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加兰2020 本章:第40章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沈乐一脸懵逼地跟着佛像移动。从凄凉冷落、青灯古佛的农家小院,移动至灯红酒绿、丝竹笙歌的秦淮河畔:

    不是,等等,你们在干什么!

    崇祯皇帝刚刚上吊没几天啊!

    李自成刚刚占了京城啊!

    野猪皮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呀!

    退一万步说,你们就算不知道野猪皮的事儿,那也该知道皇帝死了,京城陷落了,现在大家应该万众一心,励精图治,以恢复河山为目标啊!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好好一条秦淮河,一边是贡院,四方才子,络绎不绝,诗书史政,吟咏谈论。隔着一条河,就是各种河房,花船,丝竹笙歌……

    基本上,来贡院的才子,要么一头扎在贡院里不要出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凡出门一步,或者往河对岸看一看?

    好家伙,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主客游揖。

    到了晚上更不得了,一条一条的花船,全部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就像一条火龙蜿蜒,光耀天地,从聚宝门水关,一直照亮到至通济门水关。

    佛像一路从后门抬进去,沈乐一路就听见莺声燕语,不停招呼:

    “姐夫来啦!姐夫来啦!”

    “小红,快上茶!”

    声音有点奇怪。沈乐探头一看,却是檐下一只雪色鹦鹉,在不停地嚷嚷。

    最神奇的是,它也不是看到谁都嚷嚷,丫鬟路过它不喊,艳妆女子路过它不喊。

    甚至一个长得很秀气的少年,在房间里插花,焚香,拂拭琴几,调整衣架位置,它也不喊。

    唯有真正的客人过来,那鹦鹉才开口嚷嚷。没喊两句,就被路过的丫鬟轻轻打起,又在它的食器里加了一勺小米:

    “好啦!雪衣奴,就你精乖!已经上茶了,不要叫了哟!”

    这边在轻声说笑,那边,佛像兜兜转转,已经被送进了河房当中,最文雅、最精洁的一间闺房。

    一床一榻,雕镂精致,一帷一帘,绣工典雅。牙签玉轴,堆列几案,瑶琴锦瑟,陈设左右,香烟缭绕,檐马丁当。

    从闺房向外望去,左侧一树老梅,形态遒劲,可以入画;右侧两株梧桐,如巨伞笼罩小楼,巨竹十数竿,萧萧肃肃。

    沈乐走在里面,左顾右盼,完全是目不暇接:

    “不是吧……古人生活奢靡起来,可以做到这个地步啊?”

    没有暖气?

    没有暖气算什么,巨大的铜炉?铜鼎?里面贮满银霜碳,再撒一把天晓得是什么香,点起来,上面罩一个熏笼。

    又能取暖,又能倚靠,客人没来的时候,侍儿把衣裙放到熏笼上面,一会儿就满裙芳香。

    没有冰箱?

    谁稀罕冰箱了,锦绣华宴,高朋满座,谁家不是现做现上的。

    流水般上来的各种珍肴,沈乐别说吃过,连看都没看过,老板娘这边的手艺,主打一个材质绝伦,可以说是走力大砖飞路线。

    至于什么精巧,什么秀雅,甚至什么典故,对不起,做梦去吧……

    至于没有电视,没有游戏,没有各种娱乐?

    拜托,那时候的秦淮河畔,本来就是娱乐天下甫的弦索,和钱仲文的十番鼓,那简直是绝配……”

    “柳敬亭的说书……”

    等等?

    《柳敬亭传》是上了课本的!我见到真人了?!

    整整一晚上的欢宴,沈乐目迷五色,耳充五声,只恨铜片给的记忆不够详细,没办法连各种菜肴的味道都尝一尝。

    等到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再等到客人拥美而眠,次日兴尽辞去。

    整座河房归于寂寥,沈乐才看到一个十五六岁的素衣女子,悄步入内,在佛像前盈盈下拜: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在上,信女敬谨拜告:

    儿身不幸,流落风尘。此身不求荣华富贵,亦不敢求嫁与良人,只求有朝一日,平安终老。

    儿愿夏舍药,冬舍粥,布衣蔬食,积福积德……”

    她喃喃求告了许久,垂下头跪在蒲团上,低声念起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许久许久,一个三十来岁的艳妆妇人悄步进来,伸手按到她肩上:

    “女儿,怎么在这里念经?昨夜辛苦,今天正要好好休息。再过两个时辰,客人又要上门了……”

    “妈妈,我总觉得心里不安。”素衣女子并不回头,低声苦笑:

    “先帝驾崩,京城沦于贼手。这正是英雄奋气之时,可是你看,姐妹们这里,往来的这些男人……”

    有达官贵人,有朱紫名流,有号称要力挽天倾的将军,有自称能恢复河山的才子。

    但是,天天在秦淮河畔交游,宴饮,指斥时弊,号称多么多么有气节……待在秦淮河畔,又怎么能恢复河山呢?

    你至少去练兵,去打仗啊!

    艳妆妇人微微叹息。沈乐站在一边,也是跟着叹气:

    说什么商女不知亡国恨,连一介教坊女子,都看出了当前的局势。然而,那些将军,那些大臣,那些才子,那些肉食者……

    “可是我们还能怎么办呢……”

    艳妆妇人轻轻揉着女儿的肩头,声音低沉:

    “我们是在籍的教坊女子,我们不能私逃,也不能拒绝接客。什么气节,什么贞烈,在我们身上,就是一个笑话……

    除了求菩萨保佑,我们这样的人,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她也取了一支香点上,跪倒在女儿身边,默默诵经。很久很久,素衣女子轻声道:

    “妈妈,菩萨会保佑我们吗?”

    “会吧……菩萨最是慈悲……千手千眼,闻声救苦……哪怕是我们这样的女子,菩萨也不会看不见的……”

    供台上,香烟缭绕。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眉睫低垂,容色慈悲。

    是王府的姬妾,还是风尘中的女子,它仿佛半点也不在意,只是一视同仁地俯瞰着世间,俯瞰着这些受苦受难的人……

    日月交替,时光流淌。秦淮河畔的纸醉金迷,终于被铁蹄踏碎:

    先是扬州路上,春风十里,化作废池乔木,再是大军横扫一切,多少繁华,风流云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大军到处,众人仓皇逃奔。那座精雕细琢,贴金彩画的佛像,历经颠沛流离,最终,在深山中的一座破旧庵堂留下。

    (请)

    n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身上的所有金箔,再一次被刮取殆尽,去换取一点点微薄的米粮,去让人暂时果腹……

    沈乐一脸茫然地蹲在庵堂里,和佛像默默相对。话说这是有人质疑明晋王的子孙都被养猪了怎么会抵抗的事情,是猫咪不对,猫咪没有贴史料:

    《明史·列传第四·诸王》:

    新堞,恭王七世孙,家汾州。崇祯十四年由宗贡生为中部知县。有事他邑,土寇乘间陷其城,坐免官。已而复任。署事者闻贼且至,亟欲解印去,新堞毅然曰:“此我致命之秋也。”即受之。得贼所传伪檄,怒而碎之,议拒守。邑新遭寇,无应者,乃属父老速去,而己誓必死。妻卢氏,妾薛氏、冯氏,请先死。许之。有女数岁,拊其背而勉之缢。左右皆泣下。乃书表封印,使人驰送京师,冠带望阙拜,又望拜其母,遂自经。士民葬之社坛侧,以妻女祔。先是,土寇薄城,县丞光先与战不胜,自焚死。新堞哭之恸,为之诔曰:“杀身成仁,虽死犹生。”至是,新堞亦死难。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方便以后阅读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第40章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第40章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并对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