”

    “玛嬷~”

    “别喊我,想吃肉自己买去。我听说了,若是学校发粮票不够吃,你们可以自己去买。”

    弘时捂住口袋:“我没银子。”

    “你阿玛不给你月银?”

    “给~”

    只要考进菁华大学,阿玛一个月还会补贴他们二十两银子,可他的银子留着有其他用处,不能随便乱花。

    “不想花银子就少吃些肉。”

    弘时叹气,长大了,玛嬷也不心疼他了,以前小的时候,她要什么玛嬷不给?

    下午还要上课,弘时也不跟玛嬷闲话,赶紧吃完饭,跟玛嬷打了声招呼就跑了。

    德妃她们也吃完了,继续逛学校,学校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学子,显得比她们刚从后门进来时热闹了许多。

    学校还有个大操场呢,有学子在玩蹴鞠,好多人围观叫好,到处都是青春洋溢的气息。

    “永乐也在学校吧。”

    “在,永乐如今是外语学院的老师,菁菁不在天津的时候,永乐大部分时候都住在宿舍里,只有休息时才会出学校,回家住两日,看看弘年、弘希和弘历。”

    “弘历那小子闹腾得很,跟弘年弘希倒是玩得来。”德妃说起这个小孙子就头疼。

    宜妃笑道:“弘历也挺好的,孩子爱玩爱闹不是什么大毛病。”

    惠妃道,指着远处那两个女学生道:“我发现她们的头发都不长。”

    密嫔、襄嫔她们也发现了,这些女学生,头发最长也不过到腰,有些头发只到肩膀,发髻梳得也很随意,她们在食堂时,瞧见好些女学生头发只是简单绑了绑,就比披头散发好一点。

    “这个啊,她们故意剪的,头发太长梳起来费事,好些姑娘就自己把头发剪短了。”

    “这……头发如此重要,怎么好随意就剪了?”

    大清对头发虽不如其他朝代讲究,但那是男子,女子一般是不剪头发的,就算修一修发梢,也要选个良辰吉日。

    宜妃道:“那都是老黄历了,菁华大学从建立之初就争议不断,女学生剪头发不算什么大事。没瞧见么,山东曲阜那群老顽固就算知道女子剪头发,也没一人吭声。”

    女子都能入朝当官了,剪头发这等小事何足挂齿?

    宜妃有个好儿媳,她见的世面比其他畅春园的姐妹大多了,她道:“从雍正元年菁华大学建立之后,这八九年以来,大清的风气开放了许多,对女子也宽容了许多。”

    女子再嫁,女子出门干活,女子读书识字当官,一件比一件难的事,如今慢慢成了世人默认的事。

    其他地方宜妃不知道,但是在京城,在天津,这种变化是看得见的。

    皇贵妃开口:“菁菁功德无量!”

    可不是功德无量!如今在民间,许多地方给菁菁立生祠。

    惠妃道:“我去过福建,福建离京城这般远,那里的百姓都知道菁华大学,知道瑞亲王福晋,也有许多给菁菁立的生祠。这些生祠有大有小,我看过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生祠名叫菁华祠,占地两亩,修得特别精美,生祠里主供菁菁,菁菁身边的管事和大丫头都有小像。”

    众妃嫔大惊,连丫头都有小像?

    “宜妃姐姐是瑞亲王福晋的婆婆,也宜妃姐姐的小像吗?”

    宜妃忙道:“我又没有帮着做什么事,立我的小像做什么。”

    皇贵妃说了句公道话:“菁菁能做到这一步,首先要谢皇上,若没有皇上支持,菁菁就算有千般手段,又如何使得出来。”

    菁菁年纪尚轻,在民间就有如此声望,换成哪朝哪代的帝王,估计都忍受不了。

    德妃微微一笑:“老四的胸襟,也是我没想到的。”

    德妃以前跟老四关系不睦,后来母子关系好了,也只是表面过得去而已,自老四登基后,看着他一步步把朝堂掌控在手中,看着百官臣服,看他受万民敬仰,德妃才慢慢看清楚,自己这个四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很自豪,她这辈子能生出这样一个儿子,她无愧于大清,也无愧于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

    德妃对康熙爱答不理,凭的也是老四给她的底气。

    皇贵妃说叶菁菁能有今天要感谢当今大度,这话真没说错,康熙在福建看到惠妃提到的那座占地两亩的菁华生祠时,脸黑得能滴出墨来。

    梁九功跟守生祠的老人攀谈,听说这个生祠是雍正元年时建的,如今已经有九年了。

    “我们家老爷就是个普通生意人,跟四大商行的人比不了哦,那年我们老爷听说四大商行的人都去了天津,我家老爷也跟着去,看到了蒸汽船,当时回来就说要给瑞亲王福晋修座生祠。我家老爷说呀,九福晋能砸那么多银子把蒸汽船搞出来,就是咱们沿海百姓的恩人,咱们该敬着。”

    “下半年,海军的钢铁大船下海,我们老爷在港口瞧见了,人都高兴晕了。菁华祠堂还没修完,又花银子买了一亩地,扩建了。”

    说起这座菁华祠堂的由来,守门的大爷如数家珍。

    “那皇上呢?没有皇上的支持,瑞亲王福晋也建不成船厂。”

    老大爷白了梁九功一眼:“皇帝多的是,瑞亲王福晋只有一个。”

    康熙一股怒火起,还没发出来,那老大爷不紧不慢地又补了句:“雍正朝以来,咱们百姓过的日子一比一日好了,皇上还给瑞亲王福晋赐了亲王爵,当今皇上眼光不错,是个明听到这话,康熙心里稍微舒坦了些。

    “不过,皇上的爹不怎么样,他在位时咱们被贪官欺负,被倭寇欺负,活不下去了,一个村一个村地撑着竹排下南洋讨生活,船一翻,全家都淹死在海里,尸骨无存。”

    老大爷目露欣慰:“现在好了,现在都好了。”

    康熙怒气上头,没忍住,一口黑血喷出来,人往后一仰,吓得侍卫和梁九功都惊了。

    “主子,主子您没事儿吧!”

    “快把马车赶过来,去医馆!”

    医馆不用去了,随康熙南下的太医就在不远处候着,冲过来给康熙扎了两针,康熙悠悠地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地上,他的正前方,正四老九夫妻的塑像。

    “主子爷,您没事儿吧。”

    守门的老大爷提着水过来:“我就说咱们祠堂的井水有灵吧,这老头儿只拿井水润润嘴就醒过来了,都是咱们菁华亲王保佑哦!赶紧的,再给他喝一口,菁华亲王保佑你长命百岁!”

    梁九功慌忙拍着主子爷胸口:“您别气着自己个儿,身子重要啊!”

    “出去,朕要出去!”

    “主子爷别急,咱们现在就出去。”

    侍卫们赶紧扶起主子起身,站起来时康熙脚下一软,梁九功赶忙拉着他。

    试探着走了两步后,康熙自己也觉得后怕。

    好险呐,若是被老九夫妻俩气得再次中风,这次怕是好不了了。

    出了祠堂的大门,康熙扭头看了眼祠堂门口正中央处悬挂着的牌匾,菁华两个鎏金大字,特别刺眼。

    “主子,咱们去哪儿?”

    “去海军衙门找老大,叫他安排船,明日咱们去叶家坡。”

    侍卫到海军衙门的时候,直亲王正准备出门,听说皇阿玛来了,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说我皇阿玛来了?他不在床上躺着养病来这儿做什么?”

    侍卫不好答,只说:“太上皇明日要去叶家坡,请您安排船。”

    “去叶家坡换防的海军前日刚走,没船安排他明日去叶家坡。再说了,他这么大的年纪了,万一死在海上或者叶家坡了,这么大黑锅我背?”

    直亲王说话十分不客气,侍卫心里也赞同,他小声道:“刚才我们从东郊山脚下过来,主子爷吐血晕倒,好在醒过来后人没有大碍。”

    东郊啊,直亲王直接问道:“他去看九弟妹的生祠了?”

    侍卫点点头。

    “都当过皇帝了,心胸还如此狭隘,气死了也活该。”直亲王的表情说不出是幸灾乐祸,还是嘲笑。

    直亲王骑马去康熙落脚的客栈,他进门时康熙正靠在软枕上看书,端的是一副云淡风轻,波澜不惊的模样。

    直亲王见了只想说,要论装模作样,这老头是一流的。

    “朝堂上为了修铁路都忙疯了吧,皇阿玛您不说为老四分忧,也不该为他添麻烦吧。您这破身子骨,若是死在外面,不是给他找事儿?”

    这话一出,康熙绷不住了,手里的书朝他丢过去:“你这样臭嘴,不会说话就给朕闭嘴。”

    “儿子知道实话难听,但是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直亲王苦口婆心道:“沙俄跟欧洲那边打仗快打完了,您曾经的笔友路易十四前年死了,他的曾孙路易十五继位,听说这位是个绥靖政策的拥护者,瑞典打不赢沙俄,这位路易十五肯定不会再支持瑞典,瑞典一败涂地,沙俄就该回头打咱们了。您好歹也是当个皇帝的人,这点门道您看不出来?”

    “朕叫你闭嘴!”

    康熙坐不住了,站起来要揍人,没站稳,一下跌回床上,直亲王赶紧扶了一把。

    康熙怒道:“朕的事不用你们管,送朕去叶家坡。”

    “好好好,送你去叶家坡,我要去红河港给八弟押运物资,没法儿送您去,您一定要去的话,儿子叫人去问问林家人,看看他们明日有没有船去叶家坡,顺便带您去如何?”

    康熙听到红河港三个字顿时敏锐起来:“你送什么东西去红河港?”

    “常规物资罢了,没什么要紧。”直亲王随口敷衍一句。

    康熙不信,一定要追问,直亲王只好告诉他,是火枪和一些刀械。

    好几船的火枪和刀械,就算大清在安南国沿海港口驻扎的八旗兵一共才多少,能用得了这些?

    这些枪械一看就知道是旧款,八旗兵如今用的火枪早就不长这样了。

    康熙不犯蠢的时候聪明得不像人,他一看到这些旧枪械顿时想到了:“老八要做什么?”

    “我不知道,也不管,我只是听令给他送物资。”


如果您喜欢,请把《九福晋闹和离日常》,方便以后阅读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16章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第116章并对九福晋闹和离日常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