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里的姻缘七八十年代的河北小村庄,晨光总是裹着露水,在土墙上慢慢晕开。
那时候,村里时常能看到一些陌生又腼腆的外乡女子,她们带着不同口音,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期待,嫁到这片土地。
有的是被人介绍,有的却不幸遭人哄骗,命运的丝线就这样将她们与小村庄紧紧缠绕。
村里有位木讷的叔叔,姓陈,大伙都喊他陈老二。
陈老二生得高高的个子,皮肤黝黑,身形清瘦,一双大眼格外醒目,只是平日里总含着几分局促,不自觉地低垂着。
陈家兄妹三人,大哥是村里小学的老师,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很有学问;妹妹高中毕业,模样俊俏,脑子也灵光,在村里帮着家里做些小买卖。
可唯独陈老二,从小就老实巴交,性格内向得很。
在那个早婚的年代,到了说媳妇的岁数,他却依旧话少,见了人就脸红,只会闷头干活,也不懂得和人打交道。
陈家老两口为此急得不行,大哥和妹妹也没少操心,西处托人帮忙说媒。
好不容易,邻村的媒婆带来个好消息,说是隔壁村有个姑娘,愿意见见陈老二。
见面那天,按照村里的规矩,陈老二要带着姑娘去赶集,顺便给姑娘买身新衣裳。
一大早,陈老二就紧张得不行,他从枕头底下摸出藏得严严实实的小手帕,里面裹着父母东拼西凑攒下的钱。
那手帕被他摸得边角都发了毛,钱也被他数了一遍又一遍。
母亲不放心,反复叮嘱:“老二啊,可把钱看好了,别丢了!”
陈老二攥着手帕,一个劲儿点头。
到了集上,热闹非凡,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陈老二和姑娘并排走着,姑娘偷偷打量着这个老实的男人,陈老二却低着头,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走到一家布摊前,姑娘相中了一块花色好看的布料,想做身新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